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天人关系,荀子从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性出发,对其社会分层的政治伦理思想作了哲学论证。以“礼”为核心和标准,荀子把社会分层划分为社会等级分层与社会职业分层两个层面。荀子把“礼”的功能———“群”与“分”,特别是等级差别之“分”作为社会分层的手段,以最终实现社会和谐有序的政治理想。这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价值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当前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价值目标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说法.十种一元核心价值观和十种多元核心价值观在此简要被评点.通过对社会价值目标体系结构的分析,我们确立正义为当前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价值目标,因为正义不仅是根本性的、紧迫性的、贯通性的、目的性的社会价值目标,是被普通民众感受得最强劲、最深切、最直接、最普遍的社会价值目标,而且是当前中国民众最强烈、最迫切地渴求的社会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3.
杨力 《学海》2006,(2):125-128
本文认为有关社会分层原因的功能论和冲突论论述,都旨在研究各阶层中的社会成员对与现存社会分层相应的法律秩序状态的或认同或抵触的不同反应。并从分层成因、分层结构和阶层意识几个角度分析了社会分层与法律秩序的内在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4.
迄今对城市新移民的分层研究中,大都集中于户籍和职业流动层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日益重要的方面——居住。本文以解析"居住权"为切入点,将居住权利视作市民权/公民权的一部分,并以上海的政策文本为对象,剖析新移民"城市居住资格"的获得路径与机制及其表现出来的居住权分层现象。作者认为,"居住准入资格"是城市新移民的一个新的分层标准,这一标准背后是城市政策制定者基于城市利益为导向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诉求,也是城市体制、机制互动和建构的动态过程。基于新移民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源,城市政策采取了松紧的、有限开放的居住政策。这种居住政策的安排是城市社会的吸纳与排斥机制的作用,也是与城市利益、户籍制度相捆绑的结果。与此同时,城市居住资格也成为新移民进入城市,融入城市的重要区隔。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分层标准,居住权分层已经成为城市新移民群体阶层属性差异的又一个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5.
席恒 《学海》2015,(1):80-87
面对日趋加剧的老龄化趋势及老年人灵活多样的养老需求,我国需要加快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养老服务供给路径,提高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间的适配度。本文通过对养老服务的内容、形式、制度、管理、经济、技术及养老文化等要素进行分析,基于养老需求差异的现实存在提出了满足不同人群养老需求的养老服务方式——分层养老,并探讨了分层养老实现的经济支持、技术支持与文化支持体系,以使养老服务更有针对性,提高养老服务目标瞄准率,使老年弱势群体得到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分层理论的演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强  邓建伟 《学海》2002,(4):77-83
本文将建国以来我国理论界关于社会分层的理论研究划分为五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后至195 7年为第一阶段 ,我国的社会分层在此阶段表现出阶级分层的特征 ;195 7年至 1978年 ,我国社会主要根据人们的家庭出身、政治身份、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 ,将人们按照主观意识形态进行了政治分层 ,这是第二阶段 ;从 1978年至 1980年代中期 ,我国主观的政治分层体系开始向“客观的阶级结构”回归 ,这一过渡时期可以称为第三阶段 ;1980年代初期至 1990年代初 ,中国大陆出现了贫富差距的大讨论 ,这是第四个阶段 ;1990年代至今 ,是第五个阶段 ,这一时期大陆分层研究模型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7.
走向中国特色的自反性现代化不仅具有多重自反特征,而且呈现波次效应,差异性社会应运而生。在差异性社会中,阶级流变的特点是阶层不断分层化与阶层逐渐阶级化这两种状态同时发生、动态演化。这种动态的阶级流变不但保持了原有差异社会的特点,甚至使差异社会有进一步差异化的风险。为了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我们应该进一步以良序引导差异性社会,推进社会公平,限制特权,关注中产阶级,改良工人阶级。  相似文献   

8.
张正 《天风》2008,(5):32-34
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理想目标。热爱和平、崇尚和睦、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绝对主流和个人高尚品德的修养,也是基督教圣经中基本教义的一贯的教导。我们说虽然和谐社会包含的意义及追求的目标因时而异,但“和谐社会是人类永恒的思想主题和价值追求。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和谐社会有着不同的诠释”。和谐的价值与效应被每个时代的人所认同。笔者试对基督教与中国传统和合文化思想、现代和谐社会理念、千古不变和睦家庭境界、理想和平世界美景中的关系及责任进行比较,作出对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和睦教会之重要性、合理性、指导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浅谈和谐社会中的伊斯兰教及其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社会因素复杂、社会资源丰富的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使社会的各个群体能够实现良性互动,整个社会能够表现出一种和谐的状态,社会能够实现有序的发展。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我国已有1350余年的历史,形成了广泛的“爱国爱教”信仰体系,这本身就是大团结的象征,其本质属性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一致。我们应坚持“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的圣训教诲,充分发挥伊斯兰文明的积极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和可借鉴的思想资源。伊斯兰教平等、仁慈、公道的精神“伊斯兰”一词的本意是和平。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0.
企业社会责任的诸方面内涵显现了和谐的特征,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伦理资源.同时,企业社会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共同价值目标,营造以社会责任为核心的和谐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企业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所倡导的伦理原则具有一致性.正确认识企业的社会责任,制定和完善有关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政策法规和实践机制以及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