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与他们建康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国外许多心理学家的关注.因为儿童的健康状况不仅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还受到儿童本身心理(特别是情绪)状态和行为习惯的制约.而认识能力、以及态度、信念又对心理(特别是情绪)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比如Ajzen和Fishbein(1980)的研究就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儿童认智能力的发展对他们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者指出.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相似文献   

2.
态度元认知指个体对所持态度的主观判断(如态度是否正确、重要与否等),是态度强度的重要维度,并能在态度说服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首先介绍态度元认知的主要成分(态度确定性、重要性及矛盾性),然后重点阐述新近对态度说服元认知过程的解释模型:认知加工精细程度模型(ELM),内隐-外显双过程模型(APE)和元认知模型(MCM),并从来源属性(来源可信度)、受众属性(情绪及身体动作)、信息属性(信息与受众的匹配程度)和情景四个方面阐释了影响说服元认知过程的因素。未来可以在态度元认知成分及其影响、说服元认知过程的心理机制、态度元认知神经机制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王新玲   《心理科学进展》1990,8(2):34-39
一个道德行为的产生必定伴随四种主要心理过程或心理成份:(1)解释情境,看看有哪些可能的行动过程及其对人们的可能影响;(2)作出关于哪种行动过程合乎道德的判断;(3)将道德价值观置于其它个人价值观之上,并作出按道德原则行动的决定;(4)克服困难,排除障碍,实施道德行为.这些成份是按其逻辑顺序提出的,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且每个成份中都包含着认知——情感联系.一些研究实例可以说明各成份.  相似文献   

4.
周仁来 《心理科学》2000,23(4):412-416
通过操纵编码程度(实验1)和提取要求(实验2)比较了内隐和外显记忆任务之间的操作变化.结果表明,编码时的语义和非语义加工之间存在着相互抑制的倾向;提取要求中更多意识成份的参与使先前情节中的语义成份得到更多的提取,而很少影响非语义成份的提取,编码程度和提取要求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杜林致  乐国安 《心理科学》2003,26(5):915-916
1 引言  金钱不仅仅是一种商品交换的手段 ,还是人们生活的“参照框架”和进行个人价值评定的标准 ;人们的金钱观念会影响到其工作态度和行为、生活、收入满意度、消费行为、经济冒险行为等。由此 ,分析人们的金钱心理和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一些心理学家对金钱心理的成分进行了分析 ,如Goldberg和Lewis (1978)区分了四种主要的金钱成分 :安全 ,权力 ,爱 ,自由 ;Forman (1987)描绘了五种经典的(与金钱有关的 )神经病类型 :守财奴 ,挥霍者 ,大亨 ,讨价还价者 ,赌徒 ;Doyle (1992 )提出了四种金钱人格类型 :驱动者 ,慈悲者 ,分析者…  相似文献   

6.
汉语惯用语的产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积家  石艳彩 《心理学报》2009,41(8):659-675
惯用语是固定表达的一种。非构造观点认为, 惯用语已经词汇化, 惯用语理解是提取过程; 构造观点认为, 惯用语意义是建构的, 成分的字面意义对惯用语理解起重要作用。混合模型认为, 惯用语既有整体表征, 又有成分单词表征, 二者都可以成为表征和通达的单元。通过三个实验, 考察了汉语惯用语的产生机制。实验1考察在惯用语产生中是否存在整体表征和成分表征; 实验2考察在惯用语产生中是否存在从成分单词或成分词素表征到整体表征的激活; 实验3考察在惯用语产生中是否存在从整体表征到成分单词或成分词素的激活。结果表明: (1) 汉语惯用语属于混合表征, 既有整体表征, 又有成分单词、成分词素表征; (2)成分词素表征是惯用语整体表征和成分单词表征联结的桥梁; (3) 语义可分性影响惯用语表征。  相似文献   

7.
Sexton 和Misiak(1984年9月)在他们所写的“美国心理学家和国外心理学”一文中指出:美国心理学存在着一种孤立主义。他们建议,美国教授们应该熟悉国外教科书和其它著作中涉及的国外的研究理论和综合材料。在科学院(the Academy of Sciences)赞助  相似文献   

8.
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按照态度的结构理论,态度包含认知、情感和意向三种成分。该研究采用问卷测查的方式,考察了学习态度中的三种成分与学习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学习行为最主要的因素不是认知,而是意向和情感。所以要使学生真正形成一种能够促进学习行为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关键在于使他们产生对学习的愉悦体验和强烈的投入意愿。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还未成熟以前,即还没有面对这个普遍 的道德态度的很久以前,对生命危险的恐惧已使他 们把释放那些人们害怕或可能欢迎的自然力量的能 力归于各种无法触知的、想像出来的个体存在物 (personal beings)。他们相信,那些到处控制着他们 的想像的存在,在肉体上与他们自己相似,但被赋 予了超人的能力。这就是上帝观念的原始形式。这 种关于存在着这种存在物及其非凡能力的信仰,首 先产生于人类日常生活中遍布的恐惧,它对人以及 人的行为的影响已经大得难以想像。因此人们开始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采用不同加工任务的间接测量方法,探讨不同心理一致感水平初中生对压力的外显认知倾向和内隐态度激活程度。结果表明:1)初中生较为稳定的积极认识和反应倾向在他们关于压力的外显认知加工中起了更为显著的作用;2)不同加工方式的虚惊率差异表明存在着初中生对压力情境的内隐态度,且这种无意识认知较为消极。  相似文献   

