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粒麦子     
张保罗 《天风》1996,(11):30-31
1995年正月初二下午,在兰州市山字石小礼拜堂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聚会。虽是中国传统合家团聚忙碌的时候,但小礼拜堂内却座无虚席,甚至连走道和门口都站满了人,大家怀着尊敬与惜别的感情来参加一位爱主老姊妹的追思礼拜。台前及两侧挂满了“终身侍主”、“安然见主”等各样挽幛。  相似文献   

2.
周瑞莲是彭德怀舅舅所抚养的一个孤女,彭德怀与其情同手足,假如没有意外,很可能他们会成为一对天长地久的夫妻。舅舅曾给他们定下了婚事。但不久,少年彭德怀却惜别了自己的未婚妻,从军去找穷人的出路了。瑞莲拿出两双绣着字的鞋塞给彭德怀,他打开一看,鞋上绣的是“同心结”3个字。一对恋人,就这样分别了。岂知这便是他们的永别。  相似文献   

3.
惜别     
谁在渭城朝雨中洒下留恋的泪谁在长亭古道边苦苦追问归期谁在长江楼台上眺望孤帆远影谁在桃花潭水里种下千尺深情自古多情的人啊都伤感在离别时候驿路杨柳纵折尽怎能解心中愁索红酥手,再斟满一杯黄藤酒阳关外,再难寻知心老朋友今日与君别离后惟愿明月千里同伴故人游(编辑焦秀兰佳心)惜别@吴玉晗  相似文献   

4.
周学贵 《天风》2001,(1):18-19
2000年8月5日,江苏阜宁县三灶乡小舍教会第四期圣乐培训班在“团契歌”声中结束。弟兄姊妹经过16天的圣乐培训及主里的团契,噙着惜别的泪水,依依不舍地踏上归途…… 小舍教会地处苏北农村,现有聚会信徒200人。主深爱这个偏僻的教会。选召了三位具有音乐和司琴特长的幼儿教师——徐萍姊妹、徐迎春姊妹、顾海红姊妹,使这个教会五年来举办了四  相似文献   

5.
正"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杯且举,瞿塘水阔舟难渡。天外吴门清霅路。君家正在吴门住。赠我柳枝情几许。春满缕,为君将入江南去。"北宋张先的这首《渔家傲·和程公辟赠》一词,深情款款。上阙点染饯别小宴时的情景,下阙抒惜别之情。回转如环,情致缠绵。将旅途之险和临别时的帐惘,交织一起,读来追思不尽。友住江南吴门。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历史上作为苏州的别称,自古便是江南富  相似文献   

6.
走心     
正走心,是一个时尚标签,一种价值认同,一种人生共鸣。走心,可从"心经"中感悟注释,可从"心典"中激荡启蒙。走心聚焦神魂,玄在如影随形,妙在无声无息,乘人孤独时侵入心灵,在心底泛滥;趁人寂寞时袭入心绪,在心头怒放……走心的情思,从心从情从魂,令人经受窒息呼吸的揪心牵挂,让人愿为爱坦荡支付失去世界放逐天宇的代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终不悔的才子词人柳永,"偶粉"遍天下,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浪得"奉旨填词柳三变"的"盛名"。柳词走心在情人惜别愁绪:"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相似文献   

7.
江淹《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别离,是中国文学中经久不衰的创作题材。早在《诗经》里就有“之子一,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润涕如雨。”〔1〕“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2〕这样的句子,堪称是中国送别诗的源头。到汉乐府、汉魏古诗中,送别诗日趋发展,《文选》已有送别一类。对于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而言,一生中辞亲远游、科举应试,甚至迁客贬谪等等常有发生。所谓“离群托诗以怨”,古人述别离之情的诗已成经典,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3〕、王维“渭城朝雨轻尘”〔4〕、杜牧“蜡烛有心还惜别”〔5〕等,早…  相似文献   

8.
西王母事屡见于《山海经》、《古本竹书纪年)、《庄子》、《荀子》《穆天子传》及汉魏典籍。在人们的印象中,保留得更多的是《穆天子传》中西王母的形象。穆天子在瑶池大摆宴席,宴请西王母,二人酬答赋诗,互相祝福,惜别依依。无怪陶渊明在《读山海经》里写道:“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观宇宙,不乐复何如?”在这则神话传说里,穆大于为神化的人,西王母为人化的神,我们看到一位雍容和平的西王母的形象。其实,这并非西王母的初型。在《穆天子传》中西王母自云:“徂彼西山,爱居其野,虎豹为群,放(乌)鹊于处,嘉命不迁,我…  相似文献   

9.
日子,不辜负     
正1日子,像万花筒。望进去,七彩斑斓,美不胜收。日子,也像厨间菜。做出来,麻辣咸淡,风味不一。只是,每个人,会用自己的眼光,选择自己喜欢的日子里的色彩。每个人,会凭自己的厨艺,做出自己偏爱的日子里的风味。2有人喜欢一家子聚居的日子。日子里,飘逸的,满是烟火暖暖的气息。敲响锅碗瓢盆的节奏,和着嬉闹吵嚷的配乐。有人偏爱一个人独处的日子。日子里,漫浸的,尽是孤单凄清的味道。与自己淡淡对酌,与明月凛凛对望。  相似文献   

10.
欢乐红尘     
正1喜欢逛大街。林立的高楼。纷呈的店铺。闪烁的霓虹。如水的车流……满目的繁华,百看不厌。一切,皆在红尘里,在梦一般的红尘里。脚步,走不停。眼睛,看不够。红尘印象,一遍又一遍,重复着,重复镌刻在一颗眷眷凡心之上。喜欢融入人群。擦肩。回眸。像一尾鱼,欣欣然,亦悠悠然,遁入红尘深处。  相似文献   

