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傅绍良 《学海》2001,(2):205-206
张新科博士的《唐前史传文学研究》是作者继《史记研究史略》、《中国古典传记论稿》、《史记与中国文学》等专著之后的又一部力作 ,全书约 2 5万字 ,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的资助 ,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不仅标志着作者本人对中国传记文学的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 ,而且也将整个中国史传文学的研究提高了一个新的学术水准。总括张博士的系列著述 ,我们不难发现 ,他对史传文学的研究是有一个从史传文本的解读到人类文化精神的感悟的认知过程 ,他的这部《唐前史传文学研究》(以下简称《研究》) ,便是力图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去…  相似文献   

2.
一管仲是中国古代卓越的政治家,他相齐桓公,改革内政,称霸诸侯,对齐国的富强,对维护华夏族先进的经济、文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起了促进作用。中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是肯定、赞颂管仲的,并吸取了他的某些思想观点。《论语》中孔子对管仲的评论,主要有三条,两条赞颂,一条批评: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完结”这种自然现象在人类心理上普遍带有一种不祥的色彩,因此各民族的语言中都有许多关于“死”的讳饰。尽管因民族心理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在讳饰的方式上有很大差别,但是所有的讳饰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把“死”这一无可辩驳的事实用模糊、委婉的语言表达出来,因而对“死”的讳饰归根到底是一个模糊度的问题。汉语中有关“死”的说法从古至今恐怕不下几百个,据作者粗略统计,《红楼梦》一书中关于“死”的讳饰约有许个。这些讳饰比拟方式各异,模糊程度不一,反映了复杂的文化、心理现象。本文试图从语言环境入手对“死”的讳饰的模糊度进行粗浅的探讨,以管窥语言环境与语义模糊度之间的关系及其所包含的深层文化现象。从社会文化环境来看,《红楼梦》的作者生活于明末清初的封建时代,因而作品中出现了一些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讳饰,如“薨”、“归地府”、“宾天”、“升仙”等。这些用来讳饰“死”的事物都是中国封建文化中特有的现象,反映了语义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20 0 2年 1 2月 1 7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人民出版社在京共同召开了“《小逻辑》出版座谈会”。与会者有哲学界和出版界人士 58人。会上 ,大家济济一堂 ,共同庆贺由梁志学先生翻译的黑格尔《逻辑学》 (俗称《小逻辑》)新译本的出版。众所周知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之集大成者 ,他的哲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哲学体系之庞大 ,著述之丰富 ,思想内容之广博和深邃 ,在中西哲学史上都是罕见的。黑格尔的《小逻辑》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巨大 ,但是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 ,他的《小逻辑》在中国只有贺麟先生的一个…  相似文献   

5.
刘纲纪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他曾与李泽厚先生一道共同主编过《中国美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其后,他又于1992年出版了专著《周易美学》(湖南教育出版社),这是国内第一本全面介绍《周易》美学思想的著作,是一部具有开拓性与原创性的重要著述。对《周易》美学的研究,中国当代美学家也有过论述。叶朗先生《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就列有专章“《易传》的美学”。他认为,《易传》(主要是《系辞传》)在美学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突出了“象”这个范畴,并提出了“立象尽意”和“观物取象”两个命题,从而构…  相似文献   

6.
一、在“究元决疑”的生命进路上一个在十八、九岁时两度“几取自杀”的人,过了三十年,在一次历险后说:“……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那是不可想象的,万不会有的事!”(《漱溟最近文录》,中华正气出版社1944年版,第69页)这几近狂易的精神情态在常人看来是可笑的,而且即使是与之相知颇深的熊十力,也致书以“发疯”、“狂妄”相讥评。然而,它终是梁漱溟独异生命格范的真切表露。他回答他的朋友说:“狂则有之,疯则未也”。  相似文献   

