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问:何谓中国现代伦理学? 答:所谓中国现代伦理学,首先是基于对"工业-市场-信息"的现代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对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现代人特别是现代中国人的生存方式的一种伦理反思.它是对现代社会的现实本质和发展规律的逻辑表达,也必然包含着作为主体的现代人特别是现代中国人的情感、意志和对价值与善的追求. 问:发展中国现代伦理学的一个基本条件是要批判地继承人类的伦理道德文化遗产.怎么理解"批判地继承"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和哲学中的后现代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任何关于后现代性的讨论都要求澄清现代性概念和它基于理性的反思计划。后现代性的固有的现代主义本质起源于理性的批判、元话语瓦解的结果以及对解放的新文化观的迫切需要。与暗指一个历史时期和一种社会的现代性不同 ,后现代性只涉及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作者认为后现代性是一个不确切的术语 ,它不过是伪装的现代性。在它指对现代性的拒斥时 ,它是无意义的。只有在辩证的世界观中作为对还原论和工具理性的批判 ,它才有意义。它只是对现代性的反思计划的精致扩展。  相似文献   

3.
鲍曼以一种批判的视角和独特的方式 ,审视现代性的伦理问题。他的后现代伦理不仅仅是时间意义之“后”,还是一种对现代伦理反思意义之“后”,更是一种理论超越意义之“后”。他的《后现代伦理学》揭示了现代伦理自身的矛盾 ,指出并非可以通过在其基础之上的“织补”而解决的。启发人们深入审视现实的道德迷宫 ,开启新的思维建设天地。  相似文献   

4.
认同政治时代的正义——南希·弗蕾泽的二价正义论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行福 《哲学动态》2008,2(4):26-31
哈贝马斯在<理论与实践>新版导言提出,批判理论是一种"带有实践意图的社会理论",它不仅要联系社会历史的变化对自己的规范基础进行反思地阐明,而且要联系时代的需要解释自身实践运用的条件,因此,批判理论既是对时代的批判诊断,也是社会变革的实践因素.  相似文献   

5.
"从抽象到具体"是马克思在一百五十年前所提出来的用于研究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在马克思的经典语境中,它是指一种总体性再现现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科学的社会历史认识逻辑方法.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解读模式中它则被片面地突显为批判资本主义异化现实的人学辩证法;而在苏联马克思主义解读模式中则被泛化为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一切领域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方法.文章认为,要科学地理解"从抽象到具体"方法的真义,就必须把它放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原初语境之中.  相似文献   

6.
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既不是关于"思维和存在"的问题,也不是关于思维和存在"如何统一"的问题,而是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作为"问题"而予以批判地"反思"。哲学的"反思",并非一般意义的"对思想的思想",而是揭示隐匿于思想之中并强制性地规范人的思想活动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这就是"思想的前提批判"。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思想的前提批判是相互规定的:反思"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构成"思想的前提批判";"思想的前提批判"就是反思"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7.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性这个概念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从这个概念的原初意味来说,它体现的是对当下历史的感受,这种感受总是与一种价值判断相关联,这正是波德莱尔在《现代生活的画家》一文中所描述的一种体验。这种现代性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暴力的形而上学受到后现代式的解构与否定;当对现代性的反思与对历史进程的反省联系起来时,现代性批判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但对于中国而言,这个概念更具有一种矛盾的含义:一方面,西方意义上的现代性进程在中国刚刚展开,没有这一发展过程,中国就无法在世界之林中获得自己的地位;而另一…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代表西方伦理学史流变的最新动态,它对现代西方伦理学的超越既有突破后者的道德关怀和道德文化精神的一面,也有修正其伦理学方法论的一面.极端的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以批评和否定现代性和现代西方伦理学为主要品格,它侧重于否定和摧毁现代西方伦理学体系.温和的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以修正现代性和现代西方伦理学为主要品格,它试图重新确立西方伦理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地位.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后现代西方伦理学必须兼有"批判性"和"建设性"这两翼.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视域下的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哲学对以资本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的深刻洞察,无不体现着对现代性的批判与反思。可以说,当今全球化印证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不断扩张并推动世界历史进程的预言,马克思哲学在“现代性”问题中的天然“在场”将不断地给我们以启示。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在20世纪中后期的相遇是必然的。尽管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现代性的批判不乏许多合理的成份,但它并未超越马克思哲学。当代许多研究者都认为,马克思是对现代性进行批判性反思的真正先驱者。斯蒂芬·贝斯特、道格拉斯·科尔纳在《后现代转向》一书中指出:“卡尔·马克思是第一位使现代与前现代形…  相似文献   

