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所谓五行是指水、火、木、金、土。这是古人认识世界的朴素观点,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关于世界物质学说的基本框架。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由水、火、木、金、土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构成的。五行的生克变化,是五行内部矛盾的实际内容,也是万物生生不息,运动变化的内在动力。 五行学说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甚广,五行在中国命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八字推命术,五行是其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演算内容。所谓看八字,其实主要是看八字的五行生克制化情况。五行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河图?什么是洛书?二者的关系如何?本文想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宋人朱熹等对河图洛书的称谓和刘牧不同:刘牧称九数图为河图,十数图为洛书;朱熹等以十数图为河图,九数图为洛书。本文沿用的是朱熹等人的称谓。一、河图是五行数图《汉书·五行志》谈到五行和数的关系时说: 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五位皆以五而合,而阴阳易位,故日五成。然则水之大数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十。一、二、三、四、五是天地生水、火、木、金、土的“生”数,六、七、八、九、十为天地成水、火、木、金、土的“成”数。成数又称“大数”,由生数“合”五而成。如:一合五为六,二合五为七,三合  相似文献   

3.
物质概念是哲学唯物主义的基石。它在世界各国不同民族中都经历了自己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从对比的观点对它们进行研究,无疑是有助于阐明人类哲学思维的一般规律及其在各个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不同特点的。 一 在中国,早在商周之际就提出了原始的五行观念,它后来发展为多元的物质结构学说。这里所说的“五行”,按照《尚书·洪范》的记载,指的就是水、火、木、金、土。当时的人们已经从治水平土等生产活动中认识到水、火、木、金、土这五种运动着的具体实物,各有其客观的特性和规律,人们只能根据其特性规划自己的行动,而决不能在实践中违背它们的规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的道家学说中,"五行"是构成世间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这五种元素不但代表了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同时每种物质都能够通过一种颜色来表示。视觉传达文化起源于千年之前,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充实和变化。相对西方国家而言,我国在色彩运用方面更贴近大自然,这与五行学说有不可分割的关联。灵活运用五行所代表的颜色进行艺术创作,不但可以为设计师开启一扇崭新的灵感之门,还可以宣扬中国传统文化,使五行学说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二、富国安民演法章天生天杀,道之理也。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无心,应时而施的生杀,皆合自然之道的运化之机,并非有意为也,或妄动也。天地之间有阴阳二气,互为升降交感,自有消息盈虚,必生五行之气,五行之气,随时应令,故木、火、金、水、土各有旺相;休囚的相应季节,得时得理,则长生旺相;失时失理,则肃杀休囚。如木火逢春夏的温暖阳和之气,为适时得利,则生育长养而旺相;相反,金、水则  相似文献   

6.
“五行学说”是一套对宇宙构成及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予以探讨的学说体系 ,包括两个层面的涵义 :一是对宇宙共时层面的剖析 ,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宇宙的核心 ,自然界的万物莫不与之息息相关。二是对宇宙历时层面的剖析 ,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变化、人类社会的发展、朝代的嬗替等都可用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论来解释。正是这两个层面的思维模式启迪了《洪范》的诠释著作———《洪范五行传》 ,使之把帝王五事、灾异现象与木、火、土、金、水一一相配 ,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解读灾异之变发生的原因 ,从而开创了经学史上用“五行灾异”之说解释儒家经典的先河。  相似文献   

7.
五行说由经验性认识向先验信念的异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涅 《中国哲学史》2002,(2):106-111
五行说的起源与殷商时期的农业经验有关,指有了“水”浇溉,“火”烧荒,“木”、“金”作农具的条件后,就可以在“土”上种植和收获了,是一种有固定中心的系统认识。西周以后,五行先抽象发展为地舆世界的基本元素,构成“相生”、“相胜”的关系,后又扩大为对于整个宇宙世界的一般认识;认识的系统形式则是无固定中心和有固定中心并存。因为经验性认识在历史的过程中积淀为传统的先验的存在,加上统治者用以阐释政治历史的规律性和现实政治的合理性,秦汉时期五行说异变成了一种关于价值规范和认识模式的先验信念。  相似文献   

8.
先秦时期,以古代祭礼中动物内脏排列方位对应五方为基础,五脏与五行的配属模式是以脾属木,肺属火,心属土,肝属金,肾属水。汉代以后,五脏与五行的配属模式却发生了巨大转换,变为肝属木,心属火,肺属金,肾属水,脾属土。后者的五脏五行配属模式在中医理论中被定型并被沿用至今。反而是先秦时期的五脏、五行配属模式渐为后人遗忘。两汉时期五脏、五行配属模式的转换,并非出于偶然,而是诸多因素造成的结果。其中包含着政治文化的影响、医疗实践的检验和解剖学的式微等历史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
道教尚黄考     
在世界诸宗教中,中国道教以黄色为其特有之标示,瞩目于众;道士亦被称为“黄巾”、“黄冠”等等.但是,究竟道教为何崇尚黄色,却一直是个耐人寻味而有待考证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古就有一种以“五行”及其色征论述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独特理论.《尚书·洪范》:“初一曰五行.”《史记》说,“自齐威、宣之时,驺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这所谓“五德”,即指“木、火、土、金、水”这“五行”所代表的五种“德”,“五德”各因其自然界五种物质所对应之五色而得其色征.《尚书》曰:“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而古以木色上青、火色上赤、土色上黄、金色上白、水色上黑.五行之间存在一种周而复始的循行生胜相替关系,驺子之徒论著其终始之运数,便将其附会运用于政治现象的分析、辩护和预测理论之中.  相似文献   

