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氏刊物与海派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王毛 《美与时代》2005,(12):85-86
林语堂于20世纪30年代所创办的小品文刊物<论语><人间世>和<宇宙风>给海派文学注入了新质.在其影响下,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出现了大批风格类似的文学期刊,这些期刊连同林氏刊物一起,成为海派文学的重要阵地,海派文学的发展由此进入繁荣期.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法国文学史上,<茫茫黑夜游>堪称是与<追忆似水年华>齐名的经典作品.其作者路易-费尔迪南·塞利纳以独特的写作风格给二十世纪的法国文坛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塞利纳本人将其成功的秘诀归因于一种"小音乐".本文将从互文性视角分析塞利纳将"小音乐"引入文学文本的过程以及音乐性文本在文学文本中所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安国梁 《美与时代》2007,(3):106-110
小仲马的话剧<茶花女>是中国剧坛最早演出的外国戏剧之一,对中国戏剧的创作和演出事业曾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作为中法文学因缘的伟大见证,话剧<茶花女>仍值得国人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是圆的>(刊<美与时代>2007年4月)一文中,针对有人说全球化网络化使世界变成平的,笔者依据文学是语言音韵艺术、形式创造艺术和情感体验与传达艺术的构成特点,坚持认为文学是圆的看法.古人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彩为肌肤,宫商为声气的文学定义和根情、苗言、华生、实义的诗歌定义,早就勾划出这一立体面型构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杨华 《美与时代》2004,1(5):81-83
约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1923-1999)于196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22)(以下简称为<军规>)是黑色幽默文学的开山之作,它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带给了美国文坛.  相似文献   

6.
王向军 《美与时代》2004,16(1):78-80
丁玲早期欲情小说是指她1927年到1929间年创作的几篇著名小说:<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暑假中>、<自杀日记>、<小火轮上>等.之所以将丁玲的这些以描写性心理的小说称为欲情而非爱情小说,是因为丁玲在作品中探讨的主题已超越了同时代新女性的"爱情自由"及"普罗文学"的"革命加恋爱"的旧套,试图在欲望与女性生命意义追寻这一更高层面上开展自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7.
异质性:克里斯蒂娃的符号系统和言说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 《哲学动态》2005,(7):33-38
朱莉娅·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a,1941~)是法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文艺批评家、文化理论家和心理学家.她的重要理论文章<系统和言说主体>("The System and the SpeakingSubject")一文1973年10月12日首次以英语发表在美国出版的<时代文学副刊>上.  相似文献   

8.
李展 《美与时代》2004,(1):73-74
在<诗经>时代,文学本身的审美特征还没有被人充分认识,其作品的大多数是人们自发的创作.不过,<诗经·秦风·蒹葭>倒是一个特例,因为它创造了耐人寻味的意境,展现了一种朦胧美,这在同时期的文学创作中,相当少见.  相似文献   