10.
价值权威及其可能——从韦伯的"价值无涉"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威问题,既是一个时代性课题,也是实践中的敏感问题.在一个价值多样化的时代强调权威,要比在以往任何时代都困难得多.但是,权威的问题常常并不完全在权威本身,它很多时候来自我们对权威的曲解和"误用",其结果不仅造成了对权威的简单反对,也直接制造了价值多样化时代价值世界的困境.真实的价值多样化并不必然地排斥权威的存在,事实上,真正的权威只有在与多样价值的相互关联中才能"有深度"地建立起来.现代价值世界正是依托一种对于"合法"权威的价值认同,提供文化精神和文化生命的接续和传承,同时也以一种积极的反思和批判带来人文世界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第三代新儒家对儒学的诠释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代新儒家在儒学诠释与创新中做出了超迈前贤的成就,代表了现代新儒学发展的四个新趋向:儒学本位坚持下的思想多元化的倾向;对知识论的注重与方法论的自觉,彰显"道问学"的转向;凸显批判精神和对话意识;批判"现代性"与"后现代"的儒学重建方向的肯定.与此同时,其思想也存在着内在的紧张.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彰显了他对人类社会研究从"人体解剖"到"猴体解剖"的走向,此种逆向探索蕴含了他所坚持的历史哲学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从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演变来说,逆向建构是对顺向建构的批判和发展。作为他晚年仍在运用的一种思维方式,逆向建构是针对顺向建构的,通过对认定的命题或学说的反思批判从而达到重新创建。反向建构只是逆向建构的一种,逆向建构还包含非反向的其他种类。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文艺批评中有着明显的逆向建构,后续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逆向建构也有呈现,总体上大致有三种形态:马克思和恩格斯侧重于社会历史,对文艺批评进行历史哲学的反思批判;阿多诺侧重于美学理论,对文艺批评进行审美反思批判;毛泽东侧重于革命实践,对文艺批评进行影响现实的反思批判,他们都力图达到对文艺批评进行创新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逆向建构是文艺批评创新的有效途径,它能增进文艺批评创新的深度,也能增强文艺批评创新的自觉性和自主性,还能增强文艺批评创新的效能。具体来说,马克思恩格斯的具有深刻性、一定的系统性,但连续性不强;阿多诺的具有连续性、系统性,但也有矛盾性;毛泽东的具有时代性、导向性,但也应辩证地看待。因此,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逆向建构并不是无条件和不受限制的,它受历史前提、文艺自身及现实处境这些因素所制约。由此,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逆向建构所要达到的文艺批评创新,是历史的、审美的和实践的文艺批评活动的必然结果,不是虚历史、去审美和脱实践的任意建构。  相似文献   

13.
在目前的现代性问题讨论中,阿多诺往往被视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甚至其否定的辩证法也被阐释为一种后现代思想。这显然是以否定的辩证法和后现代思想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为依据的,但从根本上看,却不能不说是对阿多诺的一种误读。的确,阿多诺对理性以及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可以视为一种现代性批判,但是这种批判并不必然地导向后现代主义的立场。事实上,阿多诺的现代性批判乃是一种辩证的批判或内在的批判,因此其中已经包含着对现代性的某种保存和肯定。这种批判的目标乃是借助现代性自身的潜力实现自我超越,而非像后现代主义那样将现代性的要素…  相似文献   

