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海德格尔的《哲学论稿》中,"最后之神"是篇幅最短却又极关键的部分,向来惹人遐思又令人却步。塞杜尔在比较了其他著作之后,指出《哲学论稿》承载着海德格尔的基督论,而且目的就是"最后之神"。本文首先引述这个具有争议性的看法,从《哲学论稿》的遣词用语、论证内容出发,并与相关思想家如布尔特曼和谢林作比较,指出海德格尔确曾受他们启发,但也显示出思想上的差异。接着,本文从更宽阔的海德格尔的思想发展脉络来评估其神学关怀,并指出以神学方式阅读海德格尔及其现代状况的意义。《哲学论稿》和同期作品反映出了一位当代西方思想家在面对现代转向时如何试图建构一种圣俗交织的现代话语。传统基督教义虽有参考意义,却未能完全处理其中问题,而纯粹哲学又难以处理神圣问题而陷入失语,故比较进路或许能对这种现代状况提供出路。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毕生的思想与上帝/神性难解难分。在后期重要著作《哲学论稿》中,海德格尔形成了对其后期思想具有规定作用的“存在/存有历史”观,以及以“本有”(Ereignis)为核心词语的后哲学之思。而在“存在/存有历史”思想的最后一个“关节”即“最后的上帝”一节中,海德格尔形成了与“本有”相关的神性之思,后者不同于传统神学——我们愿意称之为后神学的神思。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美学对李泽厚思想转变影响重大。20世纪50年代,囿于各种原因,李泽厚对海德格尔的思想尚未重视。六、七十年代,李泽厚通过对康德的研究吸收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为其思想的转折作了铺垫。作为重要的转折期,80年代,李泽厚逐渐显露出对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的兴趣,并且吸收了他的存在哲学来补充自己的美学理论。90年代,李泽厚对海德格尔态度的摇摆,是基于他对当下社会的反思。20世纪至今,李泽厚更加重视伦理学,并更加活用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来探索人生问题和哲学发展的前路。李泽厚美学思想的转向并非是颠覆性的,事实上,李泽厚美学思想的发展和他对海德格尔的吸收和反思体现了他对存在主义批判、发展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神学的核心问题是关于上帝的问题.从现象学的视域出发探讨神学的问题,不是用现象学的方法来处理神学研究的对象,而是在不断的悬置过程中,使得神学从各种偏见和先见中解放出来,让神学的问题自身来显现自身.现象学神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思考上帝如何在其自身之中显现自身.海德格尔、列维纳斯、马里翁、克尔凯郭尔和奥古斯丁的现象学神学思想,以...  相似文献   

5.
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基督教神学思想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由于黑格尔的哲学是依据"精神"而展开的,因此他的神学思想就可以称之为"精神神学”.在其中,基督教传统的神学主题,如三位一体、创造论、人论等都有着精彩的哲学式演绎,而黑格尔的神学思想则集中体现在他的宗教哲学之中.因此,本文将从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尤其是他的宗教哲学入手,来分析"精神”是如何在其中起到灵魂式的构建作用的,并进而从精神的自我发展中来考察它是如何在黑格尔哲学中演绎出基督教神学思想的.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1929~2004)是当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社会理论家,他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涉及哲学、社会学、政治学、伦理学、宗教神学等,他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一哈贝马斯虽然涉猎广泛,但他主要提出的是一种哲学思想。虽然在他的哲学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宗教神学思想,但却一直没有得到哲学界和宗教学界应有的重视和研究。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从哈贝马斯整个哲学的主流旨趣上看,哈贝马斯不仅不把宗教神学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他本人也没有写过一部真正的宗教神学方面的著作。即使哈贝…  相似文献   

7.
人们通常把康德看作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但从海德格尔的相关反思和他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整体评判来看,莱布尼茨思想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具有非同寻常的内在关联,理解这一关联具有重要意义。海德格尔并非从一开始就认识到这一点,而是在本己思想的推进中逐渐"发现"和"定位"了莱布尼茨思想的关键位置。在海德格尔看来,莱布尼茨哲学不仅传承着古代哲学传统,而且通过其转化工作构成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开端根据。对海德格尔这一"发现"和"定位"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莱布尼茨与康德哲学的关系,进而全面理解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之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工作乃是以"根据律"问题为基本形态的对哲学传统问题的继承与转化。  相似文献   

8.
大写他者的发生学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一兵 《学海》2004,(4):43-49
本文主要讨论了西方思想史上出现的他者 (他人 )学说的历史线索。作者认为 ,他者思想最早发端于一种存在论上的逻辑辨识 ,而后转隐为一种更深的神学指认和伦理学中的善恶双重他者。接着 ,文章分析了存在主义哲学 ,特别是海德格尔和萨特的他人理论 ,以及勒维纳斯笔下那种由无脸他人的面貌构成的大写他者理论。  相似文献   

9.
杨栋 《现代哲学》2017,(3):30-37
"海德格尔与马克思"这一论题的深入离不开对一些基础问题的解答。作为这样一个基础问题,马克思本人在海德格尔的思想道路中扮演何种角色,值得深入探讨。基于海德格尔的"存在历史手稿",从其思想道路的发展出发,结合具体文本来分析马克思在海德格尔思想道路中扮演的角色,不但有助于厘清马克思在海德格尔思想发展中的作用,明确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相关评判的出场背景,更有助于把握对海德格尔与马克思哲学关联进行研究的基础、可能性和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对于天主教神学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现代天主教神学较之传统神学,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表达方式上,都有了深刻的变化和巨大的发展。在这一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贡献最大的莫过于卡尔·拉内(Karl Rahner)。无论是就神学探讨的方法,还是就其在解决问题时得出的根本性结论与答案而言,他的研究都给人们指出了一个具有开创价值的崭新方向。除此之外,在世界学术界尤其是宗教哲学方面,拉  相似文献   

