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永生     
单信 《天风》1994,(8):43-43
“你当快信耶稣呀!信耶稣得永生……” 这样的话也许你并不陌生。“永生”是基督教的专用名词,并且已延伸成为社会名词,但基督教有它独特的含义。它显然不是“长生不老活下去”,也不是“精神不死,永垂不朽”,因为血肉之躯“人人都要死一次”(来9:27新译)。  相似文献   

2.
永生     
《天风》1994,(8)
“你当快信耶稣呀!信耶稣得永生……” 这样的话也许你并不陌生。“永生”是基督教的专用名词,并且已延伸成为社会名词,但基督教有它独特的含义。它显然不是“长生不老活下去”,也不是“精神不死,永垂不朽”,因为血肉之躯“人人都要死一次”(来9:27新译),就是主  相似文献   

3.
倪光道 《天风》2004,(7):40-41
基督徒既有肉体,又有圣灵,肉体的活动和圣灵的感动总是同时并存的,世界上不存在没有肉体活动的属灵人。有些弟兄姊妹可能还不太理解,既然是因信得永生,为什么还要顺着圣撒种才收永生?  相似文献   

4.
永生的奇妙     
朱敏荣 《天风》2006,(22):36-37
但我们当明白,一个基督徒得着永生,要为永生效力,坚定地走在永生的道路上,我们光是承认主耶稣为救主,尚是不够,还必须承认主在我们生活上的主位,作主忠顺的儿女。  相似文献   

5.
永生     
“永生就是:认识你,唯一的真天主,以及你所派遣来的耶稣基督”(若:十七,3)每当我读到这里时,就不由自主深深沉思,反复思索。所有教友都在追求永生。要理问答对永生的目的有明确答复:救灵魂,升天堂、享见天主。如果我们再深入一步,我们的祖先是如何认识天主的呢?远在商殷时代,就有“上帝”“天帝”的文字。当然,这是甲骨文,是三千几百年前的记录,可以想象当时人们对天帝的崇拜礼仪,是何等庄严肃穆,何等虔诚投入整个身神,而犹太祖先的崇拜礼仪,最深刻的是亚巴郎从命献子,是真正的赤诚奉献,我们先圣孔子有“获罪於天,…  相似文献   

6.
永生的道路     
残灯 《天风》2002,(3):23-23
我信主的最初阶段,只知道“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因着信,平安喜乐充满心灵。随着听道、查经、阅读灵修书刊以及和同道交通,圣灵逐步指教我,做一个基督徒,不是得着永生就完事大吉了。接下来还有一个走永生道路的问题。这是一条陌生的新路,  相似文献   

7.
永生的王     
策诱款 拼下 即么 炙筑 鹭麟乍 复活的主啊l 侧又走出了幽谱 战是舌了死亡。 你是全能的主 你是永生的王l永生的王@程殿元!江苏  相似文献   

8.
永生之路     
上帝是我们慈爱的天父, 凡信靠他的人都将蒙恩得福; 平安、健康、喜乐 他给我们赐予; 当儿女走完生命历程,天父又赐给永生之路。  相似文献   

9.
在《罗尔斯与帕斯卡之赌》中,威廉斯主要关注的是罗尔斯对其正义原则的证明,他主要论及三方面内容:第一,罗尔斯在论证其正义原则时诉诸的基本想法,也即一组原则是正义的,仅当自利的人们在某种无知条件下能够对其达成一致同意;第二,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在某些方面偏离了这一基本想法,这里的偏离主要指偏离自利选择的轨道;第三,他比较了帕斯卡之赌中包含的证明与罗尔斯对其正义原则的证明,认为两者虽然在论证结构上高度相似,但后者更缺乏说服力。就第一方面的内容而言,威廉斯只是阐述了罗尔斯的基本想法,并未对此作过多讨论。就第二方面的内容来说,威廉斯所说的"偏离"要么缺乏足够的根据,要么仅止于断言;只有第三个偏离可以在罗尔斯的文本中得到印证。就第三方面的内容来看,威廉斯的批评并不令人信服,罗尔斯仍然有辩护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自我同一性理论与经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ErikErikson首先提出自我同一性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描述,但没有对其进行实证研究。而Marcia则从复杂的自我同一性概念中析出两个维度,从而对自我同一性进行实证研究成为可能。随后的很多研究都把同一性发展归于个人因素,但这很难解释倒退现象,于是情境因素就被引入到同一性发展中来,现在许多研究者对于影响同一性发展的因素既有情境因素又有个人因素这一点已达成共识,并提出一些理论模型。与此同时,另有一些研究者希望探求到自我同一性这一构念与其它构念间的关系。同一性构念效度及其发展机制以及同一性构念与其它构念之间的关系仍是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马克斯·舍勒创造性地运用现象学方法研究死亡哲学,剖析永生信仰衰落的根源,阐释死的本质是对形而上学的轻逸,位格是人的规定性和延续性,且不失鲜活的个体经验。位格的永生是在生命体验之中被给予的,以表明现代欧洲社会潜在的精神危机,同时还原死亡的真相,使人清醒,能够向死而生。而要解决现代性的难题,就须重新找回对位格永生的信仰。  相似文献   

