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6,(18):30-32
“先前两期皆谈论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受难、受死、埋葬。然而,耶稣基督的生命并非在十字架上划上句号。《尼西亚信经》宣告,耶稣基督“照圣经第三日复活,并升天,坐在父的右边……”我们若参与教会一段时间,熟悉信经的内容,往往容易习以为常:耶稣被钉十字架,受死、埋葬,第三日  相似文献   

2.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5,(9):24-25
这个专栏过去三期探讨了《尼西亚信经》的第一段落,谈论了我们对天父上帝的信仰。今期开始我们进入了《尼西亚信经》的第二段落,这段落论及我们对主耶稣基督的信仰。相比起其它段落,第二段落篇幅明显最长。这个不难理解,因为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就在于对耶稣基督的信仰;这是我们信仰的独特性。我们基督徒不只是“信上帝”的人,更是“信耶稣”的人,是基督的  相似文献   

3.
耶稣复活     
“耶稣基督从死者中复活了,我们也应在新生活中度生。”(罗马书六,4) 一、耶稣基督埋葬坟墓,并不是为长久留下去的。吾主耶稣所以甘心情愿忍受死亡,是为以后克胜死亡,使死亡服从他的命令。今天我们欢度耶稣复活大瞻礼,在这个奥迹上我们应当特别提及的,就是吾主耶稣是因他天主圣子全能的力量自己复活的。吾主耶稣原是不受死亡约束的;他愿意死,就死;他愿意怎样死,就怎样死;他死后,也完全有能力在他预定的时间摆脱死亡的羁绊。他复活自己同复活他人有  相似文献   

4.
焦富齐 《天风》2007,(8):12-13
正因为主耶稣已经从死里复活了,主耶稣复活的大能和复活后永远的生命,要进入每个信主之人的生命中——经文:约11:24;林前15:14“我信身体复活”这句话,已经被列入《使徒信经》,这是基督教最基本的信仰之一,也是基督教最重要的基本教义之一。  相似文献   

5.
耶稣活着     
诸红军 《天风》2017,(4):10-11
<正>你要记念耶稣基督乃是大卫的后裔,他从死里复活,正合乎我所传的福音。经文:提后2:1-10复活节,是基督教会所定的一个节目,旨在纪念耶稣从死里复活。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重温耶稣复活的史实,坚固我们的信心,让我们更深经历耶稣复活的生命,更好回应耶稣给我们的大使命,传扬耶稣复活的福音。  相似文献   

6.
我们所信、所传的生命之道,其重要的内容有主的降生(道成肉身)、受死(十架赎罪)、复活升天,再来,耶稣不是“教主”,而是救主。他死而复活,并且升天了。因为他是神的儿子,他是人类的救主。 耶稣基督的名是奇妙的:“耶稣”意思是“耶和华拯救”。他是救世主,“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1:21);“基督”在旧约希伯来文称“弥赛亚”,意思是“受膏者”。圣经里有三种人受膏:一是君  相似文献   

7.
高英 《天风》2007,(13):24-26
今天是我们金陵全院师生纪念耶稣基督复活的主日,我愿透过圣经的话语,和大家分享耶稣在世上所预言的天国来临和耶稣再临的信息所带给我们的启示。2000年前,耶稣在离世升天时,曾向门徒应许自己很快就要再来(太10:23),耶稣再来的盼望,就成为基督教的重要信仰告白,也是我们教会所宣讲的重要信息之一,尤其成为纪念复活节时讲台分享的信息。基督再来的信息是基督徒盼  相似文献   

8.
今天(三月三十日)是耶稣复活大瞻礼,普世天主子女都怀着喜悦的心情,同声歌颂天主的无限慈爱,欢庆耶稣基督从死者之中的光荣复活;感谢仁慈天父借耶稣基督死而复活的奥迹,重生了我们,并使我们分享他救赎的胜利成果(参伯前一,3—5)。今天耶稣复活给我们带来的喜乐和幸福,像一股暖流涌进五内,在温暖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使我们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温馨。让我们以今日弥撒中的祷词,祈求欢唱:“天主!今日你的唯一圣子战胜了死亡,为我们开启了永生之门,我们欢欣庆祝他的复活,求你派遣圣神  相似文献   

9.
至于在何处聚会礼拜会得救这问题,可说是老生常谈了。但问题与争论并无减少。 常有人和我们辩论,说我们到大教会礼拜不会得救,理由是“属政府管的”、“不属灵”、“大教会信仰有问题”等。更有甚者,说我们不守“安息日”等等。于是把许多人拉出原来堂点,就有了所谓小教会。 圣经上说:“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上帝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罗10:9)耶稣又说:“上帝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  相似文献   

10.
在这春光明媚,花香鸟语的时节,我们怀着十分喜悦欢庆的心情,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光辉节日一耶稣复活瞻礼。耶稣基督的苦难、圣死及光荣复活距今虽然将近两千年,却仍然一幕幕地活跃在我们心中,并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希望、喜乐、自由和幸福。今天我们欢庆耶稣复活,不仅是为了单纯地纪念二千年前纳匝肋的耶稣死而复活的胜利,更重要的是使我们通过庆祝和默想耶稣复活奥迹的深刻意义,由衷地感发热爱、崇敬、感  相似文献   