10.
从黎侯虎的色彩观出发,可知黎侯虎的用色来源于中国古代的阴阳观和五行观,其主要构成颜色中的青、红、黄、白、黑五色,对应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五行。黎侯虎主要以黄色做底,红色做腹,配以层次丰富的五官展现了黎侯虎赐福增寿、镇宅祛邪、安家生财的深刻内涵。内涵背后体现着华夏民族对自然的尊敬,对平衡的把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1.
(5)三子:指“金”、“木”、“活”三子。天地定位,水火交错,万物开始化育,首先形成“金”、“木”、“活”。它们是“四元”配合而成:土与水合而生“金”;气与火和而生木;水、火、气、土四者共合而生活类。也可以说:地(土)生一;天(气)生一;天(气)地(土)合生一。所以说,如果从金、木、活三者在天地化育之中而言,称为“三子”;而当三者形成以后,万物莫  相似文献   

12.
上红点为日,下红点为月,三点白圈为星,日月五星为之七政;上作天,中作地,口作人,天地与人为之三才;上半亦作金,中亦作木,寸亦作水,移日配口亦作火,工亦作土,金木水火土为之五行;地两边顶上两条白气为之两仪生四象生八卦;天亦作永,地亦作世,工亦作公,公至下亦作侯,永世公侯子子孙  相似文献   

13.
清平世界,朗朗乾坤,金、木、水、火、土五行缺一不可,职场生活亦是如此,也有相得益彰的“场”。职场离不开情场。人都是感情动物,有的人为情而生,有的人为情而死,有的人为情而不顾一切,有的人为情而贪赃枉法……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贝多芬说过:“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欣赏音乐首先是一种美的享受,可以调剂人们的生活,起到娱乐的作用。近年来,音乐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心理学研究者的重视。两千多年前的《乐记》就指出音乐能调剂人的生活,提高修养德性,增进身体健康。宫、商、角、徵、羽就是古代的“五音”。《内经》认为,五音分别通五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情绪。根据我国医学文化之精粹——中医的学说,五音和五脏经由五行(金、木、水、火、土)而彼此产生作用,如宫音雄伟、宽宏,具有“土”之特性,可人五脏中的“脾”,商  相似文献   

15.
以周易哲学为基础,采西方咨询理论之精华,建构一套开放的本土心理疗法--涧水疗法.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调节系统,该系统有六个维度,即时间、意志、身体、爱心、参照和战略,并且每个维度均有阴阳两极.心理咨询可围绕这六个维度展开.咨询的指导思想是"真诚谦卑,镇定安详;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因势利导,阴消阳长;惧以终始,笑对无常".咨询过程分为"望"、"闻"、"问"、"辨"和"导",五个部分分别与五行的"火"、"水"、"金"、"土"和"木"对应.  相似文献   

16.
涧水疗法要义——心理咨询的中国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周易哲学为基础,采西方咨询理论之精华,建构一套开放的本土心理疗法——涧水疗法。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调节系统,该系统有六个维度,即时间、意志、身体、爱心、参照和战略,并且每个维度均有阴阳两极。心理咨询可围绕这六个维度展开。咨询的指导思想是“真诚谦卑,镇定安详;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因势利导,阴消阳长;惧以终始,笑对无常”。咨询过程分为“望”、“闻”、“问”、“辨”和“导”,五个部分分别与五行的“火”、“水”、“金”、“土”和“木”对应。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文化对中药学研究和发展的影响中国药科大学(南京210009)黄秦康一、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药研究系统在中国的自然科学发展史上,是以元气为核心的有机自然观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它首先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构成客观事物的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而维系...  相似文献   

18.
六朝上清经是以阴阳五行理论作为基础展开论述的,但上清经对阴阳五行理论的运用并不是一袭其旧,而是有所选择和发展的.这种发展集中体现在上清经出现的五行配数观念之中.上清经书以一和十二配属中央土,而以三五七九分别配属南方火、北方水、西方金、东方木的独特模式,导源于汉末纬书,经过魏晋道气理论的成熟而发展为《灵宝五符》中的五方天气理论,最后被上清经用作论述上清道法的基本框架.它是魏晋道派在统治者禁言阴阳五行灾异的环境下新创的理论,而其创造的思想基点则是道教一贯的重阳思想.在这套五行数模式下,上清经实现了“道”与“术”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9.
方以智易学中的"密衍"思想,主要体现在"<河图>变<洛书>"的过程中,认为<河图>强调五行相生,而<洛书>强调五行相克,二者展示了儒家所推崇的生生之德.由"金火易位"出发,方以智等人深化了对"五行尊火为宗"与"金生水"等命题的认识,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全新观念.  相似文献   

20.
正心丹学术语有"五气"之说,是指心、肝、肾、肺、脾五脏之气。藏象学术语又称"五气"是由五脏所生的情志活动,即喜、怒、忧、悲、恐。《素问·六节脏象论》中指五运之气,即金、木、水、火、土。这里借用"五气",意讲修身养性、从艺研书需要"养五气,祛五气"。一、养静气祛躁气静气,乃宁静,沉静,清静之气也。人若胸怀静气,处事心静如水,不为冗杂所扰,不为进退所滋,不为名利所驱。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淡定的心态,鉴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诸葛亮《戒子书》中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