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晓燕 《天风》2003,(1):36-36
在医院的后花园里,有一条由鹅卵石铺成的狭长小道,小道的周围——园圃里开满了各样的鲜花嫩草。微风轻轻地吹拂着,在每一个晨光,露珠和小鸟欢快的歌声中,总能看到一个年轻的姑娘,徜徉在这鸟语花香之中,久久不肯离去。  相似文献   

2.
一个杀人逃犯亡命逃窜了整整一年,来到小镇时,他已经浑身肮脏,衣衫褴褛。饥渴难耐的逃犯在一个水果摊前久久不想离开,那摊上的橘子诱惑着他,但是他已用完了身上所有的钱。是乞讨还是抢劫?逃犯慢慢把手伸向身上携带的尖刀。  相似文献   

3.
一片当年的新树.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活力。虽已进入初冬,却很难见到一丝枯色。那团团的浓绿不逊于盛夏。严严地将枝丫包裹着,每一片叶都把绿尽情地宣泄,似乎要与这寒冷斗争,自己柔软的身躯尽量地坚硬起来,对抗着冷雾晨霜。树枝虽不粗壮,但也坚硬挺拔。通身流动着绿的热血,和树叶一样,把阳光也染绿了。周围那高大粗壮而又布满沧桑的老树,秋风一起,就纷纷收起绿装,准备融入到单调的寒冬了。  相似文献   

4.
正1"人",多像两个人的身体在相互支撑着。不过,右边的那一个似在支撑着左边的那一个。若没有这一支撑,"人"就有可能要倒下了;若其中一个离去了,剩下的这一个也难以立稳。小时候,左边的那一个肯定是我,右边的那一个肯定是母亲。过去,是母亲用她的整个身体在支撑着我。后来,母亲走了,左边的那一个换成了妻儿,右边的成了我。将来,我老了,老伴也去了,右边的那一个又成了儿女;儿女老了,又换成孙子孙女……若没有一代代人的相互支  相似文献   

5.
神不偏待人     
李雪菲 《天风》2002,(5):50-50
过去常常想到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人天生下来就出生在富裕的国度家庭,过着舒适的生活?而有人就生在穷乡僻壤,过我们看来受苦的日子? 这久久盘旋在脑际的疑难问题,现今终于有了答案。现实生活又一次验证了神不偏待人这一真理。同时想起圣经记载的拉撒路一个乞丐和财主的故事:“有一个财主,穿着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天天奢华宴乐。又有一个讨饭的,名叫拉撒路,浑身  相似文献   

6.
王飙 《思维与智慧》2010,(10):20-21
独自一个悠然地行走在南岳衡山之中,忽然看到路旁有一条幽静的小道,随意地走过去,尽头竟是一座松柏掩映的院落,门楣上写着“邺候书院”。恕我无知,当时真的不知道“邺候”是何许人也,只是这“书院”二字让我心动不已。  相似文献   

7.
正年青是一个令人神往而倍感沉重的语词。一那个小院儿郁郁葱葱,满是蓬勃怒放的绿色,树叶子在阳光下变成一片片晃动的光点儿,下雨天油油亮亮,格外绿,那些闪光的绿,紧挨着天上密布的黑云。小院儿近在咫尺,但每当我想起那一片一片浓绿,它却变得渺茫而遥远。不禁怀疑,那地方是否曾经存在过。小院儿的红色砖楼很旧,天空很蓝,云很白,人很少,树很  相似文献   

8.
玉米威武     
正六月的玉米,绿,绿得发翠,发黑,血气旺盛。大片的玉米绿,沉迷在田野里,像清澈沉在水井里,仿佛天然如此,亘古如此。阳光烤炙,玉米地上空,悬浮着雾气,有点迷蒙。明明是上蒸下煮的天气,那片迷蒙却是清凉的。在这个夏天,庄稼的处境真是水深火热,大太阳攒劲地晒,暴雨攒劲地淋;而玉米叶子挽着叶子,肩头并着肩头,一叶叶一杆杆织成绿色的帐幔,幽幽的,沉沉的。  相似文献   

9.
我到杭州工作快满两个年头的一个周末的下午,突然写下一些诗句。当时,时令已是初秋,梅子山的鸟鸣渐渐稀疏了。午后的阳光从藏密的松针和香樟树叶间侧着身子斜照在鹅卵石的小道上,煞是温馨和宁静。整个梅子山,  相似文献   

10.
正我最早认识芭蕉这种植物是在表叔家。黛瓦白墙的外面,一丛茂盛的草木向四周伸展着硕大的叶子,蔓延着鲜活的绿。表叔说,这就是芭蕉。那是初秋,表叔的背上正患着一个大毒疮,疼得他呲牙咧嘴,打针吃药总不见效。有一天,我看见一个年轻的女人来看表叔,她叫表叔把衣服脱了。表叔红着  相似文献   

11.
昨天,我5岁的女儿摔了跤,裤子的膝盖处摔出来一个大洞,女儿哭着喊着不要那条裤子了。这时候,我的母亲走过来,把女儿的裤子拿了出去。不大功夫,她回来了,只见裤子上的大洞不见了,变成了“兔子吃胡萝卜”的图案。原来,母亲请人把一片装饰图案缝了上去,盖住了大洞,绿裤子上有一个白兔子吃红胡萝卜,看上去既漂亮又可爱,女儿高兴地跑到镜子前照啊照,还摸着那兔子跟它说话呢,我们全家人都跟着她开心。  相似文献   

