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犯罪心理学是以犯罪心理为研究对象。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人即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就是说犯罪心理和犯罪是其研究对象。简单地说,他是研究犯罪人的个性缺陷及有关的心理学问题。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除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外,还包括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如侦查心理、审讯心理、预防犯罪、惩治犯罪以及教育改造罪犯中的心理学问题。简单地说,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既研究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又研究与犯罪作斗争的对策心理部分。在这里,仅对广义的犯罪心理学中的临界犯罪心理进行阐述和论证。  相似文献   

2.
关于“犯罪心理结构”之争,已经集中在“犯罪心理”或“犯罪人心理”这个焦点上。反对“犯罪心理结构”者认为,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犯罪人心理在很多方面(甚至一切方面)同守法公民没有区别。因此,犯罪心理学实际上是一门研究“犯罪人心理”的学科。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违反逻辑的、必将导致取消犯罪心理学的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大学生的犯罪案例出发,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特征进行了总结和归类,并对大学生犯罪心理进行了分析,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方法与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泰力 《社会心理科学》2007,22(5):124-127
犯罪心理是心理学研究中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中犯罪心理的成因研究是犯罪心理学中研究较早,内容较丰富的一部分。这些研究不仅对我们的犯罪预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能指导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改造犯罪者。由于这些实践意义,国内外对此的研究一直在不断发展,深化,具体。目前该方面的研究逐渐朝向融合贯通的趋势发展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在我国有了较快的发展,这是十分可喜的。同时,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又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所谓犯罪心理结构问题。在我国的犯罪心理学教材和研究论文中,“犯罪心理结构”这个词时有出现。最初,它只是作为犯罪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其含义也比较模糊。近来发现“犯罪心理结构”已经被提高到犯罪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高度了。如有的同志说,“犯罪心理学就是研究犯罪心理结构的科学,也就是研究行为人的犯罪心理结构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有的同志甚  相似文献   

6.
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论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晖  罗大华 《心理科学》2008,31(6):1446-1449
犯罪心理学以辩证唯物论为指导,坚持客观性与主观性统一、社会性与生物性兼顾、内因与外因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以"新二三论"、"老三论"的观点,整体地,联系地、动态地认识和研究犯罪心理现象;根据犯罪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点,体现研究方法的多元化,逐渐形成了六种研究类型: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内省研究与客观观察研究、定量研究与质的研究、整体研究与分析研究、个案研究与群体研究、常规研究与现代科技手段运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高汉生 《心理学探新》1990,(1):49-52,F004
人的行为都是由人的心理活动所支配和调节的。所以,犯罪心理学把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尽管各派对犯罪行为或犯罪心理各有所不同的侧重,但毕竟都离不开这二者及其关系的研究。对于“犯罪行为”,各家无疑都必须根据其国家所制定的刑法作统一的理解,个人不可任意篡改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的概念,因此,对“犯罪行为”的理解甚少有歧义。但各家对“犯罪心理”的理解和界说则颇不一致,这不但严重地妨碍我们对这一概念有一共同的科学的理解,而且也会影响对本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及其理论的和实践的任务的正确界定。所以,对当前流行的几种有典型代表性的“犯罪心理”说加以剖析,探索其究竟,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高汉声   《心理科学进展》1987,5(1):55-60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各家界说不一,认识不同,值得探讨。本文认为它必须突出自己的特殊矛盾,必须将犯罪主体同他的犯罪行为和心理联系起来,不可单纯只讲“犯罪行为”或“犯罪心理”。本文在谈及犯罪心理学研究犯罪人的心理活动时,必须明确几点:是从犯罪主体出发,还是只从犯罪心理出发;是着重研究犯罪主体的整体心理结构(个性心理结构)及其社会化的种种偏离和缺陷与犯罪行为的规律性联系,还是只着重研究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的关系;是否有纯粹独立的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是否即犯罪人整体心理的低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9.
运用经验总结、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方法,认识到犯罪心理测试仪(即生理心理多道仪)是作为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系统主要的设备子系统而在犯罪应对领域加以运用的科学仪器。针对该类仪器在现实中存在的设计、生产、销售、使用等方面的问题,科学认识和使用犯罪心理测试仪需要在掌握中国犯罪心理测试理论基础上规范化地实测。  相似文献   

