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有一个小男孩,一次从同学家回来,伤心地哭了。他想,怎么别人家脚踩的地方都远远胜过自己睡觉的地方?回到家里,他向母亲哭诉了自己的感想。母亲听完孩子的哭诉后,平静地说:“孩子,我们不必羡慕别人家漂亮的地板,再漂亮的地板也是被人踩的,只要我们活着,不自卑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任何漂亮的地板我们都可以把它踩在脚下。孩子记住,这世上只有一样东西叫人无法踩在脚下,那就是尊严。”  相似文献   

2.
暴风雨后的清晨,一个男人在海边散步。海滩浅洼里,有许多被昨夜暴风雨卷上岸的鱼,他注意到,前面有个小男孩捡起被困的小鱼,扔向大海,用自己稚嫩的双手拯救着一条条生命。 “孩子,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  相似文献   

3.
人生的留恋     
正一位老人已处于弥留之际,看着窗外一棵树上的叶子。树叶仅存一片了,在秋风的吹拂下打着摆子。老人不肯闭眼,那片树叶也在秋风中继续飘摆。没有人知道老人是在用一片树叶度量生命。这个故事见于一篇外国小说。结果是,当树上那片树叶随着秋风飘落下来时,老人也安详地闭上了眼睛。生命到最后留恋什么?有时只是一片树叶。还有个故事,一个吝啬的财主快要死了,但咽不下最后一口气,他用眼不停看着床头点着的油灯。家人问他:"你还有什么需要交代的?"财主仍然用眼盯  相似文献   

4.
鲍曼是美国北巴尔的摩游泳俱乐部的教练。一天训练的时候,两位女学员带了她们的弟弟来玩耍。这个名叫菲尔普斯的小男孩身材矮小,瘦得皮包骨头,却有着与常人迥异的长手大脚。他很顽皮,在水池里放肆地向旁边的人打着水花,引来了阵阵怨愤。鲍曼却没有感到厌烦,凭着多年执教的经历,他敏锐地发现小男孩有着常人难及的出色水感。鲍曼预感到他发现了一个游泳人才,于是极力说服孩子的父母允许他当孩子的教练。  相似文献   

5.
许恩杯 《天风》2008,(13):16-18
一个小男孩看到隔壁邻居的老先生为死去的老伴在哭,就爬到他的膝上静静地陪着他。回家后,母亲问他对那位悲伤的邻居说了些什么。小孩回答道:“什么也没说,我只是帮他一起哭。”虽然这个小男孩觉得没说什么,没做什么,而事实上他却给在悲痛中的邻居带来了很大的安慰。有时候当别人遇到了灾难,我们想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一)图书馆的性质和职能 图书馆是存书之地,是供给人们借阅和使用图书资料的地方。作为社会成员的人——他为什么要上图书馆里来?他来了,所求又是什么?作为在图书馆工作的同志又是否意识到自己将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什么角色?难道说就仅仅是一个“供求”关系?或是一个“服务于人”只配充当“服务员”的角色吗?  相似文献   

7.
贝贝一出生就交给保姆领着,做了妈妈的小李是市区一家宾馆的大堂经理,大城市里交通不太方便,每天晚上难得有空闲回家去看孩子。小李的丈夫在一家公司工作,常年在外地跑营销,更很少回家了。贝贝已满周岁了,长得不胖不瘦,平时很少生病。近来宾馆里批了小李一个月的假,小李就带上贝贝去老同学家玩。老同学的一邻居说,这个小男孩行为有些异常,心里总像想其他什么的,很少注意别人的举动表情,沉默寡言,笑着问他什么,他表情木然、听而不闻,只管玩自己的。妈妈小李听别人讲自己孩子的不是,内心里不快,解释说:孩子学说话迟,不听大人话的事很多。贝贝…  相似文献   

8.
某一存在者的完善取决于他的可完善性,亦即他的不完善吗?人是由于有尚待成就的事业而更加伟大吗?人能摆脱一切规定性而自由地造就自己,或至少能表现出可能命运的无限性吗?这个绝对自由之梦,不时地成为人文主义者的梦幻。下文想要表明,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存在哲学背后...  相似文献   

9.
那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的一场暴雨,孤儿黄读山痴痴地看着篱间的白桃花被狂风骤雨摧残得片片零落,随沟渎里的流水各奔东西。生命原是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击,如此不明去向,母亲和父亲的生命不就是这凋落的白桃花吗?他哭了,那穿云裂帛的痛哭声,终于激成了深心的波涛与感悟。 这位十八岁的孤儿义无反顾地向远山走去,投在湘阴法华寺东林禅师座下为弟子,东林没想到自己临到老境,能收到慧根如此纯正壮硕的徒儿,他很开心。但他并不自私,深知法华寺太小,自己的修为也有限,可别耽误了这孩子的光明前途。东林便将他荐往南岳的祝圣寺,…  相似文献   

