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情与婚姻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特殊的领域。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社会道德的影响,也包括对婚姻家庭生活、婚姻家庭道德的影响在内。生产力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医药学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优生学的产生,试管婴儿的出现,优选精子与遗传工程的应用,器官移植的推广,已经和正在给婚姻家庭生活带来许多变化,提出并改变了许多婚姻家庭道德观念。对于这种变化,有些人持宏观态度,认为它将使家庭职能逐渐削弱,一夫一妻制趋向瓦解,从而出现“人的危机”、“家庭危机”、“社会危机”。这是不正确的。我们不应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高离婚率、两性关系放荡和家庭生活混乱的原因,从科学技术中去寻找,而应该归罪于日益没落的资本主义制度。因为从社会历史前进的总趋势看,科技的发展是有利于婚姻家庭道德进步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科技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文章充分了解建筑设计的历史进程,以及其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来树立起一个持续良性发展的建筑设计方法。分别从功能、科技以及精神方面对建筑设计创新评价进行分析、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建筑功能设计的同时传递建筑人文精神,而不是一味对传统汲取和复制。同时从智能、生态、绿色环保的角度,利用计算机的仿真虚拟建造手法,打造出一套系统化的建筑优化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3.
科技发展的伦理约束和科学家的道德责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技发展史特别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历史表明,科技发展中的“二律背反”不可能单靠科技自身的发展来解决。在这方面,科技决定论(实际上是一种宿命论)被证明是错误和有害的。科技不会自动造福于人类,要使科学造福于人类的目标真正实现,“人类必须把对科学技术的运用置于...  相似文献   

4.
围绕马克思晚年关于古代社会的历史、东方社会发展问题所作的笔记、通信、手稿(其中也包括恩格斯的有关论述)展开的讨论,近年在我国理论界引起了热烈反响,本刊对此也有所反映。这篇文章注意从“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视角分析马克思晚年有关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设想的理论价值,强调注重历史环境分析的方法论意义,这是有启发性的。为了从应有的高度上推动有关这方面的讨论,真正把握唯物史观的真理观与价值观相统一的原则并使之深入于我们的研究过程,丰富和深化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看来,还应注意到马、恩在探索东方社会发展问题时,是怎样理解各民族历史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关系的?这种理解对于我们今天观察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特别是对于总结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具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怎样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新经验来丰富、发展他们的思想?我们相信,经过深入、细致、扎实、严谨的研究,有关这方面的讨论定会跃上新的层次,并乐意为此提供足够的争鸣园地。  相似文献   

5.
《科技伦理学概论》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本《科技伦理学概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我国当前改革、开放的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的需要,密切结合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特别是现代最新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分析了科技伦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提出了科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论述了科技评价与科技道德评价的关系,概括了科技人员的理想人格,探讨了科技道德的教育和科技道德修养等问题,较全面地论述了科技伦理学的各个重要方面,这对我们了解、学习和掌握科技伦理学这门新兴的科学来说,无疑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6.
科技道德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保证科学技术沿着健康道路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运用道德规范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间的科技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科技道德的研究对象与定义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啊了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科技道德问题越来越成为每个国家理论界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世新 《哲学动态》2012,(5):107-108
2011年11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STS)研究中心与国家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联合在京举办了"STS与技术评估"学术研讨会。来自首都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十余位专家学者,重点从哲学、社会、价值观等方面对技术评估进行了深入热烈的研讨。与会专家简要地回顾了技术评估发展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由于当时美国的技术发展异常迅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对社会产生了一系  相似文献   

8.
《学海》2019,(1)
改革开放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而且推动国家治理趋向现代化,由此可以从政治学的三重逻辑来理解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这三重逻辑分别是历史—价值逻辑、工具逻辑和动力逻辑。从历史—价值逻辑看,改革开放具有历史和价值的合理性,是中国社会发展从国家建设、经济建设到社会建设这一历史逻辑展开的关键节点;从工具逻辑看,改革开放意味着内敛型发展模式向开放型发展模式的转变;从动力逻辑看,党是改革开放和国家治理的领导者,也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科技现代化关键在于社会科学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科技与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我觉得是还没有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真正放在首要位置,还没有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就给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一个任务,就是要研究科技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科技为什么是第一生产力,研究怎样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科技意识,研究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条件、机制,研究新科技革命的社会意义。这些问题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成立STS研究中心艾理最近哲学研究所成立了科学、技术和社会(STS)研究中心,其目的是要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整体化发展的趋势,促进多学科、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以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实践的需要,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面合理的决策思路。STS是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诞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与传统观念不同,不仅把科学看作“认知过程”,把技术看作“建造或生产过程”,而且把二者都看作“社会过程”、“社会事业”,要研究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科学技术的性质、结构和功能,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以及社会其它子系统如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它不再不加疑问地认为科学技术是“绝对地好的”,“纯粹进步性的”,而是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既给人类带来很多有益的东西,但也存在消极的一面,在取得物质进步的同时往往要付出人文心理方面的代价;只有把这二者协调解决好,才能使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STS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①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②环境、能源、人口等全球问题;③对作为社会事业的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的理论研究;④STS教育。在STS产生以后的短短20多年间,引起了美国社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更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关键因素。马克思和恩格斯肯定了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具有的最高意义的革命性地位,并从技术变革与社会变革关系的探讨中揭示了技术应用的意识形态倾向。更重要的是,马克思在针对“技术异化”现象的批判过程中对技术主体这一维度给予了高度重视,从“反面”指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技术变革需要且应当具备的“赋能”价值,这亦与技术功能所指向的人类解放的目标追求相契合。新中国成立后在技术变革领域充分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其呈现出的科学技术大众化的“人民之路”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指向,这为探索社会主义技术发展路径作出了努力,也为今天的技术发展提供了镜鉴。  相似文献   

