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采用认知方式图形测验,对94名普通高中生进行实验研究,探讨了当前普通高中生认知方式特点及其与学绩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年级的增高,高中生的场独立性增强。高中生的认知方式场依存性、场独立性与学习成绩的相关不显著。在初中毕业刚进入高中,学生的认知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随着年级增长、个体成熟,这种差异逐渐缩小。文理分科对高中生的认知方式发展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二十一个学科专业1526名大学生的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新近常模资料表明:大学生场依存性─-独立性个体差异的群体分布是正态性的,其总体平均水平以《认知方式图形测验》成绩作指标为13.7(s为4.6)。在此基础上,对文献所报道的影响场依存性─-独立性发展水平的两个因素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发现,大学生场依存性─-独立性的性别差异非常接近显著水平;专业分化是不依赖于性别因素而导致大学生场依存性─-独立性水平显著不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关于场依存性-独立性与催眠感受性及性格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与催眠感受性及Y—G性格测验所评定的人格特征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场依存性-独立性与催眠感受性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提示两者为彼此独立的人格特征;在人格特质方面.场依存性者比场独立性者具有更强的社会外向性、社交活动主导性和乐天性;而场独立性者则具有较强的神经质倾向;在人格类型上,场依存性者和场独立性者均普遍表现为A、A’和D型,而C型则更可能是场独立性者所具有的特征;从人格类型的研究角度证明,内、外向性格与场依存性-独立性基本上分属两个不同的人格维度;场依存性-独立性与个体心理健康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时下最流行的电子竞技游戏之一——英雄联盟的操作者在竞技时的操作习惯与认知方式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从众多英雄联盟操作者中抽取40名被试,通过镶嵌图形测验和个案分析,探讨他们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是否对其在竞技中的操作习惯产生影响。结果:(1)英雄联盟的男、女性操作者的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差异不大;(2)组别操作者的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差异显著。结论:操作者的操作习惯与认知方式有很大的相关性,团队中的领导者对竞技胜利率起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借鉴米契尔有关儿童满足延宕的实验范式,对认知方式与社会情景对儿童满足延宕影响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某儿童园78名儿童认知风格(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划分,选出40名儿童(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各20名)对其在社会情景(有无他人关注)下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6.
认知方式、视错觉及其关系的跨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测验法研究了藏、回、汉族小学三年级、五年级、初二、高二共1032名儿童认知方式的特点,考察了不同认知方式与视错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认知方式的民族、居住环境和年龄差异显著,藏族儿童、居住在草原上的儿童、低年级儿童倾向于场依存性,汉族和回族儿童、生活在城市和山村的儿童、高年级儿童倾向于场独立性;2)视错觉的文化差异显著,居住环境和年龄是影响视错觉的重要变量;3)认知方式对视错觉有影响,场独立性者错觉量小,场依存性者错觉量大。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认知方式与人际交往及创造力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寿欣  李涛 《心理科学》2000,23(1):119-120
1问题提出 关于创造力与场依存——独立性的关系,国内外学者都有过论述,但是,对认知方式与创造力之间关系的定量研究,尚不多见。关于场依存性认知方式与人际交往之间的关系,威特金(Witkin)等人研究认为,场依存性的人是社会定向,他们对社会线索更敏感,更喜欢与人有联系的情境,而不喜欢独处;与他人相处,在社会行为特征和习惯方式方面表现得更熟练。场独立的人则是非社会定向,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更多自主性,较少考虑他人的意见。场依存性者的社会定向是否就说明他们社会交往技能高?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同认知方式的人会…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关于认知方式的两个实验研究。第一个实验通过镶嵌图形测验与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和课业成绩的比较,发现场独立性越强,数学能力越好,但与语文学习无关。第二个实验比较分析了在图形后效中附加参照物对于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的不同效应,发现附加参照物对于场依存性强的人的斜线图形后效有显著的影响,而对场独立性强的人影响不大。另外,本实验显示了在认知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探讨认知广度和学习方式两个因素对运算性程序知识学习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场独立性的学习在样例学习和试干学习中的运算性程序知识的迁移成绩均明显优于场依存性的学习;(2)样例学习比试干学习有着更高的迁移效应;(3)样例学习和试干学习在运算性程序知识的迁移中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学生FDI认知方式与力学应用题解答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立君  王欣 《心理科学》2001,24(3):373-373,351
认知方式“表明一个人知觉、思维、记忆和问题解决等方面典型的方式。”场依存性一独立性(the field dependenceindependenee简称FDI认知方式)是得到最多研究者注意的一种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1.
