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先验对象是感性直观杂多具有概念的统一性的先天根据,康德也称之为纯粹知性的客体。比较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两版中关于先验对象的有关论述和修改,在第一版中,康德把依据概念的统一性和意识的统觉的统一性等同起来,先验对象作为感性杂多统一性的根据,不仅包括知性概念的一种纯粹运用,也包括先验主体,由此,这一概念的内涵比较模糊。在第二版中,康德并没有真正删除这一概念,而是用消极意义的本体取而代之,这一修改不仅取消了先验对象与先验主体的同一,同时也使先验对象的内涵得以明确。  相似文献   

2.
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感性论中,空间被阐明为一种先天必然的直观表象。而到了先验演绎,康德提出在空间的先天表象中存在着统一性。这种统一性既先于一切概念,却又以综合为前提。鉴于综合被一般地理解为属于知性的行动,学界就空间的统一性与综合的关系问题争论已久却鲜有共识。近来,不少学者支持一种“概念论”立场,该立场从先验演绎出发主张空间统一性是知性综合的产物。本文立足于康德文本,通过阐明知性的综合只能产生推论的统一性,而后者并不能把握作为整体的空间表象,以此论证概念论解读与先验感性论中对空间之性质与结构的论述是不相容的,从而反驳概念论的立场。  相似文献   

3.
一、现代“科学逻辑”的先验范畤如果把康德的作为一种科学逻辑的《纯粹理性批判》与现代“科学逻辑”作一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前者是一种“意识分析”,后者则是一种“语言分析”。康德力图阐明科学的客观有效性,为此他实际上是用先验逻辑取代了由洛克和休谟发展出来的知识心理学,但是他的探究方法仍然与作为意识之“极点”的“意识的综合统一”相关联。而且根据这一先行概念,康德提出了他的先天综合法则,即关于诸如直观、想象、知性和理性等心理能办的功能法则,以取代休谟的心理学联想法则。这与现代“科学逻辑”是大相径庭的。现代“科学逻辑”不仅对心理能力不置一词。而且连  相似文献   

4.
按照康德的先验哲学,物自身不是认识的对象,通过感性直观被给予我们的不过是杂多表象,由杂多表象而形成知识乃至形成经验所需的“综合”只能是知性的自发性功能.然而,当康德不只一次说通过感性直观一个对象被给予我们,通过知性范畴该对象被思维的时候,感性直观给予我们的对象是什么对象?感性直观所给予的对象与知性范畴所认识的对象如何可能是同一个对象?这就是我所说的“对象之谜”.本文试图从现象学的角度解开这个谜,围绕关于《纯粹理性批判》之范畴演绎的分析,说明知性范畴不仅构成了知识的先天条件,同时也构成了经验对象的先天条件.  相似文献   

5.
康德的“图式”概念及其在当代英美哲学中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图式”(schem)概念在康德哲学中占特殊地位。在《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一部分“先验原理论” 中,康德通过对知性概念的分析,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经验,但感性经验给予我们的是具体的物质形态,我们从这些具体形态中得到了概念、范畴以及对逻辑的应用,但我们是如何完成这个过程的?感性经验本身并没有给我们提供任何超越具体事物的内容,或者说,感性经验本身只是特殊的、个别的、具体的,不具有任何普遍性,但我们却往往可以从这些具体的经验中得到普遍的知性概念和范畴。  相似文献   

6.
E·卡西尔(Ernst Cassirer,1874—1945),德国人,早年受业于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领袖柯亨门下,从事认识论、科学哲学和逻辑学研究,是柯亨最优秀的学生,他的著作有“马堡学派的学术总结”之称。但在严格的意义上,他不是真正的新康德主义者,在他的第一本独创性著作《实体概念和功能概念》中,已经严重地背叛了马堡学派立场,遭到柯亨的严厉指责。不过,在否认康德的物自体、取消感性认识的客观来源上,则是一致的。他作为康德先验原则的体现者,从两方面发展了康德理论。一是把康德的先天形式从静态的发展为动态的。他认为康德的天才在于看到经验的逻辑结构是先验的,不是经验的。但康德把这些先验结构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这就错了。在卡西尔看来,先天结构在人的意识中有个“观念  相似文献   

