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西方心理学的两大方法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刘翔平 《心理学报》1991,24(3):77-83
本文对实证主义和现象学对心理学发展所起的方法论作用进行了研究。文中对心理学方法论的含义及方法论对心理学流派建立的指导意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追溯构造派与格式塔心理学、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对立和这一对立所体现的实证主义与现象学方法论的尖锐冲突,作者概括和总结了西方心理学的发展留给我们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现象学伦理学”本质上并非独立于“意识现象学”的现象学分支,而是现象学自身的内在发展与完成,构成现象学运动的灵魂与旨归。“伦理现象学”实际上伴随着“现象学运动”的始终,因此,它绝非胡塞尔“回到生活世界”之后的产物,更准确地说,它是驱使胡塞尔从意识现象学回到生活世界的指引。没有伦理意识,胡塞尔不可能提出拯救欧洲科学危机的现象学之任务。在伦理学上,胡塞尔的独创性贡献在于,他不仅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意志现象学,而且运用先验的“发生现象学方法”创立了人格伦理现象学。伦理现象学成为20世纪70年代之前西方主流的伦理学运动。70年代之后实践哲学的复兴与伦理现象学密切相关,哲学一方面转向政治哲学,以正义伦理为核心,一方面转向应用伦理学,而应用伦理学早期的主将也无非就是深受现象学熏陶的存在论现象学的学生们。现象学伦理学的重要性不仅表现为它真正构造了20世纪的时代精神,而且真正成为了生命的内在意向和意志的展开与升华,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如此需要现象学的价值伦理学的最为根本的理由。  相似文献   

3.
胡塞尔将他的超越论的现象学哲学称作"第一哲学",强调它是一种由最终根源奠立的普通科学的开端和基础,它正是要研究那些最初的、自身包含一切存在与真理之起源的东西,即超越论的主观性.一切真正的科学都必须从这种科学中寻求它们的全部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它们的一切方法的、一切其他原则的最后来源.胡塞尔通过对哲学史的考察表明,这一思想也是贯穿于数千年哲学史中的统一动机,并且已在历史上取得了值得重视的成就.胡塞尔所提出的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正是要揭示这种超越论主观性的领域.他称这种方法是一种全新的反思方法,是彻底的纯粹的对自身的思考,是完全不同于自然态度的"非自然的"态度.但是胡塞尔在这里提供的不仅是现象学还原的"方法",而且同时还提供了一种有关现象学还原的"现象学",即现象学还原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包小红  王礼军 《心理科学》2017,40(6):1524-1530
美国现象学心理学家阿米多·乔治基于科学和心理学视角所提出的经验现象学心理学是对胡塞尔现象学的继承和发展。这表现为:在批判对象上,从胡塞尔的反二元论细化为反自然科学心理学;在出发点和基本原则上,将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意向性、还原等概念从超验层面放置到经验层面;在研究方法上,从胡塞尔的描述还原过程转向具体的描述现象学心理学方法。本质上,乔治的经验现象学心理学与胡塞尔的现象学一脉相承,不仅完美地展示了后者的基本原理,更在具体概念和操作应用上充实且超越了后者。  相似文献   

5.
组建着空间的诸要素,例如方位、大小、深度和运动等等,通常被看作是客观自在的,但实际上这些要素是先于且高于客观事物乃至客观世界的"非现实事物"。梅洛-庞蒂通过对个体在黑夜、睡梦中所感到的空间以及中毒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所看见的空间的描述和分析向我们证明,这些要素是现象身体的成就,它们来自"存在的基本结构"。这些要素也是建筑空间的要素,正是它们的运动方式和运动所趋向的意义节点构成了建筑风格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们的伦理学有时因为缺乏情感而过于客观,有时因为讲究亲情而过于主观,时常处于主客二元分裂状态.根据现象学的主客不分立场,推进中国伦理学创新,最要紧的是实现胡塞尔所期待的现象学还原.  相似文献   

7.
孙冠臣 《现代哲学》2002,(2):98-106
詹姆斯在描述宗教经验时所采用的现象学方法;对心理主义的的拒斥;在诸如意识流、意向性、实在、自我等具体内容上在现象学领域所做的虽是无意但却是开创性的探索都表明詹姆斯的哲学思想对胡塞尔现象学有启发和影响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人类情绪的探索一直是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所感兴趣的,本文从哲学思辨、科学实证和存在现象学上探讨情绪的生物性和社会性,情绪是一种整合性心理组织,是人的生物自然与社会因素的交织,在其中体验感受起着核心作用。但自我的体验是真实存在的,但我不能直接知道,体验到我大脑的活动,这个"心身"问题又重新提出,现有的有关情绪的研究是否抓住了情绪的本质,因此寻找恰当的研究情绪的实验范式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梅洛-庞蒂的哲学努力在于试图超越传统的身体和心灵、精神和物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二元对立。在他看来,传统哲学或者把外在世界当做原初的存在,或者把内在心灵当做原初的存在,没有意识到它们都是建立在更原初的存在之上的,因而它所提出的问题在其传统之内无法得到解决,而现象学对身体的理解提供了超越这种二元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美国哲学家德雷福斯对人工智能的批判是现象学和技术哲学中的经典案例。他所动用的现象学资源包括胡塞尔的意向性和"生活世界"、海德格尔的"在世"、梅洛—庞蒂的知觉和身体理论。从斯洛文尼亚哲学家齐泽克的视角来看,德雷福斯的"海德格尔式的认知主义"是典型的对现象学的"美国式挪用",而他将哲学化约为科学造成了哲学与科学的"短路",从而错失了现象学(或哲学)的超越论的维度。  相似文献   

