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阎书昌 《心理学报》2018,50(8):920-928
据史料表明, 中国人执权居士于1872年在《申报》上首创了学科名称“心理(学)”一词, 这要早于日本学者西周1875年公开使用“心理学”一词。本文判定晚清的持平叟、执权居士、持平子、持平居士、公道老人均系同一人, 即朱逢甲。朱逢甲饱读经书, 国学底蕴深厚, 并在襄助传教士办报纸过程中接触到了西学, 具有了现代学科意识。1871年, 他在讨论中国传统相术时, 曾在心理学意义上使用过“心之理与事”一词, 为其创制“心理(学)”一词奠定了基础。中学与西学的交融与碰撞是朱逢甲创制“心理学”这一学科名称的时代与文化背景。尽管“心理(学)”一词首先由中国知识分子创制, 但因西学在中国晚清时期发展的延缓和曲折, 故没有像日本学者西周使用“心理学”一词之后在日本学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由于语言在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词成为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工具。词的心理学研究一直就是心理学家热衷的课题。中文词的心理学研究,可以说自1916年刘廷芳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行汉字的形、声、意的研究时就已经开始了。发展至今,它已经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独立专题,且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就国内中文词的认知研究作一综述。建国前中文词的研究是随同汉字或基于汉字的研究而进行的,一般多注重中文常用词方面的探讨。这些基础研究具有相当实用价值,皆是有意义的工作,开创了汉词心理研究的先河。  相似文献   

3.
“心理和谐”是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催化剂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如何实现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是中国心理学工作者们长期探索的课题。最近,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关于心理和谐概念的提出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1]中首次阐述了社会和谐与心理和谐的关系,并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中共中央文件如此论述心理学问题还是第一次,这不仅对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对于我国心理学界实现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努力提供了重要契  相似文献   

4.
发展心理学的一个新领域——发展心理语言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美国著名学者乔姆斯基创立的心理语言学已为大家所熟悉,但是,心理语言学理论引起的发展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大变化——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发展心理语言学的产生,这一点还没有引起国内心理学界的普遍重视.发展心理语言学这个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内尔(David McNeill CD.)在1966年首次提出并做了理论阐述.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内容,结构体系逐步完善起来.迄今为止,它基本成为独立于心理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成为发展心理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香味心理学是由香味和心理学两个词的合成词。它是研究香味对人的精神作用的一门科学,时下正在日、美等国兴起。  相似文献   

6.
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由于语言在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词成为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工具。书面语言中的词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形、音是词的物质外壳,义是词所标志的客观事物的概念。人们通过对形、音的感知而了解单词的意义,这就是单词再认的问题。研究单词再认,了解人们感知和理解单词的心理学规律,不仅对揭露人的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心理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于一九八二年十月十二日至十六日在合肥市梅山饭店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3人,列席代表16人,收到有关心理学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医学心理、研究论文和心理学教学经验总结约50多篇。这次大会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精神鼓舞下召开的,也是粉碎“四人帮”之后我省心理学工作者的首次聚会,又是我省心理学会建立二十周年的纪念会。  相似文献   

8.
词嵌入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一项基础技术。其核心理念是根据大规模语料中词语和上下文的联系,使用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算法自动提取有限维度的语义特征,将每个词表示为一个低维稠密的数值向量(词向量),以用于后续分析。心理学研究中,词向量及其衍生的各种语义联系指标可用于探究人类的语义加工、认知判断、发散思维、社会偏见与刻板印象、社会与文化心理变迁等各类问题。未来,基于词嵌入技术的心理学研究需要区分心理的内隐和外显成分,深化拓展动态词向量和大型预训练语言模型(如GPT、BERT)的应用,并在时间和空间维度建立细粒度词向量数据库,更多开展基于词嵌入的社会变迁和跨文化研究。我们为心理学专门开发的R语言工具包PsychWordVec可以帮助研究者利用词嵌入技术开展心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关于人的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的问题,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这一问题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它涉及辩证法的规律如何在人的心理发展的过程中体现的问题,对于验证和进一步丰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有重大的意义;它涉及人的心理运动发展的最基本的规律,对普通心理学以及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许多学科的研究和发展也有极大的意义;即以科学的心理学体系的建立来说,也可以从对心理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10.
石绍华   《心理科学进展》1991,9(1):48-56
心理学对文字认知的研究几乎和心理学整个历史一样长。早在1885年,Cattell就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他用速示器呈现字母或词,发现10ms可以阅读3—4个无关字母,2个无关系的词,4个有联系的词。从词中识别一个词比在字母数相同的无意义字母串中识别一个字母要快。Erdmann等还发现,命名一个词的时间比命名一个字母还要短。对这一现象,Cattell称之为“词优效应”。自从Cattell提出词优效应以来,心理学在文字认知方面的研究沉寂了一段时间,直到五十年代初期,这类研究才又出现在西方文献里。从七十年代到现在,词优效应受到广泛的注意。为什么要把词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呢?在我们的日常阅读中,读的是句子,词是在句子里的,研究对词的知觉能帮助我们了解阅读吗?一个人在速示条件下读得越多,他的阅读技能就越高吗?Hoffman(1972)对1—8年级儿童做的实验表明,正是这样。除此之外,这类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模式识别、记忆结构、说—写关系及一般认知功能。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盛行以来,文字认知更成为热门课题,这是因为认知心理学尽管研究领域很广,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这就是:经验与知识是如何进入人脑中存储的?这些经验、知识是怎样与外界输入的信息交互作用,以达到各种不同的认知目的?对文字的认知,恰是一个典型的这样的问题,并且研究起来比较方便,它就自然成了研究的重点。一百年来,人类对自己的文字认知过程有哪些发现?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这我们对文字的识别?本文通过介绍词优效应的发现与研究、对词知觉单元的探讨、文字认知中听觉和视觉的关系以及不同的识别模式,回顾了文字认知研究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心理学是建立在心理的跨文化比较方法之上的、探求群体心理行为差异与相似的一门学科。它发端于本世纪初,形成于七十年代。近二十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被认为代表了心理学未来的主要方向之一。一、跨文化心理学的现代概念跨文化心理学有一个有代表性的最新定义,是在1989年由加拿大皇后大学 Berry 教授等人提出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各种文化和民族群体  相似文献   

