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有治  陈辉江 《天风》2001,(2):12-13
一、信仰上的见证: 创世记39章2至3节“约瑟住在他主人埃及人的家中,耶和华与他同在,他就百事顺利。他主人见耶和华与他同在,又见耶和华使他手里所办的尽都顺利。”从这两节圣经里显明了约瑟在信仰上有美好的见证。约瑟虽然被卖,但他的信仰没有被卖,他来到主人家中,把自己的信仰也带到主人家中,所以他主  相似文献   

2.
正注意上凯风,不是在篮球场。是他左手上的护腕。戴护腕并没什么稀奇,篮球场上,举眼便能看到戴护腕的男生。凯风是体育能手,长跑、短跑、跳高、跳远、单杠、双杠样样拿手,但他从不打篮球。因为有一次篮球比赛,凯风跑进场去,捡拾他的小皮球,被硕大的篮球砰地砸到了头。凯风狼嚎了一整晌,从此,见了篮球,就像见了狼。那年,凯风七岁。  相似文献   

3.
穷人的补丁     
在我的印象中,舅舅似乎从没有穿过一件不带补丁的衣服,这就像是他的人生,被贫穷撕扯得漏洞百出,他一生要做的只有一件事,不停地出苦力,以缝补他支离破碎的人生。舅舅曾经讨过饭,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所以,见人自然就矮了三分,他的头总是低着。因为他讨过饭,我们尽量很少和他来往,总嫌他丢了我们的脸。但他毕竟是母亲唯一的弟弟,母亲暗地里还是要帮衬他的,但舅舅家里就像是个无底洞,总也无法填满。  相似文献   

4.
王者风范     
他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刚入伍就面临淘汰。因为他个头只有1.69米,体重却有80公斤,连3公里长跑这样最基本的考核都过不了关,但他偏不信这个邪,发誓当兵就当打得赢的兵。这时,他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成才设计卡,记住了那条只有15个字的建议:练好本专业,集训多参加,课余多充电。为此,他先从自身充电入手,在艰苦训练之余,全身心地读书学习。虽然他从农村出来,只有初中文化,但他见缝  相似文献   

5.
巴山,中国新闻摄影界的一支老枪。枪,是他的笔,是他的镜头。他获得了第八届广东新闻"金枪奖",用"一支老枪"来形容他倒也刚刚好。你看他那怀抱老枪的样子,犹如好钢在手,揽得了一肚子瓷器活!他是摄人的,我是画人的,这其中便有着一种相通与默契,于是乎,见他第一眼,便有了想画他的愿望。那是一次惠州画院组织的采风活动。我和巴山都在"猎取"。看到他随意靠在栏杆上小憩的当儿,我只是对他吱了一声"行,就那样儿!"他一听当然就明白了,被长海"对焦"了。这老哥还算配合,眯缝着眼就"瓷"在那儿了,一袋烟的工夫,我这边厢就框架就妥了。  相似文献   

6.
陈来 《哲学动态》2023,(2):43-51+128
梁漱溟受熊十力的启发寻求“见体”,肯认熊十力曾实有过见体经验,并对他的见体论予以充分的肯定。“见体”意味着超越能所、内外的分别,是本心性体的呈现。熊十力认为“见体”为儒佛两家学问的根本,但其差别在于佛家否认凡夫能够“见体”。对此,梁漱溟认为儒者能够在凡夫位上“见体”,因为一体性是一种先天本性,人通过理智超越了动物性本能、破除局限之后,人心就能恢复其先天的一体性。梁漱溟把熊十力的“见体”置入自己的一体论哲学当中。就儒佛在“见体”上的异同而言,梁漱溟认为佛家讲“圆复一体”,是在“体”上复归于一体;儒家讲“情同一体”,是在“用”的层面达到一体。两家达到一体性的层次不同。造成此种差别的原因在于,佛家力求通过极深的修行破除“俱生我执”和“分别我执”,而儒家则不要求破除“俱生我执”这一人类先天本能,但主张以心主导形体并超越形体的束缚。儒家立足于现有生命的最高可能,去求“彻达宇宙生命的一体性”。从功夫上说,佛家以实证本体为功夫修行的结果,儒家则以“见体”为为学和功夫的开端。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的伦理思想新论蒋兆年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他的伦理思想,是他的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他没有专门写过系统的伦理学专著。但在他的各种讲演和论著中,几乎对伦理学上的主要问题都阐发了自己的见...  相似文献   

8.
有一天,年仅10岁的邓中夏正在一座木桥上玩耍,几个同学跑过来对他说:“快去,外面来了个游学先生,口口声声要我们先生对诗,见先生不理他,他就大吹牛皮,真气死人了!”  相似文献   

9.
曾经,他俩拥有过怎样浪漫的时光啊。那是一场同学聚会,但聚会其实与他俩无关,他俩都是跟随朋友去的,没想到他俩偶然相遇,爱,竟一触即发了,就像花儿遇上春风便遽然开放。然后,在相思的煎熬中他俩苦苦地呵护着这份纯真的爱情。为了和朝思暮想的她见上一面,并给她送上一束情人节玫瑰,他曾经横跨半个中国,连夜赶往她读大学的  相似文献   

