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恩光 《天风》2010,(12):25-28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基业,教育为先。教会发展也需要神学教育先行。中国教会重新开放教堂后着手做的两件事就是:重印圣经和复办神学院校。1981年,金陵协和神学院在丁光训主教的努力下开办了,成为全国第一所"文革"后复办的神学院,自此,中国内地基督教的神学教育迎来了春天。30多年来,各神学院校已经为中国教会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传道人,但面对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70万到今天的2305万的信徒,中国的神学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趁参加最近在上海召开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交流会的机会,记者采访了来自全国20所神学院校的(副)院长、教务长以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等,听他们谈谈对今天的中国教会的神学教育在课程设置、培训目标、面对的挑战等方面所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王从友 《天风》2008,(21):24-27
中国基督教进行神学思想建设已经10年了,10年来,神学院校始终是神学思想建设的基地,在推进神学思想建设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2008年9月23日至25日,全国各神学院校的代表相聚金陵,以"神学教育与课程设置"、"神学教育与中国教会"、"神学教育与中国文化"、"神学教育与社会责任"等主题展开研讨,勾画神学教育与神学思想体系的美好蓝图。本刊摘编部分与会者的真知灼见与广大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3.
一、神学院校增至21所自1981年金陵协和神学院复办以来,中国教会的神学院校快速发展,基督教全国两会和各省基督教两会都把办神学院校作为十分重要的事工,形成由基督教全国两会主办的全国性的金陵协和神学院,几个省合办的地区性神学院,部分省基督教两会自己办的  相似文献   

4.
岳清华 《天风》2008,(19):32-33
改革开放,中国教会恢复礼拜,神学教育方兴未艾,经历着孕育、草创、成熟等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神学教育为中国各地教会的健康发展注入生机,为各地教会提供人才.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教会还没有建立统一、系统和完整的神学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神学教育深远地影响着基督教中国化的进程。神学教育就是要培养合格的中国教会人才,开展神学思想建设,建立符合中国教会处境的神学理论。神学教育不是闭门造车,不能脱离中国文化和处境。如何透过中华传统文化认知神学思想、探究神学理论、践行信仰教训是神学教育在新时代要重视和着力的方面。明晰神学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有利于让神学教育成为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从金陵协和神学院的办学方针和神学导向来看,神学教育的实践具体地表现为教学、研究、学习三个维面的统一。如果我们的具体工作能够以这三个维面及其关系为基本的单元,就可以看到我们具体的步骤和工作的思路。 教学的思路 金陵的全职教师约28位,是全国所有的神学院校中最多的,而且,其它神学院校大部分教师也是来自金陵的毕业生。因此,金陵的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甚至品德  相似文献   

7.
《天风》2008,(19):F0002-F0002
为了纪念神学思想建设10周年,由中国基督教两会主办、金陵协和神学院承办的“神学教育与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于2008年9月23日~25日,在金陵协和神学院小教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神学院校的50多位教师以及金陵协和神学院的全体师生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天风》2011,(1):19-19
神学教育关系到中国教会的未来,中国教会的发展需要我们有更好更强的神学教育。  相似文献   

9.
<正>神学教育对于教会建设的极其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于当前中国教会而言,已经不再是需要继续论证的课题,这已经为中国教会一直以来生动的神学教育实践和业已取得特别是人才培养方面富有成效的阶段性成果所明证。但是,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事工是否已经真正实现了神学教育理念的核心要求,中国基督教神学院校是否均衡实现了规范性办学,尚需要进一步评估和完善。而且,随着中国神学教育和教  相似文献   

10.
龙尚勇 《天风》2013,(11):34-36
本文所谓公共教育学,是指研究中小学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其教育规律的学科。所谓我国基督教神学教育,是指自1981年金陵协和神学院复校以来,30年间,大陆基督教会所开办的各级神学院校正在进行的神学教育。2009年夏天,笔者有幸参加国家宗教事务局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全国宗教院校骨干教师第一期培训班”,接受公共教育学基础培训。该次培训对已经从事神学教育工作超过20年的笔者,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笔者深感,  相似文献   