11.
霍布斯是英国卓越的思想家,他在其代表作《利维坦》一书中全面表达了他的社会政治思想、伦理思想以及教会与国家、神学与哲学之间关系的讨论。综观霍布斯的全部理论,其无神论思想和对宗教神学的批判,对西欧各国进步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试通过对宗教神学本质的揭露和批判、神学与政治、宗教与哲学、宗教与社会秩序构建等四个方面对霍布斯宗教神学的基本精神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2.
吴增定 《世界哲学》2009,(6):116-121
当代"实践哲学"的复兴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现象,而它的源头正是海德格尔早年关于希腊哲学、尤其是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一系列讲座。但是,海德格尔本人却并没有走上实践哲学的道路。相反,他在根本上否定了实践哲学的可能性。在后期,他更是否定了哲学本身的可能性。总体来看,海德格尔对哲学的看法同他对希腊哲学的解释密切相关。鉴于此,本文的主要任务是讨论海德格尔关于希腊哲学的具体看法,并希望藉此对哲学的起源、历史和当下可能性等相关问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澄清。  相似文献   

13.
伽达默尔与20世纪新教神学的关系可以通过他对布尔特曼的“解神话化”的评论反映出来.这个评论围绕着“自我理解”的问题展开并纳入到伽达默尔的游戏论中来加以深化,它表现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立场有一种综合布尔特曼的新自由派神学和巴特的新正统派神学的倾向,而这又同他将海德格尔前期和后期思想相结合的学术道路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海德格尔1919年在弗赖堡大学早期讲课稿中的内容探讨海德格尔早期对哲学本性的思考,主要包括下列内容:考察海德格尔早期开始思考哲学本性问题的方式;分析他将哲学当作原初科学的观点,即认为哲学是对思想、认知的"实情"及方法(方式)的探索;评价他的这些见地的视域与方向的重要性、局限性、特性以及最终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约翰·麦奎利 (JohnMacquarrie)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神学家和哲学家。他在哲学上既表征着欧陆哲学的主流 ,也表征着英美哲学的主流。作为中庸的神学家和清明的哲学家 ,其思想因广博而简明、中正而公允在西方学术界而著称。他在语言学研究方面造诣颇深 ,其语言理论 ,尤其在神学语言与逻辑研究方面 ,对西方神学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把麦奎利的神学语言理论称为“神学语言学”的话 ,那么他的一般语言观则属于基本的“语言哲学”。他的语言哲学与其神学语言学紧密相连 ,是其神学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本文旨在论述麦奎利对语言…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的技术之思在他的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相关迷思可能是20世纪最艰深的一种。本文试图从几个方面探讨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第一,海德格尔前期的世界和时间学说及其技术哲学含义;第二,围绕"实验"(experientia)概念探讨海德格尔关于现代技术之起源的观点,落实于形式科学与实验的关系问题;第三,围绕"集置"(Gestell)概念讨论海德格尔关于现代技术之本质的基本看法;第四,围绕"泰然任之"(Gelassenheit)概念讨论在海德格尔那里启示出来的关于现代技术的思想姿态。本文的主要意图还不在于讨论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本身,而毋宁说在于,从海德格尔的存在历史观和技术之思出发,反驳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阐发一种所谓的"技术命运论"。  相似文献   

17.
西方海德格尔研究述评(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主题与分期的讨论西方海德格尔研究者对此就有许多不同的界定。一般而言 ,人们容易将海德格尔的主题与存在主义等同起来 ,和雅斯贝斯和萨特等人视为一体。实际上 ,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就是将海德格尔思想存在主义化 ,同时又将存在主义人道主义化。但是 ,伽达默尔指出 ,海德格尔所说的生存无关于存在主义和存在哲学[1] 。如果说萨特是存在主义哲学 ,雅斯贝斯是存在哲学的话 ,那么海德格尔的思想则是关于存在的问题 ,用他的话来说 ,就是追问存在。于是存在一般被理解为海德格尔的主题。马科斯 米勒指出 :“对于海德格尔而言 ,只有一个哲…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的纳粹主义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向来存在争议 ,包括他固有的哲学影响以及政治倾向等。帕米尔 2 0年前就主张海德格尔与纳粹主义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建立在海德格尔的思想上 ,而是建立在一个借自荣格尔的直觉的基础上 ,这被海德格尔视为一个可能的哲学重新溶入纳粹主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海德格尔对康德实践哲学的解读是他阐释康德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围绕着道德情感、实践理性、实践自由等问题分析了海德格尔在这一方面的解读内容,并且指出海德格尔的解读是定向于存在论的,属于基础存在论筹划,人的存在问题是关注的核心。他力图发掘康德思想中的存在论-生存论的内涵,这反而丧失了原初的伦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司吾脱主义     
司吾脱主义(Scotism)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邓斯·司各脱学说的总称。与托马斯主义相对,主张哲学不从属于神学。认为哲学对象是上帝创造的宇宙万物,神学的对象则是上帝自身;研究哲学依靠理性,信仰上帝则靠教会权威,而理性无法解释信仰问题。反对把“质料”(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