7.
十数年前 ,周洪才先生在曲阜师范大学期间 ,我曾经拜读其《两汉书研究书录》 ,那时即佩服其文献目录学之功力。他供职于学校孔子研究所 ,与历代儒学典籍打交道 ,颇留意于当地艺文著述。作为孔子故里 ,曲阜实为学术繁盛之地 ,历代著作琳琅满目 ,学者每有难以搜求之叹。周洪才先生将散见的历代著述裒为一辑 ,成《孔子故里著述考》 ,广搜博采 ,深研细求 ,裨益学林 ,自不待言。该书皇皇八十余万言 ,实乃一部“孔子故里艺文志”。著名版本目录学家王绍曾先生誉其为“传世佳制” ,可谓恰如其分 !研究中国学术 ,不通目录 ,难以言治学。古代艺文、经…  相似文献   

8.
“沐椁”一词见诸《礼记·檀弓下》:“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椁”即棺外之套棺;关于“沐”,郑玄注曰:“沐,治也。”一些大型语文辞书如《词源》、《辞海》、《中文大辞典》、《大辞典》等,皆取郑说,训“沐”为“治”,在“沐”字下列有“整治”义项,书证便是“夫子助之沐椁”句。将“沐”释为“整治”,“夫子助之沐椁”句在语法上即为兼语式,句中的“之”做“助”的宾语,又是“沐”的主语,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夫子帮助他(原壤)整治椁”,这样的解释是有违原义的,为便于分析,加引原文如下: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  相似文献   

9.
王清任(1768—1831)河北玉田人,清朝名医,久居北京,“精岐黄术,名噪京师”(《玉田县志》卷二十)。王氏以他的活血化瘀理论和方剂,强调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而名垂中国医学史。王清任目睹各种传染病流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总结出他的医学思想;且针对“轻忽人命”的庸医、浅医的所作所为,王氏也提出了他的医德思想。本文就王氏的唯一著作《医林改错》(下引皆出自该书)提出的医德思想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顾炎武的历史盛衰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也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历史学家。他的许多著述都表现出强烈的历史总结意识,其中对于历史盛衰的思考,是他进行历史总结的核心内容。清道光年间,黄汝成作《田知录集释》,对顾炎武评论道:“其言经史之微言大义,良法善政,务推礼乐德刑之本,以达质文否泰之迁增,错综其理,会通其旨。至于赋税、田亩、职官、选举、钱币、权量、水利、河渠、清运、盐铁、人材、军旅,凡关家国之制,皆洞悉其所由盛衰利弊,而慨然著其化裁通变之道,词尤切至明白。”(《日知录集释·叙》)准确地指出了顾炎武的著述要旨…  相似文献   

11.
鲍佩尔(K.R.Popper,1902——)曾在维也纳大学学哲学、数学和物理学,系伦敦大学教授、伦敦经济学院哲学、逻辑与科学方法系系主任。他的主要著作有:《科学发现的逻辑》、《历史主义的贫困》、《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此处所载作者关于自由、平等、人道主义等问题的一些论点,摘自《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1952年英文第2〔订正〕版)。该书主要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作者说:“这本书是政治哲学与历史哲学的批判的概论,并且是对某些社会改造原理的考察。”(“序言”),“预期到马克思主义将成为一个主要的问题,因而相当详细地探讨了它。”(“订正版序”)  相似文献   

12.
王小明 《法音》2000,(3):17-22
智顗(538-597),为我国天台宗开宗祖师(一说三祖,即以慧文、慧思为初祖、二祖)。俗姓陈,字德安,世称智者大师、天台大师。智顗的思想,主要是将《法华经》的意旨与龙树的思想,加以中国固有思想,体系化而成的。他将佛教典籍分成五类,将佛陀之教化方法与思想内容分成四种,形成了天台宗自己的判教。智顗一生著述颇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天台三大部”之《法华经玄义》、《法华经文句》与《摩诃止观》,  相似文献   

