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电动深度视觉阈限测定仪以调整法测定中国正常男青年的深度视觉阈值。这些被试者均通过了必要的眼科检查。1159名正常男青年对静态目标的深度视觉阈值是2.59弧秒(标准差为1.79弧秒),分布范围为0.45弧秒~5.45弧秒。根据实验结果指出立体视不佳者的深度视觉阈值较大,因而在选拔体视测手时应有立体视的检查。  相似文献   

2.
图像记忆对动态搜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三个实验考察了图像记忆对动态搜索的影响。实验1对静态和限制动态条件下的搜索效率进行比较, 以进一步检验视觉搜索的无记忆模型; 实验2通过比较限制动态和动态条件下的搜索效率, 考察了图像记忆在动态搜索中对注意的引导作用; 实验3考察了视觉搜索中新客体优势对搜索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1) 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 视觉搜索中均有记忆参与, 但两种条件下的搜索模式不同; (2) 在动态搜索中, 每当画面变化时被试可依据图像记忆将注意指向可能出现目标的新位置, 从而提高搜索效率; (3) 视觉搜索中新客体优势不显著, 这提示搜索过程中的注意指向主要受图像记忆的引导。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位移和对速度变化的一种知觉。一些研究者曾对运动知觉的阈限进行过测定。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并不单纯地觉察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而是对一个运动着物体作出及时的动作反应(视觉—动作控制)。这种视觉—动作反应不同于一般简单的反应时的测定,它要求被试者对一个预定的目标作出反应时,需要掌握动作提前量的控制,否则就会出现超前反应或错后反应。同时,一个运动着的物体有时由于各种原因而在隐蔽中进行,此时就要求人们估计它的行进距离。R.M.Gottsdanker 曾对客体的三种不同运动速度(定速、加速、减速)的知觉判断进行过实验,发现被试者对加速与减速的运动速度的判断都不准确,对加速运动常产生低估,而对减速运动产生高估。R.E.Morin等采用连续灯光闪亮代表一个客体的运动,要求被试者对运动行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多数的误差是反应低估(即提前反应)。曹日昌等曾探讨过影响运动行距预测的一些有关因素,如运动域结构、预测方法、经验及诱因等。结果表明,让被试获知结果及以手伴随刺激光点的运动对于运动行程预测的准确性有着积极作用。近一、二十年来一些研究者曾对运  相似文献   

4.
在被动触觉实验中,被试的手保持不动,而曲线线段以一定速度通过其右食指腹侧表面。应用五种不同弦长的曲线,在每个弦长的范围内,曲线的弧高由0到3.5毫米,梯度为0.5毫米。采用三种刺激运动速度(静止、慢速和快速)。以对应于75%曲线判定概率的弧高(毫米)为辨别阈限值,结果发现,无论在哪种速度条件下,曲线辨别阈限均低于两点阈和触觉定位误差.并且快速条件下的辨别阈限低于慢速的和静止的,出现速度效应。作者对曲线知觉和微差定位的实验作了比较分析,并主张将曲线知觉引入触觉超锐敏度的测量。  相似文献   

5.
动态视觉加工与儿童汉字阅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使用视觉阈限测验、图片命名、字形相似性判断实验和语音意识等测验 ,考察了小学五年级儿童视觉加工技能与汉字阅读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动态视觉加工与图片命名错误率、字形判断反应时和错误率、语音意识均有显著相关 ,静态视觉加工只与图片命名错误率相关显著 ;控制识字量后的偏相关分析显示 ,动态视觉加工与其他变量的相关关系不变 ,静态视觉加工与图片命名错误率的相关不再显著 ;回归分析发现动态视觉加工在识字量和语音意识的影响控制后 ,能够分别解释阅读流畅性、字形判断反应时和图片命名错误率 7%、2 5 %和 5 6 %的变化 ;语音意识能够解释识字量和阅读流畅性 9%和 10 %的变化 ;对差读者的动态视觉加工和语音意识分析发现 ,儿童在这两种测验上的个体差异很大。上述结果表明 ,阅读过程受基本知觉技能影响 ,动态视觉加工作用于汉字阅读的特定过程。  相似文献   

6.
时间判断的视听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希庭  郑云 《心理学报》1993,26(3):3-10
该实验用视觉或听觉两种方式一次呈现两个时距,随机地指定其中的一个时距要求被试立即再现或延迟5秒再现。实验结果表明:①对短时距信息(1秒,1.5秒,2秒)的判断,听觉比视觉具有明显的优势,听觉的再现时距较精确,延迟对听觉的时间信息检测的破坏作用较小;而对长时距信息(10秒,11秒,12秒)的判断,却未发现听觉比视觉有优势现象。②通道效应的产生机制源于记忆的特点而不是感觉储存的特点。③对短时距的判断通常表现为正时间顺序误差,而对长时距的判断则表现为负时间顺序误差。  相似文献   

