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饶恕     
《天风》2020,(8)
正新约圣经中,耶稣和使徒保罗都有关于"饶恕"的教导。耶稣说:"你们若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你们若不饶恕人,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太6:14-15,和合本2010)"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太18:35,和合本2010)"你们要饶恕人,就  相似文献   

2.
董英武 《天风》2007,(16):9
《马可福音》11章25节至26节中主说:"你们站着祷告的时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们.就当饶恕他.好叫你们在天上的父,也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若不饶恕人,你们在天上的父,也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可见.我们信主的人要想在神的面前蒙福.就必须有一颗像天父一样的宽厚的爱心。  相似文献   

3.
饶恕人     
王海东 《天风》2004,(2):53-53
七次是饶恕人的极限,对常人也许如此,然而这种以数得过来的数字来计算对人的饶恕,显然不是发自内心的饶恕,远离了主耶稣教训的实质,这种以次数来计算的饶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饶恕。  相似文献   

4.
“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太6∶14—15) 人在世上免不了有纠纷,往往是各执其理,各不相让。若是基督徒,他会委屈地说:“上帝知道我有理,虽然没有人判断我有理。等到上帝面前去评理吧!” 到了时候,上帝怎么评理呢?上帝公理的标准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饶恕     
希力 《天风》2007,(22):10-11
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段经文对很多弟兄姊妹来说可谓耳熟能详。它记载了当耶稣正在教导大家怎样对待有过错的弟兄时,彼得问耶稣当饶恕弟兄几次,七次是否可以?耶稣却回答要饶恕七十个七次。并且用了一个不饶恕人的恶仆的比喻,来让众人明白他们若不从心里饶恕弟兄,天父也要这样待他们的道理。  相似文献   

6.
王俊 《天风》2006,(10):2-3
那时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昵?到七次可以吗?”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太18:21-22) 经文:太18:21—35 彼得向主耶稣提问:若有人得罪我,饶恕他七次可以吗?耶稣十分肯定地回答:不是七次,乃是七十个七次,并且讲了一个比喻,作为为什么要饶恕人七十个七次的原因。由此看来,宽容与饶恕不仅是当时门徒们所要学习的功课,也是今天的信徒应该努力的重要课程。  相似文献   

7.
沈承恩 《天风》2007,(3):6-7
七十个七次,不是一个数量的问题,意思是要我们从心里完完全全地饶恕。饶恕七十个七次是指个人恩怨一类的事。对这类事不必太认真,不必牢记在心、耿耿于怀,更不要伺机报复;要胸怀开阔,不记恨,不计较。  相似文献   

8.
饶恕的益处     
杨爱清 《天风》2008,(22):21-21
许多研究的结果显示饶恕有很多的益处。我把饶恕的益处分为两大类,分别是降低的益处和升高的益处。请看以下不同的专家对饶恕研究所得的结果。1、饶恕带来降低的益处1)降低焦虑、沮丧、紧张感、强烈的愤恨的能力、愤怒、仇恨和敌意。  相似文献   

9.
渊声 《天风》2012,(2):48-48
我是一位信主多年的姊妹,两年前有一弟兄伤害了我,使我痛苦万分。事情已经过去了,牧师和弟兄姊妹也劝勉我要“忘记背后”,我也是这样想的,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从心里饶恕他吧!可是,每当见到他或提起他,我总是十分的敏感,总会想起曾经的伤害。因此,我怀疑自己是否能从心里饶恕他,我求神除去我这段记忆,但似乎记忆仍在,心里很迷惑,我当怎么办?  相似文献   

10.
饶恕的新悟     
张宝侠 《天风》2002,(2):14-14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圣人也有三分错”。我们基督徒虽因信靠主宝血洗净,但仍有人性的弱点。正如主说过,洗过澡的人,脚还要走路,脚会沾染尘土。饶恕就意味着要允许人犯错误,但并不是遮盖其过。肢体间当坦诚相告。箴言27章5-6节:“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地的爱情。朋友加的伤痕出于忠诚。”  相似文献   

11.
严蓉晖 《天风》2009,(7):4-5
经文:路17:3—4;太18:21,35 我们活在地上,与人交往,难免会有冲突。当弟兄得罪我们时,我们待人的态度怎样呢?记恨,冤冤相报,还是乐意饶恕?乐意饶恕是基督徒超越的生命表现!弟兄得罪我,乐意饶恕!我们饶恕,不是为功利,而是遵行主耶稣的命令;我们饶恕,因我们也得罪人,需要神的怜悯和人的饶恕。  相似文献   

