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月清风 《天风》2008,(24):37-37
大约两千零九年前的那个夜晚,在中东巴勒斯坦旷野的牧场上,几位牧羊人正围坐一圈,守护羊群。突然,寂静的夜空传来天使的歌声,震耳入心。牧羊人又惊又喜,惊的是,声音来自天籁;喜的是,这天籁之声是一个大好的信息——人类的救主降生了!茫茫天地间,一惊一喜中,几位牧羊人将这佳音传开,一轮皎洁明月默默地见证着这一切。  相似文献   

2.
花落的姿势     
正八月桂花香。读到有人描写桂花飘落的句子,"金色的花瓣飘落一地",不由得想到了花落的姿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一直用"花瓣飘落",甚至"花瓣凋零"来描绘所有花落的姿势的,包括桂花。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一篇文章,其中的一句话我记住了:"春天的花,是一瓣一瓣飘零的;秋天的花,是整朵整朵萎谢的。"这是我第一次读到说花落在不同季节有不同姿势的文字。  相似文献   

3.
风吹云动     
正住高楼的一大坏处,就是听不到雨声风声。以前住平房,听到"哗啦、哗啦"的声音,抬眼一看,树叶都在跳舞,哦,起风了。听到急骤的"嗒嗒"声,或是细微的"淅沥"声,抬眼一看,窗外全是湿湿绿绿,哦,下雨了。现在坐在窗前,外面只有一方天空,或灰或蓝,要看造化。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感觉     
接到电话的当儿,我正伏案草拟一份重要的工作资料。突如其来的电话,令我心头一惊。电话那头保姆的声音急促:2岁的儿子感觉不大好。"乔安好像很不对劲,"她说,"他没有发烧,但是神情萎顿,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相似文献   

5.
"真主至大!真主至大!"在外地生活多年的我,回到了自己久违的故乡,午后清真寺喇叭里传来了抑扬高亢的"邦克"声,这声音把我带到了二十多年前的故里。  相似文献   

6.
正繁花过后,必是花朵的枯、谢、落。那么,花朵能否永不枯、永不谢、永不凋落呢?按照自然规律,当然不会。其实,花落是为了花开。如果开出的花朵永不凋落,那么所有的枝头必定都挤满了花朵,后来的花朵又开到哪里呢,又哪有枝头立足呢?花落,正是为了腾出位置,让后来的花朵,让来年的花朵,开得更艳、更美。是啊,我们都有这样的一种心理,见不得花落,总认为"落"是一  相似文献   

7.
生命的姿态千变万化,让人难以捉摸。然而,就在这或卑微渺小或高贵强大的众生百态中,总会释放出一些余音缭绕在我们的心灵深处,让我们对生命肃然起敬,让我们参透生活的真谛,那是牵动心灵的天籁。无论是"清泉石上流"抑或是"鸡鸣桑树巅",无论是"穿林打叶"声,亦或是"惊涛拍岸"声,它们都或多或少地折射出人生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这些宁静恬淡或激昂的声音给人们注入新的生活的激情与动力。叶子落地的声音让我们懂得了生命重在奉献。当叶子扑向大地怀抱的那一刻,我想它肯定是满含微笑的,  相似文献   

8.
不论人们对雅乐与郑声的态度如何,有一点无可置疑,即雅乐与郑声都表现一定的"情".<乐记·乐本篇>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这里有两点需注意:一是音乐源于人的内心,由于"情动于中,故形于声";二是音乐是对声音运用艺术手段修饰的产物,即"声成文谓之音".  相似文献   

9.
晚上10点,隔壁又传来了父亲的敲墙声,错落有致的敲击声在静谧的夜里显得格外动听。墙的另一边,儿子听着这熟悉的声音,脸上出现了一抹会心的微笑。一旁的儿媳妇不乐意地说:"又傻笑了,在我跟儿子面前,从来没见你这么高兴过。"  相似文献   

10.
万小明 《天风》2005,(11):44-45
我奉父子圣灵的名把水洒在父亲的头上,父亲响亮地应了一声“阿们”,这混厚凝重的声音是那么有力,那么雄壮,这声音发自于父亲的肺腑,这声音,是父亲生命中跳跃的最完美的音符——  相似文献   

