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画家的视角,研究、分析北宋翰林图画院的发展历程及其取得的艺术成就。从中可以看到,画院开明的政策、有效的制度,尤其是兴办"画学"所形成的新的教育思想,把北宋绘画推向我国绘画史上迈绝前代的巅峰。它对中国画民族风格的形成、"写实"技法的完善以及中国画"诗化"的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宫廷画家为迎合帝王的旨趣而创作,也是限制绘画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文人画"泛指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绘画,以别于民间和宫廷画院的绘画。文人画将文学、书法、绘画融为一体,强调"士气""逸品",重视笔墨情趣和意境的表达,反映了古代儒生文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在中国书画史上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堪称中国绘画艺术史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3.
宋代小品花鸟画注重"形似"与"格法",通过盈尺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朴素淡雅"的美学特征,在中国工笔花鸟画史上具有极高的艺术典范。其作为这一时期皇家绘画机构——翰林图画院艺术成就的最集中体现,画院的制度及审美取向对宋代小品花鸟画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崔白是北宋时期杰出的花鸟画家,作为当时宫廷画院风格改革的代表人物,他的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对他绘画语言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双喜图》是崔白晚年的代表性作品,通过分析《双喜图》的章法布局、造型表现、笔墨设色以及意境感受,展开对崔白花鸟画的形式语言探究,并阐述崔白的绘画形式语言和创作思想对宋代花鸟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寒山绘画最早可追溯到寒山传说发生的唐末五代,其狂放不羁的精神气质基本定型。至宋元时期,寒山绘画走向佛教化与禅宗化,并出现了合丰干、寒山、拾得、虎于一轴的"四睡图"的新造型。至明清时期,寒山绘画中的人物造型逐渐与道教仙人造型趋同,并在相关民俗影响下,出现了"和合二仙"的新造型,且延续至今,成为寒山题材绘画创作中最普遍的形象范式。  相似文献   

6.
易元吉是北宋初期一位不可忽视的花鸟画家,对北宋宫廷花鸟绘画风格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在绘画技法上秉承花鸟绘画中的写生传统,吸取前人传统精华,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艺术风格。易元吉在"黄家富贵"与"徐熙野逸"两大画派中寻找到平衡点,用笔墨创作出生动、野逸的绘画作品,扭转了北宋初期宫廷画院以黄筌父子绘画风格为主导的守旧之风,促进了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柯希仑 《美与时代》2007,(11):50-53
中国宫廷花鸟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演变历程也呈现着辉煌、壮美的阳刚之气.而宋代的宫廷花鸟画又居于整个画坛的绝对主导地位,其内容题材、艺术形式以及绘画技巧等方面,都达到了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鼎盛繁荣的时期.从宋初宁静和平、细腻艳丽的"黄家富贵"之风到崔白的清雅疏秀,体现了宋代文化特点的独特风貌;从穷工极研、典雅宏丽的北宋画院到南宋精工写实的新颖体貌,逐一诠释了宋代宫廷花鸟画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8.
流传至今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有着丰富的摹本作品,文章主要探讨历代宫廷御府组织的摹画活动以及相关问题。此类御府摹本的成因往往与统治者将其作何功用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中国山水画最早出现于魏晋时期,但是并未脱离人物。直到隋唐时期,山水画才成为独立的画科,从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山水画的高峰是五代宋初,且统治者还建立了书画机构——画院。其山水画追求以"真"为美的美学理念,将艺术主体的情感表达寄托于山水,感悟山水的精神内涵,从而将自然美上升为艺术美,展现宋代山水以"真"为美的审美意趣。北宋山水画以"真"为美的体现需从以下三方面论述:一是从古代哲学与山水画理论的发展来论述"真"的定义;二是从理学与画家作画的态度探讨北宋山水画追求"真"的成因;三是以"真"为美对后世的影响与对当代画家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古罗马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古代国家的典型范本。古罗马人在当时的军事制度、市政建设、宗教、法律等多重因素的促进下,产生了对于罗马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展现出对于国家的"热爱"。古罗马的统治者也从国家建制力量、文化政策、宗教信仰等多个维度来推行"爱国教育",激发并维系人们对于罗马的忠诚与热爱。古罗马时期"爱国"精神的历史表明,"爱国"精神的塑造及其教育,与国家的文明、繁盛、强大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林良是明代早中期重要的宫廷花鸟画家之一,但其作品却在遵循宫廷绘画传统的同时,显示出了不同于同时期其他宫廷花鸟画的文人画特征,在明代绘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以林良佳作《灌木集禽图》为研究对象,简要探讨他的写意花鸟画风格特征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文人思想的绘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文人画这个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的职业画家所做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创始者,并称之为南宗之祖。宋代以前,中国绘画已经得到显著的发展,并出现了"关家山水"和"黄徐异体"的花鸟画。  相似文献   

