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阅读·进步     
《思维与智慧》2011,(5):M0002-M0002
记得一位哲人曾说过:“阅读一可增知拓识,二可修心养性。”实际上,阅读是一种生活状态。近几年,通过不断阅读积累,本人感觉自己在为人、处世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在外形,而在于内在的修为与气质。尤其是多年阅读《思维与智慧》,这种变化更觉明显。  相似文献   

2.
自地理大发现以后 ,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变化 ,就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逐渐打破地域与民族的界限 ,日益具有世界性。然而 ,这种巨大的变化 ,从一开始就是跟西欧国家的暴力掠夺、征服殖民地和传播基督教联系在一起。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 ,1 6- 1 7世纪 ,地处太平洋两岸的墨西哥天主教会与中国耶稣会传教团有了最初的接触。它们在传教方法上所呈现的分歧 ,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传教思想和策略 ,具有典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靖 《美与时代》2007,(4):26-28
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着巨变,这种变化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这就是"e"时代所带来的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物质生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在改变着人们的审美观念以及其精神生活,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使现代书籍设计所呈现的审美特征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也逐渐成为了当前书籍设计人员所面临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孔子形象塑造的艺术观念和形式手段,与特定的时代环境、民族文化及社会关系紧密相连,伴随着时代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作用于历代创作者与欣赏者的价值观念、文化心理和美学思想,影响到人们的道德情操和精神生活。这种“塑造”缘于孔子思想与形象展示因素的特殊同构性、不同创作个体特殊观念与情感的形象化表述所具有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决定了人们从“认识”到“表现”不可能只有某种单一或固定的理解与阐释。这种造型本身,隐含着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因素,要求对孔子形象的塑造,力避将其绝对化的狭隘态度。除保持相对的历史原貌与文化渊源之外,还要包孕创作主体由此而生发出来的富有时代感的主观精神和创造意识。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特别是自进入20世纪以来涌现出一些不同于传统宗教的新兴宗教之涌现。这种异军突起的新兴宗教现象立意不同、形态各异、变化多样、影响复杂,为宗教研究者提供了一个重要且必要的全新研究课题。笔者认为,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来研究新兴宗教,这主要表现为,第一,应该从社会、时代的发展来看新兴宗教的产生及其展示的新特色。第二,应该从人们精神生活的普遍性及其神圣或神秘表达的独特性来观察、区分不同宗教的共性和特性。第三,应该从人类丰富多元的精神及社会生活来看待新兴宗教反应、适应、回应这种生活的形式及效果,论及其张力与和谐、正面与负面、消极与积极。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改革、开放实践日益突出了理论工作的重要性。同时,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也为我们提供了发挥创造性、探讨新问题、发展理论工作的难得的机会。而在这种  相似文献   

8.
爱情与婚姻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特殊的领域。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社会道德的影响,也包括对婚姻家庭生活、婚姻家庭道德的影响在内。生产力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医药学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优生学的产生,试管婴儿的出现,优选精子与遗传工程的应用,器官移植的推广,已经和正在给婚姻家庭生活带来许多变化,提出并改变了许多婚姻家庭道德观念。对于这种变化,有些人持宏观态度,认为它将使家庭职能逐渐削弱,一夫一妻制趋向瓦解,从而出现“人的危机”、“家庭危机”、“社会危机”。这是不正确的。我们不应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高离婚率、两性关系放荡和家庭生活混乱的原因,从科学技术中去寻找,而应该归罪于日益没落的资本主义制度。因为从社会历史前进的总趋势看,科技的发展是有利于婚姻家庭道德进步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生活环境是反映个体经验和生活材料的渠道,并且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使"自我"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也反映在无意识之中。也正是因为早期的生活经验,和日后妻子克里斯纳的全心支持,使波洛克日后所坚持的艺术风格更加明朗,清晰。  相似文献   

10.
历史发展到今天,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其人口素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家庭成员结构和生活环境均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文化、科学和技术的长足进步,长期影响人类精神世界的宗教神学观念,逐渐失去了原先的魔力;另一方面,现代生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生活和社会问题日趋复杂。在这种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里,人们的各种适应性障碍以及一系列新的家庭心理和行为问题应运而生。家庭心理咨询与辅导事业愈来愈引起人们  相似文献   

