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子阅 《美与时代》2014,(12):40-41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优秀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影响。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要紧跟时代潮流,还要不断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特别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时代元素,通过现代艺术设计理念与传统艺术设计进行有机地结合,从而形成中国特色。文章将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构思以及表现形式进行阐述,从而得出具有代表性的构思结构。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思考脑死亡,有多方面的重要性。它既影响到人们对脑死亡事实的认定,更影响到人们相应的价值选择。中国传统社会中蕴含着赞同脑死亡的文化因子,同时,儒家传统的孝文化以及死亡仪式化的深远影响也成为脑死亡社会化的重大障碍。要使脑死亡观念在社会上广为接受,除了要进行科学普及,更需要重塑相关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强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保护及重构研究工作至关重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除了要对传统村落空间进行更新和改进之外,更重要的是基于传统村落实现文化空间保护与重构,在促进传统村落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在研究过程中,以广东东莞茶山南社明清古村落为例,探讨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保护与重构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保护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倡导、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一并视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也为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指明了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一定要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齐文化作为山东两大传统文化之一,既是我国一支优秀的传统地域文化,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从当代文化建设必须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方面讲,齐文化在山东文化大省建设战略中势必占有重要的地位,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的文化建设不仅要有历史的眼光,还要有国际的视野和自信的胸怀。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要加强对包括中国佛教文化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积极的作用,为社会和谐、世界和平、人类福祉作出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交际中存在很大差异,这些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文化误解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通常从自己的文化角度去思考问题的习惯,这就叫社会文化定势(Stereotypes)。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跨文化意识的获取难度极大,其阻力主要来源于本民族文化长期的定势作用和对其他文化的偏见。英语学习者应树立跨文化意识、重视跨文化知识的掌握,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对目标语言的社会文化进行现实的体验和积累,同时也要关注不同社会文化中的非言语交际,以实现跨文化交际中社会文化定势的消解。  相似文献   

7.
《中国宗教》2023,(3):56-57
<正>普陀山佛教协会在传承佛教传统的同时,全面强化文化设施建设,多元开展文化研究、文化活动和文化宣传,挖掘和阐释以观音文化为代表的中国特色佛教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使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深度融合,营造热爱文化、学习文化、传承文化、弘扬文化的良好氛围,探索出了新时代文化润教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强基新路。  相似文献   

8.
齐国在开国之初实行的治国之策,不仅推动了胶东地区的铜铁业、盐业、纺织业有了更大的发展,而且齐国“开其国门”的开放之策,也进一步推动了胶东地区对其他诸侯国及朝鲜、日本的经贸往来和对外开放。胶东地区在学习和接受齐文化影响时,既注重学一习和引进齐文化中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百姓生活的改革内容,又对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很好地继承。齐文化影响与提升了胶东莱文化。莱文化中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丰富了齐文化。  相似文献   

9.
情义是齐鲁文化的重要内容,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对塑造传统山东商人的形象品格起到了重大影响。在当今时代,充分利用传统情义文化资源,打造和传播情义文化品脾,对于促进我省的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形神统一”的文化生命结构,要从传统道德文化其“形”与其“神”两个方面的统一中去发掘存在于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优良资源,尤其是要去发现蕴含于其中的“古今通理”,如“中和”之道、“仁爱”之德、“见利思义”的价值模式等,进而实现对优良传统道德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传统道德的继承不仅要立足现实对传统道德中具有现代价值意义的范畴、概念和思想进行现代诠释和改造,从而实现现代价值再创造,而且还应重视对承载着传统道德价值的载体(“形”)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多国政要引用中国古语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孔子学院在全球遍地开花,加快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认同,这也使得孔子的儒家学说成为世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蒋坚永 《中国宗教》2014,(11):57-59
一、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以开阔的历史视野、宽广的世界眼光,高度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和当代价值,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3.
中医体系文化模式论概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医学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母体及孕育发展起来的。正由于些,中国传统文化就不能不对其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依据文化人类原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从中医学的理论特点,整体观念2,思维逻辑,诊察方法,治疗思想以及中处理天人关系问题年的等六个方面展开讨论,对呀知体系的文化模式作了一个大致的勾勒和描述。  相似文献   

14.
医院文化发展走向的战略思考薛炜清通过对医院文化内涵要义、框架结构、价值体系和特征功能的探寻和考察,我们不难看出,构筑于人类物质实践本原基础之上的医院文化,是一门博大而精深的多学科理论体系和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尤其是要建构符合时代精神的有中...  相似文献   

15.
诚信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新时代深入挖掘和创新传统文化中“诚信”的价值理念能够促进形成公民道德生存发展的新样态,推动传统诚信思想的现代转化,激活中华传统诚信文化的有益成分,有机促进诚信因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相互融合。进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进程中,对克服因诚信危机而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传承中华传统诚信思想,弘扬诚信美德,构筑全体社会成员的诚信价值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传统政治文化的价值意义及现代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晓燕 《学海》2001,(5):140-143
传统政治文化作为一种存在,是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的东西,它传递、发展、嬗变的历史就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因此,在传统与现代双重价值观念交叠、纠葛的文化转型时期,我们对传统政治文化的审视,应充分认识其双重性,既要看到它与现代化碰撞对立的必然性,同时又要看到两者在某些层面的融合性,即传统政治文化中,那些在现历史阶段仍然活跃着的积极性因素,只要通过理性批判的整合、重铸,就可能改造成为现代政治文化的一些优良成分.  相似文献   

17.
《学海》2015,(5):15-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能够站稳脚跟的根基。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传承和创造性转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认为,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梳理的基础上,创设一套系统的、稳定的、特殊的话语体系,让民族元素和世界语言相融通,最终融入日常生活,才能行之久远。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思考脑死亡,有多方面的重要性.它既影响到人们对脑死亡事实的认定.更影响到人们相应的价值选择.中国传统社会中蕴含着赞同脑死亡的文化因子,同时.儒家传统的孝文化以及死亡仪式化的深远影响也成为脑死亡社会化的重大障碍.要使脑死亡观念在社会上广为接受,除了要进行科学普及,更需要重塑相关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包装设计要想在世界设计大潮的冲击下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学习国外的先进设计经验,从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塑造特色鲜明的新形象。但应该注意的是,在学习国外先进设计经验的过程中,我们要吸收其精华,不可全盘接收,还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二者融合,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这是中国包装设计生存的必然,也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20.
上古两大主导文化系统及其思想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古时有山川守文化和社稷守文化的不同;前者具有浪漫奇幻色彩,多关注天人关系;后者具有尚实重用特点,多注重人际关系。这种不同导源于各自原始崇拜的文化精神差异,两种文化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山海经》、《老子》、《庄子》等作品中可见山川守文化影响,《春秋》、《论语》、《孟子》等作品中可见社稷守文化的影响。战国后期起两种文化渐趋融合。两种文化的影响更多地积淀在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影响中,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着久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