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实践本体论。马克思正是以“实践”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才揭示了历史运动的一般规律。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在实践活动中,人们改造、认识着自然界,同时也改造、创造和认识着自己本身——他的肉体组织、思维结构和社会关系。历史无非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中的展开;历史规律无非是  相似文献   

2.
张康之 《学海》2022,(4):106-117
人的一切认知都是为了行动,而行动则是为了人的生活和生存的需要。想象是人的认知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或者说是人的认知活动的一条重要路径。在工业社会中,想象在科学认识和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遭到了排斥,只是在日常生活领域以及文学艺术活动中才得以认可。人的认知活动需要在具体的条件和历史场境中来加以理解,在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中,形成了不同的认知体系。在工业社会所拥有的认知体系中,分析性思维处于主导地位,通过分析、抽象、推理等方式而实现认识,并将认识成果作用于实践。在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能够适应合作行动要求的认知方式是与相似性思维联系在一起的,而想象则是相似性思维的构成要素和重要环节。对于人的行动而言,想象意味着创造、创新。因而,在人类历史转型的过程中,在遭遇了风险社会的时候,我们在致力于思维方式重建的任务时,需要突出想象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人的自觉活动和历史规律的辩证统一的表现庄国雄根据恩格斯晚年提出的"合力论"思想,人的自觉活动和历史规律的辩证统一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历史规律制约着人的自觉活动。每一代人创造自己历史的时候,都有其十分确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等方面的前提和条件。这些历史前提既是前一代人活动的结果,又是这一代人历史活动的舞台,制约着人们活动的具体状况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向。每一代人的活动改造了现有的历史条件,又为下一代人留下了既定的前提。其次,历史规律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得到实现。历史规律不会自行创造历史,历史是无数个人活动的"合力"造就的。总的"合力"随着人们选择的不同而有所波动,历史必然性实现的形式、程度、范围、时间也会因此而发生变化。所以人并不是历史必然性操纵的木偶或工具。再次,历史规律在人们的自觉活动中形成或产生。历史规律不仅会随着人的自觉活动而实现,而且随着人们活动的改变而产生或消失。在人类产生之前,根本不存在什么历史规律,人类产生后也不是有意识地去创造历史规律,而是通过自己活动创造或改变了历史规律赖以存在的一定条件,历史规律也就随之形成或消失。(田摘自《复旦学报》1993年第2期,原题为《"合力论"思想渊源谈》)人的自觉活动  相似文献   

4.
是哲学选择了历史,还是历史选择了哲学?答案是双向选择。社会历史的客观性、物质性决定了它能选择哲学。但是在历史选择哲学的基础上,哲学也选择历史。哲学作为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其对人创造社会历史活动的指导作用,直接地影响着社会历史发展的走向与进程,使世界各国的历史都呈现特定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5.
历史选择活动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活动方式。它表现为历史主体按照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的统一,能动地对客体(自然、社会乃至自身)进行判别、取舍、作用和创造的过程。它并非如人们通常所理解的那样,仅仅是一种主观性的认识活动,而是包含了目的、活动和可能性空间三个基本要素的总体性活动。只有从实践出发,并在自然与社会、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中,才能科学地揭示出历史选择活动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人是未完成的”,他必须建造“观念的世界”或“世界的观念”,据以解释和引导自己的活动。与此相应 ,人类历史并非“预成”,而是在人们世世代代的创造性活动中生成。作为社会生活现状由来的解释性理论和历史创造活动组织机制的历史过程理论 ,也因此有史以来一直成为每个社会最  相似文献   

7.
文化哲学:当代人类思想的主流汇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哲学:当代人类思想的主流汇聚李燕一、文化哲学的兴起及其历史必然性人与人的世界的关系问题(即人与环境、人与人的创造物、人与人化自然,人与文化传统,以及人与历史、人与人的社会等的关系之总称),在现时代,已突现为人为认识与实践中的根本性问题。它对人类既有的文明和理论观念以严峻挑战。对于人类来说,这个问题的突现及其对它的觉悟正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解决现今关于社会进步,人类自我认识、设计和实现,以及环境的改造等等任务,无一例外地有赖于对这一问题的真理性回答。对人与人的世界的关系的回答,正是20世纪文化哲学的根本性任务。所谓"人的世界",是指由人创造的、人为的世界。在现时代,人们已愈益普遍地认识到,人类正是生活于、实践于由自己的创造物积聚而成的环境中,正是这个世界决定着人的生成和发展,并能够作为主体从事各种创造性活动。这种情形既使人们充满信心,又使人们产生担扰和困惑。有鉴于此,思想家们从不同方面进行探寻,企图创造出一种正确的方法和健全的理论,以有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处理和改造生存环境,改变把世界看作在人之外的、与人对立并相互抗争的陈腐观念。这是我们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前提条件,也是文化哲学兴起  相似文献   

