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莲花与佛教     
莲花,是人们所喜爱的名花。莲花在中国,开始是作为一种观赏花卉为人们所喜爱的。随着佛教的传入,莲花被赋予伦理美的属性。莲花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莲花在汉语里有三十多种名称。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咏它,赞美它。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很多关于莲花的名句:“灼灼芙蕖”,“菡萏盈渠”,先是说娇艳的莲花之姿,后说莲秆多得填满沟渠。《离骚》的作者屈原也曾向往“集芙蓉  相似文献   

2.
默想莲花     
张考增 《天风》1994,(11):37-38
我们村子的北边有个莲花池。前些年由于连年干旱,再加上我们大搞“农业学大寨”没有精力管这莲花池,因此,池内慢慢就断了水,莲花也就不再见到。这样一晃就是十多年,人们都说:“咱村的莲花没有指望了。” 自从实行土地承包后,我们的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提高。当温饱问题解决后。  相似文献   

3.
盛夏话莲     
李立祥  迦迦 《佛教文化》2007,(4):106-107
闷热的夏月,我时常到池塘观赏莲花,那花亭亭玉立,那叶翻着翠盖,一切都充溢着生机,充溢着宁静清婉的氛围。于是我时常画一些小幅的水墨莲花自赏。莲花,又称"荷花"、芙蕖、水芙蓉,是生于池塘、沼泽的草本植物。莲花素有"花之君子"的誉称,象征着美好与纯洁的品格。莲花在佛教中有特殊的在宗教含义。释迦牟尼佛降生时,便站在莲花之上,向不同方向各走七步,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释迦牟尼成道之后,起座向北,一  相似文献   

4.
据史料记载:乐山大佛是根据印度大乘教中的弥勒未来佛小样开凿的。弥勒未来佛来自天界兜率宫净土,打坐、行走、渡水脚下都踏有莲花,象征佛祖圣洁、超凡脱俗、一尘不染。而佛踏莲花很有讲究,必须是赤脚踏在盛开的自莲花中。在佛国众神像中诸如韦驮、四大天王等  相似文献   

5.
国内学界大多认为中国境内发现的景教十字莲花图案是景教受佛教影响所致。然而,事实上,但凡源自西亚的宗教,皆视莲花为宗教圣花。西亚地区莲花崇拜最早可以追溯至埃及、近东、两河流域地区的宗教文化。《希伯来圣经》中的苏珊花和《七十子希腊文本圣经》中的克里侬花皆指莲花。后由于某种原因,百合花一词在基督教《圣经》中取代了苏珊花和克里侬花;随着基督教的发展,苏珊花和克里侬花反倒被认作了百合花。十字莲花造型碑也并非中国境内独有,古代曾隶属波斯统治的亚美尼亚境内也有比较丰富、造型各异的十字莲花碑。因此,莲花乃西亚圣花,并非佛教专属。中国境内发现的景教遗物上的十字莲花图案,是西亚地区自身的宗教文化传统使然,并非是受佛教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6.
李蓉 《美与时代》2014,(6):81-81
一、莲花纹的寓意 “纹饰”通常是装饰花纹的总称,又称花纹、花样,也有泛称纹饰或图案的。纹饰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传统纹饰记录了每一历史时期的装饰风格和审美特征。同时纹饰也伴随着人类美化自身的要求而不断进步,并无处不在装饰着我们的生活。中国传统纹饰多是吉祥意愿的化生,莲花纹饰也是人们为了祈求平安、生活富足、连年有余的吉祥纹饰之一。  相似文献   

7.
《佛教文化》2011,(3):66-69
相传,天台出原是一朵龙鳞拼成的莲花。东海龙王的九个儿子、目睹自己行云布雨给渔民带来各种灾难,心有忍,各自忍痛拔下八片龙鳞,化作一朵大莲花,放在海上庇护渔民。后来,海水干涸了、莲花化成一座莲花状的大山。后人把中间的山峰称为“华顶”、由于它正好对着日、月、星“三辰”的位置,又把整个山系称作“天台山”  相似文献   

8.
人们大都不喜欢来朝理学家的文字。姑不论其内容,就是那种训喻的口吻也往往惹人生厌。但同样是理学家的训喻文章,周敦颐的一篇短短的《爱莲说》却胜炙人口,千古传诵。其中描写莲花的那一段特别著名:……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因清谁而不好,中通外直、不枉不核,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没玩泻。宋代大词人周邦彦的《苏幕遮》中有写莲花的名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风荷举。”描摹莲花的风神如画。而周敦颐却更写出了一种精神。实际上莲花不过是比喻。他写的是人,~种人格,一种风格。这种“出淤泥而不染”…  相似文献   

9.
莲花八朵     
莲花八朵张振国欣逢陈会长八秩开一嵩寿暨《道风集》出版发行,余仿唐古体戏作《莲花八朵》献拙,藉斯志贺。莲花八朵含露开,笙歌绕梁不松弦。健在阆苑修正果,康乐群生数十年。道称无为人有为,业寓玄门著新篇。长勉老庄仰慕客,盛世联袂共婵娟。莲花八朵@张振国...  相似文献   

