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较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儒学哲学思想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以至于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特征。如果说17至19世纪是理性的时代,20世纪是分析的时代,21世纪——至少对哲学而言——则是比较的时代。自上个世纪,面对时代的挑战,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唐君毅、方东美、梁漱溟都开始以比较研究的方法发展儒家哲学。比较研究的转向,不仅利于儒学更好地解决新的问题,也利于其在世界哲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今后,儒家哲学的比较研究应成为更好、更积极、并具有综合性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儒家传统的诠释与转化——访郑家栋副研究员本刊记者郑家栋,1956年生,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于儒家哲学与儒家思想史特别是当代儒学的研究。主要著作有:《现代新儒学概论》、《本体与方法——从熊十力到牟宗三》、《当代新儒学论衡...  相似文献   

3.
《中国哲学史》2014,(3):F0003-F0003
冯友兰遗言说“中国哲学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在近些年大陆儒学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该中国哲学登场了,中国哲学义如何登场,成为学术界热切关注的一个问题。陈来教授的新著《仁学本体论》是对两千多年来仁学思想的综合创新,以儒家式的、中国式的哲学建构,回应了当代儒学以及中国哲学理论建构的时代问题。本书是当代儒学复兴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4.
本书乃作者二十余年以比较哲学的视角从事儒学研究之成果。其目的欲以中西比较哲学为切入点,呈现儒家哲学之特点,并对当代儒学所面临之哲学议题,如民主与平等、女性主义、环境挑战、国际秩序以及儒学之国际化,着力探讨。本书以分析哲学研究儒学,行文与分析力求清晰、透彻。  相似文献   

5.
儒学研究是大陆近20年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方面。由于1949年以后,港台形成并活跃着现代新儒家,而现代新儒家注重阐发孔孟和宋明理学;在1980年代以后,现代新儒家又成为大陆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台湾学术界最关注大陆的孔孟、理学和新儒学的研究。同时,在一般层面的儒学研究上,港台新儒家着意阐发儒学的宗教意蕴和现代意义,因而对大陆有关儒教说、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传统的争论也有所论述。  相似文献   

6.
九十年代中国大陆的儒学发展和儒学研究,虽然空前繁荣,但此所谓繁荣更多的还只是一种“史”的繁荣,而远远没有真正进入一个思想上、哲学上多元创造的时期;虽然开辟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与研究领域,如儒学与少数民族、儒学与区域文化、儒家管理哲学等等,但主要的还是围绕着儒学与现代化、儒家与后现代、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儒道之争、儒家与宗教的关系等几个重大问题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7.
隋唐儒家哲学思想的变化趋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隋唐时期正是中国儒家哲学承前启后、推陈出新的过渡阶段,旧的天人感应论和谶纬迷信的哲学形式受到了比较集中的批判;一个与旧哲学有较大差别的新哲学正在酝酿、萌芽之中,一批儒家哲学家为改造旧哲学、建立新哲学而探索和奋斗着。宋朝理学作为儒学的新的思想形式的产生,与隋唐儒家哲学的演化,是有联系的。  相似文献   

8.
在一些人看来,儒学研究到了今日,似乎无话可说了。一则因为,儒学已经过时了,要研究只能是“钻故纸堆”;再则因为,要说的话都已经说完了。再说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其实不然。曾经影响过19世纪西方哲学的某个哲学家早就说过,中国的孔夫子只有“格言”,没有“哲学”,但现在已没有人认真对待这句话了。20世纪又有人说,中国的儒家只有“政治伦理”,没有“宗教伦理”(当然更谈不上“宗教改革”),这句话长期以来像阴影一样笼罩着儒学研究,很多人认为儒学是为现实政治服务的,没有什么“超越意识”,但当代新儒家牟宗三等人提出,儒学是“理想主义”的,…  相似文献   

