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近六十年的学术研究生涯中,罗国杰教授作为主要学术带头人为创建新中国伦理学的宏大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提出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其著作等身、卓见非凡,为伦理学从业者和学生所敬仰。在其多达数十卷的著述中,1980年在《哲学研究》第6期发表的题为《论科学技术、物质生活与道德的关系》一文,为国内学术界较早关注这一课题的力作,为奠定和开拓我国科技伦理学、生态伦理学乃至整个应用伦理学确定了基  相似文献   

2.
1984年第4期《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刊登了魏英敏同志的文章《伦理学基本问题之我见》(以下简称魏文)。文中提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善恶问题,并对善恶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读来令人颇受启发,但是对于文中的论点,笔者却不敢苟同。现特提出以就教于魏英敏同志和伦理学界的同志们。 伦理学基本问题作为伦理学这门学科的基石和先决条件,制约着伦理学其他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从本质上规定着伦理学的其他一系列概念和范畴,从而体现并有助于解决伦理学领域的基本矛盾。而《魏文》对于善恶问题的阐述,并未使之符合基本问题的规定性。《魏文》把善恶作为道德领域的现象、矛盾、概念、范畴进行了种种论述,可是综观  相似文献   

3.
罗国杰教授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伦理学家、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包括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和教材体系作出了杰出贡献。就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建与发展而言,他呕心沥血积几十年之所成,带领团队矢志不渝地从事建设活动,并在理论与实践以及人才培养诸方面都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极大地缩小了伦理学学科体系同其他相邻学科的差距,进而使伦理学学科得以无愧地立于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之林,发挥了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向并为其培根铸魂的伦理妙用。  相似文献   

4.
<正>罗国杰教授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伦理学工作者。作为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他与老一辈伦理学理论工作者们一道,为开拓和建设中国特色的伦理学理论体系、推动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推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在学术刊物《伦理学  相似文献   

5.
罗国杰先后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伦理学教程》《伦理学》以及撰写的数百篇学术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全面研究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现象,在对一般的道德理论问题研究的基础上集中阐释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规范体系,落脚于社会主义新人的实践养成和人格修养,阐发和论述了一系列伦理学的基础理论范畴、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建构了一个融理论伦理学、规范伦理学、美德伦理学和实践伦理学于一体的教材体系.这一教材体系既契合道德生活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目标追求的理论意蕴,又凸显出了新中国伦理学教材体系和学科体系应有的原则、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此后伦理学教材体系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框架遵循、理论模式和发展方向,其贡献尤当被人们铭记.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3月9日,罗国杰教授与世长辞,伦理学界沉痛哀悼。罗国杰先生是著名的哲学家、伦理学家、教育家。他不仅是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奠基者、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开创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理论的重要创建者,而且是中国第一份伦理学专业期刊、中国伦理学学会会刊《道德与文明》(原名《伦理学与精神文明》)的主要发起者、创办者,并先后担任主编、编委会主任。罗国杰教授也是在《道德与文明》上发表文章最多的  相似文献   

7.
罗国杰是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奠基者,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开拓者,他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德性伦理学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中,他以集体主义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包括道德基本理论、道德规范体系和道德品质构成的完整理论体系。他的集体主义思想坚持集体利益至上的原则,以集体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强调在实现集体利益的前提下保障个人正当利益。罗国杰集体主义思想直接影响了党中央把集体主义确立为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对于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李奇是新中国伦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她对伦理学所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从而使道德研究科学化.在此基础上,揭示了道德与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互动关系,并且进一步从历史的视角探讨了道德理论科学化的过程,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9.
<正>聂珍钊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成果《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以下简称《导论》)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结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系我国"十二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聂先生在《导论》中就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理论、核心术语进行了系统归纳与阐释,形成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和话语体系。作为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建构的奠基之作,《导论》为我国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与创新途径。《导  相似文献   

10.
本刊稿约     
《伦理学研究》2007,(1):F0003-F0003
《伦理学研究》是中国伦理学会会刊,是大型理论性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学术性、思想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伦理道德体系服务”。本刊主要设有如下栏目: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主要是从伦理学视角对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体现伦理学关注现实的理论特色。伦理学基础理论研究:针对伦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现状提出新观点、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材料,促进伦理学学科的创新和发展。中外伦理思想(史):对中外之古今伦理思想的挖掘和研究。应用伦理学:应用伦理学基本理论和伦理学应用具体理论…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11月25日,湖北省伦理学会、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学报》杂志社和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在武汉市召开了"以《人本伦理学》为线索的理论伦理学研讨会"。《人本伦理学》是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韩东屏于2012年推出的专著,对伦理学的诸多一般性问题给出了新的解释。来自全国二十多所高校的五十多位学者,对一系列原理层面的伦理学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黄勇先生根据《庄子》提出的"差异伦理学"及"道德铜律"极具创造性,然与《庄子》思想有一定差异.《庄子》道德论不是以行为对象为中心的.《庄子》否定基于特定立场之行为的道德属性,反对"中心化"的行为.《庄子》并不提倡"站在他人立场"的做法,否定主客二分的行为之道德价值."道德铜律"的两个原则——"人所欲,施于人"与"人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不全然是《庄子》的主张.一种"站在他人立场上想问题"的做法,仍然解决不了《齐物论》所讨论的"评判者难题".尽管"道德铜律"或"差异伦理学"有异于《庄子》思想,但推进了《庄子》研究的方法论创新,能够反映出《庄子》道德论的超越性特点,有助于揭示《庄子》思想的价值.用这种极具创意的方法论分析《庄子》思想得到的基本结论仍然成立."差异伦理学"和"道德铜律"本身亦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具有宝贵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族伦理学的拓荒之作———《民族伦理学》评介●罗树杰中央民族大学熊坤新副教授所著《民族伦理学》(日前已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开拓和建立中国民族伦理学的拓荒之作。它对于拓宽民族学和伦理学的研究领域,并促进其繁荣和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正...  相似文献   

