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今天讲演的题目是:“婴儿的知觉、记忆和认知的实验研究”,重点放在测验婴儿能力所用的方法上。最近十五——二十年以来,美国从事婴儿能力的研究显著增多了。增多的研究工作中,有不少内容是发现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就可以用来探究婴儿的能力。从一般的、非正式的测验来看,婴儿的行为几乎是无组织的、无控制的、自发的、反射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分别在中国和日本对一岁半到二岁半的婴儿进行自然观察,分析了婴儿之间围绕着某些资源而发生的交涉行为和交换性行为的发生过程及其发展上特点。主要结果有①中日婴儿到2岁左右时开始出现交涉行为和交换性行为,但在该年龄阶段并不占有主导地位。②该年龄阶段婴儿的交换性行为还不能说是完整意义上的交换,属于“前交换行为”。③对于获得对方的东西来说,该年龄阶段婴儿的交涉行为和交换性行为并不是很有效的方式。④我们进行观察的中国幼儿园托儿班的婴儿其交涉行为和交换性行为的出现早于日本保育园的婴儿,但从交涉行为出现的比例来看,日本婴儿采用交涉行为的倾向比中国婴儿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婴儿社会性参照能力发展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婴儿的社会性参照能力是个体早期发展中重要的心理能力之一,是个体经验习得的重要方式。目前关于婴儿社会性参照能力的界定有两类:即强调母婴之间以情绪信号为社会性信息进行参照和强调通过情绪、动作等外界信号进行信息参照。自八十年代以来,研究者开始对婴儿社会性参照能力的发展与表现进行研究,从不同角度考察了婴儿参照行为中对情绪信号的感知、辩识和理解及其情绪交往中的行为特点,并初步探讨了婴儿社会性参照的可能机制与过程。婴儿社会性参照能力的研究主要有视崖、陌生人情境和新异玩具三种范式。由于在理论和方法上尚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婴儿社会性参照能力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4.
婴儿心理理论发展研究是探索人类社会认知起源、发生和发展的重要领域.从联合注意、情绪理解、意图理解、愿望理解和错误信念理解等方面分析了几个月至3岁左右的婴儿心理理论发生和发展的研究现状.为了探讨3岁以下婴儿心理理论的发展过程,研究者发展了一些适合婴儿语言和行为发展特征的非言语和言语测试任务,包括非言语自发—反应错误信念任务、言语自发—反应错误信念任务,同时也采用眼动技术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来考察心理理论发展水平和发展机制.婴儿心理理论的发生和发展在不同测试任务上表现出一定的年龄特征.这与认知功能(如语言、执行功能)的发展、环境因素(如家庭、同伴、文化)以及神经系统发育有关.也有一些最新研究从心理理论发生和发展的基因、激素水平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分别在中国和日本对一岁半到二岁半的婴儿进行自然观察,分析了婴儿之间围绕着某些资源而发生的交涉行为和交换性行为的发生过程及其发展上特点。主要结果有①中日婴儿到2岁左右时开始出现交涉行为和交换性行为,但在该年龄工不占有主导地位。②该年龄阶段婴儿的交换性行为还不能说是完整意义上的交换,属于“前交换行为”。③对于获得对方的东西来说,该年龄阶段婴儿的交涉行为和交换性行为并不是很有效的方式。④我们进行观  相似文献   

