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值表方法是命题逻辑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逻辑方法。现在一般形式逻辑教科书都引入了真值表方法,用它来表示复合判断的真值情况,并作为判定两个复合判断间是否等值以及一个推理形式是否正确的一种逻辑工具。学习形式逻辑,应当知道真值表方法,并学会应用。首先,要学会画各种复合判断的真值表。请看下面这个试题及答案: 请分别画出“p→p”、“p→q”和“p→(q→r”)这三个判断形式的真值表。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多认为最早的命题真值表是由皮尔士提出的,然而,我们认为,三大逻辑都有自己独特的命题真值表,最早的命题真值表的雏形是法称的逻辑理论。本文试图找出东西方最早的真值表理论,而且重点对法称的逻辑思想进行阐述。我们认为,法称确立了因宗的不相离关系,使因明具有了演绎论证性,这是他建立真值表的理论基础。因明中的术语有无、真伪、真似的探讨,都与现在所说的矛盾关系,即现在通用的真假值有相通之处。而且,因明的同品、异品是判断,法称对于同、异品的理解恰好符合命题间的组合关系,这与皮尔士的命题真值表相应相称。此外,通过因明的“说因宗所随”与皮尔士的假言与推理转换理论的比较,我们进一步得出结论,关于真值表的最早研究者是法称。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国内许多讲授普通逻辑的教科书都引进了一些数理逻辑的内容,例如在概念部分增加了一些集合论的知识,在判断和推理部分引入了真值表和命题逻辑的公式等等,对于充实和丰富普通逻辑的内容,起了一定的作用。数理逻辑是在传统逻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它对于思维的逻辑形式方面的研究是卓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4.
真值表是一种能够显示一个复合命题在它的肢命题的各种真值组合下所取真值的逻辑图表,由于它具有操作简便、形象直观等特点,所以在形式逻辑中被大量而广泛使用,成为定义逻辑联结词、判定等值式、检验和证明逻辑有效式等过程中普遍有效的逻辑工具和方法。同时,也是学习形式逻辑必须熟练掌握的一种最基本的逻辑技能。因而,对真值表方法的研究,在形式逻辑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忠义 《世界哲学》2008,(4):106-109
《大英百科全书》中有“印度逻辑”条。阐述了印度逻辑没有变项、没有直接陈述逻辑原则等等缺陷。本文分别从“印度逻辑”这一名称包含内容丰富、直接称呼有指代不清之嫌,有“宗”、“因”、“同品”、“异品”等变项并且在法称时期还出现了真值表的雏形,以及有因三相、“合离”等直接陈述的逻辑原则几方面来阐述“印度逻辑”辞条不准确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在普通逻辑中,正确地把握联结项的逻辑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里所谓的联结项,是专指复合判断中联结肢判断的逻辑常项,诸如“并”、“或”、“如果,则”、“只有,才”、“当且仅当”、“并非”等。这些联结项在普通逻辑中的性质和作用,可以从下述三方面加以理解: 一、联结项都具有确定的逻辑涵义,它们的不同涵义规定了复合判断的不同类型及其逻辑特征。假定有两个简单判断,当我们用“并”作联结项去构成复合判断时,它的逻辑涵义便是只有两者都真时它才真;当我们用“或”作联结项去构成复合判断时,  相似文献   

7.
《普通逻辑》(《普通逻辑》编写组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版)中有一道习题:“‘一份统计材料有错误,或者是计算有错误。或者是原始材料有错误,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请问:上述判断是什么判断?又问:如果以此为大前提,并加上小前提‘这份统计材料是计算有错误’,能否得出必然性的结论?为什么?”(见该书296页)。《<普通逻辑>教学参考书》(吴家国主编,上  相似文献   

8.
卦象在逻辑推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不仅具有哲学的意义,同时也具有科学的价值.这是因为易卦中不仅有传统的易象逻辑形态而且有现代的数理逻辑形态.易卦若是除去神秘的象征意义,其卦象便是精良的推理工具.易卦是一种完备的二值逻辑体系,每一个卦象就是一组真值表.易卦中蕴含大量的逻辑信息,其逻辑价值有待开发.  相似文献   

9.
上海版《普通逻辑》(修订本)第319页上有如下一道练习题: 以E判断为大前提,以I判断为小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结论应该是什么判断?为什么? 《<普通逻辑>教学参考书》(修订本)第404页的答案是: 结论应该是O判断。因为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结论一定是否定的;又因为前提中有一个特称的,结论应该是特称的。所以结论是O判断。对于以上的答案,我提出以下质疑: 如果我们用同样的解题思路,将上述练习题改成: 以I判断为大前提,以E判断为小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结论应该是什么判断?为  相似文献   

10.
《普通逻辑》(《普通逻辑》编写组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版)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份统计材料有错误,或者是计算有错误,或者是原始材料有错误,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请问;上述判断是什么选言判断?”(见该书第296页) 该书的教学参考书认为这个判断是不相容的选言判断,但没加分析。对这个参考答案,有的同志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它是相容的选言判断.(参看《逻辑与语言学习》1985年第4期,第16  相似文献   