采用修订的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同一性风格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1233名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考察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发展特点以及父母教养权威性、同一性风格和自我同一性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从初中到高中,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状态表现出前进的发展趋势,高中和大学阶段处于四种同一性状态的人数比例不存在明显差异;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多地处于同一性获得状态;父母教养权威性既对同一性状态有直接预测作用,又以同一性风格为中介对其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学习积极性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心理状态。从儿童出生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他们就不断地和环境相互作用,接受客观现实中的各种刺激并作出相应的应答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心的发展,儿童对周围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是,为什么在学校里,有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有的学生却不愿意学习,觉得学习是个沉重的负担,毫无积极性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究竟从何而来呢?本文仅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谈一谈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山西、云南、重庆地区的1100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心理量表和学科测验获取其个人取向勇气、应对方式、学业成就的数据,探讨个人取向勇气对中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结构方程建模结果表明:中学生的个人取向勇气与学业成就之间显著正相关,问题解决应对方式、求助应对方式在个人取向勇气影响中学生学业成就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勇气水平较高的中学生更倾向采用问题解决和求助两种应对方式,从而取得较大的学业成就,这对中学教育工作者开展勇气品格培养和学业成就提升的教育实践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考试焦虑与元担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郑希付  许锦民  肖星 《心理学报》2006,38(3):392-398
使用元担忧问卷,对1152名中学生的元担忧及其与考试焦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中学生的元担忧项目共有5个类型的:社会评价、考试过程、家庭冲突、前途命运和父母状况。对考试焦虑贡献显著的元担忧项目有18个,涉及到所有5个方面,家庭和考试过程是中学生元担忧的2个主要来源。男女学生共有的元担忧项目有8个,家庭和考试过程家是初中和高中学生共同的主要元担忧来源,但是,考试过程因素更可能构成男生元担忧的来源,社会评价更可能构成女生的元担忧来源。初中、高中学生共有的元担忧项目有9个,也涉5个方面,家庭冲突和考试过程仍然是二者的主要来源,但是,初中学生更倾向于出现对结果期望的元担忧,高中学生则更倾向于出现对将来工作的元担忧  相似文献   

15.
以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为基础,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对问卷项目进行修改,修订中学生物理学业情绪问卷.以314名初二到高二学生为被试进行预测,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问卷项目进行调整,最终问卷包括67个项目.经检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效标效度符合测量学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选用728名初二到高三学生为被试.结果发现:(1)总体来看,男生,尤其是来自重点中学的男生,其积极物理学业情绪要高于女生,而女生的消极物理学业情绪要高于男生;(2)重点中学的初中生的积极低唤醒物理学业情绪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生,且重点中学的初中生的消极低唤醒物理学业情绪得分显著低于高中生,而普通中学则正好相反;(3)在物理学业情绪中,积极高唤醒和积极低唤醒的所有因子与物理学业成就皆呈显著正相关,而消极高唤醒(仅羞愧)和消极低唤醒(厌倦、无助、心烦-疲乏)与物理学业成就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沈烈敏 《心理科学》2002,25(1):57-59
该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能力问卷量表,结合教师问卷、个案访谈和调查等方法对80名小学四年级学生、94名初中一年级学生、85名高中一年级学生,共259名被试进行了假设一验证和范畴化认知方式与学业不良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学习年限段学业不良学生在这两方面的得分均低于学业优秀者,且差异显著;各学习年限段学业不良学生间在这两方面的得分差异显著,呈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不同学业成就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创造力量表对990名不同学业成就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高学业成就组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显著高于低学业成就组.(2)高低学业成就组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表现出年级差异性.(3)高低学业成就组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随着年级发展而上升,但是两组的高峰期却出现差异,高学业成就组创造力高峰出现在初二和高二,而低学业成就组出现在高一.(4)发散思维的发展趋势上,高学业成就组呈现出曲折上升的趋势,而低学业成就组整体的发展趋势平稳.(5)高低学业成就组中学生聚合思维的发展趋势相似,都呈现出在初中阶段上升到高中阶段趋于稳定,并且在高中阶段两组的水平接近.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自我概念、学业归因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研究采用问卷法探讨中学生自我概念、学业归因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并分别对初中生和高中生建立了因果关系模型。两模型区别在于:(1)学业成绩对初中生自我概念的影响大于对高中生的;(2)高中生学业自我概念受内部控制、非学业自我概念受未知方控制直接影响。研究还表明:(1)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概念显著高于高中生的;(2)学业自我概念、一般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高低一致;(3)内部控制源与有势力的他人控制源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陈红  黄希庭  郭成 《心理科学》2002,25(5):520-522
通过对782名中学生应对方式、人格特征(A型人格、自我价值感)的测试,探讨人格特征与中学生应对方式的相关以及不同人格中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结果表明:(1)中学生的人格特质(A型人格和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有显著的相关。(2)不同人格特征中学生应对方式之间有显著差异。A型人格的中学生倾向于使用着重情绪的应对方式,相比B型人格的中学生较少使用着重问题的应对方式。高自我价值感的中学生更多使用问题解决和求助应对方式,低自我价值感的中学生更多采用幻想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