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哲学研究》、《学术月刊》和《光明日报》等报刊先后发表了关于錯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的討論文章。关于錯誤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問題的討論,是思维和存在同一性問題討論的继續,目前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不同的见解: 一、认为錯誤思維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如人們犯错誤就是因为主客观没有统一起来,所以錯誤的主观认識同客观存在沒有同一性;“又如在现在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思想(錯誤思維)是不相容的,这是非法的,列在被改造之內的,因而不可能有统一性的”。(参看《錯誤思維和存在也有同一性吗》一文,学术月刊,1960年第7期)  相似文献   

2.
一、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思維和存在符合=正确反映错誤思惟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作为问题提出来討論,原是从討論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終結》讲述哲学根本問題的第二方面“叫做思惟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这个命題附带引发出来的。既是如此,問題从哪里来,就当回到哪里去。即对于思惟、存在、同一性等这些概念,恩格斯在这里是在怎样的意义土使用的,我們也必須依照他原来的意义来使用,来解答我們的問題。这应当是討論問題应有的一般准则。可是,在目前的討論中,有些同志对于这些概念却不是按照恩格斯的明确的規定,而是另作了游离的走了样的不是在同一范圍的意义来使用淙谎灾衫?但很难使人信服。因此,我认  相似文献   

3.
《哲学研究》1961年第3期刊載了張德鈞同志的《論錯誤思維和存在沒有同一性》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張德鈞同志对錯誤思維和存在沒有同一性的观点作了进一步展开和論证。但这些分析和論证,是很难令人信服的。为了进一步展开討論,我談淡自己的意見,与張德鈞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4.
关于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二是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我认为这两种意见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可以成立的。然而在什么意义上它们才是正确的呢?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点意见。在什么意义上可以说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呢? 我们知道,同一性和斗争性各自都有自身的本质规定和具体的表现形式,因此,不论是同一性还是斗争性,都可以从它们各自的本质和形式的统一中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5.
自我同一性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郭金山  车文博 《心理科学》2004,27(5):1266-1268
自我同一性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学概念.这一概念自提出后就面临着概念澄清的问题.尤其是与相关概念的边界划分问题。因此.要把握自我同一性的概念就需要对与自我同一性相关联的概念进行辨析。这主要涉及到(1)自我与同一性;(2)自我同一性与自我概念;(3)自我同一性与个人同一性、角色同一性和社会同一性。  相似文献   

6.
论差异性正义与同一性正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关于正义的讨论很多,许多学者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观点。其实,对于正义的追问最终都要归结到对于人的理解上。人是差异性与同一性的现实统一,所以,对于正义的理解也就包括从人的差异性着眼和从人的同一性着眼这两个不同的角度,从而产生了基于人的差异性的正义与基于人的同一性的正义:这两种正义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一、基于差异性的正义与基于同一性的正义我们今天所谈的正义,一般而言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指所得与所付相称或相适应,如贡献与报偿、功过与奖惩之间,相适应的就是正义,不相适应的就不是正义,…  相似文献   

7.
我之所以写这篇短文,是因为有些哲学著作中几乎不采用这个哲学用語,甚至有些哲学家怀疑“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是哲学基本問題第二个方面的基本命題。我以为“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是对哲学基本問題第二方面的最概括的表述,应該运用这个哲学用語并对它的內容和意义进行研究。我們知道,恩格斯在“費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終結”一書中对于哲学基本問題作了完整而精确的表述。他說全部哲学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对存在的关系問題。这个問題又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说思維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哲学家就是依其如何回答这个問題而分成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营垒的。关于哲学基本問题的第二个方面,恩格斯加以完整表述如下:“但是思維对存在的关  相似文献   

8.
卢国英同志在《关于矛盾的不同类型及其解决办法的探讨》(见《哲学研究》1980年第2期)一文中,就我们现实生活中大量遇到的矛盾的“结合”问题,以及由这个问题派生出来的有关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分类及其解决办法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对于深入研究唯物辩证法,特别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有关问题,是有意义的。但是,在有关矛盾“结合”以及客观上是否存在着以同一性为主或斗争性为主的矛盾等基本理论问题上,我们与卢国英同志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我们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向卢国英和其他同志请教。  相似文献   

9.
美国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E.H.Erikson)在其人格发展理论中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理论,认为同一性的问题是青少年的核心问题。这为我们了解和研究青少年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本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确立失败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同一性”一词如同许多抽象的词,在当代已经成为一个反复使用的口号,有时使用起来甚至不加思索。同一性是神圣的;同一性是明确的:我们只能去赞同。我们使用这个不很抽象的词时未免太不严肃。我们急于在其之上建立意识形态营地。然而,同一性隐藏的奥秘正是自柏拉图以...  相似文献   