11.
正教牧传道人员品行端正,才能带领信徒行走正道。教牧人员的思想和人格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接受的神学教育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基督教重获新生,由此一批神学院校在中国大地上先后应运而生,并逐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迄今,中国基督教神学院校共计22所。各院校的教学状况不尽相同,但就总体而言,我国基督教神学教育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不足之处。一、中国教会的神学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一)为中国教会培养了一大批能肩负重任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2.
王雷 《天风》2022,(1):14-16
基督教中国化是基督教会在中国长久地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之举,也是中国教会与当今中国之处境和情势融为一体的必然趋势.神学思想的中国化是基督教中国化的核心和首要任务,而作为我国基督教神学教育基地的各神学院校,其神学思想之中国化则更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那么,如何持续推进神学院校神学思想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3.
林玉解 《天风》2011,(1):12-13
辞别了举世瞩目的世博会,华东神学院迎来了建院二十五周年隆重庆典。2010年11月23日至24日,中国教会的老前辈、基督教全国两会负责同工、上海基督教两会和各区(县)基督教两会负责同工、华东神学院董事、华东四省一市宗教局领导、华东神学院前任董事长和院长,神学本科的上海校友、神学院外聘教师及在校全体师生约300人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华东神学院建院二十五周年。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11,(9):33-33
金陵协和神学院常务副院长陈逸鲁博士于2011年7月18日至23日,应邀率团赴新加坡三一神学院出席神学教育研讨会。成员有副院长王艾明博士及林曼红博士、苏喜乐老师和刘卫老师。研讨会由金陵协和神学院与新加坡三一神学院联合举办,旨在交流两校神学教育与研究的经验,探索在全球化时代的亚洲处境下神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展望两校间未来可能开展交流与合作的领域和课题。  相似文献   

15.
徐以骅 《天风》2017,(7):28-30
金陵协和神学院是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的“黄埔军校”。在过去的65年间,金陵协和神学院作育我国基督教会英才无数,他们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和长城内外辛勤牧会,金陵的校友和朋友也遍及世界。因此,金陵协和神学院65周年院庆,不仅是金陵的庆典,也是整个中国基督教会的节日。值此金陵协和神学院六五华诞,我作为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史的一名研究者,向广大师生校友表示衷心的祝贺。  相似文献   

16.
晓田 《天风》2004,(2):F003-F003
自1998年,中国基督教推进神学思想建设以来,金陵协和神学院更为注重在神学教育中将教学重点引向学生知识形成和建构。实际上,早在1984年,金陵协和神学院院长、当代中国基督教的著名领袖和神学家丁光训主教,就在其一篇《关于中国的神学教育》文章中,尖锐地指出:“我们的神学探索必须忠于圣经,忠于历史教会的教导,并同祖国面貌相称,对理应衰之但至今存留于社会阴暗的东西,则  相似文献   

17.
陈孝浪 《天风》2002,(7):48-49
教牧神学是属于实用神学或实践神学里的一类,是对教牧人员及牧养工作而进行思考或研究的一门学问。健康的教牧神学是教会生存与复兴的保证,研究教牧神学必须要以圣经的教导为原则,并且要适应时代,合乎国情,因为教牧神学会因时代或国情的不同而不同,中国教会处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时代,其命运与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中国教牧神学只有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中国教会才能得到中国人民的理解与支持;才能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里生存与发展;才能引导信徒走独立自主、自办教  相似文献   

18.
陈丰盛 《天风》2021,(2):57-57
自1980年开始,中国教会随着礼拜恢复,逐步有限地恢复了文字事工、神学教育等教会事工.神学教育方面,仅有金陵协和神学院(下称"金陵")开设研究科(硕士与博士),其余则是颁发本科或专科文凭.十余年来,就算不少神学院校被评为高等院校,但除金陵之外,并没有其他神学院校得到硕士学位授予权.因此,我们可以推论中国目前三万多的牧者...  相似文献   

19.
王以诺 《天风》2003,(8):32-33
中国神学的出路,在于神学思想建设。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一、进行神学思想建设的目的和意义1、在中国教会存在着不少消极的神学思想。进行神学思想建设就是为了引导的方式来消除这消极的神学思想,建立积极的,更符合圣经整体信息的神学思想。现在有不少的传道人,信徒喜欢讲的一个话题是,现在社会上的罪恶好像挪亚时代的罪恶、罗得时代的罪恶一样,说明主马上就要再来了;有一首在各地教会流行的诗歌也表达这样的意思,其中的一句歌词这样说:空中的异象,时代的潮流显明主快要再来。我认为作为  相似文献   

20.
王雷 《天风》2003,(1):52-53
基督教随着时代的前进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与更新。在这一切的变革与更新之中,神学思想的更新乃是首要的。作为世界基督教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的中国教会,如何面对新世纪新形势下来自方方面面挑战?如何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见证基督的真理?如何使中国基督教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且能发扬光大?笔者认为,一切问题的解决最终只有一个途径:加强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