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春,是一个美好的字眼。看到春字,人们就会想到春天,想到和煦的阳光,温暖的春风,细腻的春雨,碧绿的春草,绚丽的春花,想到朝气蓬勃的孩子、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想到爱情,想到许多美好的事物……那么,春字是怎么产生的呢?有人把简体字春拆开来,拆成三、人、日,说春就是三个人在晒太阳。这是一种有趣的说法,看似多少有点道理,却  相似文献   

2.
灯谜中的春     
正在谜语百花园中,一些含春意的灯谜,芬芳吐艳,充满着浓浓的文化气息,猜射起来,别有一番意趣。谜底为"春"的字谜,其蕴含的汉字形态结构特点一般都非常突出。比如谜面"三人同日来,喜见百花开",前句是用拆字法将"春"拆成"三、人、日";后句是会意,轻轻点出春的特征,一气呵成,耐人寻味。再如谜面"为人要一日三省","一日三省"典出《论语》:  相似文献   

3.
野趣     
正当春天抖落身上的严寒,将一扇大幕开启,你会发现她的层次感是如此分明。先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你慢慢往前走,翠柳依依,桃红杏白,"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你再往前走,莫要回头,"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那葱葱郁郁、无边无际的绿啊,染了塞北,也醉了江南。这一路的风景,招呼着人们,走出户外,踏青也好,赏春也罢,翠峦叠嶂,平畴深谷,那些怒放的生命岂止迷离了你的双眼,能不震撼你的心灵?与别人放开脚步春游、满含欣喜赏花不同,我会带着渴望而好奇的目光,循着春天的足迹,  相似文献   

4.
汪维藩 《天风》2009,(6):56-57
(二十九)不放春归 1984年在杭州领春令会,会间走到思澄堂左首一家音像店里,买了一盒"五四"音乐家作品的磁带.其中,我最喜欢黄自为白居易<花非花>所谱的曲,以及王灼的<登楼赋>(作曲家佚名).王灼是南宋诗人,面对个人和家国的伤感情怀,呐喊出高亢的"不放春归".上片大意是:别为春日将尽哀伤/我举杯试把春天留住/我询问春天它却无语/竹簾卷处只见西山一片阴雨.接下去,王灼进入了一个升华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春之声     
王飞 《天风》2004,(3):13-13
经过了冬天的蛰伏和对春天的希冀,我们进入了春天。春之花,春之雨,春之雾,春天的小草,春天涓涓的小溪,潺潺的流水;映入眼帘的是山绿,水绿,田野绿油油的一片,直绿到人的心田。  相似文献   

6.
春到了     
任兴金 《天风》2006,(10):40
阵阵和风吹绿了神州大地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唤醒了沉睡已久的大地,北归的大雁列队告诉人们:春天到了,醒来吧! 是的,春到了,你看人们脱去旧衣,换上新装,在昂首仰望。作家曾喻春“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是的,人们在接受这至高无上的“母爱”。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12月7日上午,上海玉佛禅寺于觉群楼三楼会议室举行了"弘扬宪法精神·加快法制上海建设——2014年玉佛禅寺"宪法宣传周"学习座谈会"。座谈会由玉佛禅寺寺务处主任长春法师主持,玉佛寺全体法师参加。今年的12月1日至12月7日是上海市第26届宪法宣传周。本届"宪法宣传周"的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制文化,加快法制上海建  相似文献   

8.
转眼又是莺飞草长、杂花生树的春天了。今天,我们迎来的,不只是星回斗转的自然之春,也是祖国繁荣的春天,美育和素质教育的春天。党的十六大是我们美育和素质教育之花盛开的强劲春风。十六大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巨大意义,把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摆放在重要的地位,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我们教育事业的根本目标。在这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业中,美学、美育、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在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立足中国的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继承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吸取…  相似文献   

9.
正浩如烟海的宋词,描写春天的不胜枚举,读着宋词,一不经意就走进了或美丽烂漫、或多感多愁的春天。张炎眼里的一枝春,分明是雪后梅花展露的笑靥:"融融向暖,笑尘世、万花犹冷。须酿成、一点春腴,暗香在鼎。"曾纡也不忘赶热闹,在繁盛的东苑梅林:"靓妆微步,攀条弄粉,凌波遍寻青陌。"直惹得:"暗香堕靥。更飘近、雾鬟蝉额。"  相似文献   

