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辩证法就本来的意义讲,是研究事物本质自身中的矛盾。事物的本质只是对于人的思维而言具有意义。事物的本质自身在人的思维中表现为思维的活动或概念的活动。思维活动处于永不停歇的变化中,事物的本质在永不停歇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着永不停歇的自我运动或自我否定。辩证法即是这种运动本身也是认识这种运动本身的方法。形而上学与辩证法常常表现为辩证统一的两种思维方式,形而上学的方式有助于辩证法的发展,但并不能代替辩证法,辩证法居于更高阶段。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但他又把社会主义以前的那种显然也是由人们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社会形式称作“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马克思指出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但他又把资本主义社会中雇佣工人的那种显然也是由其社会关系的总和所决定的受剥削受奴役的生活称作非人的即不符合人的本质的生活。这决不是由马克思的思想混乱而引起的自相矛盾,而是马克思从他探讨事物本质的一个重要方法论原则所得出的必然结论。这个重要方法论原则就是区分事物的双重本质即现实本质和理想本质。  相似文献   

3.
橘朴的道教研究有两个特点:社会立场与内在视角。社会立场针对的是精英立场,内在视角针对的是西方视角。橘朴提出了“通俗道教”概念,开辟了日本道教研究的新路径,那就是从民众出发、从本土出发,重新理解道教,运用道教资源改造社会。通俗道教概念具有丰富的启示性,它提示我们宗教问题的本质是群众问题,活用中国本土资源,对于化解社会矛盾、修正现代国际关系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于翻译本质的思考是从事翻译工作不可逃避的问题,抓不住事物的本质就无法对其深入了解,在对待翻译工作时就无法总结分析,形成个人见解,翻译也就会成为留于表面的文字游戏。对翻译的本质一直都有不同的看法,但都有一定的道理和可取之处。翻译归根结底还是人的行为,对翻译本质的思考应该从人入手,因此文章观点是翻译是为满足人的需求而转换语言的技艺。同时,翻译不是客观的文本之间的转换,没有任何译本称得上真正完美,有许多因素影响着翻译。  相似文献   

5.
自然科学研究的任务在于探索、研究和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及其规律,除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外,必须经过科学抽象。正确地认识科学抽象的作用、过程以及科学抽象的形式,对于科学工作者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提高学习和运用理性思维的自觉性,无疑是有益的。 一、科学抽象的作用 抽象一词,拉丁文abstraction,原意指分离、排除或抽出。科学抽象就是排除事物非本质的、表面的、偶然的东西,抽取事物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东西,揭示客观对象的本  相似文献   

6.
《公孙龙子》中的"白马论"引出了先秦哲学中对事物本质与属性的思考。公孙龙子的诡辩或源于他已经注意到较早的名家"形名"观,即以物之形为物之本质的主张当中潜在的冲突。物之形与物之色类似,当属于事物可见可感的属性层面,但仅根据对物之形的感知不能简单确定物之本质,并进而确定其名为何。公孙龙子对物之形之名仅可能是对其属性的描述,而难以直接揭示其本质的洞察亦非名家独见。对形名问题——描述物之形之名是否可用来对决定物之所是的物之本质加以断定——的反思也同时在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脉络中展开,并由此发展出以"德"指本质和以"性"指本质的不同论断。如将上述话题中包含的有关事物属性与本质的见解在某种程度上视为对一般哲学问题的考察,则由此可见先秦哲人无疑也关注着某些与古希腊相通的哲学问题,只是对其提供了需要我们再三检讨的不同解答方式。  相似文献   

7.
医学细胞生物学中的逻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细胞生物学中的逻辑方法江西中医学院医用生物学教研室(南昌330006)李坊莹1建立概念的逻辑思维方法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形式,是反映相对静止状态下的事物属性,相当于常数数学概念。每一个概念都有其明确内涵和外延,这是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基础。2?..  相似文献   

