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半视野速示术对藏族、维吾尔族人(各60名),进行辨认表音、表意文字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藏族还是维吾尔族被试,对汉字(表意文字)的辨认都是两半球均势的,而对藏/维文(表音文字)的辨认却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对熟练掌握和使用汉语多年(五年以上)的藏族被试出现两半球均势,而学习汉语一年左右的藏族及维吾尔族被试以及学习汉语四年的维吾尔族被试却为左半球优势。这表明对表意文字汉字的辨认是两半球均势的,对表音文字藏/维文的辨认似乎受被试使用汉语的影响,会由左半球优势转变为两半球均势。  相似文献   

2.
引言幼儿颜色辨认能力是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广泛关注的问题。现行中等师范学校教材认为一年级学生一般只能分辨三种不同程度的红色、二种黄色、蓝绿不分。丁祖荫教授用12种颜色对幼儿园儿童进行测试,认为大班儿童能进行配对——指认——精确命名为黑、淡棕、粉红、绿;能笼统命名的也只有六种颜色。此研究只探索了现状而未探查其潜在可能,因而尚不能提出应掌握什么颜色的建议。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心理学研究组以40种颜色让大班儿童配对辨认,表明有31种颜色正确掌握人数显著大于错误人数。但该实验未进行指认、命名综合测试,因而未揭示颜色表象保持和学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利用定量脑电图(quatitative electroencephalograhy,q EEG)技术和自我报告法分析音乐和灯光颜色对情绪的影响。实验基于效价–唤醒度框架评价情绪。实验1考察3种灯光颜色和4种音乐调式作为单环境因素刺激的主观结果和EEG信号,实验2考察3种灯光颜色与4种音乐调式作为双环境因素刺激的主观结果和EEG信号。研究发现:(1)通过q EEG技术研究不同类型的音乐调式和灯光颜色对人情绪的影响是可行的。(2)大调、宫调音乐和绿色灯光对情绪产生积极影响,小调、羽调音乐和红色灯光对情绪产生消极影响。(3)音乐和灯光双环境因素对情绪同时刺激时,具有交互作用,情绪正相关影响双环境因素对情绪影响有加强,负相关影响双环境因素对情绪影响有削弱。(4)在灯光颜色与音乐作为双环境因素刺激被试时,主要由音乐调式影响情绪变化,但是灯光颜色与音乐调式组合时,对情绪影响程度依然有显著差异。(5)音乐刺激本身具有的情绪信息与被试被诱发的情绪相一致,灯光颜色的情绪标签与被试被影响的情绪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学生颜色爱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益荣 《心理科学》1997,20(6):559-560
1问题提出八十年代中,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曾虹文(1986)曾对中国学生的颜色爱好作过系统的研究,得出大学生最喜欢的颜色是绿色和白色。九十年代大学生的颜色爱好会不会有变化呢?鉴于十年来从事这方面的专门研究尚未多见,本实验希图在重复前人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解答上述问题。2研究方法2.1被试在读青年大学生120人,其中男生盯人,女生59人;文科57人,理科63人。2.2材料上海三星铅笔厂提供的标定色彩的铅笔所写的“十”字进行测试。2.3测试方法对偶比较法。例如【红一蓝卜对表示红色与蓝色相比,若较喜欢某色就写下来。将8种颜色中每一种…  相似文献   

5.
刘丽  白学军 《心理学报》2016,48(9):1093-1104
采用前线索范式, 通过3个实验考察了注意控制定势和线索类型在注意捕获中的作用。实验1要求被试搜索颜色奇异项目标或突现目标, 涉及较弱的注意控制定势, 结果表明, 突现线索在作为匹配线索和不匹配线索时都能捕获注意, 而颜色奇异项线索只有在作为匹配线索时才能捕获注意。实验2要求被试搜索具体特征的红色或白色目标, 使被试建立较强的特征搜索定势, 结果表明, 颜色奇异项线索和突现线索在作为匹配线索时都能捕获注意, 但是在不匹配条件下, 颜色奇异项线索被抑制了, 而突现线索不能捕获注意; 实验3采取go/no-go范式, 要求被试对红色目标进行反应, 对白色目标进行抑制, 并通过设置不同的线索-目标时间间隔来进一步考察注意捕获的机制, 结果表明, 在600 ms间隔下, no-go突现线索被抑制, 而对于go颜色奇异项线索来说, 随着时间间隔的增加, 注意捕获效应减少。结果与相倚捕获假说和抑制独立捕获假说不符, 支持注意转移假说:自上而下的注意控制定势通过把注意从和目标不匹配的特征位置转移发挥作用; 颜色奇异项线索和突现线索的注意捕获机制相同, 但是突现线索相对于颜色奇异项线索来说, 在与目标不匹配的条件下, 更容易捕获注意, 更难被抑制。  相似文献   