11.
词义三问     
(1)怎样理解词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社会在发展,社会生活在不断地变化,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之反映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的词的意义内容,也往往会发生一些变化。词义的这种变化,一旦为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所认可,某个词的声音形式与意义内容的固有联系,就为新建立的联系所取代了。这就使得词义成为一个历史范畴,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比方说“dǎng”(党)这个声音形式原先是只和“政党”这一意义内容相联系的,现  相似文献   

12.
论经济影响道德的作用机制王珏社会经济变迁所引起的道德状况变动,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我们目前的社会生活正处于这种状况之中。经济变化与道德变迁间的内在联系人皆承认,即使认为经济与道德需划界的人也仅是从其功能、特性等角度而言的,他们并不否认其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脑力劳动职业,官员职业具有自身的特点。这种特点决定了清代官员有其特殊的道德生活,这种道德生活具体地表现在官员对自己与国家、与同僚、与民众之间关系的处理和是否正当地行使权力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李彬 《道德与文明》2011,(3):102-106
当前社会的各个方面正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改变,个体生活呈现出新的特点。以道德的眼光来审视个体生活,可以发现,在个体的生活中出现了与社会道德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而表现为一定的道德困境,比如,生活的功利化使生活的意义受到冷落,生活的物质化引起人们对消费公平的质问,生活中对科技的过度依赖和沉溺带来的道德隐忧,等等。走出这种道德困境在于提升个体对自由全面发展的认识,把意义纳入自身生活的内容之中,做一个有道德和有追求的人。  相似文献   

15.
威廉斯从其经验主义出发,敏锐地捕捉到英国社会文化生活中发生的显著变化,将大众文化这种新兴的知识对象纳入美学研究视野,不但打破了封闭性的审美自律性,而且是对后现代转向中的社会生活世界和文化现实的某种积极的回应。在后现代主义的视野中,艺术、审美与日常生活已经相互渗透,审美、艺术不再以孤傲自律的面孔出现,而是与日常生活浑然不分。甚至可以说,在后现代社会,审美因素向日常生活渗透播撒,这是一个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一般人眼里,修道者总是孤独与寂寞的.他们总是过着晨钟暮鼓,清灯伴黄卷,形单影孤的清淡生活,与世无争,常表现为孤独与寂寞的样子.但是为何多少年来,都有不少修道者,愿意过着这种生活方式呢?这种孤独与寂寞的生活方式里面,有什么原因值得这些修道者耗上毕生精力去做呢?是注定他们的生活方式就得这样呢?还是另有什么原因让他们有理由过上这种生活?下面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阅读·进步     
记得一位哲人曾说过:阅读一可增知拓识,二可修心养性。实际上,阅读是一种生活状态。近几年,通过不断阅读积累,本人感觉自己在为人、处世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  相似文献   

18.
古典政治哲学精神是一种安详或极为清醒的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孔子的中庸思想当中。孔子积极倡导并履践着这种精神,目的是为了在理想与现实、哲学与政治、哲人的生活方式与世俗的生活方式之间建立一种张力性的协调平衡关系,以便使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对现实政治生活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孔子的精神追求在后世儒家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并最终使儒家思想政治化。  相似文献   

19.
刘敏 《宗教学研究》2003,23(4):105-109
道教在唐代是科举考试的内容,传奇小说作为考试的行卷使用,它的思想内容与道教有着直接的联系。道教为唐代士人追求感官享乐的生活提供理论依据,传奇小说又成为这种生活的真实写照,其华美的文风、曲折离奇的故事是与这种生活取向是一致的。传奇小说的写作动因是文人的征异话奇,道教故事为此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并以此刺激着他们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20.
进入战国以来,以孔子为代表的早期儒家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其中孟子与荀子分别代表了战国中期和战国后期的儒家思想。通过比较二人思想的不同之处,可以清楚地发现儒家思想在战国中后期流变的线索,并且可以通过战国的政治形势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总结出儒家思想流变的原因,并且对这种变化给予现代视角下的评估,对当下的生活,也能得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