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说:在过渡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我国遭受暂时经济困难期间,阶级斗争是很激烈的。在这个时期,一些坚持资产阶级立场的知识分子,顽强地要用资产阶级世界观改造世界。吴晗同志就是一个代表。  相似文献   

2.
美好的爱情生活,导源于正确的爱情观。当前,在爱情生活中,封建主义、资产阶级爱情观在一些人的头脑中,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发扬我们中华民族高尚的爱情生活的风貌,为“四化”建设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家庭生活环境,为激发人们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的革命热情,要大力宣传无产阶级的爱情观。什么是无产阶级的爱情观呢?  相似文献   

3.
吴晗同志在关于道德问题的几篇文章中,对道德的继承性问题作了论述,他认为:无产阶级应该继承封建地主阶级的道德原则(例如忠、孝、节、义、礼)以及资产阶级的道德原则(例如民主、自由观)。他认为,如果无产阶级不继承过去统治阶级的这些东西,那就是“自己来凭空创造”自己的道德原则了。我认为,吴  相似文献   

4.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看法。不同的世界观,在观察政治问题时,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在现代,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拥护资产阶级政策?还是拥护无产阶级政策?在阶级斗争尖锐的社会大变动时期,使得每个人非要做出回答不可。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社会大变动当然要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上来。存在决定意识。在不同的阶级、阶层、社会  相似文献   

5.
共产主义世界观、无产阶级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同一序列的概念,讲的是同一个意思,都是指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高度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即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主义的宇宙观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49页) 一百四十年前, 马克思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各种外部表现证明哲学已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它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非常懂得生活,它知道,自己的结论无论对天堂的或人间的贪求享受和利己主义,都不会纵容姑息。”(《马克思恩格斯全  相似文献   

6.
用列宁的话说,马克思主义决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崭新的革命的思想体系是以往社会科学创造的所有优秀成果的合法继承者,它正确地解决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乃是社会科学发展中的真正革命和质的飞跃。马克思主义也吸取了历史上的人道主义思想,其中包括资产阶级哲学和启蒙运动以及空想社会主义提出的那些人道主义思想。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一个不可分离的方面。但是,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同历史上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学说相比,乃是质上崭新的高级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人道主义观方面完成的革命转变,其实质,简短地说,在于:人道主义被置于坚实的科学基础上,其原则为现实的内容所充实,这些原则乃是  相似文献   

7.
考察世界观概念的起源与演变是深刻理解马克思世界观哲学的基本前提。在德国古典哲学语境中,世界观始终是关于实在世界的总体性认知,并因表达时代精神而对哲学、艺术等产生重要影响。马克思吸收了世界观概念的积极意义,建构了实践论的世界观哲学。这一世界观哲学具有超越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包容性、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它也有别于海德格尔所批判的那种使主客二元对立、导致现代人无家可归的世界观哲学——主体形而上学。这种主体形而上学正是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哲学所要批判、超越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或者说,马克思主义整个科学理论体系都是建立在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的。在迈向21世纪的前夕,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总结建国五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的经验教训,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辩证关系,反思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的成功和挫折,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于人的学说的研究和探讨,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正在向前推进。《国内哲学动态》曾就人的本质和人性等问题作过一些简介,本文就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关系等问题的讨论情况再作些介绍。一、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是什么关系? 主要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思想体系,我们决不能把人道主义这种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无产阶级的战斗武器。其理由是: 1、从人道主义这个词产生的历史背景来看。它产生于文艺复兴以后,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以后才第一次出现。因此,它是适应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而产生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有人把人道主义分成广义的和狭义的,把奴隶占有制、封建制时期的各种论人的言论也放到广义的人道主义范畴里去,这就抹煞了人道主义的特定的历  相似文献   

10.
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进行批判分析的透彻的研究,不能仅限于指出十九和二十世纪各种资产阶级哲学派别的思想性质。无庸置疑,确定这种阶级性质是对资产阶级哲学派别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从哲学上阐述的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思想性质归根结底是由资产阶级社会基础的客观社会过程决定的。从这种基础出发,也可以对哲学世界观与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艺术、政治、宗教等)的普遍联系进行科学的解释和探索。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我们只有同时也研究哲学认识发展的特殊机制,把哲学理解为特殊的精神现象,揭示哲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任务是“分析现时代资产阶级世界观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人道主义本质问题上所进行的斗争”。作者说:“马克思主义所理解的人道主义是一种这样的学说,它研究作为最高价值的人,研究全体社会成员、因而每个个人获得充分的物质福利、自由、社会平等和全面发展的途径。”作者说,在现代条件下,一个极其重要的人道主义问题就是防止世界性的热核战争,另一个尖锐的人道主义问题,是消灭殖民主义、消灭民族压迫和种族歧视,建立各民族的平等权利。作者说,苏联共产主义建设纲领是真正的人道主义纲领,共产主义是现实的人道主义,无产阶级是人道主义思想的始终不渝的体现者,是为人类的人道主义理想而英勇地和奋不顾身地斗争的战士。作者认为,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绝大部分资产阶级哲学家力求使人道主义概念失去其社会政治的意义和内容,把人道主义问题归结为心理的、抽象伦理的、宗教的和其他一些纯精神的问题。由此出发,作者批评了存在主义者、人格主义者、新托马斯主义者以及资产阶级神学家的人道主义观点。最后,作者批判了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所谓“经济人道主义”和“工业中合乎人道的关系”这样一些理论。  相似文献   