14.
反本质主义美学并不是一个美学流派,而是一个边界模糊、理论旨归多样的美学思潮,它更多地指涉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思维态度。它在理论的最根本处对传统美学的最核心问题,即"美是什么""艺术是什么",发问并进行彻底清算。它是在哲学和艺术发生了根本变化的后现代语境中进行着的一种美学思维和观念上的革命。反本质主义美学以后现代境域中的审美现实和艺术实践的变化作为问题的起点,以变化了的后现代哲学思维模式为理论的方法论武器,对传统美学基于其上的元问题采取的是放弃的态度和立场。这是反本质主义美学的理论可能的基础,也是反本质主义美学的理论使命。  相似文献   

15.
面临后现代主义的中医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后现代思潮的目的在于对于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反思和纠正,与之相应的,中国天人合一的一元统一观念便可能使中医学成为医学乃至科学发展的终极提示。面对这种以否定现代为特征的后现代思潮,中医学仍需要补充其所缺乏的主客分离的现代理性程序,这是使其以医学这种自然科学的形象存在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反思的妙用     
有些作品,一发表就引起强烈反响:或惊世骇俗。令人目瞪口呆;或出奇不意,叫人拍案叫绝。这些作品之所以成功,因素固然很多,不过,在构思时善用反思的技巧.确实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反思,是指在构思中的一种逆反思考。一般说来,人们总是按照正常的思维路线去思索的。但是,这种正常思维路线用于构思,虽然不会闹笑话,但  相似文献   

17.
"空间转向"是一种对现代性及其人文社会科学危机进行反思的理论动向。如果将现代性从理论上理解为时间压倒空间的优先性结构及其思想动态,那么整个后现代思潮则可视为一种"空间转向"。它的主旨乃是一种以空间优先于时间的空间化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推动了知识学从以实体和给定性为依据的绝对知识(真理)向主张关系优先于实体的相对性知识、偶然性优先于必然性的情境化知识以及建构(生成)优先于给定的开放性知识的转换。而地方正是这种知识的落脚点,而且立足于生存经验的地方生产知识将成为哲学在当代发展的一个重要形态。以是观之,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繁荣复兴的中国梦乃是一种凝聚着地方生产智慧的创造,为这种创造提供知识学的支撑则构成了当代中国哲学的要务。  相似文献   

18.
胡塞尔将他的超越论的现象学哲学称作"第一哲学",强调它是一种由最终根源奠立的普通科学的开端和基础,它正是要研究那些最初的、自身包含一切存在与真理之起源的东西,即超越论的主观性.一切真正的科学都必须从这种科学中寻求它们的全部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它们的一切方法的、一切其他原则的最后来源.胡塞尔通过对哲学史的考察表明,这一思想也是贯穿于数千年哲学史中的统一动机,并且已在历史上取得了值得重视的成就.胡塞尔所提出的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正是要揭示这种超越论主观性的领域.他称这种方法是一种全新的反思方法,是彻底的纯粹的对自身的思考,是完全不同于自然态度的"非自然的"态度.但是胡塞尔在这里提供的不仅是现象学还原的"方法",而且同时还提供了一种有关现象学还原的"现象学",即现象学还原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启蒙运动开启了现代理性的圣门,同时也确定了"在场"的哲学特质。自然,"理性"、"主体性"、"自由"等术语在"现代性"那里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合法地位。然而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现代性"仅仅是哲学意义上的概念。因此,笔者更愿意把"现代性"视为福柯意义上的"一种态度"或者思维方式。诚然,作为在批判意义上出现的"后现代"概念,笔者也把其视为一种与"现代性"对位存在的"另一种态度",即"后现代性"。据此,本文主要论述了"后现代性"如何在态度上批判了"现代性"以及两者在"批判"意义上的契合。  相似文献   

20.
《学海》2015,(6):162-165
教育从现代主义走入后现代有其内在的隐匿逻辑线索,文章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如何在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中将这条线索展现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真正的反思。文章从现代主义教育入手,阐明现代主义教育的本质与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澄清对现代主义普遍性的反抗构成了后现代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进而论述去知识权威化与批判教育学构成了后现代主义教育的理论核心,最后指出了对主体性以及偶然性的高估是后现代主义教育的总体局限,其与对去知识权威化的批判教育学的再批判一同构成了对后现代主义教育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