14.
书讯     
《伦理学原理》(王兴洲著)已于1988年7月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15章,42万余字。在伦理学的基本问题、道德的本质和结构问题、道德遗产批判继承问题、共产主义道德原则问题、道德评价问题等方面的深入论述和发挥,为本书之特色。  相似文献   

15.
高兆明教授的新著《存在与自由:伦理学引论》、《伦理学理论与方法》及《自由与善:克隆人伦理问题研究》(与孙慕义合著)相继出版发行,引起同行的广泛关注。这几本书涉及伦理学一系列重要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令人兴奋。第一,系统地提出了一个较新的伦理学基本理论框架体系。众所周知,多年来我国的伦理学理论体系保持了基本的稳定性,影响了几代人,功不可没。不过,这个理论体系一方面受苏联影响很大,另一方面在体系与内容上与当代中国正在迅速发展变化的现实生活有些不尽适应。高兆明教授在《存在与自由:伦理学引论》中另…  相似文献   

16.
《哲学研究》一九八三年第六期上发表了王兴洲同志的一篇题为“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的文章(以下简称王文)。王文提出了自己的独到之见,但在伦理学界也引起了不同的议论。在此,仅以本文之浅见,以期就正于王兴州同志和理论界。 首先,王文将利益归结为人们的需要,并以此作为否认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利  相似文献   

17.
窦炎国教授主编的《现代企业伦理学导论》作为一部从伦理学角度研究企业文化的著述 ,对于刚加入 WTO的中国企业如何确立企业的价值理念、如何加强企业伦理文化建设、如何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如何应对国内外更为激烈的生存和发展竞争等问题 ,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路 ,可以说是一部应时之作。《现代企业伦理学导论》从三个方面对企业伦理问题进行了论述。其一是关于企业伦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这一部分主要涉及企业伦理学的学科基础和中心问题、现代企业的结构和行为方式、企业伦理产生的经济、政治基础与文化性质、企业的价值理念和企业伦理假…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六十年来.伦理学界在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等许多问题上都曾经进行过激烈争论,不断开拓伦理学学科体系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体系在当今中国的主导地位,探索了其他理论体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庆祝李奇80寿辰,探讨当前道德建设问题本刊记者1993年7月9日至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和全国伦理学会,为庆祝李奇80岁寿辰召开当前道德建设研讨会。首都部分学者、专家及湖南、四川、陕西、山东、江苏等省伦理学界的学者约60人与会。一李奇是我国著名伦理学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开拓者,她从事伦理学研究38年。1935年入党,曾在北平作地下工作。1938年赴延安从事党的宣传工作,担任过很多重要的领导职务。1955年到哲学所工作。50年代末60年代初,曾在《哲学研究》《光明日报》《新建设》等报刊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伦理学论文,充分地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特点。以后编辑成《道德科学初学集》出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她在哲学所创建了伦理学研究室;并与一些同志一起积极筹备,组织成立了中国伦理学会;又写出《道德与社会生活》一书,深刻而透彻地阐明了道德的本质及其社会作用,并对道德与经济、政治、法律、科学、文化、教育等的关系,作了深入细致的理论分析,是一部很有份量的力作。后来,她在全面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道德学说》。这是一部有关道德学说的基础理论著作,以史论结合的方式,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形成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一九八七年第三期上,黄伟合同志在“以时代精神振兴伦理学”的主标题下,择要评论了周原冰同志的《共产主义道德通论》一书;在该期刊物上,同时发表了周原冰同志就该书评对《通论》的批评部分作的答复。黄文认为,《通论》集著者三十年思考之大成,理论建树和学术创新之处有三:第一,从方法论角度看,《通论》注意到了避免或扭转我国伦理学界所存在的某种程度的经院主义倾向,更为强调并自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原则。第二,在基本理论研究方面,《通论》对于道德的外部联系、内部结构等重要问题,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一以贯之。对现行伦理学体系有所突破。第三,从伦理学与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