11.
反问句,又叫反诘句。它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它问而不答,答案就在反问之中。目前国内流行的《形式逻辑》或《普通逻辑》教材,几乎都异口同声地认为反问句表达判断。可是在对各种判断(我们暂不区分判断和命题)进行理论阐述时,却又都不约而同地藏起了它们的身影。只在个别逻辑书的性质判断(或直言判断)练习题中,才又偶尔闪现一下它们的影  相似文献   

12.
祈使逻辑,也叫命令逻辑,研究表达命令、请求等语句的逻辑特征及其推理的现代逻辑分支。祈使句(命令句),例如“请把门开开!”“请打开书!”等,在普通逻辑中被认为不表达判断而排除在外。由于祈使句也有逻辑特征,并有重要应用价值。也可对之作出逻  相似文献   

13.
在直言判断的推理中,有所谓直言判断变形直接推理,即通过改变一个直言判断的形式而推出另一个直言判断的推理。与此类似,通过改变一个假言判断的形式,也可以推出另一个假言判断,这种推理可称为假言判断变形直接推理。对于这种推理的一部分形式,现行普通逻辑教材已经论及。如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和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之间的等值转换,假言易位推理,都是假言判断变形直接推理的特例。但无论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和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之间的等值转换,还是假言易位推理,都不足以囊括假言判断变形直接推理的全部形式。故本文拟对假言判断变形直接推理作一番全面的探讨。如前所述,假言判断变形直接推理就是通过改变一个假言判断的形式而推出另一个假言判断的推理。按其变形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前后件换质法、前后件换位法、前后件换质位法。  相似文献   

14.
NTV观点的核心思想是直陈条件句不是命题,它没有真值条件并且无真值,其既不为真也不为假,而只表现为一个相应的概率值。这就引发了一个有争论的逻辑哲学问题——直陈条件句能否嵌套。如果把直陈条件句视为无真值的,那么嵌套后的复合条件句就不能判断其真假(真值表不能使用)。对于直陈条件句能否嵌套的问题,学界有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要完全解决真之条件主义与条件概率主义两者之间的矛盾是非常困难的,然而,完全接受条件概率论题的哲学后果是非常危险的,同样,暗示放弃真之语义观也是非常危险的。  相似文献   

15.
《延安大学学报》一九九一年第二期刊载了冯力平同志的《关系判断的分类与命名》(以下简称冯文)。该文指出了现行普通逻辑教科书中有关关系的分类和命名所导致的不可克服的逻辑矛盾。逻辑教科书里出现逻辑矛盾,的确值得警觉,而且也十分有必要改正过来,冯文力求做到这一点,但其结果却并不太令人满意,很有商榷的余地。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普通逻辑中有不少含“没有”的判断形式。其中有几种容易引起人们认识上的分歧。这些判断与现代汉语中的否定句隶属于不同的科学体系。但由于思维对自然语言的依附,逻辑与语言在语形上的交结,我们在对这些判断进行分析时,必须结合“没有”的语法意义及判断语句的语义、语境来考虑,才能加深理解。“没有”是个比较特殊的语词。它用在动词、形容词前,是一个副词:用在名词前。则成为两个词——副词“没”与动词“有”,可用肯定、否定相迭发问“有没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新闻出版社出版了姜成林副教授著的《文秘逻辑学》,全书二十五万多字,共九章,并有一附录:说话和写文章的逻辑。《文秘逻辑学》讲述了逻辑学的基本知识、概念、判断、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演绎归纳和类比推理、假说和证明。这部书正确严密系统地介绍了形式(普通)逻辑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8.
在普通思维中,“只有……才”这种语言形式,通常表达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但并不是所有具有这种语词形式的判断都是假言判断。这是在分析研究逻辑与语言的关系时需要注意的。一在日常语言和书面材料中,我们常常可以遇到诸如此类的判断: ①只有大医院,才有条件做这种手术。②只有精神麻木不仁的人,才会对此无动于衷。这类判断属于哪一种判断形式呢?由于这类判断包含有联结词“只有……才”,所  相似文献   

19.
有些逻辑书流传着一个大约源于苏联塔瓦湼茨的说法(参阅《判断理论问题》,中译本,1958年,第122页),这个说法是:有时带有“如果,那末”的句子并不表示假言命题。《普通逻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如果说巴枯宁在理论上一窍不通,那么他在干阴谋勾当方面却是颇为能干的。  相似文献   

20.
逻辑是一种规范,逻辑自身必须合逻辑。逻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多层次、多学科的庞大系统。数理逻辑的符号表达式,大大简化了逻辑繁杂的语言表达。但有些符号的引入,违反了逻辑的自身要求,不合逻辑。由十一所高等院校编写的《普通逻辑》(修订本),扩大了对数理逻辑有关成果的引进面,把传统的逻辑知识同现代逻辑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是逻辑教材发展的方向。但此书在负判断一节中引进“P∨q(?)(P∧q)∨(p∧q)”和“p(?)q(?)(p∧q)∨(p∧q)”,这两个表达式存在逻辑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