6.
 流行的社会性情绪发展理论指出情绪在行为结构中起着适应的作用.本研究考察了在Ainsworth陌生情境下情绪兴奋和社会交往的关系.研究材料来自于Thompson和 Lamb.将43名婴儿在12.5个月和19.5个月时置于阳生情境中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7.
婴儿听觉感知能力的发展对于他们未来的语言学习和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大量的研究主要关注语音感知方面,只有较少的研究将非语音感知纳入考虑之中,但了解非语音感知的特征和机制将有助于增加研究者对听觉加工以及儿童发育的认识。该文分别介绍了婴儿语音感知中的三种偏好——对语音、“婴儿语”和母语的偏好,并尝试着将非语音分为音乐、人类的非言语发声、环境声音三类进行阐述。通过对比这两大类声音的感知得到婴儿可能存在语音感知的左脑偏侧化和音乐感知的右脑偏侧化现象,但这也尚存争议,目前有特定领域模型、特定线索模型和脑网络模型三种理论对偏侧化现象的认知机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8.
婴儿气质的追踪研究——中美跨文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国际上对婴儿个体差异研究的兴趣正在增长。由于对父母一孩子相互关系问题的探讨导致了对婴儿气质追踪研究的浓厚兴趣。1982年,美国心理学家Goldmith和Cam pos根据七十年代十多位发展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把婴儿气质的研究综合鉴别,分为四类:行为的模式;时间恒定、遗传与适应性行为的发展;新生的特征;以及社会对身心特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8-10个月婴儿社会情绪行为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8~10个月婴儿的母亲进行实验室结构访谈,考察了婴儿社会情绪行为发展的年龄特点和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8-10个月婴儿已经出现多种性质、较复杂的社会情绪行为,并且在频率上随年龄变化而增加;负性情绪行为的增长相对较明显,婴儿违反规定和分离焦虑行为在第九个月显著增多。(2)在8-10个月的婴儿中,具有不同社会情绪行为特征的婴儿的年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表现出较强负性情绪行为的婴儿在第九个月中显著增多。(3)8-10个月婴儿的社会情绪行为表现没有显著性别差异,但婴儿的社会情绪行为的发展趋势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婴在分离焦虑、执拗表现频率的增加上高于女婴。  相似文献   

10.
雷怡  夏琦  莫志凤  李红 《心理学报》2020,52(7):811-822
近年来, 研究发现, 与成人面孔和其他社会性刺激相比, 成人对婴儿面孔表现出更多的注意偏向。本研究利用点探测范式, 结合眼动技术, 探讨了面孔可爱度和熟悉度对婴儿面孔注意偏向效应的影响。行为结果表明, 成人对高可爱度的婴儿面孔的反应时注意偏向更强; 眼动结果发现, 高可爱度的婴儿面孔的首注视时间偏向和总注视时间偏向更强, 表现为注意维持模式, 并且, 这一效应只出现在低熟悉度条件下; 而在可爱度评分上, 高熟悉度的婴儿面孔的可爱度评分显著高于低熟悉度的婴儿面孔。结果表明, 在低熟悉度条件下, 可爱度才会影响成人对婴儿面孔注意偏向效应; 在偏好行为上, 对婴儿面孔的主观评定和观看行为上可能存在分离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1985年8月Alan H.Roberts在《AmericanPsychologist》上发表了《生物反馈——研究、训练和临床作用》一文。作者对生物反馈的历史、现状作了全面的评述。生物反馈作为治疗方法已有15年的历史,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论文问世。有些人将生物反馈等同于行为医学,并且,随着生物反馈的兴起,肌电器、皮温测量装置等仪器被广泛应用,而对它的实际价值至今却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12.
R.Over  纪桂萍  许宗惠 《心理学报》1979,12(3):108-112
经验对行为的发展起着多么大的作用?这个问题是传统的先天论者和经验论者论战的中心。一方认为婴儿在生物学上已经具备能够适应感觉刺激的能力,并以一种有系统的方式与外在环境交互作用。这种观点认为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完成的较复杂技能是来自成熟而不是来自经验。经验论者的观点可以William James的论述为代表:“婴儿用  相似文献   

13.
婴儿运动经验与母婴社会性情绪互动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考察了个体早期自主位移运动——爬行经验与母婴社会性情绪互动的关系。对79名8、9个月婴儿的母亲进行访谈,结果发现,在8个月婴儿中,婴儿会爬与否对母婴社会性情绪互动行为有一定作用,但这种作用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在9个月时,婴儿是否会爬则对母婴社会性情绪互动行为有显著影响,表明爬行经验对母婴社会性情绪互动行为的影响存在累积效应与年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婴儿数量表征的客体档案和类比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对数量的表征及其发展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对婴儿数量表征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和方法的进步。文章简要介绍了婴儿数量辨别和推理能力的研究方法,对婴儿数量表征相关的理论进行了重点讨论。大量详实的证据表明,婴儿拥有一个“天生的”数量机制,这为人数学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陶沙  李蓓蕾  王耘  张华  周江  陈瑶  董奇 《心理科学》2003,26(2):253-256
本研究考察了婴儿情绪特征、母亲受教育程度和母亲社会情绪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情绪特征不同婴儿的在积极社会情绪行为上无显著差异,而在消极情绪行为上,负性情绪组婴儿的显著地少于负性情绪组婴儿的母亲;(2)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在积极情绪行为上无显著差异,而在消极情绪行为上,受教育程度高的母亲显著地少于受教育程度低的母亲;(3)综合考察婴儿情绪特征和母亲受教育程度两方面因素,受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下、负性情绪较多婴儿的母亲在积极情绪行为上与其他组的母亲无任何差异,而其消极情绪行为显著地多于其他组的母亲。  相似文献   

