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忠法 《学海》2014,(2):153-161
气候正义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诉求。它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条约中最集中的表述就是"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其中有关无害环境技术转让的规定是缔约方应予履行的重大实体义务之一。然而,由于国际技术转让法律制度缺乏强制性的制裁约束机制、相关条约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等原因,技术转让并不充分。因此,为实现气候正义,应完善现有国际制度,增加制裁性约束机制,细化、明确有关规定,促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通过多层面合作来促进无害环境技术转让,改革和完善现有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便利环保技术的专利申请、授权、转让、运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天风》2003,(5):30-33
——我们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尊重,是对客观存在的尊重,是对客观过程的尊重,是对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尊重。 ——我们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尊重,是对基本人权的尊重。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才能使更多的人团结起来,实现民族振兴,共建美好世界。 ——我们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尊重,扎根于深厚的文化传统之中。中国历史上在信教与不信教者之间,在信仰不同宗教者之间,很少因为宗教信仰而发生大规模的冲突。 ——我们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尊重,有宪法和法律作保障。 ——面对宗教信仰自由被歪曲和践踏,我们主张:通过各国立法、司法和行政措施,更加卓有成效地实现和保障宗教信仰自由。 ——面对打着宗教旗号的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的猖撅与威胁,我们主张:国际社会共同反对破坏人类和平的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 ——面对有些国家利用宗教干涉别国内政和强权政治利用宗教问题对别国的欺压与干预,我们主张:尊重各国的主权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实践,以对话代替对抗。 ——面对冷战结束后因民族、宗教因素引发的局部冲突与危机,我们主张:信教与不信教者之间,各宗教、各教派之间相互尊重和宽容。 ——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激荡与融合,我们主张:求同存异,增进了解,加强交流,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荣誉     
我不能说我们不珍重荣誉,并且我承认它很有价值,问题是我们不能只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 ——法拉第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心理学很需要探索新的问题——用新的观点从新的方向去探索。能探新才能创新。能创新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前进——也才能出现我们所最希望的有所突破。由探新而创新是不很容易的,但并不是做不到,并不是难得不得了。问题在于如何努力。科学的一个特点是不断地在前进,可以说是在日新月异。我们在心理学上提倡探新  相似文献   

5.
当代生命科学的发展赋予人类以一种超级能力,以至我们可以重新编辑自己的基因。平等主义者从这种超级能力中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基因平等,从而能够彻底克服天赋的不平等。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应该追求这种基因平等?本文的论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我们不应该追求"积极的基因平等",其理由有三个,即我们不知道生物学上的基因平等能否导致平等,基因平等与自由可能是冲突的,以及基因平等会面临"拉平反驳"。其次,我们应该支持"消极的基因平等",为此我们需要区分开基因治疗与基因增强,并且为基因治疗提供这样一种论证,即它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可欲的。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苏联思想及其一般学术情况时,我们必须认真地研究一下苏联自觉地采用社会主义制度——以某种形式将社会各个领域有机地统一起来,并且按计划控制和发展各个领域——这个问题。一提起社会主义,人们总好把注意力放在社会的经济管理方面,如企业的国有化、按计划向各个生产部门投资、有计划地分配财富等等,这是极大的错误。即使问题只限于经济领域,那也不只是按计划投资来发展新生产部门的问题,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作为生产上使用资本的主体的人。就是说,需要有计划地培养和配备具有劳动热情和技术的  相似文献   

7.
<正>在所有的人文学术和社会科学中,阐释问题始终是一个重大的基本问题,而这一问题的真正核心则在于阐释的客观性。无论是在我们一般的日常讨论中,还是在更加严整的学术活动中,总是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题材或对象,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历史遗存物——包括面目各异的诸多"文本",特别是被称之为"经典"的文本。在这样的境域中,阐释(或解释,诠释等)便不可避免地发生,而阐释的客观性问题亦随之而来。就此而言,不包含任何"阐释"——并因而排除了阐释之客观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新技术——希望还是威胁在日益迅猛的技术发展所引起的变革面前,我们总是需要在希望和威胁之间作出选择。新技术将给我们带来富有挑战性的发展机会,还是意味着对我们整个工作和生活情境的威胁?无论对新技术的情感体验如何,我们都得面对现实。我们应该认识到,如果不利用新技术所提供的机会,那么私有或者公共组织就不可能与今天的市场相竞争。但是,取得积极结果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我们能够指挥这种新发展,而不是被它所控制。在新技术发展中是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在苏联和一些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内,进行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性质和作用问题的十分活跃的讨论。这个问题之所以十分重要,首先是由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需要。社会的发展是一定矛盾的不断发生、发展和解决以及在新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矛盾,等等。因此,起着探照灯作用、照明着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应当经常分析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上产生的矛盾。在个人迷信时期,哲学—社会学研究的这个重要部门曾被忽视了。十分自然,反对个人迷信的斗争把有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许多重要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提到了首位。我们的哲学战线——指的是对于矛盾问题的各个方面的探讨——不论在对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10.
林京耀、陈荷清著《超载的挪亚方舟》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作者以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以翔实的材料描述了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一个全球性问题——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指出地球环境的容量不是无限的,我们地球的承载能力已经被超过了.本书认为,人类在对文明进步和当代的繁荣和发展的反思中终于觉醒到,以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的文明、繁荣、发展是不可取的,必须重塑我们的生活和文化,把生态环境价值纳入“现代化”、“发展”的范畴.作者叙述了现代生态  相似文献   