7.
传统注意研究多基于单个注意焦点和采用静态视觉信息。由Pylyshyn(1988)提出的多目标追踪范式则基于动态场景,是研究同时追踪多个目标的容量有限的注意机制比较常用的范式。在多目标追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身份追踪范式中的对象带有身份信息,涉及到较复杂的认知机制,如注意、视觉工作记忆等。探讨以上两种视觉追踪的认知加工机制对真实或模拟情境中动态信息的认知加工活动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109名吊车工人进行了红橙黄绿蓝紫黑白等八种颜色的深度知觉阈限的测定.结果发现:在白色背景条件下,绿蓝两色为最佳深度色,最易辨别深度差异;黑紫红三色为二级深度色;橙黄两色为三级深度色;白色为四级深度色.易于深度辨别的颜色.,平均阈值小,分布较集中;不易深度辨别的颜色,平均阈值大,分布较分散.建议吊车设计部门,在吊钩臂部位的黄色背景上,涂上黑色条子.使吊车的吊钧本身具有颜色对比,少受作业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唐晓雨  孙佳影  彭姓 《心理学报》2020,52(3):257-268
本研究基于线索-靶子范式, 操纵目标刺激类型(视觉、听觉、视听觉)与线索有效性(有效线索、中性条件、无效线索)两个自变量, 通过3个实验来考察双通道分配性注意对视听觉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 IOR)的影响。实验1 (听觉刺激呈现在左/右侧)结果发现, 在双通道分配性注意条件下, 视觉目标产生显著IOR效应, 而视听觉目标没有产生IOR效应; 实验2 (听觉刺激呈现在左/右侧)与实验3 (听觉刺激呈现在中央)结果发现, 在视觉通道选择性注意条件下, 视觉与视听觉目标均产生显著IOR效应但二者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双通道分配性注意减弱视听觉IOR效应。  相似文献   

10.
运用行为和fMRI技术, 通过比较动态刺激与静态刺激审美判断的行为和脑机制的异同探讨动态性对简笔画动物审美的影响, 包括两个实验。结果发现, 动态简笔画动物的美观程度评分和喜欢程度评分都显著高于静态简笔画动物。同时, 动态简笔画动物审美判断激活的区域基本涵盖了静态简笔画动物审美所激活的区域, 二者都激活了枕叶区等视觉加工区域、额叶区等认知加工区域、眶额叶皮层等奖赏区域以及海马、脑岛、扣带回、杏仁核等情绪加工区域。与静态简笔画动物的审美相比, 动态简笔画动物的审美显著激活了双侧舌回、双侧MT。本研究结果表明, 动态性影响了对简笔画动物的审美, 动态简笔画动物比静态简笔画动物被判断为更加美观。  相似文献   

11.
视觉搜索有记忆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态搜索任务,系统改变刺激项位置变换的速度,探讨视觉搜索是否有"记忆"参与.结果发现:(1)刺激项位置的变换速度较快时(120 ms/次、220 ms/次),动态搜索的搜索效率显著低于静态搜索;(2)刺激项位置的变换速度较慢时(420 ms/次),动态搜索的搜索效率与静态搜索无差异.该结果表明视觉搜索有"记忆"参与,返回抑制可能是视觉搜索中"记忆"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2.
视觉——动作控制及运动行距预测的年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探讨了儿童、中青年及老年人的视觉——动作控制及物体运动行距判断能力发展变化的情况。实验包括两部份,一是被试者用视觉追随一运动物体至一规定目标(一箭头标志)时用手按键反应,使运动物体准确地停止在所规定的目标上;另一是运动物体移动至一定距离后在视野中消失(但在隐蔽中继续行进),要求被试者根据原先所见到的物体运动速度,预测运动物体行至所规定的目标时(一箭头标志),即作出按键反应.结果表明:儿童及老年人的视觉——动作控制准确性均较中青年人为差;而儿童又较之老年人为差。儿童及老年人以延迟反应为多。视觉——动作控制的准确性受到物体运动速度的影响,快速条件下,误差值增大。对物体运动行距的预测,中青年人的准确性高于儿童及老年人。误差的偏向三组不同年龄的被试均以低估为多,而以老年人为甚,低估次数达80%.这种对物体运动行距的预测,是把运动、时间、空间知觉的特性综合起来,作出的心理操作活动,它比单一知觉活动要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3.
用微机化的伪随机点立体图对发生器产生静态和动态随机点立体图对(RDS),显示在左右两个示波器上。RDS图形中的元素密度可以改变。具有正常立体视的10名被试通过立体镜观察这些图形,测量双眼融合能产生完整立体图形感知所需最小的元素密度,即密度容限。 设计了三个实验用以检测改变RDS图形的空间参数对密度客限的影响。第一个实验,在静、动态RDS图形下,改变视差图形面积;第二个实验,改变视差图形的形状;第三个实验,改变视差图形的周长。 实验结果表明,双眼深度感知要求一定的元素密度容限,视差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对密度容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静态和动态RDS图形的密度容限也不相同。 本文利用RDS的整体立体感知特性和空间频率通道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一套视觉心理物理实验装置进行了深度位置和深度运动的观察和测量。 观察到在允许辐合运动下,深度位置响应和理论计算值相近,这说明人的视觉系统能实现几何视差的运算。特别注意到,在大视差时,辐合运动在正确的深度感知中起重要作用。 视觉系统对深度运动的响应表明了辐合运动在大视差的深度运动感知中也起了重要作用:在大视差时能正确感知深度运动的大小;并能维持深度运动感。得到了视觉系统对深度运动刺激的响应有0.15—0.18秒的潜伏期。  相似文献   