11.
他从出生起,就听不见任何声音了,到了上学的年龄,还不会叫一声妈妈。  相似文献   

12.
流光溢彩的院宇 桃红柳绿的春天刚刚来临,南海观音的道场普陀山,早已经到处是摩肩接踵的游客和香客,游完“三大寺”后,我真想找一个与静思文化同步呼吸的地方,清晨,终于在正趣山的西北隅找到了…… 从新码头北部攀登石阶,山道两旁绿荫蔽日,碧草如茵,红的、黄的、白的……各种各样的山花点缀其间,散发出氤氲香气,令人赏心悦目。四周静极了,时而传来一两声啁啾的鸟鸣。约行五分钟,峰回路转,耳边响起“丝-丝-”的声音,如银帛在风中飘动,如清泉轻拍着山崖。抬头看,是一位老者正在打扫着石径上的落叶。原来寺前的老樟树在抽出…  相似文献   

13.
正入冬,寒风乍起,花叶飘落,一片萧条。我的阳台上的花凋零了,却不妨碍我远眺,看那难得的冬日碧空,手执一书,遐想,冥思。《小窗幽记》中写道:"水流任意景常静,花落虽频心自闲。"这句极好,在这个纷杂的社会,人心总是焦虑浮躁的。做不到心止如水,总想着飞黄腾达,却又不愿意全力以赴。细细品味这两句话:流水是随意的,而景物是时常静默的。花开即有花落,凋零是自然规律,心,应  相似文献   

14.
稻田听蛙鸣     
正初中时,我读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当时对这些经典好句,不太在意,也从没想过静下心来去听蛙鸣。直到某日,我正在郁闷时,突然从稻田传出几声蛙鸣,这是美好前戏,胜过任何一道餐前甜品。我赶紧推开窗,只为等一片蛙鸣经过,让我仔细聆听。这一听,不大要紧,慢慢拂去了我内  相似文献   

15.
用声一电防御性条件反射的方法。对42只具有不同早期听觉经验的大鼠的声音时程分辨行为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大鼠具有一定的分辨声音时程的作业能力,出生后早期的音乐暴露,能够明显增强大鼠分辨声音时程的作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那天下午5点多,我正在电脑上敲一篇文稿,电话响了,一接听,却没有声音。我连喂了几声后,电话里传来了颤颤的声音:“妈妈,我这次数学考砸了,真的,特别特别砸!妈妈,我怎么办啊?”女儿的声音哑哑的,还带着点哭音。  相似文献   

17.
古时无镜,常常以水为鉴,临水照人。以水为鉴,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水必须静,水静方能鉴物。现时做人做事,一个重要的境界也是"静"。人静才能观心,人静心不浮,静心能明理。于是有了"以静制动"、"宁静致远"、"清静以为天下正"等词语来佐证。  相似文献   

18.
吐娅 《美与时代》2013,(1):57-59
《黄土高原的村庄——声音·空间·社会》是一本介绍黄土高原一村庄米脂杨家沟村的典型民俗志。井口淳子在撰写本书时是以"声音"为切入口引出村落的历史和村民的空间认识问题的。由于相望的"山"和其间的"沟"形成的"V"字形空间,还有建筑在山上的窑洞,也塑造了黄土高原村落独特的声音环境,具备了村中发出的声音能为整个村落所共有的条件。新中国成立前有三种声音是村落整体的象征声音,分别是大钟、牌楼的铃和庙里的钟声。1966年后,代表村庄的象征性声音"牌楼的铃"、"大钟"消失了,"道教音  相似文献   

19.
正前段时间,有一位记者在飞机上做了一场测试。他发现大多数人在飞机上都昏昏欲睡,只有几个人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书或者报纸。记者走到一位老者面前说:"大家几乎都睡着了,为什么您还这么有精神呢?"这位老者"哦"了一声,抬起头坏顾四周后说:"原来大家都睡了,我都没注意到,这样我翻书的声音要小一点儿,免得影响他人休息。"记者听完后有些惊讶,很快与老者攀谈起来。原来,这位老者平时忙于生意,出差的时间非常多。他想利用旅途的时间多看一些书,  相似文献   

20.
饮食行为包含个体对饮食的风味感知、口感评价、情绪感受、个人饮食偏好以及外显的进饮动作等一系列心理与行为过程。研究相继表明:声音主要通过影响人们对饮食的感官感受性与喜好程度来影响饮食行为。饮食行为中的声音信息包括内感受性线索(Interoceptive cues),即个体与饮食的交互音(如咀嚼食物声、吞咽饮品声,制作与准备饮食过程中的声音等);外感受性线索(exteroceptive cues),即环境音(主要指噪音)与背景音乐。行为研究结果普遍强调认知因素在声音与饮食间所起的作用,如注意的分散与转移、跨通道联结(匹配性效应)、期望与回避(潜在的音画效应)等。而神经科学则以"听-嗅-味"为突破口,从"多通道整合"的角度为理论间的争议寻求更为清晰的证据与潜在的内部机制;与此同时,情绪唤醒、躯体标示(内隐联结)与具身认知视角有望成为新的理论整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