8.
印度大乘佛教共有两轮,一是般若中观空宗,二是瑜伽唯识有宗。中观与唯识在研究对象事物时,各自取向不同,中观侧重于对事物的普遍本质规定的阐释,唯识侧重于对事物的特殊性质法则的揭示。著名佛学家欧阳竟无先生说:“一切法(事物)空宗为般若,一  相似文献   

9.
李玲 《美与时代》2014,(10):98-99
通过从审美的角度来谈艺术的本质,美是艺术存在的基础,一切事物首先必须使人感受到美才有可能成为艺术。不管是从广义还是从狭义上来说,艺术的本质与美的本质两者是息息相关的。本人以湖北省博物馆文物双龙玉佩为例,从审美本质的三个方面来阐述艺术本质问题。文中还穿插了一些我的图形手绘稿,希望通过手绘的实践过程感受“美”。  相似文献   

10.
尚汝 《天风》2008,(6):F0004-F0004
艺术再现不是机械地复制事物,不是简单重复或拷贝,而是揭示事物本质,把现实转化为人的认识,提升为真理。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是个智慧的民族。但从总体上来说,我们这个民族的聪明和智慧主要表现在具有很强的感性直观的能力和凭直觉正确地把握事物的能力上,而不是表现为善于推敲概念、提法,通过分析、推理,利用反映事物本质的概念、范畴和人们在实践中重复了千百万次的格──逻辑来揭...  相似文献   

12.
1982年10月21日,广东省逻辑研究会举行学术讨论会,讨论概念定义问题。一、“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质疑。会上,有人提出,概念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呢,还是它的对象?对概念反映的属性是特有属性呢,还是本质属性?抑或是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呢?如果仅仅把概念限制于反映客观事物(实体、物质)的范围,那么,实物、物质之间的关系,如大小、等于、高低、轻重以及状态、方位等,又如何反映?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人类学一存在论视角重新界定了"希望"的具体内涵.希望会成为失望,而且会成为深痛的失望.因为第一,希望不是确信,希望与可失望性直接有关,本身包含有麻烦、迂回、挫折、失败等因素;第二,希望是一种向前开放状态,希望不是与既定的现存事物相联系,而是与为来的尚未存在的事物相联系.稳固的希望包含着事物的类本质,故通过对趋势-潜势的忠实观察而得到校准,并且依照自由王国的目标内容而成为尺度本身.对于一种政治制度来说,事先把握了的希望与原理,即人道的社会主义乃是检验其成绩的最可靠的标尺.  相似文献   

14.
比喻的运用     
比喻是运用得比较广泛的一种修辞方式。因为一个好的比喻,能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鲜明的感情,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但遗憾的是,在我们报刊登载的文章中,还经常出现一些比喻不当的毛病,这不仅影响了正确思想的表达,而且还损害了语言的纯洁和健康。下面我们对一些比喻病例略加分析。一、比得不贴切比喻的本阼和喻体一定要是本质不同的两个事物,但又要有一点或几点相似,否则,就不能构成比喻关系。这是比喻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则。一般来说,运用同类的两个事物打比方,这样的病例不太多,关键出在相似点上。有的两个事物根本不存在相似点,作者用“象”、  相似文献   