9.
比较文化视野中的儒学思想价值的理解问题,不仅是其文化自身的生命力和现代生活的需要问题,更是一个经典文本意义上的阅读、理解、诠释与传承问题,实质上是一个解释学问题。不同的解释视角、方法与情境往往使文本呈现不同的意义,得到新的诠释。多元化、差异化新视野与新方法上的儒学研究所展现的是一种儒学文化精神与走向的新气象和新方向,也由此形成了关于儒学意义的新理解与新把握,而这正是现代新儒学研究重要的理论诉求和思维方式。从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和文化比较的方法去看待、从最新的理论新思维中去理解和诠释儒学的多重价值和时代意义,应该成为儒学研究中的更高理论追求,也构成当代新儒学建设与发展的新方法论与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近代以来,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历史上学脉相承的良好传统几近中绝。但由熊十力到牟宗三的"十力学派",却师生相接,薪火不断,殊为难得。作为"十力学派"的传人,牟宗三竭尽一生努力,为传承儒学思想做出了积极贡献,其儒学思想代表着20世纪后半叶儒家哲学的最高水准,同时也自己成为现代新儒家第二代最  相似文献   

11.
陈荣捷不仅是一位哲学史家,也是一位哲学家。作为哲学史家,他对于中国哲学史尤其是朱熹哲学的研究享誉中外。作为哲学家,他对于儒家哲学有诸多理论创新。具体来讲,其儒家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人本主义非西方所独有,儒学亦为人本主义;其二,与西方哲学之二元论不同,儒学形上学具有"综合"特征;其三,儒学虽不是典型宗教,但具有宗教性。  相似文献   

12.
对儒学蕴含的宗教精神进行诠释和发扬,是现代新儒家应对时代要求以发展儒学的重要理论视阈。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深入开显儒学的宗教精神,正面阐扬为"即道德即宗教,道德宗教通而一之"的成德之教,并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论证,更融会古今、中西,建构起作为哲学之极成与宗教之极成的圆善与圆教说。  相似文献   

13.
《学海》2019,(1)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可有多途,其中之一是构建儒家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发展儒家哲学、儒家伦理学、儒家教育学、儒家政治学、儒家经济学、儒家法理学、儒家社会学、儒家民族学、儒家心理学、儒家国际关系学等等。此为儒学当代发展之内在需要,亦为中国人文与社会科学发展之内在需要,而儒学恰有此能力。若能成其功,则对人类探索更为普遍、更具解释力的人文与社会科学体系有重要助益。  相似文献   

14.
牟宗三之后,当代新儒学初步表现出了多元开展的理论特色。在继续沿着前辈新儒家的基本精神方向对儒学学理系统作进一步阐释的同时,主要表现出了三方面的发展走势:一是继续倡导开展儒学与人类诸文化系统间的对话,代表了在当代人类文化的多元开展中将儒学的智慧精神进一步融入世界文化的发展走势;二是提出了“中学为用”的观念,表明后牟宗三时代新儒学的理论兴奋点已开始向儒家学理在现实层面的推扩转移;三是提出了“后新儒学”的概念,表现出了在对新儒学予以内在批判的基础上力图有所开新的理论意向。上述发展走势表明,面向21世纪,儒学将继续走向世界;如何面对后现代主义的问题,已成为当代新儒家关注的重心问题之一;以心性之学为主体的现代新儒学将面临可能的转向。  相似文献   