6.
3-6岁儿童颜色及图形视觉辨认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增慧  林仲贤 《心理学报》1983,16(4):94-101
本研究对120名学前儿童(3—6岁)进行了12种颜色和12种图形的辨认实验。实验刺激用速示器分三种速度(0.01秒、0.05秒、0.1秒)呈现。结果表明:呈现速度对辨认正确率有着明显的影响。3—6岁儿童对颜色和图形的辨认能力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学前儿童对颜色的辨别,在三种呈现速度条件下,均以对黄、红、绿三色的辨认正确率为最高;对图形的辨认在不同呈现速度条件下出现优势与劣势图形之分。优势图形正确辨认百分比较高,而劣势图形则较低,这种优劣势图形的产生可能与图形的空间结构特性及进行言语“句子化”编码的难易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道德概念与颜色存在隐喻联结。已有研究仅操控了刺激本身的颜色,背景颜色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道德Stroop范式,考察了背景颜色(黑、白、红、绿、蓝)对词语和图片情境的道德属性判断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和白色背景下道德Stroop效应量显著大于红色(图片判断)和其他颜色(词语判断)。该结果是对道德隐喻研究的较好补充。本文对概念隐喻理论的映射关系进行了探讨,从道德角度为环境颜色设计等应用提供了启发。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探讨了色词与颜色重组训练能否让被试习得与真实情境相似的色词与颜色范畴联结, 并引起相应的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 从而进一步揭示语言编码对颜色范畴知觉的影响。采用六种蓝色作为材料。B1与B2为先前研究的两种蓝色。B11和B12, B21和B22分别为使B1, B2变浅和变深所得, 四者是连续的蓝色。训练被试分别用“duān”和“kěn”命名B1和B2。由于被试可能习得色词与颜色范畴的联结, 因此B12与B21为可能变范畴间颜色, B11和B12, B21和B22为可能变范畴内颜色。训练前后分别让被试完成一个视觉搜索测验。结果发现:前测中可能变范畴间颜色的辨别优于可能变范畴内颜色, 且在左视野呈现时更显著; 后测中可能变范畴间颜色的辨别同样优于可能变范畴内颜色, 但在右视野呈现时更显著。这提示:(1)人们在知觉同一语言范畴的不同颜色时可能会区分深浅范畴, 并因此引发右半球颜色范畴知觉; (2)短期习得的语言范畴能引起偏左半球颜色范畴知觉, 且使右半球颜色范畴知觉转为左半球颜色范畴知觉; (3)被试在训练中习得了色词与颜色范畴的联结; (4)范畴学习可以在仅学习一个样例的条件下自动发生。  相似文献   

9.
广州大学生对衣服款式及颜色爱好特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心理物理学的等级排列法,用男女各16种服式及27种颜色布样做材料,随机抽取广州市五所大学一年级学生男女各30名为被试,对被试的服式爱好和颜色爱好特点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单纯对布样颜色爱好的顺序与对特定服式的颜色爱好顺序不一样、衣服款式不同,喜欢配搭的颜色的爱好等级顺序也不同。(2)当前男女大学生都喜欢活泼大方、文雅、有朝气的服装款式,而不喜欢过时的、古旧的服式。(3)从颜色明度来看,大学生喜欢明度大的(反射率Y大的)颜色,不喜欢明度小的(反射率Y小的)颜色。其颜色爱好变化趋势是从明度大的颜色向明度小的颜色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10.
采用辨认后反馈范式研究不同队列呈现方式下反馈对目击证人辨认自信心的影响。结果发现:(1)所有辨认者中,反馈组被试自信心显著高于控制组被试的自信心;反馈方式与辨认选择的交互作用显著,辨认选择与列队呈现方式的交互作用显著;(2)积极辨认者中,反馈组被试的自信心显著高于控制组被试的自信心;正确辨认被试的自信心显著高于错误辨认被试的自信心。结果表明:目击辨认中存在辨认后反馈效应;积极辨认者中辨认自信心可以作为辨认准确性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语音的自动激活及其在汉字语义通达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Stroop实验范式及其变式研究了语音的自动激活及其在汉字语义通达中的作用。在实验一中,要求被试大声读出汉字的颜色,除了获得经典的Stroop促进效应之外,结果还发现:当汉字颜色对应的读音与汉字读音一致(如红色的“洪”字)时,被试的反应会显著加快。在实验二中,要求被试判断汉字的颜色并按下相应的键,得到了与实验一相似的结果模式。这些结果表明,语音在汉字的识别过程中是自动激活的,并且有助于语义通达。  相似文献   