10.
坦荡     
坦荡是春日一望无际的原野,是夏日汩汩流淌的清泉,是秋水长天,是大雪无痕。坦荡是拂晓时分的万里霞光,是雨后青翠欲滴的远山,是亭亭玉立香远溢清的莲花。坦荡是海水的沉默,是天空的无言。坦荡是自然本身,是纷繁复杂的生活底色,是一种最本真的生活姿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电影《花街》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老龙蛋子的儿媳妇莲花和儿子连碧村,做了两件事。莲花以北平邪教头目欧阳天师为依托,建起了莲花仙祠,自命为莲花仙姑;连碧村在北平的医科大学毕业后回乡开了一家诊所。巫术和科学在花街竖起了两面旗帜,他们做的却是同一件事:治病救人。上个世纪40年代的京东大运河畔,巫风遍地,鬼气冲天,这就注定了科学济世的艰难和邪教诱人的魅力。连碧村空有一腔热血却壮志难酬,莲花仙姑兴风作浪终至财源滚滚。在这样的背景下,血淋淋的事实在所难免:勤劳善良的蓑妹子屡遭邪教的追杀,历尽磨难;笃信邪教  相似文献   

12.
莲花与佛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花,又称荷花。它是佛教经典和佛教艺术经常提到和见到的象征物,莲花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因为它与释迹牟尼的许多传说联系在一起。据说,释迎牟尼下凡降生到速毗罗卫国的净饭王处,净饭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长得象天仙一样美丽,性情温和贤淑,与国王情深似海。摩耶夫人回忆新婚之夜,她膘俄中看到远处有一个人骑着一头白象向她走来并且逐渐变小,从她的右肋处钻入她的腹中,后来摩耶夫人在婆罗树下降生佛祖时,百鸟群集歌唱,天乐呜空相和,四季里的花木都一同盛开,尤其是沼泽内突然开放出大得象车盖一样的莲花,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莲花…  相似文献   

13.
感悟人生     
人生是一段路程,既漫长,又短暂;人生是一趟奔驰的列车,却永远不售回程票。 世上万物,有生就有死,然而,花谢了,花会开;树叶枯黄了,还会再绿。可是,人死了,却永远不能复生。德国有句谚语说得真好:欢笑着过日子是一生,哭丧着过日子也是一生。那么,我们何尝不去乐呵呵地生活,潇洒人生?  相似文献   

14.
正生活中,不乏鹞子式的聪明:抓住既得利益不放,以为远方都是渺茫的烟云。所以功利与短视的鹞子,永远成不了翱翔天宇的雄鹰。遗憾的是,世界上多的是鹞子一样的聪明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忘记了对梦想的追求。燕雀穿梭檐下,有小虫在口,便自足、得意,它们永远体会不到长风万里任我行的自由与快乐。斑鸠仅仅飞翔于蓬蒿之间,它们永远也不了解鲲鹏扶摇而上九万里的辽阔与高远。  相似文献   

15.
刘芳 《中国宗教》2017,(8):66-67
莲文化在中国起源很早,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赋予莲花的宗教内涵逐渐为世人所接受,并突出表现在各种佛教文学作品中。一莲花在佛教中具有特殊的含义。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生于污泥之中而开洁净之花,与佛教所说的:佛、菩萨虽然在娑婆世界,但是却能离尘清净、成就佛果,颇为吻合。自古以来,佛教就以莲花作为一种象征。  相似文献   

16.
周武忠 《美与时代》2006,3(3):31-33
人们总是首先把莲花与佛教相联系,其实,无论是佛教、道教、印度教,还是基督教,均把莲花看作圣莲。本文论述了莲花与古埃及、印度、欧洲等不同民族的不同宗教的文化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1981年,扬州城西出土了一块元代景教徒墓碑。该墓碑系青石制成,上圆下方,高29. 5厘米,宽25. 8厘米。碑额呈半圆形,碑额上线刻一组画面:上有莲花座十字架,该十字架形制属于希腊一马耳他混合型;十字架的下面以莲花作底座;十字架及莲花的两侧各有一身长四翼围着中心展翅欲飞的小天使。天使头戴十字双耳冠,面向莲花,双手前伸,守护着十字架(见图1)。天使头戴的有十字的冠帽,在泉州出土的景教石刻中也出现过,而在其他  相似文献   

18.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我希望它是一朵风中的莲花。是夏日的黄昏吗?晚风吹来,吹来动人的问候,而我在池边,等待一场与风的相遇。  相似文献   

19.
菩提一叶     
於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华严经偈没有惑业及魔境,也就无需求解脱,释迎牟尼佛就是在生、老、病死的人生途中悟出解脱之真谛的。惑即迷而不解之意与无明意近,也可说是烦恼的别名。这是人主观世界的问题。惑业简单的说就是因惑而造的业。生活在婆婆世界的人们能摆脱惑业吗?不可能!只有去面对它。魔境是客观外界的障碍,在贪瞑痴三毒弥漫的火宅中,处处都有魔境。这便是婆婆世界的世间道,要求得解脱无法离开的境界。莲花出自水中,但并不着水。人说:“出污泥而不染。”这是秽土中的净。日…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人性化理念在莲花台森林公园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为分析对象,介绍了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应用的必要性,分析了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应用的要求,然后阐述了莲花台森林公园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缺陷,并就此提出了人性化理念在莲花台森林公园风景园林设计中运用的建议,以期提升莲花台森林公园风景园林设计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