15.
《原道》2015,(2)
3月28目,原道书院在北京成立。书院主办者是中国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陈明,在中国当代新儒家中素有"南蒋庆,北陈明"之说。其中的北陈明是《原道》创办人,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儒教研究中心主任。书院建于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常乐村,书院门上有陈明撰写的门联:"翠湖有雨吟洙泗,云过西山诵舞雩"。陈明介绍,"翠湖边,西山下,这是地望;洙泗、舞雩都是儒家符号。选择舞雩二字,一方面有对夫子‘吾与点'之境界的向往,表达的是我自己的个性气质;另一方面则是有对天之神圣性的信仰和崇敬,也可以说是对大陆儒学的宗教学话语范式的呼应吧。"李明辉是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员,也是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的弟子。其学术研究方向以儒家哲学、康德哲学和伦理学为主,著有《儒家与康德》《儒学与现代意识》《康德伦理学与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当代儒学之自我转化》等书。2014年12月,他受邀至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讲授"中西哲学中恶与原罪",期间接受了澎湃新闻的独家专访表达了对"大陆新儒家"说法的不认同。他指出,现在所谓的"大陆新儒家"是主要以蒋庆为中心,包括陈明在内的一小撮人的自我标榜。此外,他也不赞同"大陆新儒家"对心性儒学和政治儒学的区分。在他看来,心性儒学和政治儒学在儒家的传统里本来就无法划分开来。在原道书院成立当天举行了学术座谈会。与会学者纷纷发言回应李明辉关于大陆新儒学的批评。现将座谈会有关内容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李存山 《现代哲学》2002,3(1):69-73
面对各种挑战,儒家哲学的现代转型问题仍需要作切实的严肃的思考。儒学已不可能恢复其历史上的“独尊”地位,但它要恢复其活力,成为现代社会多元哲学中的“一元”,就必须完成其现代转型,成为一种现代的“合乎理性的完备性学说”.承担起“人类各种价值的总协调”这一哲学使命。新儒学需要与其他学说进行积极的对话和良性的互动,不仅在“正德”方面突出其价值,而且在“利用”(经济)、“厚生”(生活)、“致知”(科学)和“立制”(政治)等方面与其他学说逐渐达成“重叠的共识”。人类在21世纪将更加提升“交往理性”,更加重视“正德”.儒学在2l世纪将彰显其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旻  赵书生 《哲学动态》2007,(10):68-70
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于2007年6月24~28日在武汉大学召开。本次大会由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华孔子学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中国哲学研究所、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郭齐勇教授任本届国际中国哲学会会长,也是本次双年大会的主席。围绕着大会主题——“21世纪中国哲学与全球文明对话”,来自15个国家及我国大陆、台湾、香港地区的两百余位中国哲学研究专家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一、儒学与现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如何在现代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李退溪(湿)是十六世纪朝鲜李朝时代的理学大师,是东方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所创建的"退溪学"是一博大而深途的思想体系。"退溪学"既集朝鲜朱子学研究之大成,也直接吸取和蕴含了孔孟儒学思想的精髓。退溪先生自幼就熟读《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孔孟儒学对他影响颇深。在《退溪先生文集)}中,常见"孔颜曾孟"或"孔孟程朱"提法,而孔孟儒学思想也渗透在他的言行思想之中。退溪的政治哲学,就与孔孟儒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吸取了孔子的"仁"和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竭力推行孔孟儒学的"仁政"和民本思想。首先,退溪从君与民在经济…  相似文献   

19.
西汉一朝,由儒生们倡议、主导的改制运动成为贯穿始终的一项重要政治实践活动。汉武帝的"太初改制"虽然在正朔、祭祀、官制、明堂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但并未实现以儒家教化矫正秦政流弊的诉求。由对"太初改制"的不满,加上儒学影响与儒生群体的增大,汉元帝之后的儒生们继续以复古为基调倡导民生与礼制方面的改革,努力实现儒家政治理念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贯彻与执行。西汉中后期的改制运动中折射出的既是儒家政治哲学从理论体系落实为政治制度的建构过程,也是制度建构的政治实践对儒家政治哲学理论的检验与影响。我们可以从中洞察西汉儒家的时代际遇,以及汉代儒家政治哲学的理论缺失与实践局限。  相似文献   

20.
美国汉学家狄百瑞提出了一种儒家现代性人格的范型——"儒家人格主义",并以此为核心来阐明儒家自由观的特质及其发展途径。对此,笔者认为狄百瑞"儒家人格主义"的实质依据是传统宋明儒学的"天理",其实现途径乃基于程朱理学家的"新民"主张,这都与其倡导的现代性人格相背离。究其原因,在于狄百瑞没有真正意识到儒家人格的时代转变问题,更未能从时代转变的维度上认清宋明儒学内部的分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