10.
第三地     
现在有个新词"第三地"挺流行,这是一个舶来词,其含义是,人们日常除家庭和办公室之外的第三个经常光顾的地方,多为酒吧、咖啡馆、私人俱乐部等处。它像家和办公室一样重要而不可或缺,人们要在这里社交、叙  相似文献   

11.
两岸教会的交流阶段可用三"春"来形容,从过去的"春江水暖",到现在的"春暖花开",及将来的"四季如春"。应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中国基督教协会的邀请,魏悌香牧师和欧阳家立长老率领的台湾基督教联合参访团于3月26日至31日对北京、南京、上海、福州四个城市进行了参访,这是两岸基督教界继  相似文献   

12.
电视论坛     
正11月26日,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举行三场电视论坛。与会嘉宾围绕主题"文化之道"、"天人之道"和"养生之道"各抒己见,深入挖掘道教文化的历史沉淀,阐释道教思想的现实启迪,为观众带来了丰厚的思想文化盛宴。  相似文献   

13.
一、四旬期教会礼仪年的四旬期始于圣灰礼仪,直到圣周四的晚上,开始复活三日庆典时结束。四旬期或封斋期的英文字是Lent,来自于中古英语Lente和德语Lenz,意思是“春天”(Spring)。显然,人们在春天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清理土地,准备播种。如此,对于我们来说,四旬期则成为  相似文献   

14.
正"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这话说得在理,春天万物苏醒满目葱茏,正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踏青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在青山绿水间陶冶自己的情操。所以,历代文人墨客更是与踏青结下了不解之缘,吟诗作赋,为春游大抒雅怀。踏青,古时也叫行青、探春、寻春等,古人在春季里都有踏青游乐的习俗,人们聚亲约友,趁大好春光到郊外游玩,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踏青之俗  相似文献   

15.
翻开历书,细心的人们一定会发现,阳历2004年是农历甲申(猴)年,闰二月,且正月初四(阳历2004年2月4日)和腊月廿六(阳历2005年2月4日)都是“立春”,即民间俗称的“一年两头春”或“两春”。在我国农历中,与此相类似的还有“闰八月”、“同春”、“盲春”等现象。关于农历闰月及各种特殊历法现象,我国民间有诸多说法,如“闰八月是灾年”、“马年无春是寡妇年”。“双春、同春年成好”等。这些说法有道理吗?要科学地解答上述问题,必须先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历  相似文献   

16.
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人们自然会产生一种对春天回归的祝福和万物兴旺的祈望。面塑艺术则理所当然地成为这种祝福的主要手段和心灵表现天地。面塑使习俗成为一种充实的文化,习俗又为面塑的发生和发展提供土壤和空气,最终使民艺和民俗成为一种文化整体。  相似文献   

17.
留白的荼蘼     
正古人是不大喜欢荼蘼花的。概因其花期特晚,每每在春尽之期。荼蘼开后,那生机勃勃、满怀憧憬的春天就结束了。苏轼说"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稍有怨怼,清人潘榕的"开罢荼蘼花一架,换了愔愔浓绿"更是凄苦尤甚。开到荼靡花事了。想来人们是喜聚不喜散的,便把这满腔的幽怨算在了荼蘼头上。《红楼梦》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便是明证:群芳集于怡红院,抽花语为戏,"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牡丹、"莫  相似文献   

18.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是旧社会贵州地瘠民贫的真实写照。大山煤矿的创建者、回族穆斯林企业家李才斌的家就在贵州省西北部威宁县一个叫"大山"的地方,他家  相似文献   

19.
春盘 我国自东晋时起,人们在立春这一天用罗卜、芹菜放置盘中送人,表示贺春,叫做“春盘”。 挂青 唐宋时,人们在春天用新鲜草叶,插在保护酒瓮的竹笼上,叫做“挂青”,也叫“播篨(ch)”用以表示吉祥。如,白居易诗:“一瓮春醪新插篨。”  相似文献   

20.
正"竹香满幽寂,粉节涂生翠。"竹文化是中国特有文化。竹子笔直、挺拔、青葱翠绿,象征着高洁、虚心、坚贞等品格,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古今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咏竹对联,读来妙趣横生。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十分爱竹,深得其高风亮节的清韵。他吟出的"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