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脑认知功能及其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国内外形成了脑认知功能的新热潮。从哲学思维的角度,分析了脑认知功能研究的发展概况。首先,在科学实践基础上,人们对大脑功能侧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其次,从联系的观点出发,现在人们更倾向于双脑协同是完成心理活动的神经学基础;最后,从系统的、发展的观点出发,赫曼提出了“全脑概念”,增加了边缘系统与神经心理功能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2.
超扫描指同时记录多个被试脑活动, 以探索其社会互动脑机制的研究手段。从博弈论视角, 可区分超扫描任务中的冲突、合作与协作三类任务, 分离已有研究中未严格界定的“协作”与“合作”概念, 为超扫描研究的多人互动范式建立新模型。任务所包含协作因素的多少, 与任务是否涉及心理理论功能是影响个体脑间活动同步现象的重要条件。未来研究可结合进化博弈论等理论模型, 进一步探索合作与协作行为的差异及规范形成的心理与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超扫描技术的兴起,研究者们开始关注社会互动情境中有意识情绪感染的脑间神经同步问题。研究发现,脑间神经同步可能是有意识情绪感染在神经层面的指标。“发送者-接收者”模式的应用使得研究者们思考自我-他人重叠理论是否可作为有意识情绪感染脑间神经同步的心理解释机制。未来研究可采用基于自然情境的“发送者-接收者”模式以及“自然讨论”模式来探究不同社会因素对有意识情绪感染及其脑间同步机制的影响;未来还应构建有意识情绪感染的多模态超扫描平台,以此拓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振民   《心理科学进展》1987,5(1):44-49
心—脑—行为关系的探索是生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也是神经科学、神经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等等多种学科的交叉研究主题交会点、多种学科的交叉研究和边缘科学的形式、发展和所起作用产生的巨大力量是促进当代科学发展的潮流。然而在美国心理学界有部分学者在神经科学与生理心理学的学科交叉研究的进展中,却产生一种学术观点的分歧,他们在神经科学细胞分子水平高级实验技术的脑功能定位研究进展现实情况下感到:不少生理心理学者从心理学领域直插神经科学,忽视生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传统,必定会干扰脑-行为关系的整体理论建设,回避概念的发展而集中精力于实验只能得到简单的结论,使脑和行为关系变得暗昧无知。本文对这种观点予以评逆,认为神经科学对脑——这一心理功能器官的微观结构探索是促进生理心理学科研究主题任务解决的积极因素,不致引起生理心理学学术本质上的“危机”,甚至是赋于生理心理学术思想发展活力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5.
李亮  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5):1038-1049
羞怯指个体在社交情境下的抑制, 是个体参与社交的阻碍。近年来, 关于羞怯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增多, 学者基于元认知模型、社会适应模型、侧化脑-体情绪模型等理论, 探讨了大脑结构和功能以及几种与感知觉和注意相关的ERP成分与羞怯的关系。但当前关于羞怯认知神经科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基于上述提出羞怯的心理发展模型; 未来应从人格和情绪双角度研究羞怯, 并在开发研究范式的基础上, 加大羞怯认知神经机制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人际信任渗透在社会交互的各个方面, 是促进和维持合作的重要基石。以往研究者借助信任博弈范式, 主要探讨了人际信任的理论模型、生物基础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近年来, 研究者开始将计算模型应用于信任博弈的数据分析中, 深入挖掘人际信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将计算模型与神经影像技术结合, 加深对信任行为背后脑机制的理解。目前将计算模型应用于信任博弈范式中的研究主要针对“信任是如何形成的”这一科学问题, 未来要进一步发展计算模型方法, 结合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 应用于精神疾病人群中, 以深入理解正常和异常信任形成的心理和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7.
20 0 3年 3月 2 0日上午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成立大会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隆重召开 ,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以心理健康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为研究方向的部门开发实验室。  该实验室将在“脑—认知—心理健康”的系统论观点指导下 ,强调利用心理行为学、脑成像 (ERP +fMRI)、神经免疫与生物化学、基因学指标和神经计算模型等多学科结合与交叉的高科技研究方法和手段 ,以毕生发展为纵线 ,即以各个年龄段的正常人、心理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在基因、网络、系统、全脑直至行为的多个层次 ,研究心理健康的脑活动机制 ,重点…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脑控制论是当前資本主义国家一个值得注意的为新法西斯服务的反动思潮。脑的結构机能、生理病理的研究,对心理科学、医学科学等現代化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識;而控制論的发展,对工程技术現代化亦提供理論指导。因此脑和控制論的研究发展都是必要的,亦构成我們社会主义四个現代化中科学技术現代化的組成部分。这些研究我  相似文献   