12.
陈爱敏 《天风》1996,(6):32-32
屋后的那片小竹园已有好长时间没有去了,这天忽然想到那边去看看。竹园虽不大,只有二十来个平方,但里面的竹子却不少,它们均匀地分布着、排列着,枝叶与枝叶交织在一起,一阵微风吹来,发出了“沙、沙”的声响。 这时,突然觉得有异样的东西顶住了脚底,我急忙挪开,并弯下腰去看个究竟。只见细泥中露着一尖尖的褐点儿,且褐中带绿,嫩嫩的煞是可爱。“咦,这不是春笋吗?”我又惊又喜。  相似文献   

13.
独自默想     
独坐窗前,轻轻合上书本,被一句朴素的圣言感动得热血奔涌,抬眼远眺那最后的一抹夕阳消失在天边,面对往事,生命有多少无奈,心灵就有多少感慨。独自走在林荫下,踩着厚厚的积叶,听着脚下沙沙的声音,仿佛远方有一个久久的期盼,等着去靠近;独自凝视童年的照片,追忆天真,发现额上已写满风雨沧桑。流逝了的季节,暗淡了的梦想,在岁月之河渐渐沉去……不知不觉改变了生活方式和节奏,把曾有过的冲动和期待远远抛下,下雨刮风,心情不再随着天气的变化而晴见多云;风和日丽,感悟不再随着季节的颤动而晴空万里。每当为生活日夜奔波而感到疲惫的时候,就渴望…  相似文献   

14.
聊寄一枝春     
正南方的冬天是绿的,春来了,并没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楼下的桂花亦送来了缕缕的清香,一如那年仲夏武汉的桂花香一样,不浓一点,也不淡一点。小区西南角的柚子花芬芳着,微风拂过,甜甜的花香在风中浮动,香满大半个院子。我喜欢柚子花,多次在花边流连,探看那绿的、鹅黄的枝叶烘托着洁白的花瓣,犹如故乡开在春天枝头的槐花。柚子花的形状和槐花不同,兴许连香味也并不一样的,但我的心,  相似文献   

15.
正好友鹏从山里游玩回来,拍了很多照片,其中最瞩目的是一棵树,一棵与众不同的树。树的下半部身子是黑的,如火烧过一般,左上部也是很惹眼的黑,如死了一般地伸展着那些干枯的枝枝丫丫,全没一点生气。右半部却是一大蓬的绿,因左边黑色的陪衬,那些绿便格外惹眼。更奇怪的是绿里还间杂着影影绰绰的红,好像是果实,但看不清是什么果,就那样羞红着脸躲在那浓密的新绿里。照片可能是夕阳将落时站在山下向上仰拍的,所以大团大团似红非灰的流云仿佛都缠绕在那树的身上,给人流光溢彩但又诡异非常的感觉。问鹏这是棵什么树,他说当  相似文献   

16.
傻子烧饼     
正那时爷爷的爹爹在老镇上经营一家烧饼铺子,还是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手艺。那烧饼用的是上好的新面粉,又香又有嚼劲。贴炉子的一面坚实,吃了耐饥;烤的一面焦黄,松脆留香。最让人赞口的是烧饼的馅,似馅非馅,柔绵多味儿。有纯甜的,甜的如蜜,小孩吃了,舔了半晌,嘴角还留着甜味儿;有葱花椒盐的,满口生津,让人久久回味;更有那表面一层烤过的芝麻,香得诱人。  相似文献   

17.
当你漫步走在绿荫覆盖花草丛生的林荫小道,走过那碧波荡漾的溪水湖畔,当你登上那山峦起伏绵延不绝的山峰,或是当你漫步在万顷波涛水天相联的大海岸边,就会有许许多多充满青春活力的画面映入你的眼帘:你看那花丛树中,一对对恋人相互偎依,低声侃谈,再看那湖水岸边,浪花飞溅,有多少青年男女正振臂畅游。还有那准备献身祖国科学文化事业的青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这话是一位智者说的,我虽然忘记了是谁说的,但它却长久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未能忘却,而且许许多多社会生活现象也总是不断地提示着我,使我明白这话是多么正确。 “善良的心”这似乎是一个道德眼界。 正是。我们知道,在任何社会里,人们总是要讲某些道德的。每一个社会都有它在较低层次上的共同道德,不超过这个层次界限,法律与道德一致。  相似文献   

19.
绿瓦盆情结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绿瓦盆。它的直径是49厘米,盆口内径是43厘米,盆底内径是25厘米,盆的深度是19.5厘米,盆内涂有绿釉,不仅光亮而且十分光滑。这个大绿瓦盆,是我父母亲在世时买的,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家里经历两次搬家、一次装修,在这三次淘汰家具家电等物品的过程中,只有这个绿瓦盆,我们舍不得丢弃,一直跟随着我们,如今还十分完好。十五年前,我家住在北京朝阳门外二条113号平房大院,离南下坡清真寺只有四五百米的距离。我家世代信仰伊斯兰教,父亲每天都要到清真寺去礼拜。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圣纪等重大传统节日,我家都要炸油香,而大绿瓦盆就…  相似文献   

20.
涤荡灵魂     
溽热的夏季,应邀去秦皇岛参加一次笔会。当我站在秦皇岛北戴河这块神秘的土地上时,仿佛一脚踏进了一片清凉的世界。联峰山是我久久神往的地方。不想说那高处不胜寒的望塔,也不想说那让人思绪涌动的观日峰……只想说的是让我更为觉得意趣无穷的下山时的那一条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