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馨 《四川心理科学》2014,(6):138-138,109
李清照是一位将婉约词推向极至的杰出词人,她享受过幸福,也饱经过苦难。她的一生经历了千回百转,跌宕起伏。  相似文献   

2.
著名女词人、词论家李清照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词中皇后,一生著述较为丰厚,有四十余首词作流传于世。本文以题材为标准,试将李清照词作进行大致分类。  相似文献   

3.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李清照——这一女词人,以其才思、学识被后人所研究、传唱。其坎坷多舛的一生,我们通过词人不同时期的作品可见一斑。李清照的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前期的词作反应其少女时代的羞涩怀春和纯洁的伤春悲秋;中期与赵明诚结婚后,有初为人妇的甜蜜,短暂分离后的轻忧离愁和不尽的思念;后期因经历了"靖康之变",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词的内容多为悲伤凄凉之作。  相似文献   

4.
秦长栓 《美与时代》2014,(9):111-111
李清照(1084一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的生平和创作,以南渡为界,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她的后期作品,多表现伤离感乱、凄楚哀苦的心境和悲痛前的感情,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声声慢》是她晚年代表作品之一,为历代读者所欣赏。它有多种审美特质,很值得反复诵读。  相似文献   

5.
邵敏 《四川心理科学》2014,(18):143-143
杨海明先生把李清照评之为最能代表南宋前期普遍存在之感伤情绪的词人。其词在20世纪成为词学研究的热点,许多专家学者把这个女词人划入一流大家词人的行列。但在中国古代对李清照词的重视和评价存在重大差别:宋、元时期褒贬兼具、局部称赏;明代、清初则被一致推许为婉约词之正宗、甚至冠绝第一这是与明代词坛以诗庄词媚、婉约豪放为标准来品评词作密切相关的;然而在清代中后叶,中国词学进入了高度发展,并对词的艺术规律的认识空前深入的时期,李清照的词史地位却落到了历史的低点。对于李清照的历史定位也是众说纷纭,本文拟将以张伯伟提出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和“意象批评”的方法分析李清照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浩瀚联海中,巾帼所作联对为数不多,但也不乏精品佳作,读来别有一番情趣。南宋杰出的女文学家李清照,词写得绝,联也撰得妙。她撰过这样一副妙联: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  相似文献   

7.
一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前期作品中,有两首著名的《如梦令》词。它们给读者描绘出了一位活泼可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青年女性形象,表现出了她那纯美的内心世界和高雅的生活情趣,被誉为“两颗罕见的明珠”。①《昨夜雨疏风骤》乃其中之一。原词如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南宋著名女词人。她为丰富我国诗词创作,发展我国诗词理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她的词流传至今的约四五十首。虽然数量不多,但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明代杨慎说她:“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观)、黄九(庭坚)争雄,不独雄于阁也。”  相似文献   

9.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对菊花情有独钟。李清照的四首菊花词,不仅体现出一种深婉娴雅的品格特征,更凝结着词人所独具的女性美的高洁气质。从浓情缱绻的《醉花阴·重阳》、典重古雅的《多丽·咏白菊》,到由沉郁到豁达的《鹧鸪天》,再到声情幽咽的《声声慢》,菊花意象伴随着李清照含蓄蕴藉的审美情感体验,昭示着词人生命情感历程中从思妇情结到遗妇情怨的心态变化,既表达了其个人的爱情悲喜和精神追求,又体现了超越一般闺门女子的家国忧思之情和文人逸士般的豁达、圆融境界。李清照以其独特的女性情感和本真女性的笔墨,抒发着独具女性美的情绪与忧愁,展现出女性独有的特质,书写了女性自己的心声。  相似文献   

10.
正"于书无所不窥,于学无所不闻",这是世人对清代女学霸王贞仪由衷的肯定。她入选美国畅销书《勇往直前:50位杰出女科学家改变世界的故事》,被世界上最权威的科学学术期刊《自然》称为"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的女性科学家"。但让人折服的是,除了拥有世界级顶尖科学家的身份之外,她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1768年,王贞仪出生于一  相似文献   

11.
在南京师范大学的院内有一"贻芳园",园内立有吴贻芳先生雕像,还建有"吴贻芳纪念馆".纪念馆里陈列、展出了吴贻芳先生的生平事迹,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吴贻芳曾任中国基督教协进会执行委员会主席、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名誉主席等职,是一位里程碑式的知识女性.她不仅是中国第一届女大学生,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大学女校长,第一位女生物学博士,而且还是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第一位女性.当时的人们对她肃然起敬,今天的人们对她深切缅怀……  相似文献   