13.
吴教授《基督宗教与中国大学教育》一书于200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由作者的18篇相关论文结集而成,分《历史篇》、《师生篇》和《现代篇》三部分,全面地反映了作者近15年中不断推进的研究进程。通读洋洋27万余言,给笔名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有两点:一是作者以客观和平实的学术笔触所映现的中国教会大学百年曲折历程,二是作为中国教会大学主体的华人帅生们复杂心态。教会大学在中国大陆的发生、发展和结束,与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的历史相伴随:其过程是曲折的,动因是复杂的。教会大学开办之初衷无一不是为了“化中国”,但结果却是不断地被“中国化”。  相似文献   

14.
《宗统编年》,三十二卷。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常州府武进县祥符寺沙门纪荫撰。收入日本编《续藏经》第一四七册。书首有康熙三十二年(1693)纪荫的进奏;刊板者许之渐(法名“济霈”)序;康熙二十九年(1690)华山沙门晚青序;《宗统编年》目录;“佛祖宗统单传世系之图”和“宗统历年世代次第之图”;《宗统编年》的《凡例》、《总论》、  相似文献   

15.
智■(538-597),为我国天台宗开宗祖师(一说三祖,即以慧文、慧思为初祖、二祖)。俗姓陈,字德安,世称智者大师、天台大师。智■的思想,主要是将《法华经》的意旨与龙树的思想,加以中国固有思想,体系化而成的。他将佛教典籍分成五类,将佛陀之教化方法与思想内容分成四种,形成了天台宗自己的判教。智■一生著述颇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天台三大部”之《法华经玄义》、《法华经文句》与《摩诃止观》,另外就是被称为“天台五小部”的《观音玄义》、《观音义疏》、《金光明经玄义》、《金光明经文句》、《观无量寿佛经疏…  相似文献   

16.
在刚刚播放完毕的《康熙王朝》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周培公病危之中把“积十年之心力” 而完成的《中华全图》呈献给前来探望的康熙皇帝(1661-1722在位),康熙御览后,十分激动,大加褒扬。  相似文献   

17.
克尔凯郭尔是以反体系的面目出现在西方哲学史上的,这一点无论是从其基于“生存”哲学而对体系哲学所作的言辞尖利的抨击的方式(参见克尔凯郭尔:《最后的非科学性的附言》),还是从其写作风格中我们都能切实地感受到这一点。克尔凯郭尔从著述生涯之初便本着倾其一生寻找他自身能“为之生、为之死”的真理的目标,为此他不惜成为一个公众心目中的“谜”而甘遭被曲解的命运。因此在写作中他基本上将自身隐匿起来而采用化名、假名,并且从不给出最终的答案,其目的在于让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竞相登场,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和选择只属于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正> 关于《孟子》的作者,历来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是孟子本人自己著述的。最早持这种观点的是东汉赵岐,他在《孟子题辞》中说:“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后来,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从文章风格前后的一致性来论证《孟子》为孟轲自己所写成。朱熹说:“《论语》多门弟子所集,故言语时有长长短短不类处。《孟子》疑自著之书,故首尾文字一体,故无些子瑕疵。不是自下手,安得此好?”“观七篇笔势如鎔铸而成,非缀缉可就。”(《朱子大全》)但他也不否认,在著述过程中有弟子参加。清代的阎若璩也认为是孟子本人手著。第二种意见是,《孟子》  相似文献   

19.
向死而生     
皇甫谧成名很早,26岁就以一部《帝王世纪》闻名于世。《晋书》里说他“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他致力于博据考稽,建树史学,几乎没有人怀疑他会成为一代史学大家。然而,42岁时,一场大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20.
末木刚博现任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东洋大学教授。专攻逻辑学和比较思想。以广义逻辑学(包括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和辩证逻辑)的方法,探索东西方逻辑的比较和贯通。主要研究成果有《东方合理思想》、《逻辑学的历史》、《因明的谬误论》、《东方逻辑和西方逻辑》。今据《东方合理思想》一书简介作者思想梗概。作者称自己原来主要研究西方学术,但到近50岁,“思慕东方之心愈益迫切”,虽然感到“为时已晚”,但“喜好东方古典的亲情却与日俱增”。“因东方是我们的乡里,自然有从自己乡里的历史和精神中吸取营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