12.
忍耐与饶恕     
《天风》2006,(12):35
“但愿赐忍耐、安慰的神,叫你们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稣。”(罗15:5) 成人: 你是否有时觉得孩子换衣服上学换得太久了? 交通那么拥塞让你觉得走路还快一点?你有这样的感觉,可能是因为那天你心情被搅乱了以至怏怏不乐、甚至有点生气,总言之你变得没有忍耐。你可有时觉得别人对你没有忍耐是因为你走得不够陕?讲话太慢?叉或者开车迷路了?相信你不会喜欢成为别人不耐烦的发泄对象。试想想有那么凡事顺利的一天, 你觉得宽容、安详、平静,你觉得好有忍耐。于是你一再地向儿子解释他的数学难题,很乐意地帮忙你的配偶去寻找遗失的钥匙,甚至有人在你前面插队也不以为忤。你有没有接受过别人耐性的对待?有没有人对你说过你要多点时间才能完成是可以理解的?试想想神一而再,再而三地饶恕你、支持你,他是何等的恒久忍耐。  相似文献   

13.
饶恕与定罪     
《天风》2015,(7)
<正>福音书常有提及耶稣显明赦罪权柄的记载,而《约翰福音》中耶稣饶恕淫妇的故事(参约8:1-11)却一直备受争议,诸多学者怀疑此段并非真正出自约翰之手,因为一些古旧的抄本均无此段经文,只有少数古抄本含有本段经文。但是,新约学者锡生(H.C.Thiessen)称:"奥古斯丁及耶柔米两人说本段经文确实载在当时甚多古卷内,而后人因怕他们的妻子读了本段后会随意放荡,遂将之删掉,以致在后来的古本内失踪。"但是,即便能证明该段经文并非出自约翰,也并不能推翻该段  相似文献   

14.
单渭祥 《天风》2023,(2):29-31
<正>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西3:13)当冲突来临时,能沉着应对、保持理性,并非易事。面对冲突,不同类型的人会给出不同的反应,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回避型——“我不想面对!”大概是基于“以和为贵”等传统认知,或受到“得过且过”等心理影响,加上我们中国信徒非常认同“教会是家”的观念,许多人觉得教内发生冲突是件“家丑”,耻于见人,于是面对教内冲突,  相似文献   

15.
谦虚和饶恕     
梁林天慧 《天风》2010,(11):45-46
<正>很多人心里都有积怨和心存恶毒,中国人有两句谚语:"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和"有仇不报非君子"。兄弟姐妹、夫妇和父母子女之间,甚至国与国、种族之间都会常常因为仇恨互相报复。近数十年来,武侠小说、武打片盛行,书中和戏中的主角常以报仇为一生的大业,这似乎告诉我们,耗一生精力报仇是完全正确和可以理解的事,这才是"争气"的表现。但事实果真如此  相似文献   

16.
瞿冬玉 《天风》2007,(13):9
什么是宽容?在《新华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原谅,饶恕,不予计较追究。也就是说,宽容是原谅可容之言、饶恕可容之事、包涵可容之人。有一句名言叫:“沉默是金”,而我则更认为:宽容是金!宽容,是体现在人与人相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高贵的品德,一种修养,一种勇气。宽容是一种美德,它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宽容是一种爱,遮掩人的一切过失;在人际关系中、与人交往中它成了必不可缺的礼物,因此就有了这么一句格言: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容。  相似文献   

17.
无债的生活     
骆霞  康军 《天风》2006,(13):44-45
我们认为,拒绝饶恕某人是我们与某人扯平或是惩罚某人的手段,这真是疯狂。当我们不愿饶恕别人时,实际上,我们也是在惩罚自己。所以,饶恕他人也是自我解脱。  相似文献   

18.
史奇珪 《天风》2002,(2):6-8
新年又到,来!我们一同“进帐幕,登圣山”,寻求从上帝而来的新亮光和新启示。使我们冲破旧思想的樊篱,建立与时俱进的神学理念,面对新年,新时代好叫我们知道“我心如何”。也许我们曾经遭遇过谎言,却仍笃守诚信不悔,因为我们是登圣山的人,我们相信“未来更加美好”。“饶恕的新悟”道出了我们常常喜乐的秘密。因为饶恕是疗伤的膏油。在饶恕中体验“淡泊”,才能真正拥有生命中的灿烂。  相似文献   

19.
饶恕的爱     
张艳 《天风》2001,(10):46
人们对爱有很高的憧憬和期盼,人们渴望得到爱,也能去爱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事与愿违,人们常常感到失望而不能满足。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不但没有爱,反而被仇恨所充满,恨能使人六亲不认,使人变得圆滑诡诈,使人争权夺势、尔虞我诈、互相残杀。人们由此而泯灭了良知,扭曲了人性。 中国古训“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复仇之火在人  相似文献   

20.
阮秀珍 《天风》2003,(5):5-5
前不久看了电视剧《还珠格格》,我深深为剧中女主角紫薇的宽恕精神所感动。对于一个曾经伤害紫薇深到极处的皇后和容嬷嬷,紫薇竟能如此地宽恕,动人的场面令人为之“沧然涕下”。 紫薇竟有如此宽大的胸怀,以行动实践“饶恕”的美德,联想到我们一些基督徒为着弟兄的一点点过错,或者对方压根儿没过错。仅仅是自己对他有误解、有偏见或有过节而对他恨之入骨,耿耿于怀,不肯饶恕,并且伺机报复,置人于死地。相比之下,能不自惭形秽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