16.
关于儿童依恋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宋海荣  陈国鹏 《心理科学》2003,26(1):172-173
依恋行为系统存在于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指母亲)之间的,是婴儿寻求与母亲保持亲密联系的行为倾向,是母婴之间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情感联结。依恋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开端和组成部分。研究表明.早期安全的依恋关系不仅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化的顺利进行,而且直接影响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完善。基于依恋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意义,心理学家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从中发现了影响儿童依恋性质的诸多因素,主要有父母、儿童自身以及家庭系统三方面。  相似文献   

17.
肢体是社会性信息的重要载体。研究肢体表征的早期发展对于揭示其肢体表征加工的内在机制, 进一步理解婴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肢体形状和肢体动作两个方面来看, 已有研究主要考察了婴儿在处理肢体结构信息和运动信息时的表征方式, 并提出了婴儿肢体表征发展机制的两种理论。未来应进一步明确婴儿肢体表征的具体发展过程及关键期, 并通过脑成像技术探究生物运动偏好对于肢体表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婴儿词汇学习是国际语言发展研究的前沿领域, 但大多数研究都是以英语婴儿为研究对象。目前国内关于汉语婴儿早期语言发展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汉语在词法、句法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另外, 成人“言语输入”的语用习惯以及非言语线索都会影响婴儿早期词汇学习, 使得不同语言文化下的婴儿呈现不同的单词学习模式。本项目力图从跨语言视角考察汉语和英语婴儿的早期单词学习(包括单词的理解和产生)以及促进婴儿语言发展的成人言语和非言语输入特征。研究将综合采用实验室实验、半结构化实验室观察和量表测量等研究方法, 利用新的研究技术(如习惯化和IPLP), 从多个角度探索婴儿词汇发展, 以及不同语言文化和个体环境对婴儿早期词汇学习的影响, 揭示词汇获得的跨语言一致性和特异性。研究结果有望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拟探讨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母亲早期养育压力对中国汉族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交互作用机制和性别差异。355名6个月婴儿及其父母参加了本研究。在婴儿6个月时,收集婴儿的口腔脱落细胞和母亲养育压力数据;在48个月时,再次邀请父母分别报告儿童的问题行为。结果发现:(1)当母亲养育压力较高时,s/ss/l型男孩的外显问题行为显著高于l/l型男孩;但当母亲养育压力较低时,两组男孩没有显著差异;(2)当母亲养育压力较高时,l/l型女孩的内隐问题行为显著高于s/ss/l型女孩;但当母亲养育压力较低时,两组女孩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母亲养育压力在预测男孩外显问题行为和女孩内隐问题行为时的交互作用机制均支持素质-压力模型。  相似文献   

20.
婴儿图式 (baby schema, or Kindchenschema) 是指人们对一系列婴儿特征的一种心理表征, 这些特征包括婴儿所特有的高额头、大眼睛和圆脸蛋等知觉特征。婴儿图式可以诱发人们的积极情绪, 并引起关爱、照顾婴儿的行为, 从而满足个体生存以及繁衍的需要。对婴儿面孔的加工存在性别差异, 女性对婴儿特征比男性更敏感, 原因可能有四种:大脑结构的不同、女性独有的情绪反应、女性生殖激素的影响和早期环境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揭示婴儿图式的特异性神经机制, 并从性别差异入手, 进一步探讨母爱与婴儿图式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