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上的人,可以大抵分为两类:一是乐观者,一是悲观者。乐观与悲观,只一字之差,反映出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截然不同,当遇到挫折或灾病时,处理结果也完全两样,因而也就会有两种不同的生命质量。悲观是瘟疫,乐观是甘霖;悲观是一种毁灭,乐观是一种拯救。悲观使生命的原野肃杀,乐观使生命的原野葱绿。悲观,是因为短视和看不清事物的本质;乐观,是因为卓识和对事物的深入了解。一根甘蔗拿在手里,乐观者先从梢部吃起,越  相似文献   

2.
王军妮  王勇慧 《心理科学》2005,(6):1312-1318
本研究采用负启动范式,从乐观特质连续谱上选择乐观、中性和悲观三组个体,考察他们对情绪和中性词的分心抑制。实验一以情绪词为材料发现,当启动分心词为负性时,乐观组出现负启动;分心词为正性时悲观组出现负启动;无论分心词为正或负,中性组均出现了负启动。实验二以中性词为材料发现,仅悲观组和中性组出现负启动。说明乐观个体对正性和中性信息不实施分心抑制。这可能与注意在这些刺激上的维持及乐观个体拥有积极的认知图式有关。本研究为乐观个体积极而务实的行为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军妮  王勇慧 《心理科学》2019,(6):1312-1318
本研究采用负启动范式,从乐观特质连续谱上选择乐观、中性和悲观三组个体,考察他们对情绪和中性词的分心抑制。实验一以情绪词为材料发现,当启动分心词为负性时,乐观组出现负启动;分心词为正性时悲观组出现负启动;无论分心词为正或负,中性组均出现了负启动。实验二以中性词为材料发现,仅悲观组和中性组出现负启动。说明乐观个体对正性和中性信息不实施分心抑制。这可能与注意在这些刺激上的维持及乐观个体拥有积极的认知图式有关。本研究为乐观个体积极而务实的行为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背景突显与情绪、股价估值匹配的测试方法,比较大盘不同指数背景的乐观程度和估值的差异.研究发现高突显(正向)伴随高乐观,同时具有正高估,高突显(负向)伴随悲观情绪,同时具有负高估;即刻情绪波动大的估值波幅也大,换手率也高.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两个小男孩,一个非常忧郁悲观,另一个则很乐观。他们的父母带他们到精神病医生那里看病,想让悲观的孩子快乐起来,并使乐观的孩子能正视生活中的种种障碍。于是悲观的男孩子被锁进一个放着五光十色新玩具的屋子,乐观的男孩子被锁进一个装着成堆马粪的屋子。当父母重新返回  相似文献   

6.
"悲观",在现代汉语中与"乐观"相对,意指"消极、失望".人人都有"悲观"的时刻,作为一种情绪,它触物即生,旋灭旋生,化身千万,挥之不去.春花烂漫,转瞬即逝,使人"伤春".草木摇落,万物衰歇,令人"悲秋".  相似文献   

7.
追寻生命的意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乐观主义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观是当前西方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研究热点,有关乐观主义的价值问题凸显出了积极和消极的乐观主义两种对立的解释取向。事实上,乐观往往与悲观并行存在,乐观主义能否促进健康关键取决于对危机源刺激的过程性判断。有限度的现实乐观能够赋予个体独特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有助于个体在乐观与现实之间寻求到心理和谐和平衡的支点。当前的乐观研究已汇成了一股强劲的乐观主义潮流,必将成为心理世界发展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8.
谢晔  周军 《心理科学》2013,36(4):936-941
本研究采用双因素被试间实验具体考察了特定情绪和控制幻觉对于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存在显著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愉悦情绪与投资者的追涨羊群行为呈正向关系,恐惧情绪与跟跌羊群行为呈正向关系;控制幻觉与投资者的追涨羊群行为呈正向关系,与跟跌羊群行为呈负向关系;高控制幻觉的投资者在愉悦情绪下倾向于乐观追涨,而低控制幻觉的投资者在恐惧情绪下倾向于悲观跟跌。  相似文献   

9.
专家们认为。情绪就是几个小时,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持续地影响一个人的意向的情感体验。如果你的情绪是倾于乐观的,那是极好的事。但是,如果是悲观,焦虑,易怒的,或者过于冷漠,问题就大了。 或许,对付这种情绪最好的办法是把它们向别人倾泄出来。现代药理学提供了大量的镇静剂,抗抑郁剂以及抗焦虑药物。但是,很多人都没有  相似文献   

