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世纪通常被看作法国戏剧的伟大时代,虽然高乃依、拉辛和莫里哀等大剧作家出现在更早一个世纪.显而易见,不应该把流行意义的"伟大时代"理解为文学史上所说的"古典时代",因为产生自18世纪的那些法国戏剧的结构和内容对于以后几个世纪的戏剧创作几乎没有规范性的影响.但是,我们用"伟大时代"这个定语来界定该时期的法国戏剧具有两方面的根据:一方面,从戏剧史的观点来看,产生自18世纪中叶的某些编剧技巧至  相似文献   

2.
李超 《道德与文明》2018,(4):142-147
黑格尔为了克服康德伦理学中的二元论以及"绝对命令"所带有的律法主义风险,曾提出一种"爱"的学说。在黑格尔早期的神学著作中,"爱"是一种使分离者和解的动力,它在耶稣与犹太人的律法主义的斗争中被展示出来。然而,黑格尔又发现,"爱"的动力有其局限性,这种局限性造就了耶稣在他的时代要遭遇的命运,即在圣俗二分的对立结构中与世隔绝,也就是说,仍然没有达成真正的"和解"。于是,为了达成那个"和解",黑格尔最终舍弃了"爱"的原则,转向"否定"原则。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股势头强劲的思潮出现在文化领域.这股思潮率先出现在了建筑、电影和美术等领域,后来又发展到哲学、文学等领域中.这个庞杂而又充满不确定性的理论被冠之以"后现代主义"的名称.历史学通常被认为是最后一个被卷入"后现代主义"潮流的学科.70年代,西方史学受其影响,在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历史研究方向,以及历史实践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后现代主义渗入到历史学领域后,历史学更为深刻地反思了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尤其是在史学认识论方面,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史学的根基——历史客观性问题提出了挑战,使现代史学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是直到90年代末,国内史学界才稍稍有人关注后现代主义,并陆续有所介绍,此后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不断扩大,引起了史学界的热烈讨论.本文试图通过概括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客观性的颠覆性阐述,以及国内学者对其进行的热烈讨论,来展示后现代思潮对中国史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学海》2015,(3):104-112
汉斯·巴龙在《早期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危机》中以布鲁尼为核心建构起"公民人文主义"思想体系,他对"公民人文主义"内涵的诠释及对该思想意识形态的原创性与真实性的主张统称为"巴龙论题"。"巴龙论题"从历史、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政治思想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路和指向,西方学界在过去半个多世纪内对"巴龙论题"的热议及反响足以表明其具有广泛的学术延续性和鲜明的时代生命力,巴龙思想体系所包含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值得所有文艺复兴研究者以更加审慎的态度对待"巴龙论题"。  相似文献   

5.
赵州从谂为南泉普愿弟子,禅门巨擘,其"柏树子"、"狗子无佛性"等独具一格的赵州禅风对后世禅宗产生深远影响,并被佛教其它宗派所借鉴与吸收;其影响甚至绵延至当今韩国、日本等国。鉴于赵州在禅宗乃至佛教中的特殊地位及巨大影响,笔者试据《祖堂集》等佛教早期史料中关于其生平、语录等记载,对其禅法思想、驻锡观音院前的行脚经历、法脉传承等方面作几点探讨,以期有助于赵州从谂的相关研究,以及为当今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莫迪里阿尼是20世纪法国"巴黎画派"的代表人物,也是20世纪出色的雕刻家,在20世纪西方现代美术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在固守传统与反传统艺术流派矛盾的20世纪艺术现实中,他虽受众多画派的影响,但在坚持传统艺术的同时,又紧跟时代步伐,创造出了独特的绘画风格,给当时的艺术注入了新的形式,为现代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文章对莫迪里阿尼独特的艺术风格中的题材、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阐明艺术创作中个体艺术风格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要了解 2 0世纪的史学研究状况 ,必须回过头去看一看它的过去。但是 ,不必上溯至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 ,也毋需追述到博学时代和启蒙时代的那些伟大的奠基人物 ,尽管他们的影响是如此经久不衰。而是只需回顾一下在 19世纪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推动了历史知识———易于获取历史资料的手段 ,被当作证据接受的论证 ,使史实得以理解的概念框架 ,谈论过去时代的方式———彻底革新的学者们。这些学者整合了以往介乎文学、博学研究和被哲学替代的神学之间的这门支离破碎的学问 ,试图建立一门无论在认识论观点抑或在存在状态方面都类似于语史学的学科 ,…  相似文献   