11.
打鱼去     
经文:约21:1-14西门彼得对他们说:"我打鱼去。"他们说:"我们也和你同去。"耶稣基督复活以后,因为耶稣与他的门徒共事了三年,他知道他的门徒有一个缺点,就是信心时常陷入软弱中。耶稣知道这一切,就在他复活之后,在他的门徒中间行了很多的神迹。《约翰福音》21章1节至14节就记载了耶稣基督在他们中间所行的神迹,他再一次来到他们中间,为的是坚固他们的信心,叫他们知道,耶稣基督是充满能力的;在  相似文献   

12.
重生的真谛     
杨孔仿 《天风》2006,(2):30-31
基督徒的重生是藉着圣灵的工作,因信耶稣基督的救赎,而在神面前得到的,主耶稣说:“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又说:“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见神的国。”(约3:5)水有的解释为神的道说,指福音真道(雅1:18,彼前1:23),圣灵因为人真心相信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是从死里复活的,而使人重生。“凡信耶稣是基督的,都是从神而生,凡爱生他之神的,也必爱从神生的”(约壹5:1),约翰在此强调了只有那些信耶稣是基督,是道成肉身的主,才能得到属灵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尽管雨不停地下着,道路泥泞,但四乡的教友还是穿着节日的盛装,喜气洋洋,络绎不绝地从城区、郊区和外县涌向市内赶望弥撒,领受圣事,以满四规。耶稣复活节是圣教会最大的节日之一。耶稣的复活是我们信仰的基础。圣保禄宗徒讲的很明确:“假如基督没有复活,那么我们的宣讲便是假的,你们的信仰也就成了空的”(格前十五、14)。  相似文献   

14.
每年,当我们庆祝复活节时,我们都会用感恩的心相信耶稣确实复活了,同时也都承认这是信仰的高峰,是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然而,当我们私底下反省时,我们真的在生活中体验到复活的奥迹吗?在我现在的生活中有多大的影响?或者,“复活奥迹”这事实只是停留在我的信仰知识领域上,而在生活中却从未体验过这“复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美麟 《天风》2004,(4):4-5
经文:雅各书2:14—26 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让所有信靠他的人坚定了信心,同时明白了一个真理,基督徒要活出信仰必须信心与行为相一致。 雅各书2章14—26节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经文。它主要论述基督徒如何处理信心和行为的关系。这段经  相似文献   

16.
王海东 《天风》2003,(5):10-10
经文:林前15:20 复活,是福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基督徒的美好盼望,复活与我们每一个基督徒有切身的关系。 一、耶稣基督的复活 1、“他(耶稣)受害以后,用许多的凭据将自己活活地显给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们显现,讲说神国的事”(徒1:3)。 主耶稣的复活是神的大能。是真实可信的,论到主的复活,彼得和其他十一个使徒在圣灵的感动下,向天  相似文献   

17.
翁雅各 《天风》1997,(9):41-43
水洗、灵洗、圣灵充满是不同又有联系的三件事,由于有的信徒在认识上有混淆,导致一些不必要的争论,我们有必要从圣经来看一看。这三件事也是信徒初信以后的重要的经历 水洗 用水受洗,是我们基督教信仰的圣礼之一。道成肉身的耶稣,在世时也曾亲身经历过。当耶稣复活升天前,他曾多次告诫门徒说:“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可16:15—16)。“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  相似文献   

18.
水洗、灵洗、圣灵充满是不同又有联系的三件事,由于有的信徒在认识上有混淆,导致一些不必要的争论,我们有必要从圣经来看一看。这三件事也是信徒初信以后的重要的经历 水洗 用水受洗,是我们基督教信仰的圣礼之一。道成肉身的耶稣,在世时也曾亲身经历过。当耶稣复活升天前,他曾多次告诫门徒说:“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可16:15—16)。“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  相似文献   

19.
六月是耶稣圣心月。慈母圣教会要求我们特别恭敬耶稣圣心,因为耶稣圣心是爱的泉源,是教友生活的中心。让我们因耶稣圣心之爱,上爱天主,下爱众人。 信仰告诉我们:耶稣基督甘愿为人牺牲,被钉在十字架上,咽气之后,有一个兵用长矛刺透他的肋膀,血水立即流出。耶稣圣心饱忍凌辱,就是为充分显示他的圣  相似文献   

20.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5,(5):22-23
《尼西亚信经》以"我们信……"开始,然后申明大公教会对天父上帝、耶稣基督、圣灵的信仰。"信"是基督徒生命的关键,因为我们是基于上帝的恩典,透过信仰为我们死而复活的主耶稣基督,让我们得以称义(罗1:17;3:26,28),与上帝和好(弗2章),我们可以得救,得着永生(约3:16)。对上帝及耶稣基督的信仰是基督徒安身立命的基础。在谈论各教义课题之先,要先谈谈什么是信仰。"信仰"一词有两种用法。按第一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