12.
保加利亚杰出的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托多尔·巴甫洛夫的四卷本的哲学著作选集中汇集了研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问题、哲学史、伦理学、美学和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著作。应该指出,作者的科学兴趣是多方面的,对他自己所提出的问题的探讨是深刻的,周密的,他善于把这些问题同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建设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作者既是一位对资产阶级思想家和修正主义者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展开无情批评的战斗的唯物主义者,又是一位为工人阶级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奋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以来,西方的科学哲学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浪潮猛烈冲击下,终于形成了一股与人本主义相并列的哲学思潮。如何分析和看待这股思潮?我们认为,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必须研究的一个课题。显然,哲学思潮既是一种国际现象也是一种阶级现象。从总体上看,西方科学哲学代表着资产阶级世界观,它与代表着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根本利益的冲突。不过,由于哲学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微妙性,这种冲突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哲学流派和哲学家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本文将要涉及的西方科学哲学家马诺·邦格(Mario Bunge)所持的反辩证法的观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冲突。  相似文献   

14.
所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家都告诉我们,共产党人观察国家正如观察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决不能离开阶级分析和阶级观点。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怎样,国家的性质就是怎样的。现在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国家,就“政体”而言,它们是各不相同的;就“国体”而言,不外这样两类:一类是资产阶级专政或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的联合专政;一类是无产阶级专政或无产阶级和其他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在两类国家中,无产阶级的地位是不同的,在资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处于被统冶地位,而在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则是处于统冶地位。由资产阶级国家到无产阶级国家过渡,就  相似文献   

15.
阶级艺术论争,是20世纪前期无产阶级文学阵营和纯文学阵营之间展开的文学论争。20世纪10年代后期,以本间久雄、大杉荣和加藤一夫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学阵营,明确指出第四阶级的文学才是当下最重要的艺术,由此诞生了早期无产阶级文学的萌芽,但这时的认识局限于对"民众"和"民众艺术"概念的讨论上。进入20年代后,以中野秀人和平林初之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认为,无产阶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无产阶级文化是高于资产阶级文化的。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性质对比来看,无产阶级劳动大众的精神和文学精神都比资产阶级高贵,因此无产阶级文学也是优于资产阶级文学的,这就肯定了艺术的阶级性。而以菊池宽、久米正雄和芥川龙之介为代表的纯文学主义者,则主张艺术本身所具有的自律,即超阶级性,认为若无产阶级艺术从属于无产阶级运动,那么无产阶级艺术也就不可能存在艺术至上主义思想。阶级艺术论争是之后展开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有力前提,也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文学论争的理论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16.
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都脱胎于物化意识。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是"虚假"意识相反,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由于其独特的阶级地位而具有实践特性,并因此成为解决物化问题的唯一方式。通过质和量的辩证法,卢卡奇指出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以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生成为线索,卢卡奇将卢森堡的革命理论视为自发群众运动,孟什维克视为意识形态危机的代表,只有布尔什维克才是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真正表达,但由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关键在于阶级意识,革命沦为为意识而斗争,这与列宁的革命理论相背离。尽管卢卡奇主观上希望以阶级意识理论阐释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方法论的指导,但在客观上却陷入以救世主自居的乌托邦主义。  相似文献   

17.
一、研究目的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阵地。重视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是关系到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它对于改善我们党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的世界观日趋成熟,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世界观的结构包含着认识、观  相似文献   

18.
“哲学出发点”的提法有几种不同的含义,有时是指“为了什么”,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我们就说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有时是指“从什么出发来解释”问题,解释世界,即是指哲学解释问题的基本依据。在这种意义上,哲学出发点在皙学世界观理论体系中具有核心的意义和地位,它体现着一种哲学的基本路线,它的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本文所说的哲学出发点,就是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批判资产阶级世界观的现状,越来越需要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透彻地了解我们哲学的历史意义、社会作用、体系结构及其方法的本质。这些问题涉及到作为特殊意识形式的哲学、它对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态度和它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在进一步阐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1844年发表在《德法年鉴》第1、2期合刊上的政论著作。其中首先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问题。他以时代的高度揭露批判了德国现实社会制度的落后性和反动性,揭示了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局限性和虚伪性。阐述了人的解放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实现人的解放的前提和动力问题。论证了革命理论同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了新哲学与无产阶级之间"头脑"和"心脏"相同一的密切关系。这部著作标志着马克思的哲学观与政治观转向了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