12.
大量的以往研究涉及到字词识别 ,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是对字词或字母的触觉辨认研究 ,但未见汉字模式的触觉辨认研究。为了探讨汉字模式与英文字母或词模式触觉辨认的异同 ,我们先做简单汉字的视触匹配实验以确定此类实验是否可行。把 10个高频且笔画少的汉字在 6× 2 4的触觉振动仪上转换成振动的触觉模式 ,由于汉字比以往触觉模式辨认实验中所用的单指振动模式要复杂 ,所以我们不得不把汉字转换成双指模式 ,即用了两片振动显示仪来呈现一个模式 ,被试用双指接触振动片。汉语母语被试与从没学过汉字的英语母语被试各 10名对这些汉字触觉模式作了触觉与视觉模式匹配实验 ,结果表明两类被试的匹配成绩都很低而且无显著差异 ,结果可能是由于双指模式所致 ,从而不能完全说明汉字模式太难不适合触觉辨认 ,于是我们用单指模式的通常结构构建双指模式 ,使单双指模式的复杂度差异只表现在量上 ,检验了单双指模式的辨认效果 ,结果表明双指模式辨认成绩虽比单指辨认差但辨认中的认知特征如干扰中的反应竞争与知觉竞争效应相同。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鲜花具有观赏价值。但它为什么会具备观赏价值呢?这就需要解释一下鲜花的潜在功能。鲜花具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而颜色能调节人体的思维活动。一般来说,黄色、红色和红橙的花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还可以让人热烈、兴奋;而青、绿、蓝、白色的花使人感到娴雅、清爽;天蓝色的花卉对发高烧的病人有良好的镇静作用;赭赤色花朵对低血压患者大有裨益,还能缓解贫血所带来的头晕;红色的鲜花能增强人的食欲;粉白色和浅紫色的满天星能给人以浪漫的幻觉,使人不容易发脾气。  相似文献   

14.
文化差异影响彝、白、纳西和汉族大学生对黑白的认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彝族、白族、纳西族和汉族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颜色相似性判断和颜色再认任务,考察了彝族、白族、纳西族和汉族的大学生对于黑色和白色的认知,意在探究不同民族的黑、白文化是否影响人们对黑、白颜色的认知。结果发现:⑴彝族、白族、纳西族和汉族的黑、白文化影响四个民族的大学生对于黑色和白色的认知;⑵语言和文化对于颜色认知的影响包括间接效应和直接效应。整个研究表明,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呼吸训练对心血管反应性及指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阎克乐  王海民 《心理科学》2001,24(1):113-113
Delmonte(1985)的研究发现,静默可以使被试的心率、血压水平、皮肤电阻水平显著下降。Hans Zeier(1984)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Kistler(1998)等人认为指尖温度是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反应的指标。Gwent,Pearson等人(1991)在进行心率研究时发现。内倾者比外倾者表现出较大的反应。我们在行为治疗中发现。腹式呼吸可以使被试手指温度持续上升。升高的时间和保持长度优于自生训练,皮肤温度升高与心血管反应性有关,为探讨腹式呼吸对心血管反应性的影响而提出本课题。  相似文献   

16.
科普杂志目录编排效果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研究探讨了读者在阅读科普杂志目录时的眼动特征。实验仪器为美国应用科学实验室生产的Model504型眼动仪。实验设计为2(插图颜色:彩色、黑白)×2(插图注解:有、无)×2(文字颜色:黑、蓝)。被试为大学生。研究发现:(1)被试对彩色插图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比黑白插图的多;(2)被试对有注解的插图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要比无注解插图的多。实验结果表明,所阅读目录中的信息量决定读者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幼儿的颜色辨别、颜色命名和颜色爱好的问题一直是心理学和教育学工作者感兴趣的问题.国外的心理学家很早就对这些问题作过研究.W·Pre-?yer(1881)很早就发现,婴儿出生后到42天时,就开始对有色彩的物体表示愉快的感觉。用条件反射法,发现婴儿在2个月末和第3个月初就可以对红、绿、蓝色灯光形成分化,幼儿已有了区别颜色的能力。R·Staples 于1932年采用了”偏视”方法研究了婴儿的色调识别能力。她将颜色不同的圆形,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是对人的一生爱好颜色的发展的横断研究。被试从3岁至90岁,共行13000余名。实验颜色有红、橙、黄、绿、蓝、紫、棕、黑、白、灰10种,用蝴蝶、衣服和正方形3种物体图形做成颜色卡片。要求被试分别从同形异色的色卡中选择一种最喜欢的颜色。结果表明:从幼年到老年对颜色爱好的变化是按一定的趋向逐渐转换的。颜色爱好的次序具有相对性。  相似文献   

19.
殷融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14,46(9):1331-1346
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在不同水平上考察道德概念的黑白隐喻表征, 探讨了黑白视知觉对道德认知的影响。实验1a发现, 在词汇选择任务中被试倾向于判断白色希腊文词汇具有道德意义, 判断黑色希腊文词汇具有不道德意义。实验1b通过词性判断任务表明, 当道德词以白色呈现、不道德词以黑色呈现时被试的判断反应更快。实验2显示, 当将道德两难故事呈现在黑色背景上时, 相比于呈现在白色背景上, 被试会在道德评判任务中将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判断为更加不道德。实验3通过情境实验发现, 相比明亮环境, 在黑暗环境中完成实验的被试会更倾向于认为他人会不公正地对待自己。研究证明, 黑白颜色概念与道德概念的隐喻联结存在心理现实性, 黑白颜色刺激知觉会对道德判断产生影响作用, 且环境的亮度也会影响到人们对道德相关问题的认知判断。  相似文献   

20.
采用眼动实验方法,对20名大学生阅读不同颜色中、英文材料时的眼动特征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颜色对中、英文阅读成绩影响趋势一致,红色成绩最好,黄色最差;(2)颜色对被试阅读眼动指标影响差异显著:注视次数上,红色和黑色最多;注视时间上,红色最短;眼跳距离上,黄色最长;注视频率上,黄色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