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特殊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弹性研究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特殊儿童的心理弹性又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本文对学习障碍儿童、身体功能障碍、情绪或行为问题儿童等特殊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进行梳理.厘清其研究框架及问题范畴,寻找和明确促进儿童弹性发展的保护性因素及危险因素,并据此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支持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促进特殊儿童的弹性发展之策略,以期为特殊儿童的教育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学在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个新问题。作者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强调教育与发展模式;应突出教育对象的积极向上性;应强调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困惑,及时有效地给予帮助;应教会他们模仿某些策略和新的行为,最大限度地发展他们的心理机能,促进内在潜力的开发,加速实现学生个体的社会化。作者还根据三年的实验实践,提出了一套学生心理困惑诊断模式。  相似文献   

3.
心理所成立于1951年,前身是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作为国家级综合性心理学研究机构,主要研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神经和遗传学基础。从生物、个体、社会3个层次和毕生发展过程,对人类心理进行综合、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4.
视域融合:心理教育中的价值中立与价值蕴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心理教育的理论建构存在两种不同的研究视域:心理学的研究视域与教育学的研究视域,其中的一个争论焦点在于对"价值中立"的不同看法。心理教育作为一门以提升心理机能为目标的学科,价值干预是其功能发挥的重要途径,心理教育的理论基础、目标、作用机制和运作过程等不同侧面都有价值干预蕴涵其中。通过对心理教育中价值问题的研究,可以弥合心理教育领域理论研究的分歧,使心理教育的实践成为充满价值意义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一般动物的最根本的特征和标志之一。研究创造力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找到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从而尽可能地挖掘人类的创造潜能。影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目前的研究多数从外部入手,如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等,而忽视儿童内部心理因素的研究。创造力是蕴藏在儿童身上的“自然资源”,这种“自然资源”的开发不能离开儿童自身的内部心理发展。本试图分析影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心理阻力,以达到充分开发其创造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钟建军  陈中永 《心理科学》2006,29(1):154-157
虚拟技术和网络技术不仅为感觉通道提供了新的刺激呈现方式,而且也了为心理活动提供了新的活动空间和活动方式。各心理机能与虚拟环境之间形成了不同的主导性心理活动层面,具有不同的心理教育任务和目标。实现虚拟环境下的心理教育目标需要多元方法体系和工程体系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突发性危机引起的心理问题及应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总是难以避免突发性危机,研究突发性危机的类型及其对人们心理的影响,分析危机时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心理机制,进而实施危机干预与调适,对促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顺利而稳定地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原始佛教的心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颖 《宗教学研究》2007,(1):201-205
本文以四部汉译阿含经为主要依据,从心理学角度探索了原始佛教教义。原始佛教认为心性本净,被其执着妄动生出的有为心法染污,从而产生各种心理结构和心理机能,即由眼、耳、鼻、舌、身、意五根和触、受、思、念、意、识等功能构成人类有情的心理整体;根据这些结构和机能对修行解脱的作用,分为染污烦恼和善心净法两种,并以后者对治前者。修行者借助这些心理机能修习戒、定、慧,依靠止心、观心、勤修习心这三个原则,达到止息心念妄动,离欲解脱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军 《心理科学》1999,22(5):471-472
1问题的提出中学生心理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几年心理及教育方面的专家对此进行了更为丰富的研究。对于绝大部分中学生来讲,这个年龄是他们更多地接触社会、认识社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始时期,同时这个年龄又是他们青春萌动的时侯,在心理上与小学生有了实质性的不同.这些发展与变化都会反映在他们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包括他们对社会的态度、家长的态度、学习的态度、学校的态度、教师的态度、以及同学的态度。目前,我国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21世纪接班人,对各年…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与中国民族心理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社会现代化与民族心理的关系。从智力、气质、性格等方面阐述了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民族心理演变的趋势。现代化的进程可以促进民族心理演变,而民族心理又可以促进或阻碍现代化的进程。民族心理演化的总趋势是传统的民族心理中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成分不断减少,而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成分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11.
和平心理学把提升人的幸福与尊严、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实现世界和平作为终极研究目标。但在研究领域内部,不同流派存在的观点并不一致,也难以统一到同一个理论框架中。关于和平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类模型:积极和平心理理论模型、和平文化心理理论模型、和平进化心理理论模型。以上三种研究模式都认同回归心理学的和平价值,挖掘个体和平潜能,建立星球公民责任感。未来的和平心理学需要克服现有人性观的片面性,树立全面的人性观; 克服过分强调积极和平的倾向,建立全面的和平心理学研究观; 超越零和思维,深入学习“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内涵,推动我国和平心理学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会变化对人们心理健康、适应、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方法:分析现代社会变化的特点与心理的内在关系。结论:社会变化为人们心理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机遇,给心理适应带来了新的难度,对心理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对人们的心理素质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讨论:在促进社会发展时要根据心理卫生的要求扬优抑劣,努力优化人们的心理素质,尽快建立完善的社会心理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13.
策略型学习者认知心理结构及其运行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青松  潘有文 《心理科学》2006,29(4):1004-1006
高效率学习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信息量急增的社会变革需要的必然选择。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研究策略型学习者,对其高效率学习心理,特别是高效率学习认知心理结构及其运行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准确把握这类特殊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与规律,为开展策略型学习者教育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变性术后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性术后的患者是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心理问题非常突出,它是生理、个人、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因此,通过社会、家庭及个体的共同努力,帮助其建立良好的个体心理模式,稳定其心理状态,可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这对于变性手术的成功和帮助变性后患者重新走向社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儿童特质理解的心理理论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特质理解是心理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对于社会能力的促进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章概述了国外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包括心理理论与特质、儿童特质的起源信念研究、儿童特质词使用与特质理解发展、特质推理与特质理解发展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变性术后的患者是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心理问题非常突出,它是生理、个人、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因此,通过社会、家庭及个体的共同努力,帮助其建立良好的个体心理模式,稳定其心理状态,可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这对于变性手术的成功和帮助变性后患者重新走向社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演化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心理机能受到演化压力的塑造,性选择作为重要的演化动力因素,在人类心理机能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性选择密切相连的求偶动机可以影响包括注意、知觉、记忆、决策及社会行为在内的一系列心理现象和行为,但求偶动机操控方法的混乱及研究过程中对文化和层级选择的忽视制约了这一领域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以行为数据为基础,从神经、激素和基因层面建构立体的研究框架对于揭示背后机制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特质是可以概括、预测和解释行为的稳定的内部特征,包含了人的理智、情绪和社会方面的特征。特质理解是心理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对于社会能力的促进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概述了国内外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包括儿童自由描述中特质词的使用、特质稳定性的理解、特质心理因果性的理解及与特质理解相关的其他方面的理解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生心理适应性的研究与实验课题,是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九五”规划立项课题。几十年来,我国教育历经多次改革,学生立足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自获知识能力,但改革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为适应社会主义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在学校教学上要提倡教学民主,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20.
当前以文化心理学为代表的研究热潮被誉为是心理学发展中的第四个解释维度。这一热潮促进了多元化研究方法的发展,不仅加强了心理学实证研究的普遍性,而且提升了理论建构解释的力度和重要性。长期以来,心理学与人类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文化心理学与人类学有着更密切的联姻。随着文化心理学与人类学的进一步积极融合,不仅为心理学的全球化发展带来了新契机,而且对于积极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心理机制,实现心理学研究范式多样化的统一,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及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