11.
自我概念对主观幸福感预测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郑全全  耿晓伟 《心理科学》2006,29(3):558-562
从内隐社会认知的观点出发研究自我概念和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自我概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在中国大学生样本中(1)自我概念是双重的,存在外显自我和内隐自我两种成分;(2)主观幸福感结构是双重的,存在外显幸福感和内隐幸福感两种成分;(3)自我概念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模型为:外显自我预测外显幸福感,内隐自我预测内隐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问题的提出R.T.Lapiere(1934)的经典研究揭示了态度与行为可能不一致的现象,引起了对这方面研究的广泛兴趣,同时又给人们意图通过态度预测行为的乐观设想蒙上了一层阴影。另一方面,就管理实践而言,领导看在作出管理决策时往往存在着这样的顾虑——担心组织内外、上下各方面对决策的否定态度会引起抵制或反抗行为。笔者与许多领导者接触时发现,他们对组织乃至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在校大学生为被试,探讨网络语言嵌入对广告效果的影响,分别测量产品卷入度和语言态度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对于高卷入度产品,广告中嵌入网络语言与否对广告的说服效果并无显著影响;对于低卷入度产品,广告中嵌入网络语言的广告态度和产品态度均值均高于标准汉语广告,但对购买意愿无显著影响;(2)对于低卷入度产品,在积极的网络语言态度下,嵌入网络语言组被试的广告态度、产品态度和购买意愿的均值均高于标准汉语广告;而在消极的网络语言态度下,广告中嵌入网络语言的广告态度和产品态度均值均低于标准汉语广告,但对购买意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贝姆(D.J.Bem)七十年代提出了改变自我意识的理论。他认为通过评定人们的行为能改变其自我知觉,从而影响态度的改变.他认为强调肯定的自我知觉比说服(或唠叨数落)、比否定的评定能更有效地改变人们的行为。因而,贝姆提倡用一种叫做“肯定的评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贝姆认为,肯定的评定方法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持续强调否定行为可能影响学生用一种否定的方式评定自己,从而导致他们在一种与这种否定的自我知觉一致的方式里行动;第二,如果人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问卷、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对986名师范生进行调查,考察自我概念、自立人格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师范生的自我概念与其自立人格、教师职业成熟度及其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师范生的自立人格与其教师职业成熟度、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也存在显著正相关;(2)师范生的自我概念主要通过影响其自立人格间接地正向预测教师职业能力;自我概念不仅可以直接显著地正向预测教师职业成熟度和职业态度,还可以通过影响个体的自立人格进而间接地正向预测教师职业成熟度和教师职业态度。这一结果表明自立人格在自我概念影响教师职业能力的关系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而在自我概念影响教师职业成熟度和教师职业态度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选取西南某省工读学校的193名工读学生参加问卷调查,拟考察工读生的物质滥用行为特点,并初步探索影响工读生物质滥用行为的关键因素以及各关键因素的相对影响力。结果发现:(1)工读生中存在较严重的每日吸烟(49%)、大量饮酒(41%)和毒品使用行为(41%),女生的毒品使用行为约是男生的两倍(74%vs.35%);(2)父母物质滥用行为与态度、同伴物质滥用行为与态度、同伴压力、抵制效能感是影响工读生出现物质滥用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3)在工读生物质滥用行为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中,父母诸因素可以显著地预测同伴诸因素,同时,父母和同伴特点又通过影响工读生的抵制效能感,间接地预测工读生的三种物质滥用行为。其中,父母诸因素对工读生的物质滥用行为和抵制效能感的预测力大于同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内隐社会认知作为一个崭新的心理学构想,旨在揭示无意识成分参与了有意识的社会认知加工过程,是内隐认知理论和社会心理学原理相互整合的结果。内隐测量作为内隐社会认知领域最为重要的研究方法,将人们的策略性回避和对内省的需求降至最低,以求评价储存在人们记忆中的联想的自动激活程度。多年来,内隐测量在探索人类内隐态度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不仅被运用在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领域,甚至在医学和药物治疗领域也有广泛应用。但近年来,内隐态度是联想加工的产物这一假设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质疑。基于四分模型的大量证据揭示了非联想加工过程对内隐操作绩效的影响,并指出了内隐态度中存在的非态度成分。该文章通过回顾这些研究,重新审视了内隐测量的有效性以及内隐态度的实质,并提出基于四分模型分离出的联想加工不仅具有自动化的特征,同时包含了态度成分,值得未来的研究去进一步探索和验证。  相似文献   

18.
内隐测量方式的产生促使当代态度研究将研究的中心从外显态度转向内隐态度及其与外显态度的关系上。双重态度模型与四分模型也由此而生。这两种取向模型有各自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视野,并对社会心理学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本文综述了这两种模型的异同,论证了它们对当代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影响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顾红亮 《中国哲学史》2007,1(3):112-120
在梁漱溟的哲学里,存在两种科学概念:作为知识的科学与作为文化与价值的科学。在他看来,古代中国不是不能而是认为没有必要发展科学(文化)。古代儒家文化没有走科学(文化)的路子,并不一定意味着儒家文化中存在着反科学(知识)的思想。由于有了两种科学概念,梁漱溟对科学的态度呈现出某种复杂性,既批评科学的泛化发展倾向,也认可科学分化与合理化原则。  相似文献   

20.
“生态女权主义” (eco -feminisme)是法国作家弗朗索瓦·德·埃奥本 (Francoised’Eaubonne)在 1 974年首先提出的概念。她把生态观点和女权观点结合在一起 ,揭示了自然和女性之间某种天然的联系。自此 ,生态女权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态度在西方得到了迅速发展 ,人们 (特别是妇女 )从各个角度切入到这一思想态度中 ,包括环境运动、非传统政治以及女权主义的精神运动。生态女权主义一般认为 ,在自然造化中 ,有两种现象非常相似 :一种是女性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生儿育女 ,并把食物转化成乳汁哺养他们 ,另一种是大地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