9.
诞生于18世纪中叶的<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巨著.作品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中所描写的贾府中的饮食不仅仅是对清中期贵族阶层奢华生活的一种反映,同时也烘托故事氛围,丰富情节场面,揭示故事的发展趋势,最终为塑造人物和表现题旨服务.<红楼梦>中的饮食描写往往在不经意间衬托人物形象,使其更为丰满、立体.<红楼梦>中最常见的"饮茶"小事,就是表现人物形象的典型描写.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文学的最早形式,早在两千多年前登上历史舞台,一出场便以极崇高的姿态展示在世人的面前.极具艺术审美价值的中国的<诗经>和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可谓开山之作,之后产生的一系列文体,诸如散文、小说、戏剧在某种意义上都是诗歌的衍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录异记>是杜光庭一部重要作品,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但自古及今,常被目为与道教无涉的文言小说,而实际上该书具有鲜明的宗教特征.这主要体现在内容和结构编排上.<录异记>内容不仅记载仙类故事,还有很多与道教密切相关的图谶瑞应;结构看似混乱芜杂,实际有自己内在的组织方式,内中暗含成仙得道的"变化"学说.<录异记>是一部带有较强道教色彩的宗教文献,应该是典型的宗教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2.
太史公司马迁编著的<史记>是我国封建时代史学和文学的优秀遗产.在<史记>中,司马迁表现出的"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一直受到国内外史学界和文学界的重视和推崇.司马迁在描述历史人物时,无论对自己喜好的人物,还是厌恶的人物,都坚持了"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并通过"互见法"这一创作技巧使人物性格更加完整、丰满.司马迁所坚持的实录精神,使<史记>成为中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13.
尚杰 《哲学动态》2005,(10):63-65
我在<哲学研究>上曾经发表<智慧的形状>一文,一些同行看到标题感到惊讶,至少是不解.但是,那个题目的发明权不在我,是德勒兹在<什么是哲学>里讨论了概念的"形状"问题,这是一种看不见的形状.德勒兹试图彻底扭转哲学研究方向,使之走上"后现代"的轨道.他的这些想法与福柯和德里达相类似,特别在美国文学艺术界找到了更多的知音.杰夫丝(J·M·Jeffers)的新书<画不出的空间:叙述的终结>,讨论了当代西方艺术的哲学化倾向,所述理论,具有强烈的德勒兹色彩,具有跨学科、多角度的特征,流露的信息颇多,非常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郭怀玉 《美与时代》2004,(10):10-11
什么是"女性文学"?是女性写的文学还是写女性的文学?是女性写女性的文学还是包括男性写女性的文学?这是应当首先解决的问题.可惜的是,"女性文学"从西方到东方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1],我们不能不表示遗憾.笔者以为,它应当是指女作家创作的富于女性意识(女性意识包括两个方面:1.反对父权制文化对妇女的压抑和迫害;2.摆脱传统的男性审美视角,即作家以女性立场、女性视角、女性话语看待历史、社会、人生)的文学文本.所以,并不是女性作家创作的文本就是女性文学,男性作家创作的就肯定不是女性文学.但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女作家笔下为女性文学(如张洁<·COM>等就不是),只有极少数男作家书写的是女性文学(如许地山<春桃>等就是).  相似文献   

15.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5)名平战国楚人,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思想家、政治家.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其代表作<离骚>等作品"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文心雕龙·辨骚>).屈原虽非文艺理论家但其辞赋中蕴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九章·惜诵>开篇曰:"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这是诗人自述创作动机和目的的表白是理解屈骚美学的关键所在,更成为后世一个源远流长的美学传统的理论源头.  相似文献   

16.
<金色夜叉>标志着尾崎红叶创作的最高峰,不仅在艺术技巧上臻于成熟,还具有鲜明的写实性,展现了特定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日本社会复杂、深远的精神冲突,具有重大的文学和社会认知价值,是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过程在日本文学上的真实投射.  相似文献   

17.
纵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卖弄新潮概念的多,实实在在深入研究的少,在这少数坚持踏踏实实做学问者中,贾玉民教授可以说是一位坚守精神家园的的学者.他一直坚持寻找现代文学研究的新的切入点,力求突破传统的文学运动 作家作品的惯例,从文本出发,以主题现象为线索,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新文学主题现象论>一书便是他多年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其中的多篇论文曾经被权威的<新华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这足以说明这些论文的价值与份量.  相似文献   

18.
魏凤娥 《学海》2004,(4):149-152
问题的提出 <哈姆莱特>作为莎士比亚戏剧的代表作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巅峰之作,历来是学者关注的焦点.从<哈>剧诞生至今的四百余年来,关于创作的作者之争、内容评析、主人公哈姆莱特形象的剖析等问题的论辩就从未停止过,褒贬毁誉,引申开掘,林林总总,见仁见智,正可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相似文献   

19.
1954年所发生的那场关于<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运动,是当时各种特定的社会文化因素作用的结果,但也受着毛泽东自身的性情气质、文学爱好、文学观念、尤其是其由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发展战略与路线所决定的思想状况等诸多因素的深刻影响.正是这一切构成了那场运动爆发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1965年春,威廉·福克纳曾对<巴黎评论>的采访者作出过如下发言:"舍伍德·安德森是我们一代美国作家的父亲,是我们的后继者将发扬的美国创作传统."福克纳的评语确切地概括了安德森在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性,因为他独特、新颖的写作风格对20世纪美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