10.
红色迎春花     
花园里,小男孩问他的父亲:“这花叫什么名字?我好像从没见过啊!”  相似文献   

11.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有自己的目的。 据说,比尔,盖茨是不坐头等舱的。有人在经济舱看见他,便问他为什么不坐头等舱,他说:“头等舱比经济舱飞得快吗?”由此可见,这个世界首富是一个很实际的人,他看中的不是头等舱带来的虚荣,而更注重结果。毫无意义的支出,又有什么意义呢?就是对富可敌国者来说,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有一个小男孩非常自卑,贫寒的家境使他老觉得自己处处低人一等。在学校里,小男孩总是低着头走路,只要碰到调皮的学生,他便赶紧躲开。尽管如此,他仍然常常无缘无故地成为别人的出气筒,可怜的他,连还手的勇气也没有。受尽欺负的小男孩常在心里问自己:“我什么时候才能比别人强一点呢?”  相似文献   

13.
一去医院给儿子吊滴,邻床是一家乡下人。和儿子同龄的乡下小男孩,显然比儿子木讷了许多,吊滴针扎在他左脚上,他安静地坐在乡下女人的腿上,乡下男人半跪着用双手托着儿子的小脚,显得很疲倦,双眼微闭着,像在打瞌睡。儿子吊滴时显得不安稳,我就拿邻床的小男孩作比较,要儿子向他学习。儿子看到小男孩安静地吊滴,很不以为然,压低声说,他是个傻子。我朝儿子一瞪眼的同时,小男孩也向儿子投来愤怒的目光。儿子急忙瞥开小男孩的目光,又向我们撒起娇来,一会  相似文献   

14.
一有一个段子,我每见了新朋友都要给他们讲一遍。还别说,总是能收到不错的效果。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人,家里很穷,自己却又不肯面对现实,出去以后总爱充富。一天跟朋友在街上见面,朋友问,你今天吃的什么饭?其实他早晨吃的是糠菜团子,但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噢,我吃的是狗肉。中午和朋友一起会馆子,这位喝多了,吐了一地。别人问,你不是吃的狗肉吗?怎么吐出来的都是糠啊?他倒也机智,回答道,可能那狗吃得是慷吧!虚荣心让他遭遇了一个小小的尴尬,不过这倒也没什么,充其量给别人带来一个笑料。我始终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不了…  相似文献   

15.
富贵之心     
从小我就比较好胜,但资质平庸,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取得第一。 父亲发现我总是郁郁寡欢,追问原因。我信任父亲,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和不快乐告诉了他。父亲抚摸着我的头,慈爱地说:“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而且你确实努力了。但是得不得第一又有什么关系呢?第三名也很好呀!”“什么呀?得第三,多丢人!”我还是哭丧着脸,心里很不理解父亲的话。  相似文献   

16.
一杯牛奶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饥饿,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昵?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孩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个女孩看到他很饥饿的样子,  相似文献   

17.
任继愈先生原在北京大学学西方哲学,抗日战争期间,他步行从湖南走到云南,一路上目睹了中国农村的贫困,也目睹了中国人民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几千年来,是什么精神支撑着这个苦难多灾的民族不仅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而且发展壮大?一种沉重的历史责任感使他把总结中国古代这份精神遗产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和使命。一个民族的精神集中体现于民族的哲学,于是他从西方哲学转向了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18.
“天主的国相似什么?我要把它比做什么呢?它好似一粒芥子,人取来种在自己的园中,它才生长起来成了大树,天上的飞鸟都憩息在它的枝头上”,他又说;“我把天国比做什么呢?它相似酵母,女人取来藏在三斗面中,直到全部发酵。”(路13:18-21)芥子及酵母的比喻,玛窦及马尔谷至史均有记载,且在内容上大同小异,只是路加说种在‘’园中”,其他两位,则说种在“地里”而已。我们可以确认,这个比喻是耶稣传教生活的杰作,是他坐在船上向群众所讲的。事虽如此,但据初期教会的一位大圣师克里斯德莫(Chrysostomu到表示,耶稣讲这个比喻…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曾经充满深情地对一个失去了父母的少年说,你是多么幸运的一个孩子,你拥有了不幸。当时这个刚刚失去了父母的孩子,正处在孤苦无依的悲惨境地,孩子充满疑惑地看着这个被人们尊敬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摸着孩子的头说,因为不幸是人生最好的历练,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历程、教育,因为你知道失去了父  相似文献   

20.
迎接苦难     
1917年10月,在美国堪萨斯州罗拉镇的一家小农舍里,意外地发生了一场炉灶爆炸事故,一个年仅8岁的小男孩惨遭严重灼伤。这个小男孩的双腿受害最为严重,腿上面已经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他在医院接受治疗时,主治医生断定他此生再也无法行走。然而,当小男孩在听到这个噩耗之后,他并没有伤心地哭泣,甚至连一滴眼泪都没有掉下来;他只是平静地注视着眼前神色黯然的父母,并在心里暗暗发下誓言:“我一定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