15.
电子地图汉字大小辨认阈限和合理字间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由三个实验组成,探讨电子地图中汉字呈现的辨认闽限和合理字间距(信息载负量)问题。实验一采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电子地图中汉字的辨认闽限,结果显示,汉字复杂度和背景的复杂度都影响地图汉字识别,且不存在交互作用;宋体汉字的平均辨认阈限为7.0771’。实验二运用调整法测得在电子地图中宋体汉字的舒适阈限(能识别每个笔画的汉字辨认阈限)为16.6951’。实验三以视觉搜索方法研究字间距(体现在电子地图中单位面积字数)与搜索效率的关系,结果显示,每个汉字平均耗费的搜索时间随着字数增加而减少,说明字数越多,搜索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系统考察在控制目标与非目标颜色特征属性的条件下, 动态非注意盲中视觉系统是否存在对分心物的抑制机制。实验一为基线实验, 将目标与非目标设置为相同的白色圆形, 考察被试对不同颜色特征(白色或者黑色)新异刺激的觉察情况; 实验二和实验三通过改变目标与非目标的颜色特征, 进一步探讨视觉系统对分心物(包括非目标和新异刺激)的抑制机制。结果发现, 视觉系统对干扰目标追踪(并计数)任务的分心物均产生抑制作用, 并且不同颜色特征的分心物受到的抑制作用不同, 与目标颜色特征相同的分心物受到的抑制作用较大, 相应新异刺激的觉察率低; 与目标颜色特征区分明显的分心物受到的抑制作用较小, 相应新异刺激的觉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崔代革 《心理学报》1987,20(4):80-87
本实验是通过计算机系统、平视显示器系统及歼-5模拟驾驶舱实现的。攻角误差符及背景画面都逼真地模拟了平视显示的动态情景。通过对被试者信号响应能力的测定,从中优选出较理想的显示方式。此外,在实验的基础上,又对飞行部队进行了调查,并取得了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静态-动态决策模型的创设,考察了不同构造情境下心境、即时性诱发情绪对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静态决策模型和动态决策模型下风险决策行为有着显著不同,相对于静态决策,动态决策模型下被试的风险决策行为更显保守;(2)不同心境在静态-动态决策模型下对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不同;(3)诱发情绪在动态决策模型中能对风险决策行为产生影响,恐惧情绪促使被试在动态决策中趋于保守。  相似文献   

19.
实验模式:以声音为预备信号,1.5秒后于荧光屏上呈现一个提示字,其后1.5秒再于荧光屏上呈现一个操作字。间隔6—10秒后以同一预备信号导出另一对提示字与操作字,如此重复,每项实验呈现120对字。提示字是常见字,操作字与提示字音同形似。在无关对照实验中则提示字与操作字音、形、义皆异。令被试者于操作字呈现后用其联想出另一个字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探讨重复知盲发生在知觉阶段还是在记忆阶段。采用快速视觉系列呈现(rapid serial visual representation, 简称RSVP)任务, 让被试即时回忆80个词表中呈现的词。操作了词表中目标词的重复数, 分为无重复、单刺激重复(重复一对)和双刺激重复(重复两对)三种, 和目标词的情绪效价, 分为中性词和情绪词两种。结果发现, 对目标词回忆的正确率是:当目标词和非目标词都是中性词汇, 即二者的情绪效价强度相当时(实验1), 在无重复条件与双刺激重复条件下无差异, 二者均大于单刺激重复条件; 当目标词是消极词汇, 非目标词是中性词汇, 即目标刺激的情绪效价强度大于非目标刺激时(实验2), 无重复条件与单刺激重复条件无差异, 二者均大于双刺激重复条件。结果表明:(1)RSVP 任务下词表中有双刺激重复时, 如果刺激的效价强度相当, 出现重复优势; 如果目标刺激的效价强度高于非目标刺激, 出现重复劣势; (2)人们会主动分配更多的注意资源给效价高的刺激, 重复知盲产生在记忆阶段, 支持注意资源分配最优化假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