10.
出售爱情     
韩冬一见我的面就哭了,说他离婚离错了。他的妻子是一个好妻子,过去他错怪了她。韩冬是我大学时的同窗好友,在学校期间不知为什么忽然展露出不凡的文学才能,他写的短篇小说,多次刊登在《小说》。《钟山》等国内名牌刊物上。恋人多葱,既是当时的校花,也是学校公认的...  相似文献   

11.
早在1982年,笔者就认识了中国杂技团一级演员、魔术师金业勤先生。那是在一次反对“特异功能”的会议上,金先生还特意单独为我表演了“透视”的魔术。这段难以忘怀的情景在我的《亲历特异功能》一文中有记述(见《科学与无神论》2001年第6期)。 金先生说过,他打年轻时就了解这类骗术。他怎  相似文献   

12.
走出不完美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位青年画家想画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为了使这幅画能尽善尽美,画完后他把这幅作品拿到市场上展出,旁边放了支笔,附上说明,要求观众指出画的毛病。晚上画家发现画面涂满了批评意见,让他很失望。然而,细细琢磨,他又悟出了某种东西。他决定换一种方法试试。他将那幅画重新临摹了一幅,又拿到市场展出,这次,他要求观众在画的妙笔生花处作上记号。当他再次取画时,发现画上充满了赞美的言词。一幅画无论你画的多么好,也不可能完美。太阳很美,但它暗藏“黑子”;大海很美,但它暗藏“礁石和鲨鱼”。同样,人生也…  相似文献   

13.
有一天,年仅10岁的邓中夏正在一座木桥上玩耍,几个同学跑过来对他说:“快去,外面来了个游学先生,口口声声要我们先生对诗,见先生不理他,他就大吹牛皮,真气死人了!”  相似文献   

14.
听泥土说话     
他失败了。带着沮丧从城市回来。母亲是个哑巴,从菜园里回来,见了儿子就明白了一切,用手比划着,又觉得比划不清。于是,将准备放下的锄头又拾起来,挖了一块土递给他。这一夜,他没睡。月光照在方桌上,方桌上放着那块泥  相似文献   

15.
可见者与不可见者的关系问题是马里翁重点关注的一个现象学问题。他从其被给予性现象学出发,以被给予物界定可见者,将不可见者划分为可见性匮乏的未被见者和可见性过剩的绝对不可见者。以此为基础,马里翁讨论了可见者与不可见者的两种关系模式:偶像和圣像。偶像是自我的外观。在偶像中,可见者独自显现,不可见者服务于可见者,或者被还原成可见者,但自身不显现;圣像是他者的面容。在圣像中,不可见者作为他者绝对不可见的凝视嵌入可见者,成为显现的重心,并就其自身而显现。马里翁的相关讨论引起了"神学转向"的指责,虽然他否认这一指责,但这些讨论仍有神学观念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16.
选字家     
正古人说:"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在现代作家中,最善于在一个字上做文章的,莫过于大文豪鲁迅了。在《藤野先生》的改定稿中,好多字句已让先生修改到不可更换的地步。比如:"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在原稿中,这个"见"字原是个"看"字。"看"和"见"的意思差不多,但是细细思量,还是有区别的,用"看"字有较多的主动性,用"见"字多少表示是一种无意的行为。鲁迅只是无意间发现藤野先生有一次没有带领结的,因此他把"看"字改为"见"字。凡看过鲁迅手稿的,无不佩服先生改得精彩。  相似文献   

17.
美国心理学家巴尔肯在一次青年社交宴会上,见一个青年人的《自传》上只有3个标点符号。一个破折号“——”,一个惊叹号“!”,一个句号“。”,他解释说:“一阵子横冲直撞,落了个伤心自叹,到头来只有完蛋。”巴尔肯见他如此消沉,立即拿起笔在他的自传上加了3个标点符号:一个顿号“、”,一个省略号“……”,一个问号“?”巴尔肯鼓励这  相似文献   

18.
李嘉诚还伞     
李嘉诚还没成功的时候,曾经流落街头。一天,天正下着大雨,李嘉诚无处藏身,就躲在学校门口的一棵树下,破衣服全都淋湿了,冻得他瑟瑟发抖。这时,一个中学生打着伞上学来,见他冻成那样,就走上前去,把伞递给李嘉诚,说:"叔叔,用我的伞吧。"李嘉诚看看中学生,问:"那你呢?"中学生说:"我跑进去就行,放学时你记得还我。"说着,就跑进了学校。  相似文献   

19.
数年前,我的一位好友在事先没有什么预兆的情况下突然辞去了公职,他说要趁自己年轻没有什么负担时去深圳闯一闯。一帮好友见他去意已决,也不阻拦他,只是忙着帮他筹集经费。对此,好友婉言谢绝了,他说钱带多了,就没有紧迫感,  相似文献   

20.
正曹禺一生低调谦逊,即使到了晚年,仍在不断反思自己创作中的不足。有一天,曹禺的学生黄殿祺来看望他。刚进客厅,黄殿祺就见曹禺站在凳子上,右手拿着一个锤子,往客厅的墙壁上钉着什么。走近一看,是一封装裱好的书信。来不及看书信的内容,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