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物的名号直接反映了一个时期的文化特征,每一个人名都可以看作是特定历史时期的象征,“小说是人类文化的‘衍生物’被誉为‘人学’”,其描写的人物虽然经过典型化的艺术加工,但仍然切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作者为小说人物选姓命名时总要虑及人物所生活时代的政治...  相似文献   

2.
论“断定”     
1 石里克在他的《论知识的基础》一文中,把探索人类知识确定性的问题,看作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由此出发,他试图反驳O.纽拉特和R.卡尔纳普所谓基始命题(Protocol propositions)提供经验知识基础的论点;与此不同,石里克提出了他自己的断定(Konstatierunngen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针对改革开放中阻碍人们前进的最大障碍——被姓“社”姓“资”问题所困扰这一要害,深刻地提出了判断改革姓“社”姓“资”的标准,这就是:“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人们对“创造”就有狂热的好奇,并进而对此作了大量的探究。在宗教和神话故事里,或把创造看作是上帝的功能,或把对人类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当作神来崇拜。今天,新兴的创造学认为,所谓创造,是人们(包括集体和个人)有目的地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建立新生活的开拓性活动。创造活动具有三个重要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世界历史"是贯穿在马克思主要著作中的重要思想。资本无止境的增殖过程不断将整个世界卷入到资本的循环圈,由此产生了资本全球化过程,使人类历史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恩格斯把资本全球化所导致的"世界历史"的"总体性"的形成看作共产主义社会的前提条件,认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是"世界历史进程",各个国家的历史发展道路是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将这一理论转化为实践,并且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引导人类顺应时代潮流,遵循历史规律,用新型世界秩序逐步取代当代的霸权主义世界秩序,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最近,离婚后随前妻生活在另一座城市新家庭中的女儿放假来看我,她向我说起了一个令我吃惊的故事。不料想,这个故事的“制造者”竟然是我。 在同学眼里,女儿的后爸才是她真正的爸爸。因女儿的姓已改成后爸的姓,且她与后爸的关系也很亲密,所以没有任何同学知道女儿的“家庭内  相似文献   

7.
随着“资源问题”、“生态问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提出,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成为人类思考的一个焦点。一方面,这种思考引发了对以往“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反思和批判,应该说,这是人类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自我批判,是人的一次重新自我定位;另一方面,这种思考又促成了“环境价值”或“环境道德”、“生态价值”或“生态伦理”等概念的产生,这一组概念联系着价值观念领域的一场革命,可以看作是20世纪人类文明最重要、最具特色的思想成果之一,其意义决不可以低估。但在目前的讨论中,关于这组范畴的涵义如何确定…  相似文献   

8.
把生产力定义为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代表了理论界大多数学者的观点。生产力作为能力的存在形式,是劳动者的本领和生产工具的性能的总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质范畴,但是,当生产力这个范畴被用来解释生产关系变更的原因,论证生产发展的动力、社会进步的标志时,却被当作有主观要求的能动范畴了。生产力作为存在实体的本质规定与它被看作带有主观能动性因素这种状况,引起了生产力理论中许多带  相似文献   

9.
超越“技术理性批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20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不少西方学者把技术理性的彰显看作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诉诸技术理性批判亦成为自法兰克福学派以来的各种技术批判主义者以及后现代主义者学术批判的主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学者在介绍研究技术理性中,也表现出对技术理性批判的首肯。笔者曾撰文指出,技术理性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着的过程。以往技术理性的缺陷在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背离,克服这一缺陷的途径在于把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统一起来。只是一味地批判和否定技术理性,并不能解决文明社会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且会与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是第…  相似文献   

10.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虽然以自然科学为范式,但是以其特有的方式将科学与价值融为一体从而良好地解决了二者的统一问题.探寻人类幸福的可能性和途径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主题,孔德的社会学也由此成为以人类幸福为导向的科学.实证主义社会学把社会的秩序、安定、和谐与进步当作人类幸福的内涵和基础,把政治和宗教看作由科学通达人类幸福的中介,把精神力量看作人类幸福的根基.  相似文献   

