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不要以为目光抬得老高,嘴角挂着不屑,对人待搭不理,你就是拿自己当回事了。 如果这就叫拿自己当回事了,那么,你的目光永远不会在诚恳的交流中感受到温暖和惬意,怕是在自视清高中只能看到茫然和缥缈。你的不屑在拒绝了平凡的同时也拒绝了高尚,在把自己置于孤独的同时,也关闭了送给你春光的门窗。[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有两则关于目光的故事,介绍给朋友一读。公元629年,当玄奘西行至辅卫玉门关的五座烽火台时,他遇上了一位强悍果敢自称一言九鼎的胡人石磐陀。石磐陀发誓护送玄奘过“五烽”。那一天,他们三更抵达沙河,关隘已隐约可见。渡过河后,玄奘便择地而睡,恍惚中见磐陀持刀逼近他,但只前行数步又返回了。大师默念佛号,无多计较。天亮后,磐陀终于坦言:前程险远,更缺水少食,五烽下虽有水源,必须夜深偷取,若被发觉,必死无疑,不如回头。玄奘说,吾若不至婆罗门国,终不东归,纵死中途,亦不悔也。尔若胆怯,请君自便。石磐陀恼羞成怒,拔刀直逼玄奘。玄奘声色不动…  相似文献   

3.
在老师和父母的眼里,我是一个乖孩子,然而我却常常陷入自责的深渊,感到内心深处的丑陋。原因是这样的,初二开始,我渐渐迷上了裸体画和雕塑。每次到博物馆去参观,我对其他的展览品都不屑一顾,而总是专注于裸体的东西。我觉得旁人用不屑的目光看我,于是赶紧离开。然而,过了一段时期我又控制不住再次去看。有时我去公共浴室洗澡,也会趁机观察一下,对男性的身体在心里打分。更可怕的是,我走在街上,看到迎面走来的相貌较好的人也会联想:他(她)的裸体一定还不错。我是否真的有些“变态”?  相似文献   

4.
目光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能够透视窗户内风景的自然就是目光了,目光里流露的爱慕与怨恨、欢喜与忧愁、绝望与期盼就是他看人观世的心态。可不能小看了这小小的眼神,顾盼流连之间,它往往会给命运带来意想不到的悲喜。  相似文献   

5.
目光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能够透视窗户内风景的自然就是目光了,目光里流露的爱慕与怨恨、欢喜与忧愁、绝望与期盼就是他看人观世的心态。可不能小看了这小小的眼神,顾盼流连之间,它往往会给命运带来意想不到的悲喜。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因素两水平(同伴肯定、权威肯定)的被试间实验,探究扩展群际接触干预下,不同的肯定类型对改善同性恋态度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1)对于同性恋群体的外显态度比较积极,对同性恋群体的内隐偏见比较明显,二者存在分离现象;(2)扩展接触可以改善对同性恋群体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3)扩展接触情境下,相比同伴肯定,权威肯定能够明显改善对同性恋者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  相似文献   

7.
做你自己     
做你自己,就要认识自己,不被他人左右。有人说,认识自己比认识世界还难。难就难在不能破译自己心灵的密码,看不透自己。于是便寄人篱下,习惯从别人的目光中寻找自己,结果茫茫然;从别人的赞扬中放大自己,结果飘飘然,在别人的议论中扭曲自己,结果昏昏然。做你自己,就要挤出褒奖中的注水,  相似文献   

8.
自强,就要像屹立在悬崖上的松树和扎根在石缝中的小草:一粒种子,在一片惊诧、惋惜、不屑的目光中,谢绝沃野的邀请、回避小溪的追求,毫不犹豫地攀上那一面陡峭的石壁;干旱饥渴扼不断它碧绿的生机,悬崖峭壁泯灭不了它生活的欲望。从岩浆中收集营养,从空气中吸取水分,根须在石隙中艰难地延伸,每前进一毫米,都是一次壮烈的进军;风吹雨打改不了它坚韧挺拔的志向,  相似文献   

9.
做你自己     
做你自己,就要认识自己,不被他人左右。有人说,认识自己比认识世界还难。难就难在不能破译自己心灵的密码,看不透自己。于是便寄人篱下,习惯从别人的目光中寻找自己,结果茫茫然;从别人的赞扬中放大自己,结果飘飘然,在别人的议论中扭曲自己,结果昏昏然。做你自己,就要挤出褒奖中的注水,  相似文献   

