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炼度仪     
在当今乃至历代道教缤纷多彩的斋醮仪式之中,炼度科仪一直是极具代表性的仪式之一,炼度科仪的历史悠久,传承绵远,流布广泛。道教徒不分宗派和地域,代代演习不衰。究其原因,在于其内涵着丰富的道教教理教义思想,宗教功能齐全,而且场面浩大,音乐优美,能满足一般信徒的信仰需求,因此,深受信徒的喜欢。无论是在普通黄道场中,还是在罗天大醮等大型斋醮道场中,炼度仪一般总是作为“压轴戏”,为整个斋仪的结束,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对于炼度仪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道教教义思想和道教科仪等多方面的认识。炼度科仪的形成和发展自古以来,道教中人一…  相似文献   

2.
宋代以来道教科仪爆发式出现,其中既有独具特色的创造,也有承先启后的总结。在科仪文本的编撰过程中,既有吸取前代资源的地方,也有自行改编与挪借的地方。风动幡动作为著名的禅宗公案出现在道教科仪中,无疑是十分有趣的现象。除作为典故引用,一般不存在意义的变化以外,有关文本往往道教化,与原本的公案存在意义与功能上的差异。其中,在清末广东全真科仪《先天斛食济炼幽科》中,有关文本运用于摄召仪节,具有觉悟亡魂的意涵。而该公案之所以能被运用于道教科仪并生发新的意涵,与宋代以来道教科仪中召魂法术及用幡规矩的变化以及中古道教经典文本《洞玄灵宝九天生神章经》在宋代道教科仪中的意义转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关于道教斋醮,学术界和道教界已在思想和仪轨方面研究得较为深入.如柳存仁的论文<五代到南宋时的道教斋醮>考察了斋醮的历史和特点. 陈耀庭的研究论文:<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论"先天斛食济炼幽科"仪的历史发展及其社会思想内容>、<论道教仪式的结构--要素及其组合>,系统地提出了在仪式研究中的结构分析和层次分析的研究方法,在学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4.
施食是道教斋醮道场的一种,其主要内容是由斋主邀请道士设置神坛、摆设供品、由高功法师书写青词表章,诵念经咒语祈祷斋主的九世父母及一切亡灵从地狱幽冥中得到解脱,往生天界,脱离苦海。 在施食斋醮道场法事活动的科仪中,摆设向神灵进献的供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献祭的供品有香、花、灯、水、果及斋饭等。在一般人看来,这些供品的摆设,无非是使道场显得庄严肃穆。然而,在道教看来,上述6类供品在施食道场中还有着深刻的宗教神学涵义。香 香是道教祭祀神灵、供奉神仙、做法事道场时最重要的供品之一。所用的香以檀香、云香、沉…  相似文献   

5.
湖南桂阳刘家岭宋墓中的南北二斗图像是宋代壁画墓中的罕见题材。本文试图将之置于南方地区宋代丧葬艺术与道教信仰视觉化表达的视野下,考察图像的宗教意涵和墓葬的空间逻辑。通过对汉唐以来墓葬南斗、北斗图像梳理和南北二斗信仰在宋代道教科仪中的运用,笔者认为此类图像与宋代水火炼度有着密切的关联。墓葬后室表现了道教南宫炼度受生转化成仙的圣神空间,它与前室的礼仪空间相组合,从而完成了让死者亡灵超凡入圣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论科教三师     
在道教斋酸科仪编撰文上,刘宋的陆修静,唐代的张万福、杜光庭,是编撰斋醮科仪的重要人物,被誉为科教三师。本文探讨科教三师的主要成就,对科教三师在道教斋醮科仪编撰史上的贡献,作了较为深入的评述分析。指出斋醮科仪经典的逐渐丰富,科仪格式的日渐完备,是道教科仪思想渐趋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法事活动     
<正>上海岳庙举行冬至普度黄箓大斋法会2014年12月21-23日,上海岳庙举行冬至黄箓大斋法会。通过诵经礼忏、申文发递、上供度桥、燃灯升仙、祭炼度幽等道教科仪,为信众超度各姓氏门中宗亲。武汉长春观举行监院升座暨元辰殿开光法会2014年12月27日,武汉长春观举行监院升座暨元辰殿开光法会。经过开坛、请水、扬幡、祀灶、祭祖等一系列道教科仪,迟信觉道长在丛林八大执事的迎请下正式登上了长春观第廿五代监院法座。庆  相似文献   

8.
应"宗教文化论坛"邀请,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客座教授黎志添先生于2012年8月24日下午在文科楼做了题为"广州府道教庙宇碑刻研究"的报告。黎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系主任与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六朝道教史、道教炼度科仪、广东道教史、香港正一及全真道教科仪等方面的研究。讲座中,黎志添教授围绕自己做广州道教庙宇碑刻研究的方法、内容和成果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道教科仪是进行道教仪式的规矩和程序,“科”可解作动作,在《说文》中科有程、条、本及品等仪,在《玉篇》中科亦作程,故“科”即程式。“仪”为典章制度的礼节程式、法式、礼式和仪式等。在《道藏》中将科仪分为四大类①:戒律(戒条、律文、授及传戒等)、威仪(斋醮、坛仪及法服等)、赞颂(经颂及诗歌)及表奏(榜文及奏疏等)。当中威仪、赞颂及表奏是道教斋醮仪式内容的骨干,包括了道教徒“做道场”的经典、规矩、程式和奏疏,所以也称为“道场科仪”或“斋醮科仪”。举行道场科仪是传统祭祀行为,同时,由於信众对於神仙崇拜和法事活动十分推崇,不…  相似文献   

10.
简寂先生即陆修静,道教南天师道的创立者,曾对江南天师道组织进行整顿和改造,他积极搜集整理道经,制订道教斋醮科仪,推动了南朝旧道教的改革和士族新道教的形成,与北魏寇谦之改革的“北天师道”一样,在道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特别是他在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年)至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年)七年间隐居庐山修炼,对庐山道教的发展和全国道教的影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南朝道教的发展,为南天师道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简寂先生其人简寂先生(陆修静),南朝刘宋时期著名道士,字元德,谥简寂先生,宋徽宗时封丹元真人,出身江南著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