10.
乐观偏差指个体倾向于认为自己更可能经历积极事件而他人更可能遭遇消极事件的现象。对乐观偏差的测量主要有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两种方式。事件特征和个体因素是乐观偏差的主要影响因素。产生乐观偏差的心理机制主要有自我中心主义和聚焦主义。乐观偏差对个体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未来研究主要包括:开发科学可行的测量工具;加强对个体水平乐观偏差的研究;把乐观偏差和悲观偏差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对乐观偏差进行认知神经心理机制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张姝玥  蒋钦  谢丹菊 《心理科学》2013,36(2):458-462
研究考查了大学生对一般生活事件和意外事故的乐观与悲观偏差,并检验不同测量方法是否会产生不同结果。通过对27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研究,结果发现:(1)在直接和间接测量时,被试对一般消极事件、意外事故存在乐观偏差,对幸免于意外事故存在悲观偏差;但对一般积极事件,被试在直接测量时出现乐观偏差,在间接测量时为悲观偏差。(2)在两种方法中,被试对意外事故的乐观偏差皆高于一般消极事件,但一般积极事件与幸免于意外事故的结果在直接测量时有显著差异,而在间接测量中差异不显著。(3)在直接测量时,消极事件的发生频率越低乐观偏差越严重,积极事件的发生频率越低则悲观偏差越严重;在间接测量中事件频率与偏差结果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乐观、悲观倾向与抑郁的关系及压力、性别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陶沙 《心理学报》2006,38(6):886-901
采用问卷法,考察了334名大学生的乐观、悲观两种一般结果期待倾向与其抑郁感受的关系,以及压力水平和性别的可能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乐观倾向、悲观倾向既显著相关又存在相对独立性,二者对于抑郁的作用在强度上有所不同。其中,悲观倾向对于抑郁变异的独立贡献率较高。(2)压力水平是认知倾向与抑郁关系的显著调节因素,主要作用表现为随着压力水平的增高,乐观倾向的保护意义具有增强的趋势。(3)性别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悲观倾向对于男性大学生抑郁的影响作用更强。特别是在控制压力水平的情况下,性别对于悲观倾向和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学会愉快     
那还是在文革时期,我刚刚中学毕业,就被分配到东北林区的一个山上开始了“上山下乡”的劳动生活。那时的生活很苦,不仅平时很难吃到新鲜蔬菜,而且一个月也只能吃上一次肉。更糟糕的是,由于没有干柴取暖,我们住的帐篷出奇的冷……,大家面对一个个意想不到的困难,情绪十分沮丧。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那样的悲观。那时给我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是从外地来的一个青年。他比我们大几岁,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乐观性格,不论干什么,他都十分愉快。他的笑总是挂在嘴边,而且有一种特殊的磁力,他仿佛不知什么叫愁,那种乐观的情绪会感染…  相似文献   

14.
你是哪种情绪类型?知道了自己是哪种情绪类型、最具有挑战的情绪是什么,才好“对症下药”。1.对你来说最具挑战性的情绪是: A)愤怒B)恐惧C)罪恶感2.你对于改变的态度是: A)必要的B)乐观的C)耗费精力的3.你喜欢:  相似文献   

15.
基督徒活在世上不可能事事尽如人意,遇到窘况和愁绪就要学会自己化解,时刻拥有乐观的心态和喜乐的心境。在生命中碰到烦闷事,不妨捧读《圣咏》第66篇10-12节的经文,对自己的属灵生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白上主讴歌     
SARS忽然肆虐世界,让我们大家翻然醒悟。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今天?谁能保证我的未来和明天,想往着“征服自然”的人们,却看到自己的脆弱和无奈。科学家努力赶制抗SARS的药物;可已失去的生命却无从找回。  相似文献   

17.
以一般结果期待的双维结构观点为基础,按照一般结果期待的乐观期待和悲观期待的水平将184名大学生样本划分为明显乐观、明显悲观、双重倾向和倾向不明四个类型,进而探讨不同类型大学生在创业投资情境下一般结果期待对风险决策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险概率、描述框架与一般结果期待的交互作用显著,在低风险概率、积极框架下,双重倾向型一般结果期待大学生比其他三个类型的大学生表现出明显的风险寻求偏好。  相似文献   

18.
服刑人员入监初期,由于角色的转换,原有社会地位的丧失,生活环境的急剧变化,心理落差加大,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上一时难以适应监狱生活,这一阶段以情绪不稳定为主要特征。本案例中的求助者因入监后不适应劳作,造成心理负担过重,产生焦虑,悲观情绪。  相似文献   

19.
高考临近,同学们都忙于紧张的复习,但是我要提醒大家:“良好的心态”你准备好了吗?什么样的心态算是“良好的心态”呢?我认为“良好的心态”可以概括为:良好的认知状态;积极、乐观、适度的情绪状态及良好的意志品质。具体表现为:有充沛的精力从事学习活动,学习效率高;科学地认识、评价自己,确定合适的奋斗目标并为之努力;在学习生活中乐观、积极,能调节自己的情绪;在困难面前不急躁对失败能合理归因,并不断调整目标,一步步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20.
正有年轻人问,对生活,你有没有产生过厌倦的情绪?说心里话,我是一个从本质上对生命持悲观态度的人,但对生活,基本上没产生过厌倦情绪。这好像是矛盾的两极,骨子里其实相通。也许因为青年时代,在对世界的感知还混混沌沌的时候,我就毫无准备地抵达了海拔五千米的藏北高原。猝不及防中,灵魂经历了大的恐惧、大的悲哀。平定之后,也就有了对一般厌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