12.
从网络同一性实验与自我同一性间关系的分歧出发,提出相应的理论模型,考察网络社交倾向的调节作用及强迫性网络使用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网络同一性实验量表、自我同一性实验问卷以及强迫性网络使用量表对275名大学生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网络社交倾向对网络同一性实验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对于线下社交倾向的大学生,网络同一性实验对自我同一性有消极预测作用;但对于线上社交倾向的大学生,中等程度的网络同一性实验会积极预测自我同一性的发展;(2)强迫性网络使用在网络同一性实验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总之,网络同一性实验整体上不利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但若把握好"度"也可以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死亡在意识和潜意识层面都令人极度焦虑不安。死亡焦虑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重大挑战。死亡焦虑具有内隐性,人们有时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存在死亡焦虑;同时它还具有两面性,既令人不安和恐慌,也促使人更加珍惜生命,努力发挥潜能,寻求生命的意义。死亡焦虑往往被转化为对于"永生"模式的欲求。人类常常从神话故事、宗教信仰和创造性活动中汲取"永生"的力量。每个人都需要探寻自己的"永生"模式,并为之努力,以纾解死亡焦虑。探寻不到"永生"模式,将有可能被死亡焦虑所压倒,陷入迷茫、困惑或虚无状态。  相似文献   

14.
心灵哲学(1950—1990)回顾与展望(四)徐向东四:意向性与因果性作为一个同一性论点,类型同一性理论由于太强而引起了众多的异议,对这个理论的比较合理的抉择便是标志同一性理论。这个理论断言在精神类型和物理类型的标志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的存在被认为符合精神性质和物理性质的不可还原的特征。因此,标志同一性理论既避免了对类型同一性理论的现象性质异议,又避免了精神状态类型的多种实现的可能性的异议。但是,这个同一性理论是否避免承诺类型同一性理论和相关的异议,取决于与之相关的关于事件本质的形而上学理论,取决于对精神事件和物理事件之间的关系的另一种理解,这种理解认为精神事件是伴随着物理事件而发生的。标志同一性理论以及对事件本质的讨论,是最近20年来心灵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另一个热点。这场争论的中心人物是戴维森和金(J·Kim)。戴维森在心一身关系上的见解称为“异常一元论”(Anomalousmonism)(或“非还原的一无论”)①。按照这一观点,尽管精神类型或精神物质既不可还原为物理的类型或性质,也无彼此相关的规律,但每个个别的(标志的)精神事件是一个物理事件,这个观点的异常性表现在精神现象的因果的异常性上。  相似文献   

15.
田素良 《天风》2022,(2):37-38
有着"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美誉的金乡是一个充满风土人情之美、历史人文之美、生活环境之美、社会和谐之美的县城.这是一个景美、人美、心更美的地方!北豆腐营基督教永生堂就坐落于美丽的金乡县城,永生堂高举爱国爱教旗帜,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积极引导信徒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进程中做出了有益探索.永生...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当代媒介文化现象时,威廉斯提出了一系列概念,这些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洞见,体现了威廉斯的文化政治理想,对后来的文化研究产生了久远的影响。本文以重要概念为焦点,在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的理论整体中分析其媒介文化理论的基本精神和理论要旨。  相似文献   

17.
正B.威廉斯著、陈嘉映译《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一书于2017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是当代著名伦理学家威廉斯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在书中,威廉斯检讨了伦理学的几种代表理论,如亚里士多德传统、功利主义传统和康德传统,指出传统伦理学都是以反思为特征的,它们认为通过反思可以发现道德生活的真实面貌。但是威廉斯指出,伦理学反思的对象应当是人的伦理生活,而不应是人的伦理反思。若把伦理学定位为后者,并且一定要在理论起点上为人的伦  相似文献   

18.
威廉斯的内在理由论是关于实践理由的主观理论,它将欲望作为规范性的标准和最终根据.奎恩批评理由的主观理论是对实践理性的工具主义理解,它会取消理由的规范性维度,进而取消规范性本身.作为回应,威廉斯用行动者在理想状态下的欲望取代行动者的现实欲望作为规范性的根据.一方面,该理想状态是规范性的具体标准;另一方面,该理想状态自身的规范性在于行动者的理性本性.威廉斯的理想化方案挽救不了理由的主观理论.首先,威廉斯所设置的理想状态无法保证现实的规范性;其次,威廉斯将规范性奠基于行动者的理性本性将使其对外在理由论的批评失去根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基督教与佛教为例 ,从人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亡故”与本体论意义上的“死亡”两方面分析了人的“有死”性 ,并指出正因人具有这种有死性 ,才推出了人在宗教中的求“永生”的神圣追求。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理论必定有其逻辑方法,佛学作为一种理论学说当然也不例外。但是由于佛学理论广大精深,且宗派繁多,当然各宗所采用的逻辑方法也不能完全相同。反言之,正因各宗逻辑方法不同,所以才形成各宗哲学理论体系的差异,虽然在方法与体系上各宗存有差异,但各宗在本质上又有共同的基本精神,这就是都用辩证法。辩证法是万有的理念,当它呈现在主体人的精神上时,它就是一种辩证思维,作为一个能思的主体人,辩证思维就是其最高智能.只有在辩证思维中,主体与客体,能思与所思,心与物才能得到同一性解决。佛学的辩证思维是一种独特的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