15.
这篇文章是讨论形式逻辑不矛盾律与辩证矛盾规律的关系问题的。作者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既不在于形而上学地否认辩证逻辑,也不在于诡辩论地抛弃形式逻辑,更不在于两种逻辑之折衷主义的混合,而是在于两种逻辑的相互过渡。作者认为,在认识的第一个阶段上,我们描述本质的各个表现形式并把它们中的每一个归结为抽象的同一性,这时不矛盾律是必要且充分的;在第二个阶段上,我们深入地分析本质,认识事物本质中的内在矛盾,这时不矛盾律是必要而不充分的;在第三个阶段上,我们依据对本质所作的辩证分析,从本质推演出各式各样的现象,这时不矛盾律也是必要而不充分的。作者认为,反映现象的内在同一性的思维必须按照不矛盾律来进行,更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内在对立统一的思维则必须按照辩证逻辑规律来进行。辩证逻辑规律包含了形式逻辑规律,而把它作为自己的从属环节,正如相对论力学规律包含了古典力学规律、剩余价值生产规律包含了价值规律一样。事物本质中的内在矛盾是阐明不矛盾律过渡到辩证矛盾规律的联结性环节,正如洛仑茨转换是阐明古典力学规律过渡到相对论力学规律、劳动力的二重性是阐明价值规律过渡到剩余价值生产规律的联结性环节一样。切尔尼克批评了一些修正主义哲学家(沙夫、巴特斯、柯尔曼)在“资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批评面前退却”,他们“责难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在某些场合使用了‘逻辑矛盾的’陈述”。作者讨论了恩格斯的《反杜林论》、马克思的《资本论》与列宁的《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讽刺》中的三个辩证逻辑矛盾的表述方式,说明在思维中有两类逻辑矛盾,一类是正确思维中不应有的形式逻辑矛盾,一类是反映客观矛盾的辩证逻辑矛盾,而这类逻辑矛盾在正确的思维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符合于真理的思维的必要规律。  相似文献   

16.
我国哲学界传统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人的本质作过科学而严密的规定,认为人的本质是其社会性,这是从人与社会的关系或人与人的关系视角对人的本质研究的结果。近年来,伴随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的出现和日益加剧,我国哲学界从另一视角即从人和自然的关系视角来挖掘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得出了有异于传统哲学理论的新观点,认为人的本质是其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①。根据笔者的有关论述,关于人的本质研究的这两维视角是统一的,因而从两维视角得出的关于人的本质的结论或观点也是不停的、一致的,而且两方面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17.
辩证思维在决策中的运用吴九占决策活动是以事物的未来发展和人的未来行为为对象的,常常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环境,因此,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对于决策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根据事物的特点进行决策。认识和改造事物,就要揭示事物的不同性质和特点,研究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临床事实表明,现行呼吸衰竭(呼衰)概念[1]未能完全反映呼衰实际,不能很好地指导呼衰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为寻求呼衰真知,特就其概念和临床分类问题作一理论探讨。1现行呼衰概念的存在问题11把现象当本质,混淆了多种呼吸功能障碍的概念。概念是事物本质...  相似文献   

19.
艺术情感是艺术创作者在创作时随着色彩、构图、机理、笔式、笔法自然流露出的心理情感,通过艺术情感在架上绘画内在动力的研究与对表现主义大师蒙克和存在主义大师贾柯梅蒂的学习,从而形成自我的创作理念。创作时随着自我的内心情绪的跌宕起伏将事物本身的周围环境,外在的形象,表面的色彩,存在的质感与其内在的DNA,有机转化成画面上的构图、形象、肌理、色彩、笔法,彻底改变其原有的生存状态,形成一种全新的反映自我内心情感世界的记录,借用纸面的这种载体建立一种属于个人的情感家园。在分析事物的储存状态时,尽最大的努力将其进行最深层次的剖析,留下事物的本质,同时水性特点中的不确定因素是一种侵略性的兴奋剂,总是产生意外的情绪,这种人来疯的情绪与事物本质相互冲击、交融、重叠、混合、舍弃、形成新的情感新的状态。每一次的记录都是与自我DNA完全符合的情感归宿,或许它是情感的结果,或许它是情感中的一个过程。同时借鉴了表现主义大师蒙克的绘画语言和存在主义大师贾柯梅蒂的作品与思想,传达真挚的艺术情感,不断从各方面探讨艺术情感在架上绘画的意义,从中弥补自己创作理念的不足与未知,不断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大胆流露内心的情绪,都是自我不断学习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张咏梅 《美与时代》2013,(1):118-120
良好的视觉艺术教育使人们的思维不会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之上,能够引起人们对事物本质的思考。我们可以尝试通过视觉艺术教育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在高校的不同专业增设视觉艺术教育课程。对各专业学生进行的视觉艺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对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也是必要的。通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去探索一种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方式,这本身也是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