8.
在图像盛行的媒介霸权时代,神性遭遇流放,被科技驯化的人类失去了对图像的敬畏之心,图像沦为了被动的工具客体。回顾圣像时代,图像同样免不了作为媒介的困境,但与现代不同的是,中世纪宗教语境中的图像,既被当成一种与文字具有相似功能的布道工具,也被虔敬地崇拜着。回归圣像时代,不难发现,圣像同它的表现主体(上帝)之间隐含着巨大的张力,由于图像所固有的被观看的特性,信徒在观看圣像的过程中,必然会迎来肉身之眼与神性目光的撞击。在双重观看的权力之间,在经历了两种目光碰撞后引发的战栗和"自我"的缺席之后,信徒们最终走向了圣像崇拜和圣像破坏的两极。  相似文献   

9.
身体作为整个时尚活动的中心,在消费时代受到时尚系统的深刻影响。在对时尚的追逐中,身体的"被解放"只是一种表象,而根植于这一现象中的是关于身体的悖论:一方面主动引领时尚又被时尚所塑造,另一方面主动进行着身体美学实践又被欲望所驱使、被商品逻辑所规定,这是一个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身体;一方面光鲜动人、被无限爱怜,另一方面只是作为物品、符号和资本,这是一个外在和内在相矛盾的身体。因此,时尚消费中它是一个表面被"解放"、其实被异化了的身体。  相似文献   

10.
正一、春秋战国时代的神祇信仰要介绍春秋战国时代的无神论思潮,首先要明白春秋战国时代人们都信仰着哪些神以及如何信这些神。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人,普遍信仰着天神、地祇(地上的神)和人鬼(即人死后所成的神)三大类为数众多的神祇。天神最重要的是"帝"或称"上帝""天帝"。大约由于帝在天上,所以帝又往往被称为"天",就像当时把泰山神称为"泰山",把黄河神称为"河",后世把韩愈称为"昌黎"  相似文献   

