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提高受教育者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中国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和评价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激发美的情感,发展艺术创作的兴趣和才能。美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所谓美育,就是通过形象熏陶启迪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2.
美是人人都崇尚的一种境界,美育更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当前国家要求学校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认为素质教育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和美育的完美结合和统一.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它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美育让学生感受美,懂得鉴赏美,进而去创造美,其实,这正是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学生通过对美的语言、人物形象、意境等的感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从而崇尚美,受到美的启迪,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3.
倾听,是一种美德,倾听,是一种习惯,倾听,更是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在教学中培养孩子善于倾听的习惯,让孩子在倾听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4.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推广实施,语文课越来越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基于以上教学理念,笔者以为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发动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等为原则,开展各类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正是“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现实体现,是弥补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缺陷的必要手段,也是现阶段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要求,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学科的新型课程,比以往的语文活动课和语文活动更具综合性、实践性和自由性,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审美素质指个体在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等方面相对稳定的品质与特性.人的审美素质有三个层次:一是知美、爱美;二是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三是能够按照美的要求来塑造自身和客观世界.语文审美素质指学生通过学习一篇篇课文,逐渐形成的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审美素质的高低是一个人语文素质高低的标志.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并将语文审美素质教育落实到语文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7.
“美读”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倡导的一种读书方法。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操在读的进修表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在阅读教学中,从美读着手,通过“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形体,形乎动静”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悟出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使他们“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从而真正达到“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这也正好体现了《新课标》的规定:“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就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接受主体在解读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其有目的的个性化的审美需要和审美愿望是依靠创造性思维活动来实观。从“康期坦次学派”尧斯、伊塞尔等人的经典学说到《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的若干论断,再到刘再复的《论文学的主体性》(续篇)等一系列惊世之语,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以创造性思维多与解读与鉴赏对于文学作品的重要意义。如果把文学作品的创作称为“一度创造”,那么,审美鉴赏则是“二度创造”,而“二度创造”就是对“一度创造”进行“同质异形”的再创造,从而满足和实现受体解读的“心理期待”或审美欲望。  相似文献   

9.
文学的物象表层是由言辞构成的光色美,陆机倡导辞意双美,即文学是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刘勰追求衔华佩实,即文学兼有动人文采和充实内容.文学的物象深层是在儒家思想的教化之风运动中产生的意象美,《文赋》标举“颐情志于典坟”,即文学在古籍中涵养情志;《文心雕龙》崇尚“宗经”“趣新”,即文学在尊崇儒家经典的前提下创造新情趣.两部文论著作的哲学心理是:陆机在华亭鹤唳中与“寻找本真”的海德格尔哲学契合,刘勰在雕琢文心中与“乘物以游心”的道家哲学契合.  相似文献   

10.
刘福智 《美与时代》2006,1(1):22-25
艺术和科学各有其个性,又有着共性。“鉴赏美学”课程则是从审美的角度探讨艺术和科学,展示人类两大文化领域的共同美。这是一门崭新的美学课程,也是一门崭新的美育和素质教育课程。不过,它既不属于探讨美的原理和规律美学,也不属于诸如技术美学、工程美学、建筑美学之类的实用美学,可将其定位于对艺术美与科学美进行比较和鉴赏的一种推陈出新的美学学科。  相似文献   

11.
教育永远与人对美的事业的追求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更是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之一。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知识教育、健康优美的素质教育都充满了美。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没有这一项是不完全的。 语文教材本是“文质兼美”的,它融内容美、艺术美于一炉,从内容、形式到语言都蕴涵着美,为我们进行美育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2.
对科学美的认同,在当代科学共同体中已经是一种不争的事实。20世纪以来,爱因斯坦重申了“我同意昂利·彭加勒,相信科学是值得追求的,因为它揭示了自然界的美”(《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3O4页)。杨振宁则把牛顿运动方程、爱因斯坦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等比作“造物者的诗篇”,说明“学物理的人在了解了这些像诗一样的方程的意义以后,对它们的美的感受是既直接而又十分复杂的”。以美与物理学》,见《中华读书报)1997年9月17日)当代混饨学和分形几何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气象万千的非线性自组织的世界图形,更…  相似文献   

13.
从《音乐欣赏》到《音乐鉴赏》,从“传统的讲授为主”到“生本教育”,从教材内容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都在不断变化与发展着。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越来越感到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呢?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积极感受音乐世界的美好,每天都以积极、欣喜的态度发现生活中的美丽,努力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质,激活学生身体中的音乐元素。  相似文献   

14.
<正>文学与书法相辅相成,汉语言文学是书法家必修课。在书法作品中要呈现文章的意境美,书法艺术中文章意境美与书法线条美相契合,形成书法作品的神采美。书法家的技法学习、人生阅历、文学修养等因素形成其个性书法风格,彰显出不同的文学韵味与书法神采气象。一、文学是“土壤”,书法是“花朵”,土肥花艳古往今来,书法家的成长与文学的熏染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文学修养,就谈不上书法的造诣。孙过庭《书谱》论道:“书之妙道,  相似文献   

15.
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它既与德、智、体育关系密切,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态和教育功能。审美教育绝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它“寓教于乐”,可以起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的作用。它通过传授给学生美学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理想,并通过实践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评判美、创造美的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高尚的灵魂,美好的情操,能辨别生活中的美与丑、文明与粗野、善与恶、高尚与卑劣,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诗歌教学作了明确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古诗词教学占据着突出显要的位置,一方面,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来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文学瑰宝,需要我们去继承和研究整理:另一方面,在中学时期学好古诗词能够为青少年进一步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提高古诗词的敦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它既与德、智、体育关系密切,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态和教育功能。审美教育绝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它“寓教于乐”,可以起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的作用。它通过传授给学生美学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理想,并通过实践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评判美、创造美的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高尚的灵魂,美好的情操,能辨别生活中的美与丑、文明与粗野、善与恶、高尚与卑劣,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我们是《逻辑与语言学习》的忠实读者。通过六年的阅读,我们惊喜地发现,逻辑王国中的一株新苗正在《逻辑与语言学习》的沃野上茁壮成长,这株新苗就是:文学逻辑。文学逻辑,是与自然语言逻辑、教育逻辑、科学逻辑等并列的一门应用逻辑。它的研究对象是文学与逻辑的关系。这王所说的“文学”,主要指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这里所说的“逻辑”,主要指传统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及数理逻辑。 1981年2月出版的  相似文献   

19.
美育不单纯是一种艺术教育,而是关系到我国人才素质培养的大事.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美育是其中重要的教育目的和内容,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作为传授语言知识的英语教师应立足于讲台,向学生传播美的语言,灌输美的思想,从而感悟美,体验美,让学生始终对英语保持浓厚的兴趣,这是我们英语教师最关心的.下面我就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内容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师应注意用美来感染学生,在平时的授课中,力求通过提示、引导、点拨,让学生自行体会其中的美的所在。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在生活中创造美,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激起对生活美的追求,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