7.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将纯粹知性概念的演绎分为形而上学演绎和先验演绎,从而实现了对"真理的逻辑"的论述。与此相应,康德在对纯粹理性概念所进行的演绎也隐含了这一演绎结构,即纯粹理性概念的演绎同样分为形而上学演绎和先验演绎两部分。其中,形而上学演绎旨在分析理性自身的能力,以便从中探寻纯粹理性概念的起源;而先验演绎的目的在于使我们能够正确地把握和使用纯粹理性概念,以免陷入"先验幻相"中。在康德看来,通过对纯粹理性概念所进行的演绎,不仅能够阐明"幻相的逻辑",也能够揭示人类理性的最终意图,同时又标志着纯粹理性批判的完成。因此可以说,对纯粹理性概念所进行的演绎不仅是康德知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关系到他的整个批判哲学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为了摆脱所与论与融贯论的两难,麦克道威尔试图从康德哲学中抽取出一种"经验理论",他将这种理论阐发为"印象本身已经具有概念性内容"的概念化经验思想。与此同时,麦氏又将康德自在之物的学说斥为一种需要被抛弃的"先验框架"。然而通过与康德原著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无论对"经验理论"的接受还是对"先验框架"的拒绝,麦克道威尔都陷入了差之毫厘而谬以千里的误解。对康德而言,虽然经验知识源自感性与知性的结合,但二者之间是严格区分的。直观表象中没有知性概念的内容,其统一性来自与知性综合截然不同的想象力的综合。感性与知性之间既相互区分又相互结合的极富张力的结构,无可避免地导致了对自在之物的设定。自在之物作为可能经验的界限,为自由保留了余地。  相似文献   

9.
康德在他的著作中,对许多问题作了严格的区分,其中之一便是把先天知识和后天知识加以区别。康德告诉我们,先天知识或是纯粹的,或是混杂的,但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不会变为后天知识。这一区分对康德所从事的研究是如此的重要,以致他称之为自己在哲学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他要表明由这两类知识组成的一种知识,即先验的综合知识,何以是可能的。对康德来说,一个不纯粹是分析的先天判断之所以可能,只是根据这一假  相似文献   

10.
在康德看来,感觉的纯粹形式和知性的纯概念都是构成先验主体的元素。为了在笛卡儿的天赋观念说和洛克的经验主义之间采取折衷的立场,康德提出了先验主体的形而上学假设来作为解释人类知识的理论基础。从现代科学哲学的观点来看,这先验主体作为形而上学的一个假设,无非就是一个“不可观察到的实体”。事实表明,这个不可观察到的实体,在实证科学中业已为自己赢得了一席地位。借助于对科学进行认识论的分析,我打算指出康德命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对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的“时间”概念进行了存在论的解读,认为时间在其本质上是指它自身的纯粹激发,而作为纯粹的自身激发,它就构成了主体性自身的有限性本质。这就是说,作为纯粹的自身激发,时间只是一种有限的纯粹直观,而这种直观正是纯粹概念(知性概念)的基础。其次,本文还分析了有限自身的时间特征。由于这种时间特征原初作为预先发生的“前-构成”被包含在一切认同之中,所以,纯粹感性(时间)和纯粹理性都应被包含在这同一个本质的统一性之中,由于这个本质,才使得人的主体性在其整体性上的有限性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康德图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德的图式说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是十分重要的理论。这一理论提出了感性与知性、个别与一般、直观与概念的联结需要一个“中介”,主客体的统一需要一个结构和途径的问题。康德通过这一理论,说明了直观如何被包摄于概念之下的问题。康德找到了人类不同质或不同类的认识的联结方式,把主客体的统一置于一种具有内在结构和内在机制的必然联系之中,呈现出主体对客体的建构具有一种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和方式,并力图说明和解决认识过程中的能动飞跃和主体价值实现方式等问题。尽管它包裹在唯心主义的形式之下,但由于它的重要性,才不…  相似文献   