11.
主角     
正在我的生活里,我就是主角。对于他人的生活,我们充其量只是一个暗示,一种鼓励、启发,或是真诚的关爱。这些态度可能丰富他人的生活,但这没有可能发展成为——代替他人的生命。我们当不起完全为一个人而活——即使他人给予这种权利。坚持自己该做的事情,是一种勇气;绝对不做那些良知不允许的事情,是另一种勇气。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很正当。  相似文献   

12.
我们研究社会发展理论的目的,最终是要解决我国所面临的社会发展问题。从这一意义说,中国的现实发展应当始终成为我们理论研究的实际出发点。 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尽快发展市场经济的问题。这个问题对其他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或许是不成为问题的,但对我国,由于我们过去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现在转入市场经济轨道,就不能不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去思考和研究。如果再考虑到我们是在无论思想准备或理论准备都并不很充足的条件下走进现代市场社会的,在强大的市场冲击波面前致使相当一部分人陷入无所适从、认识上出现混乱的状况,而如今,我们又有了一段市场的实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从社会发展的理论角度对它进行一番反思就更加必要了。  相似文献   

13.
王荣伟 《天风》2003,(12):48-49
自妈妈患了尿毒症入院以来,我们不知道这个家还能否团圆,我们更不知道如何面 为了治疗妈妈的病。家中已欠了大笔债务。我们不愿意看到爱我们的妈妈离 对厄运? 开我们——  相似文献   

14.
“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的争论不应聚焦于国人道德是否滑坡的评判,其展现出的正面意义——法治的深入和理性的彰显——正是社会进步的坚强基石.对于道德追求和道德要求的混同让我们在道德问题上陷入了困境.问题在于:道德本身是无法从根本上拯救自己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表明,道德问题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法律制度.“扶还是不扶”的道德困境能够通过制度安排加以解决.如果制度安排真正做到了人性化、科学化,那么,必将有效地推动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反之,如果法律制度得不到贯彻实施,道德水平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当前,促进法律义务的忠实履行,正是道德建设的基础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法学界和理论界对立法、执法的呼声很高,却忽略了它们之间的中介——法制教育。由于对法制教育不很重视,使得人们对法律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与认识,法制观念比较薄弱,还跟不上当前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这是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一  相似文献   

16.
多元宗教的中国文化58  正如我们经常观察到的那样,“你的宗教信仰是什么?”这样典型的西方问题可能会让本土中国人无法回答。他们觉得要明确回答这个问题十分困难——主要因为与其他任何一种文化相比,中国文化更多的是在宗教间发展起来的。(即使在多宗教的印度,其中的一种宗教——印度教已经明显地支配着其他的宗教。)在百家争鸣时期,也就是中国的文化和宗教思想形成的战国时期,儒家(教)和道家(教)一开始就在同一时期形成,几个世纪之后,也就是西汉末年,佛教也加入。在这些宗教共同体中,虽然有很多的不一致,并且经常有正面的冲突和未遂的…  相似文献   

17.
教会重新开放以来的近20年,我们感到信仰和思维方式都比较单一,神学的进步也不明显,同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教会已经显得滞后了,我们的观念应否更新?教会是否需要健康正常地发展?这都是我们急需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今日非洲哲学和哲学家的作用——特别是在科学领域中的作用——是最近在贝宁人民共和国科托努举行的国际哲学讨论会的主题。关于是否要单创一种非洲哲学的问题,讨论中发生一些误解和不可避免的分歧,在此姑且不谈。我打算论述一下,为了促进非洲哲学的发展,非洲需要什么样的哲学。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以来,中国文艺理论界出现"失语"、"缺位"、"告别理论"等诸多问题与倾向,这不仅遭到多方责难与质疑,也产生若干理论分歧。在本访谈中,一方面,熊元义认为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发展不可能完全绕开分歧,只有深入地解决分歧、才能真正推进文艺批评的深化——由此提出文艺批评的理论自觉问题。另一方面,熊元义着眼于对中国悲剧的研究,他将中国悲剧精神概括为:邪恶势力可以碾碎我们的骨头,但绝不能压弯我们的脊梁。身躯倒下了,灵魂仍然要战斗。力图将悲剧问题与当代艺术批评实践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熊元义通过对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发展现状的反思,指出我们需要推动中国当代文艺界民族艺术观的发展,恢复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20.
“我家孩子很难集中注意力,整天翻盆倒罐,很难让他静静地坐一会儿……。看了孩子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橱窗,我感觉我家孩子很像他们所讲的多动症。”这是第二位看了某小学心育橱窗专栏的一则小知识——多动症儿童的日常表现,前来向我咨询同样问题的小学生家长。我们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初也碰到过类似问题:我校首期心育专栏——“不健康心理的诸多表现”张贴后,我们先后收到中师生的这种“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