9.
元认知是指个体对当前进行的认知活动的监测和调节。通过对元认知神经机制研究的梳理,归纳出两条研究主线:一条主线以具体元认知加工的脑区激活研究为主,主要考察元认知与认知过程的分离及典型元认知加工的共享性和特异性。研究发现元认知加工主要与前额叶有关,还涉及脑岛、顶叶、颞叶和楔前叶等部分脑区。另一条主线探讨广泛的元认知功能与广泛大脑网络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大脑的“元认知网络”的概念,发现脑损伤或病变造成的元认知功能损伤与脑功能网络有关,而非固定在某一特定脑区。建议未来的研究应重视四个方面的研究:元认知加工的具体脑区和脑功能网络,元认知神经机制的分离,元认知脑功能的损伤和元认知训练的改善作用,以及基于神经机制研究的元认知模型的建构与修正。  相似文献   

10.
医患之间的伦理难题及其解决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医患关系与伦理难题1.1 新条件下的医患关系对于医患关系 ,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揭示了其含义、历史演变、形式和内容、影响因素[1] ;或概念、演变发展、内容、模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 ] 等。界定其“定义 (或概念 )”为 :“以医生为主体的人群与以病人 (或‘就医者’)为中心的人群之间的关系。”“内容”主要分析其技术方面和非技术方面 ;“形式 (或模型 )”主要援引美国学者萨斯和荷伦德提出的三种 :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和相互参与型。“历史演变”要么按照医学发展的线索 ,要么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线索进行分析。同时分析我国医患…  相似文献   

11.
Brain death     
White RJ  Byrne PA  Quay PM  Paris JJ  Cranford RE 《America》1983,148(12):234-236
  相似文献   

12.
13.
音乐之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回顾并总结了近年来对音乐认知神经基础的研究结果,包括人类感知乐曲的音高、理解音乐的结构和意义中的脑基础,音乐家和普通人在音乐认知上的脑功能差异,以及东西方听众在聆听本土和非本土音乐时的脑活动差异,并对国内利用脑功能成像技术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研究音乐认知的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Cognitive Brain Potential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5.
The well-established techniques of the professional storyteller not only have the potential to model complex ??truth?? but also to dig deeply into that complexity, thereby perhaps getting closer to that truth. This applies not only to fiction, but also to medicine and even science. Compelling storytelling ability may have conferred an evolutionary survival advantage and, if so, is likely represented in the neural circuitry of the human brain. Functional imaging will likely point to a neuroanatomical basis for compelling storytelling ability; this will presumably reflect underlying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16.
During the lengthy and complex process of human evolution our ancestors had to adapt to extremely testing situations in which survival depended on making rapid choices that subjected muscles and the body as a whole to extreme tension. In order to seize a prey traveling at speeds that could reach 36 km per hour Homo sapiens had just thousandths of a second in which to anticipate the right moment and position himself before the prey arrived. He also had to prepare the appropriate gesture, tensing his muscles and overcoming the resistance determined by body weight. While we are no longer faced with an environment that is anything so threatening, our brain continues to use these mechanisms day in day out to save time and energy, enabling us to avoid situations of danger, sense in advance the intentions of an interlocutor, and more besides. In this article we set out to show that our brain is not only a reactive mechanism, capable of reacting quickly to the stimuli that arrive from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but is above all a pro-active mechanism that allows us to make hypotheses, anticipate the consequences of actions, and formulate expectations: in short, to wrong foot an adversary.  相似文献   

17.
18.
Using five cases of illness anamnestic, clinical, paraclinical and morphological results of brain stem encephalitis are presented. The usually indistinctive and unspecified liquor syndrome requires a subtly differentiated diagnostic distinguishing between vascular brain stem syndromes and brain stem gliomas. The hypothesis of hyperallergic reaction of the neurovascular system after bland virus infections is discussed. Because of the unclear spontaneous prognosis in this special case of perivenous focal encephalitis with premature paralysis in swallowing and breathing, measures for intensive care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method of treatment in time.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