8.
人的心理、意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但人是怎样反映客观现实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反映现实的。在马克思看来,不仅是感觉和知觉这些直接的感性的认识,而且人的思维也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恩格斯指出,就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来说,决不能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在决定人的历史发展,这是种自然主义的历史观,这种片面的历史观,恰恰忘记了人按其本质来说,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人,自然界作用人,人也反作用于,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  相似文献   

9.
个人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统一体。然而,决定个人的本质并使他成其为个人的东西,不是生物因素,而是社会因素。无论是从时间序列还是从空间广度上说,个人都是社会的产物;个人原初的生命活动是与既定的社会环境同一的;个人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外在的社会环境所给定的。马克思在考察社会历史的发展时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  相似文献   

10.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调节人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尽管属于伦理学研究的内容,但它同人的认识活动也是密切关联的。它既凝结、渗透着人的认识成果,是人们对于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观念把握,同时又作为一种既定的社会精神力量,对人的认识活动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因为人的认识活动并非动物式的心理活动,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的意识活动,不能不受到包括道德在内的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认识具有全方位性,它不仅指向外部自然物,也指向社会客体和自身。对这些不同类型的对象,人们的认识有不同的具体方式和方法,有不同的活动过程和发展规律。社会认识论作为关于人们如何认识社会的学说,以人们认识社会的认识活动为对象,,考察其特殊的活动结构、活动方式、认识方法、进化过程和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2.
所谓社会认识论,并不直接等同于关于一般社会性认识的广义的一般哲学认识论,不是广义地以一般社会性认识为研究对象的。人的一切认识都是社会性的,广义地研究一般社会性认识乃是一般哲学认识论的任务。在确定的意义上,社会认识论是关于人们如何认识社会的理论,它以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为研究对象。社会认识论虽然并不直接等同于一般哲学认识论,却是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考察人们认识社会的特殊活动结构、活动方式、活动方法、活动规律和这种认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人们对社会的认识自己构成自己的特殊道路。因此,社会认识论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人们对“创造”就有狂热的好奇,并进而对此作了大量的探究。在宗教和神话故事里,或把创造看作是上帝的功能,或把对人类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当作神来崇拜。今天,新兴的创造学认为,所谓创造,是人们(包括集体和个人)有目的地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建立新生活的开拓性活动。创造活动具有三个重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看法。不同的世界观,在观察政治问题时,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在现代,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拥护资产阶级政策?还是拥护无产阶级政策?在阶级斗争尖锐的社会大变动时期,使得每个人非要做出回答不可。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社会大变动当然要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上来。存在决定意识。在不同的阶级、阶层、社会  相似文献   

15.
符号是由人们约定或创造出来用以指称对象的标志物,它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通常人们只是看到了它作为思维操作的工具和思想表达与交流的手段的作用,而较少注意到它的另一个重要功能:符号可以作为认识的直接起点,充当直接的认识对象,向人们的认识活动“引渡”认识者眼下并未亲自接触的客体,使人的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极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更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历史的每一进步,都深深地打上了人的创造印记。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创造,就没有社会历史,既没有值得回味的过去,也没有活生生的今天和更加令人向往的未来。创造,堪称人类最鲜艳的花朵。社会主义社会,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更高形态,它理应比以往的任何社会都更能激发、调动和发展人们的创造性。自然,尚处于初级阶段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不可能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哲学界就社会规律和人的活动关系问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讨论,现将讨论的情况作一介绍。一、在社会规律和人的活动关系问题上如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对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就是要强调追究支配人们行动起来的动机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关系,寻找人们有意识活动背后的更深刻的物质原因。因此这种观点认为历史必然性所展开的客观联系的链条是: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发展的客观物质需要和人们的利益→人们的意志和意识→人们的行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思维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而创造思维毫不夸张地可称为是这最美丽花朵的花蕊,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在人类认识过程中,思维实现着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从而构成认识的高级阶段.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活动的发展史.没有创造性思维,人类就没有创造性活动,也就没有现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和客体概念必须以承认它们的具体社会历史性为前提。这对主体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在谈到客体时,对它的社会历史性则很少涉及,揭示得也不够深刻。本文专门考察客体〈包括自然客体〉的具体社会历史性。马克思主义在阐明社会唯物史观时指出,人不能归结为意识的主体,他首先是物质实践活动的主体。主客体的基本关系不是认识活动,而是实践活动,后者构成人及其意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改造物质世界以及主体本身的实践活动是人的存在方  相似文献   

20.
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长期以来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其实,它是唯物史观的一条重要原理.恩格斯曾明确指出:“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 又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可见恩格斯是肯定普通个人对于整个历史进程的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