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政治主体的伦理向度与公共利益的达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优良的生活"的政治实践中,无论个体还是政治共同体,都体现一种共同善的诉求.政治主体如何就"对人而言的善和共同体的利益"达成一个"共同的理解",自然成为考察政治主体伦理的一个有效向度.在现代民主政治情境下,无论是政治家和公共行政人员还是与此紧密相关的公民,需要把作为目的的公共利益当作自己的规范价值和行为标准,从而使政治获得一种高贵的伦理品质.  相似文献   

2.
论主客间认识关系的主体间情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认识活动直接涉及两类关系: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关系以及主体与主体的互识(交流、传讯)关系。正象主体对客体的实践关系必须以主体间交往实践或社会互动为前提一样,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关系也直接以主体间的社会交流为前提。主客间认识关系总是现实地被主体间关系所中介,总是在一定的主体间社会传讯的情境下发生和实现。哲学认识论,作为人类  相似文献   

3.
有关荀子"政治正当性"的主张,已经有许多有益的探讨。站在现代政治哲学的角度看,"政治正当性"所预认的观念前提在于民众的自我意志的自由和自决,舍此,则任何权力的"正当"或"不正当"皆无从谈起。正是从此前提出发,荀子在权力来源的问题上并不曾追问权力本身的正当性问题,而更多的是在意统治者统治权力在效果上的合理性问题。造成此结果的原因,一方面与荀子重德的理论相关,另一方面则与荀子对民众的看法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4.
人的理性、意识、思想等特征,使人追问生命的意义和行动的价值理由,人的生活和行为需要某种价值的支撑和文化的归属。人生活在意义世界中的价值特性,决定了其对行为规则正当性的诉求。毋庸置疑,社会倡导人们遵守和信奉诚信道德以及诚信要获得社会成员忠诚地遵守,首先需要解决诚信道德的正当性问题,以增强社会成员对诚实信用这一道德价值原则的诚服和践行的动力。本文拟从德性论、义务论、功利论的伦理思想的三个维度为诚信道德的正当性作出理论的辩护。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园是大众休闲娱乐放松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绿化的重要设施。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城市规划设计当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并分析公众参与的有效路径,以提高公众参与的实际水平,促进公园规划设计科学性的提升,为大众提供一个更加理想的休闲放松去处,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介绍英国公众与患者参与研究领域的成熟经验,梳理近年来公众与患者参与在英国医学研究中的相关实践活动,包括最新出台的英国国家《公众参与研究标准》,公众与患者如何作为研究的合作者,主动参与研究优先事项及研究问题、研究申请、研究设计、研究实施、成果发布及应用和评估等环节共享决策权,如何制定和建设公众与患者参与的策略等。期望我国医学研究相关各方关注并倡导公众参与研究的理念,并对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7.
卢风 《哲学动态》2005,(7):8-12
在回答"何谓应用伦理学"这一问题时,甘绍平教授所表述的程序共识论颇为引人注目.程序共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  相似文献   

8.
主体间性理论是胡塞尔和舒茨哲学的核心论题之一,但前者主张先验的主体间性,后者则主张世间的主体间性。舒茨认为,主体间性不是一个可以在先验领域中解决的构造问题,而是生活世界的一种被给予性,换言之,只有生活世界的本体论而非先验构造,才能澄清主体间的本质关系;而胡塞尔主体间性理论失败的根源在于,他把主体间性理解为由先验主体所构造的产物,没有通过先验主体的意识生活来揭示其先验意义。本文认为:舒茨对胡塞尔构造概念的批判是建立在芬克式的误解上的,即把构造理解为创造;但实际上,胡塞尔的构造概念来源于实在之物的生成,因而舒茨对胡塞尔主体间性理论的批判并不具有应有的效力。  相似文献   

9.
<正>主体间理论是精神分析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较为具有当代性的一种新理论,至今方兴未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Robert D.Stolorow、Aron、Benjamin、Mitchen、Ogden和波士顿小组的Stern等。主体间理论发展的三阶段主体间理论并非如自然科学家发现或创造某一新颖理论那样只凭灵感或意外偶然出现的,而是蕴含着深刻的精神分析理论渊源和时代诉求。精神分析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就其理论主体来说,大致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每一阶段都会呈现出一个核心的人性假设和治疗假设。  相似文献   

10.
胡塞尔的先验主体间性问题不仅是其先验现象学的试金石,而且聚焦了其思想发展的最深层次的问题和疑难。文章借阿尔弗雷德·舒茨与欧根·芬克的论争引出胡塞尔解决先验的主体间性问题的“原自我”方案,表明胡塞尔在《笛卡尔式的沉思》中所给出的“复多性主体”方案的素朴性。通过对丹·扎哈维关于先验的主体间性问题的讨论的分析,展显先验的主体间性问题的层次结构。最后,通过对原自我的个体化问题的论述,揭示更深维度的问题和疑难。  相似文献   