13.
梁楷作为南宋时期的代表画家之一,他的生平充满着神奇色彩。曾在南宋画院当待诏,后辞官归隐山林,他的减笔体绘画风格萧疏奔放,独具一格,被国内外画家所推崇,但他的减笔体风格绘画并非在他早年就形成,其绘画风格成长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从早年画院待诏时期的细笔体风格时期,到细笔勾勒与粗笔写意风格融汇时期,再到减笔体风格时期,其绘画风格成长过程与其人的成长过程密不可分。文章通过图像学与历史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梁楷传世作品《黄庭经图》探析,看其画风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先秦文献里"四时"主题的相关论述,梳理了绘画中这一主题形成的源头,并对六朝至五代文论、画论中"四时"的演变与延伸加以阐发,进而认为山水画中"四时"主题在五代时期已经确立。  相似文献   

15.
院体画,作为中国绘画的一种画体,它成立于五代,盛于宋代,其自身的产生与发展历史有一定的规律。宫廷院体画的审美也有其独特的审美取向,对宫廷院体画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大众对宫廷院体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五代时期形成了"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大花鸟流派,分别以徐熙和黄筌为主要代表人物。其中黄筌以工笔画为主,又称"黄家富贵",他在作画时先勾勒出物象的形态,再用墨色由浅及深进行顺次渲染并赋以色彩。而与之有差别的写意花鸟画以徐熙为代表,又称"徐熙野逸",作画时多用变化的笔墨表现出物象的形态与内部结构,更多地追求物象的神似。五代时期形成两种迥异的花鸟画风格,为后世花鸟画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两派的笔墨绘画技法影响了宋元及以后千余年的花鸟画坛。文章对五代时期花鸟画家徐熙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代表作品、绘画风格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及启示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徐扬是清乾隆时期杰出的宫廷画家,在其任职的二十多年间,他以极强的写实能力,非凡的艺术技巧,奉命创作了一批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体现出强烈的写实纪事风格,折射出了康乾时期宫廷绘画受西方绘画之影响,并为后人研究清代前期社会文化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徐晓鸿 《天风》2011,(7):54-57
二、圣世康乾受帝恩郎世宁并非最早在清代宫廷服务的西洋画师,康熙时期的利类思(Ludovic Bugli,1606-1682)、马国贤(MatteoRipa,1692-1745)等皆是丹青妙手,尤其是后者的绘画深得康熙喜爱,他所画的《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精美绝伦,引发了康熙帝派学生向传教士学画的动议,而在宫廷服务的西洋面师能超过马国贤成就的正是郎世宁。  相似文献   

19.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辉煌的朝代之一,其开放和繁荣以及当时统治者的开明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大发展。在盛唐时期出现了许多画大体量动物且技艺高超的画家,韩滉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通过对唐朝韩滉《五牛图》的创作背景及画作中的线条、设色、形神表达的分析,以及与同时期画家作品的对比,体会韩滉将“意”运用到绘画中的革新精神,从而领会中国画“点画之间皆有意”的特质。  相似文献   

20.
由《清明上河图》看市肆风俗画的艺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为绘画艺术开拓了新的创作领域,丰富的市井生活内容,成为画家们描绘的新题材.这种反映城市社会面貌的绘画作品,适应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迎合了新兴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因而受到群众欢迎,也逐步得到宫廷统治者的认可与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