11.
我很不情愿把你所提的问题①中所包含的危机符号戏剧化。相反,请让我在本世纪初的一个哲学本和我们当下的忧思之间展开一种比较。《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观念》之第一卷,是胡塞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年出版的,也是他生前所发表这部巨的惟一一卷。这部巨从一问世就让他的追随不胜困惑。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现象学从现象学出发,试图用现象学方法来描述人类与自然交往过程中的原初经验,这代表了现象学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同时,现象学也试图通过自身的人文主义向度对生态哲学的自然主义倾向加以校正。这是一门新的交叉学科,是继环境伦理学之后,西方哲学所开发出来的看待环境问题的新维度。生态现象学通过把自己的描述建立在经验上,以克服环境伦理学在建立人与自然关系上所遇到的难题。生态现象学在方法论方面还有一些难题,但是它提出的一些重要概念,已经为这门学科的可能性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释胡塞尔的现象学心理学在胡塞尔现象学中不明确的定位,说明它如何衔接超越论现象学和经验科学,并特别凸显经验的世界这个概念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论文主要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探究现象学心理学和超越论现象学之间的关系,说明"现象学心理学如何是超越论现象学的预备",以及"现象学心理学如何平行于超越论现象学"这两个问题;第二部分阐述胡塞尔如何藉由经验的世界此概念来为事实科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魏琴 《哲学研究》2023,(11):108-117
马里翁认为,谈论解释学必须从“给予性”这一现象学的最终权威开始。现象学对“给予性”的强调不仅没有像很多批评者所认为的那样取消解释学,反而从现象学的维度赋予了解释学一种根本的“现象化”功能,即试图弥合现象之“给予”与“显现”之间的间隔。具体来说,解释学至少从四个方面“介入”了给予性现象学,使得不同的现象性模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给予性的“溢出”最终要求一门“不可穷尽的解释学”,充分说明“给予越多,解释越多”。  相似文献   

15.
西方学者在运用信息加工偏向对情绪障碍进行研究的时候,主要侧重于三个过程,即感知性编码过程,对问题的理解过程和记忆存储过程。该文介绍和分析了近年来西方学者从信息加工偏向的角度对情绪障碍所做的研究,探讨了此项研究对心理治疗的启发,并指出了此种治疗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西方心理学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及其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秦金亮 《心理科学》2001,24(6):722-723
现象学一词来自希腊语的现象(phenomenon)和规律(logos),意指自我显现的规律。现象学作为一种独立的学术运动,它发仞于布伦塔诺(F.Brentano 1838~1917)的现象心理学研究.名噪于胡塞尔(E.Husserl 1859~1938)的现象学哲学运动。现象学方法是西方心理学一百多年发展中同实证主义方法相对的一类心理学方法体系。笔者认为厘清西方心理学的现象学方法发展脉络,不仅有利于加深对西方心理  相似文献   

17.
在胡塞尔从前期的静态现象学转向后期的发生现象学的过程中,他的"动机引发"概念和"视域意向性"概念扮演了重要角色,二者共同构成发生现象学的引导动机。"动机引发"概念揭示了经验的视域结构的本质,作为被动机引发起来的可能性意识,"视域意向性"概念的形成不仅为开启发生的构造观念提供了理论框架,而且"视域意向性"概念表明自身是一个先验主体性之权能性的系统,而这种权能性系统观念则进一步将我们引向发生性的探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哲学家胡塞尔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概述了现象学运动的过去、现在和存在的问题。胡塞尔对20世纪乃至21世纪哲学的影响是潜在的、深刻的、持续的。他详尽地论述了哲学的核心主题领域,并且行使了一个倡议者、鼓舞者和思想先驱者的职能。胡塞尔的著作乃是关于现象学的"发展文献",他的著作既不是封闭的,也不是完成的。胡塞尔的思想是一种崭新的思想,这意味着理解,即理解一个新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张浩军 《现代哲学》2022,(1):92-100
“移情”是精神分析学、移情美学、移情心理学、移情伦理学和移情现象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但它是一个典型的“同名异义词”。精神分析学的“移情”特指弗洛伊德提出的“übertragung”概念,而后四种理论的“移情”指的是“Einfühlung”,本质上是“共情”或“同感”。在精神分析学内部,移情与投射、反移情、共情等概念紧密相关,而不同流派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不仅不同甚至完全对立。在精神分析学外部,移情美学、移情心理学和移情伦理学虽然与精神分析学共享了投射或“移置”意义上的“移情”概念,但二者的用法存在本质差异。胡塞尔的现象学反对在投射或移置的意义上理解移情,把移情看作自我以第一人称方式对他人精神生活的深入感受、对异己主体及其体验行为的经验。现象学的移情概念既有助于澄清“移情”(übertragung)与“同感”(Einfühlung)的混用所造成的误解,也有助于理解二者间的关联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梅洛-庞蒂美学思想呈现出更多的现象学风格,其核心思想是身心二元统一说,身体世界化也是其所倡导的,他关于身体、感知、时间、空间有一套独到的现象学理解。他的现象学美学恢复了美学的名称感性学,被称为感性的诗学。他的相关现象学美学思想对环境美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