11.
论复杂性概念——它的来源、定义、特征和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复杂性至今仍然是一个在科学和哲学上都不十分明确的概念,这一状况,阻碍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包括人类自身的复杂性的认识,直接影响目前正在进行的探索复杂性科学的理论综合,使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工作受到挫折。本文分别就复杂性概念的来源、定义、特征和功能进行阐述,试图达到明确复杂性概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魏红钢 《美与时代》2007,(5):118-121
陆元敏,作为中国都市摄影的代表人物之一,受到海内外媒体和评论者的关注越来越多[1].陆元敏以上海为拍摄对象的摄影作品,以其呈现的大都市影像,而在影响力日益趋强的城市摄影中[2],显示出了自己的关注所在,以及照相机取景框背后观看者所独具的慧眼.  相似文献   

13.
《学海》2019,(5)
本文基于2013年、2017年的两轮江苏道德状况调查和全国道德状况调查,分析社会大众对当前中国伦理道德问题认知和评价差异。在区域比较上,2013年和2017年的特点比较类似,社会大众对诸伦理道德问题及其严重性程度的认知和评价所呈现的显著差异都表现为江苏的状况比全国严重,江苏民众对伦理道德问题的认知和评价在某种程度上是当前中国伦理道德问题的晴雨表,那些被认为严重性程度较高的伦理道德问题,江苏会表现的更加尖锐。在时序比较上,诸伦理道德问题在2013-2017年的比较中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改善,但江苏和全国的改善重点和程度均有不同。前者主要侧重于个人与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及组织伦理道德问题,后者的侧重点是与权力与公平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及个人与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从程度而言,诸伦理道德问题在全国范围的改善程度不及江苏。  相似文献   

14.
反讽、主体与内在性——兼论马克思哲学中的反讽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森林 《现代哲学》2006,1(5):18-27
浪漫反讽与马克思的反讽虽然都共同体现着一种强烈的主体性,但马克思的反讽不是审美反讽,而是实践反讽。这种反讽虽然告别了意识的内在性,却仍然明显保留着另一种内在性——价值内在性。由此,应该防止日益兴盛的把马克思实证主义化和世俗主义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以HIV感染者家属知情权和生命健康权的保护为出发点,从法律角度,对HIV感染者家属的知情权及生命健康权易受侵害的原因进行分析,从尊重人权、法律公平、平等、道德正当、禁止权利滥用、社会契约论角度,论证保护HIV感染者家属权利的正当性。提出合理保护HIV感染者家属的知情权和生命健康权,应完善我国婚检制度和告知制度,同时对HIV感染者不告知家属的行为进行定性,以保护HIV感染者家属的权利,有效防控艾滋病的流行与发生。  相似文献   

16.
<正>自笛卡尔哲学出现后,主体性哲学便开始成为西方哲学一个主要的话题。这个话题在遭遇主体死亡论的挑战之后,哲学家的任务之一就是如何回应这种挑战。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段德智教授新近出版的《主体生成论——对主体死亡论超越》一书正是针对现代西方哲学不绝于耳的主体死亡论而提出主体生成论与希望人学。此书由杨祖陶先生亲笔赋序。杨先生认为,这本书对主体性的形成、发展、内在机制和发展的终极趋向做了跨越古代、近现代和当代的历时性的与共时性的系统的考察、论述,逻辑地、历史地和辩证地阐释了‘主体生成'的诸多基本问题与基本概念。本书结构严  相似文献   

17.
在西蒙斯的政治正当性理论中,国家证成与国家正当性的区分是其核心内容。这一区分代表着对政治正当性基础的某种理解。按照这种理解,国家的正当性只能来自于个人真实的同意;国家所具备的客观道德成就无关于其正当性。这种理解过分强调了政治正当性基础的主观面向,忽视了客观面向的重要性。事实上,政治正当性必定同时存在主观与客观两个评价维度。主观维度指向的是民众真实的态度和意向,而客观维度指的是政治组织和机构呈现的客观道德业绩。正因此,国家正当性与国家证成的区分并不完全合理。国家正当性与国家证成并非两个全然独立的变量,确立国家正当性的道德根据包含了证成国家的道德根据。  相似文献   

18.
价值规范与价值共识——与马俊峰、江畅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就道德责任的归属而论,有两种典型的情形似乎表明道德责任有一个历史的维度。一些意志自由论者由此认为这为不相容论提供了一个有力论证,并进一步强调道德责任要求一种完全摆脱了因果决定的自由。通过批判性地考察约翰·费希尔对于道德上负责任的行动所产生的机制的论述,本文试图表明这两种情形所暗示的历史维度实际上可以从相容论的观点得到阐明。因此,总的来说,我们没有必要设定任何反因果的自由来说明道德上负责任的行动的真正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公共艺术的核心问题是作品的公共性问题,而公共性问题其实是公共权力问题。公众参与公共艺术创作是公共性的一种重要体现。通过不成熟的创作实践以求抛砖引玉,对公共艺术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做一个简短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