11.
怎样理解“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項晴同志的《“合二而一”不是辩证法》一文对艾恒武、林青山二同志的《“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一文提出了批評,认为后者文章的基本思想是值得商榷的,把“合二而一”看作不是辩证法。我讀了之后,对比了两篇文章,觉得項晴同志的文章也有值得討論的地方。不能否认客观事物的“合二而一”項晴同志认为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这是正确的。但是把“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对立起来,只承认一分为二,不承认合二而一,我觉得这是不全面的。誠然,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否认矛盾,把任何事物看作死板一块的观点,而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生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但从总体上看,生态环境的研究尚停留在保护的层次上,笔者认为,应在此基础上,再上升到生态环境的生产和再生产的高度去研究和解决。 一 生态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由生物群落、水、大气、土地等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它是人类产生、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人类把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看作什么性质的对象,决定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态度以及社会生产的对象和任务。如果把生态环境看作纯自然的产物,看作自然界留给人类的遗产,那么,至多是给自己提出保护、珍惜生态环境的任务,其活动也只能限于  相似文献   

13.
论技术的本质特征刘文海以往对技术本质的认识,从学科方法上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类:第一类是形而上学或认识论方法论意义上的,即从哲学的维度看技术;第二类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即把7O技术看作一种人类活动;第三类是人类学意义上的,即把技术看作一种人类活动;第四...  相似文献   

14.
正做人"九度",即高度、品度、风度、气度、厚度、深度、尺度、角度、态度。做人的高度,即做人有追求"高大上"的意识并以此主导自己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在志美行厉中定义人生,不仅把生活看作是一种情怀,而对未来有一种目标感,并以心怀梦想为美,以胸无大志为丑;并且把生活看作是一种使命,对前途有一种  相似文献   

15.
“大圣”是我在武汉某大学读书时的一位老师,因姓孙,故而有好事的学生给他起外号名曰“大圣”。“大圣”背微驼,鼻梁上架一副老式花镜,给人一副老学究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世界观"作为俄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基础,具有有机性、宗教性、理想性和集体主义等特点,这些特点妨碍俄国现代化。以"俄罗斯世界观"为基础的俄罗斯哲学对俄国现代化的反思和批判,是不把"现代化"看作社会理想和最高价值,而只看作是具有更高的人文立场和精神关切。  相似文献   

17.
吴振云   《心理科学进展》1989,7(1):11-142
六十年代以来,在发展心理学领域中出现了一种新观点——毕生发展观,它把人的一生看作一个整体,毕生发展心理学是以这种观点,研究从胚胎直至老死整个一生的心理发展。近年来,认知训练的研究已成为探讨成年至老年智力或记忆发展的一个活跃领域,表明了认知训练对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本文概述了一种记忆术——“轨迹法”的由来,它的基本原理与作用,并结合西德马普人类发展与教育研究所的有关工作,例证“轨道法”在认知心理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刘萃侠  肖健 《心理科学》2001,24(6):724-726
现代意义的调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是官方统计、社会研究(如态度测量)与市场研究等常用的方法。在80年代以前,调查研究深受行为主义的影响,把问题看作是能引发被调查者的反应的刺激,即把问题作答(question-answering)看作是刺激一反应(S—R)过程。在60、70年代,一些领域的研究表明行为主义研究取向存在很多弱点,如语言学家发现  相似文献   

19.
“超越”是人类语言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词,它被广泛地使用于涉及到人类精神生活的几乎所有领域,哲学,宗教,文化,艺术,日常生活.其中原因,简单地说,当然就是:超越是人类精神生活中至为重要的问题.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西方还是东方,都是如此.在现代汉语中出现的“超越”一词也具有同样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所取得的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找到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观,即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从而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发展是硬道理”向我们表明,在发展过程中,“软道理”要服从“硬道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我们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把经济发展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同时在经济发展中兼顾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