12.
王才康   《心理科学进展》1992,10(2):67-70
有关心理旋转内部过程的探讨始于Shepard和Metzler1971年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上的著名论文《三维物体的心理旋转》,这使刚刚兴起不久的认知心理学研究又多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因此意义十分重大。第一,认知心理学强调通过客观的途径探讨人的内部世界,有关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无疑是这方面研究的最精彩篇章,因此它是从认知心理学战胜行为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张述祖,1987)。第二,有关心理旋转问题的研究揭示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命题表征的新的表征系统,即表象表征系统(Mart,1982),它不是用概  相似文献   

13.
在19世纪70~90年代的中国,当指称"mental philosophy"与"psychology"时,译者主要使用了"性学"、"心理(学)"、"性理(学)"、"心才学"、"心灵学"和"心学"等6个名称。据现有史料,尽管汉语"心理学"一词由执权居士于1872年首译,但当时并未受到中国学人的重视。现在通行的汉语"心理学"一词是来自日本人西周,经康有为与梁启超等人的共同努力才逐渐被中国人所接受,并于1902年以后被普遍使用。汉语"心理学"一词在这场"比赛"中能够最终胜出,内因是既受中国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又为避免将一门新兴学科等同于旧学科从而产生"新瓶装旧酒"的误会;外因是中国新学科体系在创建时深受日本和西方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用佛法来谈人的性格吉祥英语中性格一词(Character)源于希腊语(Charakter),意思是特点、特色、记号、标记,在现代心理学中,性格是指由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  相似文献   

15.
认知心理学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一种新运动和新方向。有人曾经把认知心理学的出现,誉为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其作用类似于20年代出现的行为主义。这种看法虽然遭到不少人反对,但自从本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心理学起了重大的变化,这却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心理断乳发展过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兆兰  王文革 《心理科学》2001,24(5):625-626
“心理断乳”(psychological weaning)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L.s,HoUing Worth于1928年在他的《青年心理学》(The Dsyehology of the adolescent)一书中首次提出的。Holling Worth将青少年在心理上脱离父母或其他养育者而变得相对独立的过程称之为“心理断乳”。它相对于“生理性断乳”而言。  相似文献   

17.
人是怎样获得一个概念或掌握一个概念的?这个问题历来是心理学在研究人的思惟和学习时所关心的问题。现代认知心理学对这一问题也有一些研究。什么是概念?有的认知心理学者提出,人们用以表现一个范畴的心理结构便叫做概念(Moates等,1980,P.208)。概念是抽象的,它代表一类事物,而不是指这类事物的任  相似文献   

18.
评现代认知心理学中的计算机类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狭义的现代认知心理学,亦称信息加工心理学,是近二、三十年来出现在西方心理学界的一个颇有影响的新流派。它作为对行为论心理学放弃对人的内部心理活动的研究的做法的一股反抗潮流,重新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然而,它又不完全是传统的意识心理学的复现。受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科学这些新兴学科的启发,现代认知心理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研究如何为基础教育服务,特别是为该领域当前正在全国深度推进的素质教育服务,是我国心理学科学研究服务于社会实践、服务于教育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在当前中小学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引领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始终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基础性的问题,也是中小学教师长期以来一直苦苦探索而未获得科学解决的难题。沈德立教授主持完成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素质教育中高效率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正是针对这一问题,在国内首次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素质教育中高效率学习的心理…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普列汉诺夫首次明确地把社会心理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一书中,他将社会意识区分为两种基本形态: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在我国一直译作“意识形态”),把社会心理作为他的社会结构理论的一个环节。①普列汉诺夫这一思想的提出无疑是对唯物史观的一个创造性贡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思想长期以来未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直到60年代初苏联学者才开始比较公正地对它加以研究。在我国哲学界,社会心理问题则一直无人问津,在我们的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中甚至找不到“社会心理”一词。近两、三年来,我国哲学界才开始研究社会心埋范畴。现将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