10.
人格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要介绍了有关青少年犯罪的人格理论,然后按照研究中所采用的不同的人格测量工具: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测验和加利福尼亚人格问卷,以及大五人格问卷分类综述了近10年来人格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研究。近五年的研究主要采用大五人格结构,将变量中心法和个体中心法相结合,以及将人格和环境因素相结合来研究人格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作用。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在人格测量和研究设计上予以改进,深入揭示人格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1.
龙菲 《社会心理科学》2004,19(5):118-120
青少年犯罪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列入与吸毒贩毒、环境污染并列的三大公害之一。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引发的社会结构变迁,青少年犯罪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在我国2.2亿青少年中,平均每分钟发生一起刑事案件,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影响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探析,提出了转轨时期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趋势,在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青少年犯罪的社会矫治意见。  相似文献   

12.
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诸多研究得到了非常一致的结论,即以家庭情感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家庭功能系统与青少年犯罪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犯罪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以改善家庭功能为基础的干预项目,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介绍了青少年犯罪的概念、犯罪率、犯罪原因以及青少年犯罪的理论,并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儒学大师。在中国古代犯罪心理学思想史上,荀子的思想不仅比较丰富,且颇具特色。本文从犯罪心理的原因、犯罪心理的预防以及刑罚心理等三方面探讨了荀子的犯罪心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国外养子女犯罪研究的基本状况。养子女犯罪研究是70年代以来在犯罪遗传生物学研究中发展起来的重要研究领域,一些国家的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若干引入瞩目的研究结论,例如,遗传因素在犯罪中起一定作用,多次进行犯罪或进行严重犯罪的生父母对养子女的犯罪影响更大,生父母的遗传因素对女性子女的犯罪的印象作用更大。这些结论对探讨犯罪与遗传、犯罪与家庭的关系,以及犯罪预测等问题,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武伯钦   《心理科学进展》1987,5(4):27-33
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值得认真、深入地研究探讨。近年较多的同志都已采用狭义的犯罪心理学体系。在已公开出版的《犯罪心理学》书中,存在着一些薄弱和不足之处。如犯罪心理学的对象,笔者认为不能只研究严格法学意义上的“犯罪主体的心理”,还包括在年龄、精神、健康状况方面无责任能力的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行为的人的心理,即泛指有危害社会行为的人的心理。又如犯罪心理学的“原因论”,笔者认为不应简单照搬犯罪学,犯罪社会学的犯罪原因论,应当采用心理学研究方法,确定影响犯罪心理产生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再如“犯罪心理结构”这一概念,存在主要的十方面缺陷,本文重点进行了剖析,提出“不良的心理个性倾向→动力定型”的心理学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有关犯罪心理的见解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行为的心理实质及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和心理学一样,它也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古代中国和西方的许多思想家已对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作了一些探讨。尤其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他们“从生活实践的经验中总结出很多心理学的理论,并积累了大量资料。他们对犯罪心理学也作了朴素的探  相似文献   

18.
论集群犯罪及其社会心理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乃龙 《学海》2001,(3):80-83
集群性事件发展到极端,发生打、砸、抢、烧等触犯法律的行为,就构成了集群犯罪.集群犯罪不同于一般的共同犯罪,它的发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有其特殊的心理动囡和心理效应.研究集群犯罪行为构成、发生过程以及社会心理原因,将有利于我们对其采取更合适的预防措施和处置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资料,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犯罪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未成年犯在犯罪时的年龄、刑期、重新犯罪比例、犯罪类型的多数方面、犯罪目的、犯罪时的心理状态等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的文化程度高于非独生子女,犯强奸罪的比例是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犯盗窃罪的是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笔者认为,从整体上看,将独生子女作为特殊的未成年人犯罪群体的论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入世后网络犯罪的各种表现和变化进行了剖析,阐述了网络犯罪的特点、犯罪表现、犯罪构成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