11.
辩证法的同一性概念历来就有很多争议,特别是“四人帮”对这一概念的肆意歪曲,更造成了这一概念的混乱。搞清这一概念,对于阐明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对于党的方针政策的制订和对于实际工作的指导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想就这一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不妥之处,望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2.
自我同一性理论与经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ErikErikson首先提出自我同一性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描述,但没有对其进行实证研究。而Marcia则从复杂的自我同一性概念中析出两个维度,从而对自我同一性进行实证研究成为可能。随后的很多研究都把同一性发展归于个人因素,但这很难解释倒退现象,于是情境因素就被引入到同一性发展中来,现在许多研究者对于影响同一性发展的因素既有情境因素又有个人因素这一点已达成共识,并提出一些理论模型。与此同时,另有一些研究者希望探求到自我同一性这一构念与其它构念间的关系。同一性构念效度及其发展机制以及同一性构念与其它构念之间的关系仍是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A.导言本文力图从认识论方面和形而上学方面,评价最近出现的同一性理论中的还原论观点,并且力图对还原论的原理和主要论证,提供一个完整的批判。因此,我要对还原论就其目前的历史发展,作个批判的考察。  相似文献   

14.
毛主席經常教导我們“要有目的去研究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論,要使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論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結合起来”;但是我們总是經常在前人所提出的一般原理上兜圈子,不能联系中国实际而有所發展.用哲学上的話来說,这就叫做不能用自己的思維去不断深入地反映客观和改造客观,把它变为自己底世界。毛主席是伟大的馬克思列宁主义者,他一生总是紧随着中国革命底發展,把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逼真理活用在中国革命底各个阶段、各个方面以至每个細小环节上,从而他就在我們这一代创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列宁主义。过去在建党、建軍和指导民族、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15.
家庭功能与初中生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加藤厚的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对延边地区642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就总体而言,延边地区初中生在自我同一性的地位分布上是不均衡的;(2)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3)家庭功能与自我同一性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陈康与刘述先半个世纪之前关于性质如何结合成个体事物的争论,对于我们今天探讨事物的个体性与同一性仍有启发意义,但是陈康的论述也存在着若干问题。他把"许多性质如何结合成一个个体"的问题等同于"一个个体如何是一个个体"的问题和个体的同一性问题,并把对象的同一性混同于自我的同一性,这使他未能提出解决事物的个体性与同一性的方案。纵观西方哲学史,无论是亚里士多德哲学、英国经验主义,还是康德式的理性主义,都在这个问题上陷入难以摆脱的困境。但是詹姆斯的思想流学说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示了一条可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人化自然?一般认为,人通过实践在自然界打上自己活动的烙印,这种具有人的活动烙印的自然称为人化自然.一些研究者正是根据这一理解,把那些只能观测不能改造的自然排斥在人化自然以外.其实,人化自然的概念应比这种理解要深刻、广泛得多.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矛盾,除了有对立面外,还必须有同一性.如果没有同一性,决不能构成一对矛盾.那么,主体和客体的同一性是什么呢?讨论主体和客体的同一性,不能把同一性建立在客体的特性上,因为:第一,主体是主,客体是客,主体是统摄客体的根源和力量.用客体统一主体,颠倒了主次关系.其次,哲学或自然辩证法讨论主客体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为了高扬人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发  相似文献   

18.
苏轼曾批评王安石,说他在文学批评上有“好使人同己”的毛病,认为这不利于文学的繁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看到“好使人同己”的现象,这同样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协调和社会的发展。当然了,同一性和相似性,是人们便利地生活在一个社会中的基本保证,没有足够程度的同一性,社会就会混乱无序而难以存在下去。但是,任何一种文明的延续还有赖于容纳差异,排斥差异,强求一致是反自然的,它只能造成社会的停滞和文明的毁灭。下面的故事就很难耐人寻味—— 1906年的一天,一队沙俄骑兵通过彼得堡附近的半坦卡河上的爱纪毕特大桥时,指挥官为了向路旁行人炫耀军威,命令马队  相似文献   

19.
美学没有自己的方法论,其方法是借自相近的诸学科。“他山之石,可以攻错”,似可为美学研究者的座右铭。信息论美学是因借信息论的方法为方法而得名的,正如哲学美学是因借哲学的方法为方法而得名一样。信息论美学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在法国和德国先后兴起,法国人A.A.英里斯(A.A.Moles)和德国人M.本泽(M.Benhse)为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莫里斯的《信息论与审美感知》(1958)为这一学派的代表作。信息论美学在美学发展史上可视为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语言分析美学—符号学美学的继续和发展。俄国形式主义认为,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只要分析艺术的形式,就可得其应得的东西。这种从形式去规定艺术、从形式分析可得艺术真谛的思  相似文献   

20.
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是唯物辩证法同形而上学长期斗争的一个根本问题。“四人帮”形而上学猖獗,竭力鼓吹“斗争哲学”,把这一问题歪曲、篡改得不成样子。为了彻底批判“四人帮”的谬论,拨乱反正,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对这一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 一、矛盾的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任何矛盾都具有的两种根本属性。这两种属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的本质联系。同一性是包含着对立面的差别和斗争的同一性,斗争性是在对立面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