12.
现代科学技术的国际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国际化已成为近十年来的重要发展趋势,国际科技合作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已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国际科技合作分工体系正在形成,并已深深影响到国家和企业的研究与开发的发展速度、规模、方向和效率。国际规模的科技竞争与合作不仅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当代国际关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政府和各大企业集团面对这一新的发展趋势必须作出新的战略抉择。一、科学技术是一种国际性事业科学无国界,科学研究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这已是没有争议的事实。技术虽然也是人类所积累的知识,但从技术进步的过程分析,它具…  相似文献   

13.
正汝信、李惠国主编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及其现代启示》(上、下卷)2016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旨在说明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科学技术文化传统;梳理出中国历史上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其特点;通过选取对数学、天文学、农学、医药学和工程技术等学科领域发展的研究;探讨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具有的独特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取向;揭示了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和科学技术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论儒学对于传统科技发展的两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常常把儒学作为阻碍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诞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理由之一是儒学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对科技采取排斥的态度.其实,这个理由是需要重新讨论的.因为如果儒学对于传统科技的发展是毫无正面作用的,那么很难从逻辑上解释下列问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值得骄傲的科技成就,竟然和这一文化的主流思想即儒学是完全对立的.综观中国传统科技,至少有这样一些特征:就学科而言,最为发达而完备是医学、农学、天文学和数学这四门学科;就体系而言,偏重于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来建立学科体系;就著作而言,大多采取经学注解式的编撰体例.儒学对传统科技这些特征的形成是有很大影响的.本文试图从这些影响来分析儒学对于传统科技发展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15.
2016年9月24—25日在山西太原召开,由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科学与社会》编辑部、《自然辩证法通讯》编辑部、《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编辑部主办,主题为“科学社会学与科技创新”。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山西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科学社会学理论问题和发展前沿”“科学的社会研究”“技术的社会研究”“中国科技发展和科技政策问题研究”和“科学传播和公众参与问题研究”等专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相似文献   

16.
兰立山 《哲学动态》2023,(6):108-116
技术专家制在当代发生了一次被称为“平静革命”的理论转向,这使得当代技术专家制从强调由科技专家完全掌握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转变为主张由科技专家按照科学原理、技术原则来维持社会运转的治理体制。在经历理论转向之后,当代技术专家制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类型相较于传统技术专家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而言,当代技术专家制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及其方法在治理活动中具有优先性、科技知识是获得权力和权威的基础、科技专家在治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强调计划治理,基本类型主要包括科技专家在政府中任职、智库体系、算法技术专家制等。目前,当代技术专家制已成为社会运行与治理的重要模式和主要特征,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技术理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这里发表的两篇文章,都涉及到技术的本质、技术的社会作用、技术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关系问题。应当说,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前,我们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有关这方面的探索就愈益显得迫切和重要。这种探索只会促进而不是妨碍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其中涉及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难题是需要我们从正面予以研究的,诸如:怎样理解技术的本质、技术与人的目的、意志和自由的关系?如何认识技术的社会作用、技术应用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后果的关系,从而在推动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文明发展的同时,有效地避免和克服西方工业化以来日趋严重的“物支配人”、“人的物化”等消极因素?怎样理解技术与价值的关系;发展科技的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并有效地处理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核威胁、区域间技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等全球性问题?所谓“技术统治人”、“技术支配人”的实质是什么?现代西方的某些流派虽然较早地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但囿于唯心史观的束缚,在那里并没有使这些问题得到科学解决。而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唯物史观的真理观与价值观相统一的方法论高度,揭示这类问题的实质和解决途径,对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则具有重大的意义。毋庸置疑,理论界对这些问题意见纷纭,甚至还存在相当大的分歧,其中反映出人们在历史观和价值观上的差异。要使有关这类问题的讨论有较大的进展,结合对现代西方哲学的批判,深化对唯物史观的理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那种囿于对科学历史观的简单化理解而对现实问题习惯于贴标签、套公式的研究态度和方法,总是在社会实践的急剧变化面前显得手足无措。马克思当年对工业的本质曾做过一个精辟的论断:“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对这种心理学人们至今还没有从它同人的本质的联系上,而总是仅仅从外表的效用方面来理解”。这对于我们科学地把握技术问题不同样具有方法论的启迪吗?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社会正进入高风险的社会时代,这也是全球化时代不可避免的境遇。应当如何规避和降低科技带来的风险呢?笔者认为,应打破科学技术的垄断让更多的科技专家和公众参与决策,加强科学技术应用的独立性,把科学技术和社会中的强大政治和经济集团分割开来,不让科学技术和道德在政治舞台上交叉地纠葛在一起,这是风险时代科学技术走出困境的理想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起关于智力开发、人才培养问题,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并着力进行研究,效果也较显著,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开辟了重要途径。这说明,人才培养、智力开发是直接关系到科技的发展,关系到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这一课题。人才培养、智力开发问题的关键是多方面的研究人的智力发展的规律问题。智力发展规律问题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发展规律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在教学中思维规律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大规模运用对生活世界的负面影响,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反复探讨的重大理论问题。他们不仅从现实层面揭示了科学技术的大规模运用造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人、人和自然关系的紧张,而且还从理论层面揭示了技术理性的本质和社会功能,并形成了系统的科技伦理价值观,对后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科技-生态批判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运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为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但西方人并没有因此走向自由和解放,反而陷入更加全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