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子》是黄老道家的重要典籍,它在继承战国黄老学思路和资料的基础上,改造了老庄道家的宇宙观。将“道”与“气”相整合,笋以“自然论”贯之,对黄老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并为两汉哲学战线上目的论与反目的论的斗争奏响了序曲。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伦理学中,围绕德福关系问题形成的主要理论观点有:功利论、德性论、义务论,与此相关的还有正义论。为摆脱其各自的局限性,可以将上述几种分析框架结合起来,形成综合的伦理学理论框架:道德规则的功利论,旨在按照促进人的幸福的要求选择社会的道德规则体系;道德行为的义务论,旨在将遵守具有幸福指向的道德规则作为人们无条件的道德义务;道德人格的德性论,旨在通过道德人格的提升使个体具有履行无条件道德义务所需要的德性;道德关系的正义论,旨在通过合理的社会关系的建构和调整使社会在总体上达到有德者有福,无德者无福。四个方面有机衔接,从而实现德福统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幸福论的形成和完善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最重要成果之一。中国当代幸福论有四种基本形态,即集体幸福论、和谐幸福论、德性幸福论和人民幸福论,其中人民幸福论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幸福论的主流形态,并正在从理论转变为实践,其追求实现全体人民幸福的理想亦正在变为现实。源自时代精神和实践需要的中国当代幸福论,还需要通过不断深化的理论创新,在世界面前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全体人民幸福中的幸福差异、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法律最高权威的确立、增强社会成员个人的幸福感、共产主义理想的图景、世界大同的制度安排与实现路径等问题,是中国当代幸福论需要着力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整体而言,儒家伦理自成系统,非任何一种西方伦理学理论所能够范围。当然,这并不就意味着西方伦理学理论进入当代儒家伦理研究领域必然地是不合法的。在方法论的意义上,后果论、义务论、德性论三种伦理学进路下的儒家伦理阐释各有所当,亦各有所偏。相对而言,儒家伦理与德性论在理论旨趣上表现出更为深刻的契合性。有鉴于此,当代学者做儒家伦理研究,在方法论上有必要保持自觉的反省意识,对西方伦理学理论的意义和限度应有足够的警醒,从而得以在两种不同的伦理学传统的哲学会通中把握一种恰当的分寸感。  相似文献   

5.
伦理叙述是指运用某个伦理学理论或方法对某一理论或实践问题进行确证的过程。医德教育也是一种伦理叙述。其目的是要使医德主体形成确有实效的自觉的伦理叙述。单一的道德教育方式是低效的,有时甚至是无效的。多元化的伦理叙述是解开目前医德教育困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论佛教道德的层次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道德是近年来颇受佛教学界和伦理学界关注的一个研究方向。佛教道德具有广泛适应性的重要原因是它的层次性。佛教道德涵盖了功利论、义务论和德性论等多个层面 ,能够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境遇下人们的需求。第一 ,佛教道德的功利论建立在善恶报应论基础上 ,为民间大众所乐意遵循。第二 ,佛教道德的义务论以佛教道德规范和戒律为核心 ,分为肯定性规则与否定性规则两种。第三 ,佛教道德的德性论建立在心性论基础上 ,以改善人的道德本性、提高人生境界为目的 ,是解脱成佛的根本出路。科学把握佛教道德的层次性特征 ,不仅有助于全面理解佛教道德的独特品格 ,而且对当代的道德建设亦有启发。  相似文献   

7.
8.
西季威克对功利主义的辩护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但当代西方学者对他的辩护结构在理解上出现了分歧,从而对他的道德认识论立场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将其归结为基础论、融贯论和兼容论三种解读.西季威克对常识道德的考察虽然在他的伦理体系内具有重要作用,但这并不能构成融贯论和兼容论的根据,相反,它完全可以在基础论的语境中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9.
20世纪的哲学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外在论.它们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思想冲击.本文侧重于讨论内容外在论对知识论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双面的.一方面,内容外在论的确排除了某些形式的辩护内在论.另一方面,它又可以用来改良辩护内在论,从而形成一种更为可取的内在论知识论.笔者以博格西安的自我知识论证、邦约尔的不可达及论证和伯奇的知觉资证理论为例说明了这一点.笔者的结论是,知识论的辩护理论不但可以,而且应该容纳心灵哲学的外在论.  相似文献   

10.
正理学派以十六句义为论理学的中心.其最后的十四项目被包含在最初的两项,即认识方法(量)与认识对象(所量)中.此学派认为:作为对象存在的事物是可以认识;不存在的事物是无法认识.如果主体与客体不存在,则认识其本身无法成立,也只能成为"无"的世界,而任何的事物也将不能成立.<回诤论>中主要论争的是"一切法无自性"命题,其重点是"自性"(svabhava)的否定.对于正理学派而言,否定词"无自性"之所以能有意义,在于唯有作为指涉的自性存在,自性一词才有意义.问题是,如果自性存在,则势必造成"一切法无自性"自相矛盾,致使此命题不能成立.这是正理学派非难的所在.  相似文献   