11.
赵州从谂为南泉普愿弟子,禅门巨擘,其"柏树子"、"狗子无佛性"等独具一格的赵州禅风对后世禅宗产生深远影响,并被佛教其它宗派所借鉴与吸收;其影响甚至绵延至当今韩国、日本等国。鉴于赵州在禅宗乃至佛教中的特殊地位及巨大影响,笔者试据《祖堂集》等佛教早期史料中关于其生平、语录等记载,对其禅法思想、驻锡观音院前的行脚经历、法脉传承等方面作几点探讨,以期有助于赵州从谂的相关研究,以及为当今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隐私位于人的尊严的核心部分,尊重个人隐私就是人的尊严和价值的体现.在21世纪,信息交流和社会信息资本的聚集已经彻底改变了世界,然而,新的社交媒体和互动方式的出现,也导致了在共享信息时对个人隐私过度"消费"的现象.在遭遇数据制霸的信息共享时代,个人隐私不再是个人的事情,而成了社会公共领域的重要事件,面对信息共享所带来的侵犯个人隐私的社会现象,深入探寻在个人隐私与信息共享之间的伦理抉择,客观分析其症结,建构合理解决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学海》2018,(1):207-211
米歇尔·图尼埃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法国当代作家,其小说以颇具特色的叙事风格和对存在与身份等问题的深刻哲思而闻名于世。其小说于20世纪70年代末被陆续译介,向中国读者开启了20世纪法国"哲思小说"与"重塑神话"的文学之窗。本文以时间为序,从译介、研究与接受三个层面全方位展示图尼埃作品在中国的传播、评介与产生的影响。"新寓言派"的热议事件显示中国文学界对图尼埃艺术风格有不同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国家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张贤亮、王蒙、高晓声等一大批在20世纪50年代"反右运动"中被划为"右派"的知识分子得到平反。在新时期,当这些作家重新走上文坛开始创作之时,这段各种因素相互缠绕的记忆便成为他们抹不开的主题。而张贤亮的《灵与肉》中,"右派"知识分子许灵均在获得对其历史的修正时却选择永远生活在由"人民""体力劳动"包裹着的劳改地——敕勒川。与此同时作家张贤亮在1985年创作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其主人公章永却在建立了家庭之后极力地为自己寻找理由离开家庭和农场。这两种写法出现在同一个作家的不同时期,体现了不同时代的话语逻辑和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15.
孟振华 《学海》2011,(3):68-72
"巴比伦囚虏"是公元前6世纪的重要事件,影响到整个犹太历史进程。对于这一事件的客观背景,学界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明确的结论。本文结合文本与考古信息,探讨犹大人口变化及被掳人数、被掳人员构成、巴比伦对其政策和留居犹大者情况等因素,探索该事件产生重要影响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6.
"美德""文雅"与"荣誉"是18世纪英国三种重要的伦理话语,它们在18世纪英国的同时存在以及围绕它们所展开的论争,部分反映了当时的英国作家们对商业社会发展带来的道德冲击所做出的回应,但即便最热切的现代社会的辩护者也没有毫无保留地拥抱一个完全由利益所支配的世界,相反,他们试图寻找与这个时代更契合的伦理原则。文雅话语的兴起,既反映了强调禁欲、献身和自我克制的传统美德观念在这一时代所遭遇的危机,也表明了人们关切的重心已由政治和宗教生活转向了日常的社会交往,文雅成为规范人际交往的新的社会风尚。而围绕荣誉所展开的持续论争并没有使利益战胜荣誉,相反,无论荣誉原则的批判者还是辩护者都仍然肯定荣誉作为人之高尚行为的动力。休谟和斯密通过重塑美德概念来消弭美德与文雅、荣誉之间的紧张,但他们的这种重塑事实上使美德完全建立在文雅和荣誉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7.
"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在欧洲和美国产生,随着时代潮流传入哈尔滨后,又在哈尔滨引起空前反响的"装饰艺术"运动,并主要体现于对哈尔滨建筑的深刻革新。从哈尔滨在新艺术运动中所产生的建筑作品的美学、结构学等艺术鉴赏的角度出发,结合着艺术设计的不断创新,造型结构的多元化及改革等方面,阐述其在雪雕艺术的创作中新的内涵理解,和逐步走向深入实践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的工业化时代,物质品类的多样化,机械化大生产模式,促使复制性的艺术产生。在哲学思想方面,受到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存在主义,物质主义,虚无主义等影响。纵观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作品,其艺术题材包含了日常物品、肖像、花卉装饰等。在形式上进行复制、重生、再创造,从而形成新的审美视觉形象。这对当今的平面设计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的中国思想史中,孔子的信仰问题很大程度被遮蔽了,对孔子信仰的诠释表现为一个除魅过程,其结果不但遗失孔子信仰的真意,且将孔子学说中的宗教信仰和人文理性这两个不可分割的面向对立起来.本文对以往学术界有关孔子天命观的几种主要解释范式进行辨析,指出其解读方法上的不足,并从信仰对象、信仰态度、信仰的情感及人格塑造等方面解读孔子信仰的内涵,力图还原孔子信仰的本来意蕴.另从中国古代宗教史的角度探讨了孔子所以"敬鬼神而远之"的原因,揭示其天命信仰与鬼神观的关系,突显孔子天命信仰所具有的伦理宗教特质.  相似文献   

20.
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者们一般认为,笛卡尔哲学在17世纪下半叶法国所遭遇的查禁和打压是由他的圣餐变体论思想所引发的。这种解释虽没有错,但实际情况却更为复杂。本文试图分析笛卡尔关于圣餐变体论的主张以及由此引发的"圣餐事件",挖掘其背后的真正根源,并阐述笛卡尔哲学与法国的最初相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