13.
在荀子看来,命名是在把握"实"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了说明人如何把握"实",荀子运用了一种类似于康德先验认识论的方法。不过,与康德通过先天纯形式综合感觉材料的做法不同,荀子是通过"心"来统合"五官"提供的感觉材料的。而"心"之所以能够统合"五官",乃在于它是一种"通感"。以康德为坐标系,荀子的"心"之"通感"既属于感性,也属于知性。  相似文献   

14.
《纯粹理性批判》中想象力的定位是康德学界的一大难题。本文认为,要解答这一问题,须重新思考两版《纯粹理性批判》中想象力概念的不同之处。康德在第一版对想象力的"主观演绎",实质是对亚里士多德经验想象力所进行的"先验"改造。第二版的改动则说明,康德意识到,从亚氏想象力推知出的先验想象力,仍缺少必要的先验规则。深入理解相关问题,则须内在地引入休谟想象力概念,以分析康德对先验想象力的推导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想象力的疑难在于康德未能区分经验想象力与先验想象力在综合规则上层次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陈志远 《现代哲学》2005,1(1):111-120
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基本问题。可能性问题是先验真理问题,而综合正是回答先天综合判断真理问题的关键。本文对康德综合概念的四重含义进行了考察,它们是逻辑学的综合概念、认识论的综合概念、方法论的综合概念、存在论的综合概念。本文对相关的分析概念进行了连带的考察,但是同时指出综合概念是整个批评的基石和线索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将先验感性论与先验逻辑并置。在这一看似并无深意的结构安排下,菹含着康德对Asthetik的特殊定位。即当先验逻辑在对先天综合判断的先验综合中、强调这一综合的逻辑方式时,先验感性论也有其不同于逻辑方式的另一种综合方式,即asthetisch方式。而这第一批判中潜在的综合方式在《判断力批判》中获得了主导地位,并展示出自身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把黑格尔逻辑学置于康德先验逻辑这一背景下加以考察。康德先验逻辑面临的关键任务之一是如何揭示出纯粹概念的完备体系,为此,康德采取了"形而上学演绎"的进路,其实质是一种反思方法。在黑格尔看来,反思方法与纯粹概念的"无中介性"本性不符,他提出了辩证逻辑的方案,力图以合乎纯粹概念本性的方式完成康德未完成的任务。黑格尔的具体做法是从没有任何前提和预设的初始概念出发,严格地演绎出其后的所有概念。而这种以自否定的方式自生成的逻辑乃是一种自由的逻辑。  相似文献   

18.
康德的文本表明康德在自由概念上区分了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康德消极自由的基本内涵是意志的实践法则独立于经验质料的先天形式;而先验层面的分析则表明康德消极自由指的是独立于自然因果法则的自由因果性。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康德自由观念内在的融贯性和统一性。相比于伯林两种自由概念的经验性本质,康德自由的先验特性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这种差异应在康德与伯林迥然不同的哲学背景之中予以把握。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尝试认证,情感概念作为一种内在的沟通,不只是要将知识领域和道德领域结合进来,还蕴涵一种将被分梳剥离的“感”与“情”统一为一体的要求.正是这一整体的要求,使得康德对纯粹审美判断的阐明显示出双重的转向,即由先验的过程之外转向先验的过程之中,以及在这一基础之上的由“思”向“感”的视角转换.它使作为整体样态的情感获得其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20.
卢春红 《哲学研究》2015,(2):67-76,128
本文综合了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中有关"反思"概念的不同论述,主要分析了康德反思概念的三个不同层面内涵,即反思概念与主体的关联,先验意义上的反思以及反思性的判断力,由此显示出康德反思概念的独特之处:其运思时的由感而思的特性。这一特性,不仅让康德的反思概念与黑格尔的反思概念有了不同的指向,还显示出其对当代西方哲学的意义。这同时也意味着,当反思概念与判断力相关联,与感性的角度相关联,从而通过自身进入主体之时,它也是通过自身走出了主体,进入生活世界之中。由此,反思概念就指向了对自身的消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