11.
冬天     
天冷了,堂屋里上了子。子,是春暖时卸下来的,一直在厢屋里放着。现在,搬出来,刷洗干净了,换了新的粉连纸,雪白的纸。上了子,显得严紧、安适,好像生活中多了一层保护。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床上拆了帐子,铺了稻草。洗帐子要挑一个晴明的好天,当天就晒干。夏布的帐子,晾在院子里,夏天离得远了。稻草装在一个布套里,粗布的,和床一般大。铺了稻草,暄腾腾的,暖和,而且有稻草的香味,使人有幸福感。不过也还是冷的。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受,屋里不生火。晚上脱了棉衣,钻进冰凉的被窝里;早  相似文献   

12.
正在故乡,瓦是大词。一片瓦,庇护着满村的人。其实,对于瓦,除了高举着现实,它还一头扎进中国的词汇里。瓦蓝,是一种颜色。在故乡,唯有一片瓦,为生活保留着原始的情趣。瓦蓝,更是一种乡村的审美标准。瓦蓝,在屋顶,构建了古朴的小镇。在中国,瓦是女性化的。弄瓦之喜,说的是女孩。用瓦去修饰女人,也算是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自由     
正1云,在天上飘。天,浩瀚无垠。云,飘得——要有多惬意,就有多惬意;要有多闲适,就有多闲适。风,在天地间游。天地寥廓。风,游得——要有多任性,就有多任性;要有多洒脱,就有多洒脱。不受拘束,是云的个性。放旷不羁,是风的特点。自由,是云和风共同的追求。2鸟儿,在飞翔的时候最美。飞翔的鸟儿,是自由的。自由,本身就是一种美,一种独具魅力的美。  相似文献   

14.
思念     
思念是一挂洁白的瀑布,飞流直下,势不可挡。思念是飞向蓝天的大雁,坚定豪迈,展翅勇往。思念是一湾清澈的湖水,轻波微澜,晶莹透亮。思念是一首悠扬的乐曲,缠绵柔和,幽远感伤。思念是压在心底的手帕,展开欣赏,折叠回放。思念是感怀共处的时光,沉思畅想,默默希望。思念是心底泛起的牵挂,氤氲缱绻,随风飘扬。思念@王为民~~  相似文献   

15.
过客     
时光,不断线地流逝。弹指间,便飘忽而过。临风嗟叹,太匆匆。繁华若梦,当你化为一黄土,在彼岸的终点,是否轻叹过。我们,只是时光的过客。窗外,那一轮明月,诉尽了一生的痴怨;耳边,那一曲弦音,唤起了几世的情思。一笔刻下了残年,却发现,只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我不过是流年中失落了的过客。那时,月白风清。一苇渡江,渡去了一生的遗恨。一步步走过,颓废了时间。盲目地奔跑,追逐那些所谓的"功名利禄"。越跑越快,不顾疲惫,一步步靠近。偷闲回首,却偏离了心路,太远。为了这些飘渺的事物,付出的却是无  相似文献   

16.
善是道德价值。它是私意的表达。因此,《老子》认为,善恶是非不分,需要破除。言即知识,是对事实的陈述。它有所限定,即局限性,彼此有别,因此也要放弃。有即万物。有具有主体性。有即现象,为假,不是事物的本来。事物的本来即道。作为本来的道,即本、即生。作为本的道是某种可能性,故不可说。作为生的道,未能成形,故不可说。道不可道。假的有、巧的真、善的名都遮蔽了道:事物的本来。故需要反,即还原。  相似文献   

17.
南方的庄子     
正庄子是南方的,正如孔子是北方的。南方的庄子是水,北方的孔子是山。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蜿蜒,曲折,居无定形,神动而天随,渊默而雷声。这是南方的水。而南方多水。这也是南方的庄子,而庄子属于南方。南方的庄子,在森林里潺潺流响。南方有虎,有豹,有大象,有鹿群,有犀牛,有鳄鱼,有茂密的森林,  相似文献   

18.
情语霏霏     
正多少红尘事并非不得已,多少杯中酒并未沉香醉,只为等你灯火处,共享繁华。想你的夜,寸寸柔肠。不见,一日如隔三秋;见,如白驹过隙。凭栏望,唯君他乡想故知。曾经,在花前月下承诺,岁岁有今朝,年年有此时。今夜,月上眉梢,你却沉往心底,抹不去,还锥心。草叶上的露珠,犹是你牵挂的泪。满眼青山绿水,好似你思恋的诗。春已散馨香,秋已捧来秋实。在等你的路口,雨  相似文献   

19.
时光书     
正时光,静静流过时光如河。横桥静卧。站立在桥上,看风景。影子掉进河里,激不起涟漪,随流水东逝。蚕蛹破茧,化蝶飞过去,与飞过来的蜜蜂擦肩而行,不期而遇。交换着随身的芳香,还有携带的秘密。绝对不是游戏。彼岸,花开烂漫。日落月升。水声自言自语,幽淡的月光从桥上走过,脚步轻轻。 真实,凝固在时间里心声,在壑壁吐纳,并无回音。听见,没听见或假装没听见,  相似文献   

20.
故乡的密码     
正直到今天,才知道,故乡,是有密码的。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一年又一年,盐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壤深处,然后奋力地开出一朵朵硕大洁白的盐花。打捞上来的盐,堆积成山,像从苍穹飘落的云,苍凉的土地,瞬间羽化成仙,散发着缕缕轻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湖而居的父辈,就靠着盐湖吃饭。很早以前,下盐湖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男壮劳力。一辆毛驴车,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