10.
胡心怡  陈英和 《心理科学》2017,40(1):174-180
通过两个研究考察肯定内部核心品质和肯定外部成就两种不同自我肯定方式对威胁后个体的影响。研究1发现,无论高威胁还是低威胁情境下,选择内部自我肯定的被试均显著多于选择外部自我肯定的被试。研究2发现,内部自我肯定能够在边缘显著水平上降低高威胁感知被试的自我消极情绪,并能够显著降低高威胁感知被试的一般消极情绪,而外部自我肯定不能达到相似效果。上述结果表明,无论在高威胁还是低威胁情境下,个体都更倾向于选择内部自我肯定;与外部自我肯定相比,内部自我肯定对降低个体高威胁情境下的消极情绪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这一天就这样忙忙碌碌地过去了。直到晚上,站在卫生间的镜子前,他准备卸掉一天的疲惫时,才发现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康俊辉 《孔子研究》2023,(2):146-155+160
康德认为人只有感触的直觉而能获得知识,但并无关于智慧的直觉,故不能把握智慧。牟宗三与冯契则认为人具有关于智慧的直觉,能把握智慧。牟宗三由先验论的、价值的立场肯断道德意识,由之开出迥异于感触直觉的智的直觉,以摄物归心的方式把握存在,获得智慧。牟宗三这一思路缺乏客观实在的基础,其哲思与牟宗三消化康德哲学、恢复儒家心性论的哲学关怀是有内在联系的。冯契以实践唯物主义的立场,基于感触直觉与理性直觉的互动统一,在现象与自在之物的统一互动及天人交互作用中认识存在的统一原理与发展原理,即智慧,这与冯契融汇中西马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哲学关怀是内在关联的。  相似文献   

13.
祖师语录     
冬三月,天地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以待日光,去寒就温,毋泄皮肤,逆之肾伤。春为痿厥,奉生者少。斯时伏阳在内,有疾宜吐,心膈多热,所忌发汗,恐泄阳气故也。宜服酒浸药,或山药酒一、二杯以迎阳气。寝卧之时,  相似文献   

14.
石伟  刘杰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6):1287-1294
自我肯定是指通过肯定与威胁信息无关领域的自我价值,来维持自我整体性,从而降低防御反应。它可以通过完成自我价值观量表、描述重要的个人价值等方式来进行实验操纵。经过自我肯定的个体能更加客观、公正地处理威胁自我认同和群体认同的信息,促进个体的成长。这些作用可能是通过系统地思考说服信息的中央路径的认知加工来实现的。在未来的研究中,对个体最重要价值威胁情况下的自我肯定效应、自我肯定效应的多种机制的共同作用、自我肯定效应与群体肯定效应的区分以及自我与群体肯定效应的跨文化比较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唐江伟  路红  刘毅  彭坚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10):1830-1842
道德直觉决策研究是从直觉思维角度探讨决策者在道德境遇下的决策。道德直觉决策是道德情境下的直觉反应, 其理论基础包括躯体标记假说、社会直觉模型、双加工理论、事件特征情感复合体系以及双系统理论; 道德直觉决策机制至少包括:无意识加工、情绪加工和直觉加工三个基本的心理加工过程, 与之对应的神经系统则至少存在三个可能的脑神经回路:无意识加工的道德脑区、情绪加工的道德脑区和直觉加工的道德脑区。研究主要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了道德直觉决策的一般性影响因素--文化、道德境遇、经验、情绪和道德直觉; 揭示了道德直觉决策的加工机制。未来研究应在加强理论建构的基础上, 通过更缜密细致的实验设计去探究决策过程中各因素的交互作用, 并明确道德脑区之间的联结。  相似文献   

17.
当赤裸的人面对作为"他者"的动物时,应该如何思考人与动物之间的伦理关系,这是德里达与一只猫"偶然相遇"时所迸发的一个命题,但却由此引发了关于"人的自传"的哲学沉思。通过对《圣经》进行富有创造力的解读,德里达分析了人对动物之权力的由来与逻辑,揭示了命名对于这种权力的奠基性作用,但同时,他也提出了解构这种权力的要素:时间性与目光。通过"人与兽"的哲思,德里达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提示我们"人性"的内在野蛮。  相似文献   

18.
向动物学习     
生活中的人,有怎样心态,就会用怎样的目光打量世界。世界折射回来的,或粲然,或灰暗,正是心态目光的当下摹写。  相似文献   

19.
直觉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直觉是不经过逻辑的、有意识的推理而识别或了解事物的能力。直觉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成分。对直觉常采用个案法、心理测量法、实验法和神经生理学方法进行研究。该文对直觉的本质进行了探讨,认为直觉思维与无意识认知加工有许多共同特征。最后,提出了三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十年寒窗,杨杰好不容易挤进了高校的大门,可他一个学期没读完,就难以读下去了。与人交往时,他心里特别紧张,目光不敢看人,不敢到人多的地方去,走路也怀疑别人在看着他、议论他。后来,连有人坐在他旁边,心也会“怦怦”地跳,以致课也无法上下去。在申请休学时,班主任老师怀疑他是心理障碍,才把他带进了心理咨询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