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作安 《天风》2010,(11):4-5
<正>我国目前这支宗教教职人员队伍,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年轻化。按照宗教教职人员成长的一般规律,五六十岁是成熟的时期,从资历、经验到精力,是担当宗教领袖最合适的年龄。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出现了断代,五六十岁左右的一代人几乎成了空白。正是因为这一特殊的历史原因,给年轻宗教教职人员崭露头角提供了历史性的机  相似文献   

2.
化解信仰缺失危机的积极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民初至"文化大革命"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极端思潮酿成我国社会信仰缺失的危机,一度造成社会道德衰败、诚信缺失、拜金主义严重、宗教问题凸显、社会和谐稳定难以维持等社会问题。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中国社会向信仰常态回归已成趋势。因此,顺应全球化进程,发挥社会宗教信仰包容融合的特别优势,因势利导促成各宗教和合共生的"宗教共同体",并以此主动化解信仰危机和相关的社会问题,不失为可供选择的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化大革命"以后二十多年来,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也出现了可以被称为"宗教热"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信教人数大幅度增长,甚至有些中小学生也成了宗教信徒.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拓展了宗教工作发展的新局面。泰山道教的发展发生了两次较为明显的转化:一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宗教问题上拨乱反正,开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之后对宗教问题的正确方针和政策逐步得到恢复。1982年中共中央《关于我国社...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泰山地区的国家祭祀和民间社会的宗教信仰有着重要的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这其中全真道担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泰山全真道积极展现自身的宗教优势,并努力满足地方士绅的精神需求,从而得到士绅们的大力支持,全真道也因此得到发展。泰山全真道与地方士绅的这种互动关系,充分展示了明清时期宗教与民间社会之间相互依存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过去20多年中,在纠正“文化大革命”左的错误倾向时,忽视了对广大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强调了保障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保障公民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在一段时间里,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事实上的“宗教热”。在宗教领域里出现了不少非法违法活动,出现了不少非法宗教活动点,出现了新建、滥建宗教活动场所甚至并非用于宗教活动的庙宇、露天大佛;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宗教借机大搞  相似文献   

7.
星村 《天风》1995,(5):43-44
我和同龄人走过了大致相同的生活道路。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心灵深处经历了种种迷惘、阵痛和反思。 在我当时的心目中,宗教和迷信都属于唯心主义范畴。  相似文献   

8.
对周恩来宗教观的几点认识□王肖燕●周恩来长期从事和领导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建国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都非常重视与宗教界的统一战线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百废待兴,日理万机的情况下,周恩来对宗教工作仍然非常...  相似文献   

9.
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党在长征时期宗教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结合实际,做好各项宗教工作。本文结合《新中华报》和《解放日报》对该时期党的宗教工作的相关报道,探讨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探索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李琼 《中国宗教》2022,(3):86-87
宋元时期的泉州宗教石刻丰富多彩,其题材极为广泛,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景教、明教、婆罗门教等当时的各种宗教。具有重要的文物和艺术价值。充分反映了宋元时期泉州多宗教和平并存的状况,是宋元时期宗教融合的历史见证。福建泉州地处东南沿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