12.
易震吉,字起也,号月槎,上元(今南京)人.生卒年不详.著有《秋佳轩诗余》12卷,收词1180余首,"是明代词史上存词最多的词人,又是明代词史上少有的专力为词的人,然而却是被文学史家、词论家及选家所遗忘的词人"[1].赵尊岳在其选编的《惜阴堂明词汇刊》中评易震吉"词笔取径稼轩一流,力求以疏秀取胜,虽不能至,犹较颦眉龋齿、强增色泽者为善矣".在南洙源为易震吉《秋佳轩诗余》所作序言中,也言及易震吉不仅"好读余乡先进稼轩长短句"、其词"肖稼轩",又说易震吉词作中"柔婉绵丽,一往情深,绮语新声,莺鸣百啭,金荃逊美,兰畹轮香,月槎似轶稼轩而上之",可见其词作风格虽肖辛弃疾,却也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3.
正她站在十米跳台上,娃娃脸,大眼睛,乖巧可爱,她以完美的跳水动作,获得了439.25分,为中国代表团拿下了里约奥运会第20枚金牌。网友称她是"跳水赛场上的博尔特",BBC评论称她的表现简直逆天,跳水权威教练周继红则豪言:"世界上女子十米台还有谁能跟她比?"她就是被誉为下一个"跳水皇后"的中国跳水"梦之队"运动员任茜。第一次出战奥运便拿了金牌,还是中国奥运史上第一个00后冠军。  相似文献   

14.
季祝平  孙立 《学海》2001,(6):134-137
两性关系无疑是宋词最重要的表现内容.词这一文体,常常采用"代言体"的表现方式,精心刻画主人公内心忧喜交加、极为细腻的矛盾心理.在词人的诉说中,离情别绪,"善写愁者"构成了宋词的基本情调.在"专主情致"表现的同时,客体的审美描述成为词人创作自觉的重要艺术标准."咏物即咏怀",即构成宋词艺术的主要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5.
郑永华 《中国道教》2008,19(1):44-45
姚广孝是元末明初杰出的僧人,同时在文学、科技、绘画等方面也有非常杰出的表现,更由于他在明成祖争夺帝位的"靖难之役"中起过非常关键的作用,<明史>将其班于"靖难功臣"之首,明史专家商传先生称赞他是"明初著名政治家",日本学者甚至誉之为"缁衣宰相",因而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多见的著名人物.  相似文献   

16.
王从友 《天风》2011,(5):49-51
2008年9月,在刚刚顺利举办完奥运盛会的北京,在亮马河联合国驻华机构总部,联合国驻华机构项目协调员马和励先生向一位普通女性--一个名字叫王芳的人颁发了"服务残疾人事业杰出人士奖",以表彰她对脑瘫儿童康复事业的"长期的投身、服务和奉献"。当时获得这一殊荣的,全中国只有五个人。可是,你知道吗?王芳是一位我们主内的姊妹!  相似文献   

17.
刘伟 《美与时代》2007,(7):93-95
《林泉高致》是中国绘画史上一部系统完整的山水画论.郭熙把山水画的功能归结为"快人意,获我心",使其回复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对一代仙学大师陈撄宁的研究有失公允。近代以来,由于列强入侵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中华文化经受了剧烈的文化阵痛,应对西方文化的挑战,应该说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教传统文化都顺时而化,站在"卫道"的立场上,开始对其传统文化进行革故鼎新的现代转型工作,出现了"新儒学"、"新佛学""新道学",作为道教界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和理论大师,陈撄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不容低估,从三教文化现代转型的视野来审察,他与一代新儒学大师冯友兰和新佛学大师太虚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于诸多方面都有着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
扎哈·哈迪德是著名的女建筑大师,她在建筑界被称为"女魔头",她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解构主义特征,让人过目不忘。她追求自然,创造透明和流动性,指导城市的建筑走向未来。文章以中国北京银河SOHO为例,深度解析扎哈·哈迪德的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20.
"一代画魂"潘玉良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艺术成就较高的女艺术家。她的作品众多,感染力强,充满浓郁的东方色彩,意蕴深长,独具魅力,形成了她个性鲜明的绘画语言符号。她长期致力于中西绘画的融合探索,形成了"合中西于一治"的艺术风格,享誉中外。20世纪初期,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冲击,新艺术革命到来,潘玉良作为少数接受美术专科学院教育的女性,又先后两次留学法国,凭着对艺术的热情,对祖国的忠诚,创作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作品。她的创作题材多表现女性主义,尤其以自画像和女性人体盛名,潘玉良是一位女性主义画家,她从不同角度更深层次地探索了女性主义艺术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