11.
传统中国哲学中的阴阳论一直是学界所关注的一个焦点,但对于该体系所具备确切内涵的各方面、以及由其所结成的整个架构的整体理论性质,却很少有人能深入体察。本文通过对《周易》阴阳论的细致分析,提出该理论作为一种形而上学宇宙论,实则是一个内在含括生命论、差异论与秩序论等三个主要方面,并以其中生命论为根基也是最终目的的层级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个体应对紧张情境的两种理论述评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对目前应对研究中形成的两大理论——特质论和过程论进行了简要综述和评论。作者认为,特质论较好地解释了应对方式选择的内在自我动因,但所坚持的应对效果先验确定的观点不利于解释应对行为的学习和改变;过程论在预见、评价、调整和控制应对方式上可以发挥较大作用,但应对过程的测量具有较大的困难,某些情况下仍然需要借助对稳定人格特征的评估。因此,两种理论有机结合,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将是应对研究的正确思路。  相似文献   

13.
道教以气论为中心建立了庞大的理论体系、信仰谱系以及修炼系统。道教关于道的体用德性以气来解说,道教的神为气之人格化,经书为气化而成,符箓为气之凝结,至于炼养手段更是直接对气的导引运用。可以说,从理论到实践道教的气论学说都在其中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认识气论在道教学说中居于的重要位置,对正确定位道教性质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失业引致的心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业对失业者的影响是广泛的,包括经济、心理、生理等不同层面,文章着重探讨了失业人员的心理状况,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对于失业对配偶和子女的心理影响以及失业人员与其他群体心理的比较也做出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梁任公以公私分判道德的理论运思,旨在推动群体与个体的双重转化以建立民族国家和国族认同.《新民说》以道德关系的性质为判准区分“公德”与“私德”,其中《论公德》一文力主“公德发明论”,《论私德》一文力主“私德推衍论”,二者代表着转化个体和群体的两条迥异路径,其前后转变表明粱氏对于中西新旧的认识从对抗走向了融贯.但由于以道德关系的性质区分“公德”“私德”存在缺陷,导致了人们对传统道德伦理的诸多误解,也潜在使得百年来公私道德的讨论始终跳不出文化决定论的窠臼.当前,基于社会结构变迁、时代任务转变、文化出现断层等原因,走向“公德养成论”可能才是保证社会公德建设理想效果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16.
牟宗三三系论的理论贡献及其方法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系论是牟宗三儒学思想的标志性成果。这一思想由自律论和形著论两个支点作支撑,首先将五峰蕺山独立为一系,其次将伊川朱子判定为歧出,观点鲜明而突出。三系论地位十分重要,以至无论你是否同意,都不能轻易从其身边绕过,不加置评地坚持旧说或创立新说。目前学界对这一体系大多还只是一般性的介绍,具体分析批评较少,研究不够深入。本文旨在前期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体系作一个综合性的评述,既承认其理论的贡献,也分析其内在的缺陷,进而宣告其思想方法的终结。  相似文献   

17.
6~9岁儿童特质观与其人格特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珠  高雯 《心理科学》2007,30(4):839-843
为考察特质观与稳定的行为方式之间的关系,采用情境故事法和问卷法分别对180名6~9岁儿童进行了特质稳定性理解的个别测查和人格特质的教师评定。结果发现,持三种不同特质观(实体论、中间论、渐变论)的6~9岁儿童开始在认真有恒、自制稳重、聪慧性、开朗活泼和同情利他五种人格特质行为上表现出显著差异;6~9岁儿童的特质观能够预测以上五种人格特质,丽儿童“开朗插泼”和“聪慧性”特质行为的线性组合是预测儿童特质观的最佳指标。这些研究结论有助于说明关于特质的认知在调解和制约个体稳定的行为理解和反应中的重要作用,验证了人格认知流派的观点;支持了认知与人格之间交互作用的理论假设;对于解释年幼儿童发展中的不适应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种意义理论的特点与困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彪 《现代哲学》2005,(2):122-128
本文讨论了现代意义理论其中的三种,指出三种意义理论各自的长处,并对各种理论存在的困难进行了分析。本文最后认为,这些意义理论存在的困难,与理论家们片面追求精确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契约论的基本思想是:道德应该仿效人们相互间所同意的互惠或地位平等的人之间的合作,或者预设于其中.一个行动是对是错必须取决于该行动是否符合或违反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是平等的人们之间达成的或者可能达成的合乎需要的契约的对象.自利的契约论认为,各方的平等状况仅仅是事实上的,各方对原则的选择也是以理性地自利为基础的.非自利的契约论则认为,合理的互惠或道德上平等的人们之间的公平性的一种理想.  相似文献   

20.
《韩非子》虽然对艺术总体上有否定倾向,但他对艺术理论的诸多方面均有所涉及.在艺术发生论、艺术本体论、艺术认识论和创作论、艺术功能论以及审美标准上分别主张“模仿说”、重质主义、先实后虚说、实用主义和等级主义以及客观主义.尽管它的艺术观深受道家影响,但与老、庄差别很大,其法家式的极端主义特征仍然非常突出,其中某些观念具有积极进步的一面,而更多的则是消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